第160頁
那位記者愣了一下,隨即被另外一個提問的記者擠到了一邊。 “之前網(wǎng)上爆料你預購了東區(qū)的一套豪華住宅,是元帥為你購入的嗎?” 林憶起初還耐心地回答了幾個,可這些人一股腦涌上來提的這些問題卻沒有一個讓林憶能把自己皺起來的眉毛舒展開的。 林憶原本自覺得上輩子自己也算是紳士十足,不說是深知女人心,也覺得自己總是能夠體會一些圈內(nèi)女性同行們的難處,也沒少在微博之類的地方為相關女性權(quán)益的社會事件發(fā)聲。 但是當下自己變成了類似女性的存在時,林憶才知道原來有些事情可以以一個非?;制H,可又被大眾認可甚至視作標準般存在著。 記者們見林憶沒有說話,唯恐錯過抓新聞的機會,又怕下次采訪林憶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越發(fā)加大馬力追問。 “考慮到你的身體狀況,婚后你允許元帥另娶幾個侍妾?”前面那位問林憶是否會退出娛樂圈的記者終于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忙不迭地拋出另外一個尖銳的問題。 林憶耐心盡失,直接斂了自己的客氣,“你似乎對和秦諾結(jié)婚這事很有思考,如果他有娶侍妾的打算,我讓你排第一個好嗎?” 第80章 提問的記者因為林憶的這句話而頓時滿臉通紅,因為無數(shù)鏡頭在這個時候忽然聚焦到了她的臉上,讓她一下窘迫至極,鏡頭帶來的壓力感幾乎讓她感到無地自容。 她抬眼看向林憶。 冷光下他本身就白皙的膚色更透出一種冷感的質(zhì)地,與他被修飾過的紅色嘴唇一起,因為不悅而透出少有的銳利,幾乎凝結(jié)成刺人的艷光,從眉眼之間透露出桀驁來,無論是神態(tài)還是語氣都明顯充斥著對她提問的不以為然,甚至略帶鄙夷。 在場的其他同行甚至有不少因為林憶犀利的回復而發(fā)出輕笑的。 這越發(fā)讓提問的記者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丟臉與難堪。人潮往前擠來,她很快被擁到了后面,整個過程不過兩三秒鐘而已,但對于這位記者來說卻像被拉長到了兩三天那么久。 旁邊的弗雷德也對于整個活動的失焦而感到有些不悅,隨后將話題帶回到電影本身,總算才把活動拉回了正軌。 結(jié)果沒想到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報道依舊全面失焦。本來因為中間這段采訪并不很完整也并不愉快,因此許多家媒體沒有選擇將這個片段放出來。不過總有媒體是例外。 那位被林憶懟回的女記者想來想去都覺得不忿,干脆將最后林憶回懟自己的那個片段截取出來,并且擬定了一個十分具有引導性的標題?!傲謶浛袼崾替贫?,未有名分就指手畫腳?” 這個采訪片段其他媒體并沒有提及分毫,加上這個爭議性的話題,這個視頻的評論霎時間陷入了節(jié)奏風暴里頭。 侍妾制度在民間的褒貶不一,但作為傳統(tǒng)遺留問題,大部分人對此還是持默認態(tài)度。地位高的alpha能夠擁有一到多個侍妾基本是約定俗成的。 在此之前雖然偶爾有批評的聲音,但從來沒有任何主流意對此有什么批駁。年輕人之間雖然對這種制度有不少批評的聲音,但這段單獨剪輯出來的林憶的回答,完全撇去了前面記者們接連不斷的跑題追問讓林憶產(chǎn)生的不耐煩感,以及采訪主題的失焦,塑造出的林憶的確頗為囂張跋扈,倒是直接就把侍妾制度本身給帶過去了,重點完全被放在了林憶的態(tài)度上。 “還沒結(jié)婚就這么囂張了?” “林憶這個態(tài)度也太差了吧?的確太不行了。” “心疼記者,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職業(yè)也是不容易啊,每天面對奇葩還不能發(fā)火。” “記者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沒必要反應這么大吧,林憶是不是有點飄了。” 這篇報道引發(fā)的熱度一下炸開,讓不少追求流量的媒體根本不加以核實就直接轉(zhuǎn)發(fā)了,有些還引用網(wǎng)友們的回復做點評。 “林憶婚前忘形,戀情恐生變?”更加夸張的標題一個接著一個冒了出來。 林憶粉絲那邊自然是覺得林憶沒毛病,“被問道不想回答不喜歡的問題,這個態(tài)度有很壞嗎?” “我家小憶果然好看爆炸!” “侍妾這種話題本來就怪惡心人的不是嗎?提出這種問題就該考慮到被回懟的風險,現(xiàn)在又來帶什么風向。” 衛(wèi)鵲時刻注意著網(wǎng)上的動向,這新聞冒出來不久他就看到了,原本已經(jīng)擬定好怎么樣隨便把熱度壓下去了,誰想到這新聞竟然慢慢爆了,熱搜直接給林憶安排了一個#林憶抨擊侍妾制度#。 不少守舊派一時都反撲上來,對林憶大肆批評起來。 宋欽凇看了一眼個人終端的熱點推送,看了個關鍵字以后便毫不猶豫地點了進去,等看完內(nèi)容后忍不住樂了。 林憶會這么懟記者,他毫不意外。 宋欽凇抬起頭看向身邊已然因為剛才自己終端里面?zhèn)鞒龅牧謶浀穆曇舳聪蜃约旱那刂Z,笑問他:“你和林憶有談過侍妾的事情嗎?” 秦諾這會兒已經(jīng)將宋欽凇手上的虛擬屏幕拿過去,將前面他看的那個視頻重播了一遍,見林憶并沒吃虧,神情這才舒緩開,并道:“我們沒有聊過這種不必要的事情。” “說什么不必要,”宋欽凇舒展地往前伸了伸腳。 他們正在皇室專列的單獨包廂上,室內(nèi)只有他們兩個人,因而說話不需要有太多的顧忌,“不說四五個,一個兩個總還算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