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書迷正在閱讀:一品寶妻、穿成瞎子男主的短命白月光、當(dāng)我成為世界首富、重生成四個大佬的親meimei、全家重回末世前、離婚后我成了娛樂圈大佬、影帝的美艷渣妻、【FGO】多CProu文合集、朦朧的愛、屠愛
蕭妧據(jù)理力爭道:“陸氏滿門不幸,方有今日陸秋白扮作男兒,為陸氏申冤一事,其情可原,其境可憫,法度之外尚有天道公理,又豈能一言以蔽之?” 御史不依不饒:“即便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陸氏得官不正,當(dāng)免其一切職務(wù),貶為庶人,方能彰顯國法昭昭,請娘娘、陛下下令!” 這倒是個無可辯駁的理由,相比較滿門抄斬,僅僅只是罷官顯得并沒有那么嚴重,但蕭妧依然一步都不想讓。 “得官不正?趙御史倒是說說,如何叫做得官不正?難道她不是依靠自己的才學(xué)一步步考上來的嗎?御前對答,高中狀元,這其中難道有什么弄虛作假?” “陸氏突遭橫禍,陸秋白身為陸氏遺孤,投奔自己的師母有什么不對?師母憐其孤弱,為其再取新名,有何不可?” “再說國法,國法哪一條哪一律規(guī)定了科考必須只能是男子?即便她假作男兒身,騙了所有的人,可這不過是因為你們——這些人心中的成見!” “朝廷正是用人之時,如若人人都如你們這般,僅僅因為她是一個女子,就可以忽略掉她所有的才干和功勛,就可以因此將她從前的功勛一筆勾銷,那我這個攝政太后看來也沒有必要繼續(xù)坐在這里了,左右哀家百年之后,也落不到一個好名聲,何必為了這大俞的天下,事必躬親,嘔心瀝血?” “隱姓埋名為親人報仇,孤身深入敵營平定藩亂,先帝信重而托孤于其身,以一己之力撼動崔氏這顆王朝毒瘤,這樁樁件件,哪一樣放在你們身上,恐怕早已經(jīng)封侯拜相,位極人臣了吧,而她,卻要落得一個被你們集體攻訐的下場,憑什么?” 作者有話要說: 小陸不是孤軍奮戰(zhàn)嗚嗚嗚。 第93章 玉汝于成(六) 質(zhì)問的聲音一道道砸下來,群臣頓時鴉雀無聲,無從反駁,但執(zhí)拗的人依然拎出最開始的訴求:“欺君之罪,罪不可恕,娘娘所說的這些都只是情理之中,但法理才是一國之本,若是此等行徑還能被輕易寬恕,那國法當(dāng)從何立?若是娘娘拒不治盧柏之罪,那便恕臣不能與此人共立于朝堂之上!” 說罷果真脫下官帽,不少人亦紛紛效仿,大有蕭妧不將盧柏下獄殺頭便不罷休之勢。 “請娘娘將欺君之人,繩之以法!”他們齊聲高喊道。 更有甚者,激憤之下鏘然道:“若一國之法也可以因一人而隨意更改,那臣等還有何顏面立于此地,此等先例斷不可開!盧柏不死,則國法不立,娘娘若一意孤行,堅決維護于此女,那臣不如現(xiàn)在就去見先帝,也好早與祖宗請罪!” 蕭妧說了這么多,這些人依然無動于衷,只是苦苦相逼,她心中頓時一陣悲哀失望:“你們!” 眼看君臣對峙不下,身處這場風(fēng)暴中心的人卻忽然笑出了聲,在這個群臣俯首的大殿之上顯得格外突兀。 陸秋白獨立于金殿之上,看著身邊盡皆匍匐的眾臣,為她這個身份的事情在大殿之上爭執(zhí)了這許久,不由得輕蔑笑道:“好一個禮法!” “你們口口聲聲都是禮法,不過是掩飾心中的懼怕罷了,你們在害怕,極盡手段讓女子囿于閨閣,框于內(nèi)院,卻沒想到即便如此,還是能有人,走的比你們遠,站的比你們高!” “你們在害怕,害怕千千萬萬如我一般的女子將目光投向被你們占領(lǐng)的天地,你們害怕,往日那些依靠壓制你們的母親、姐妹、女兒得來的一切,都將煙消云散,哈哈哈哈!什么七尺男兒頂天立地,不過都是些懦夫!” “即便今日如你們所愿,青史之上,也會永遠記得,曾經(jīng)有人沖破重重阻礙與枷鎖,也能立于金殿之上,而你們,受盡萬民供養(yǎng),享盡妻母便利,卻個個都是膽小如鼠、庸庸碌碌之輩!” 說罷看向金階之上聳立的那個身影,母強子弱,積弊漸清,只是眼下僵持為難,倒不如以退為進。 陸秋白摘下官帽,話鋒一轉(zhuǎn):“臣欺瞞君上在先,按國法理應(yīng)嚴懲,請娘娘下令吧?!?/br> 蕭妧見她神色平靜自若,知她甘愿自退一步,暫解僵局,只好順勢道:“此情復(fù)雜難解,先押后待審吧。” 國子監(jiān)祭酒盧柏竟是一名女子的消息很快在京城中不脛而走,加上蕭妧的推波助瀾,無論是否在朝為官,聞知此事之人不知凡幾,一時間坊間皆是嘖嘖稱奇。 只道孤女為親復(fù)仇,竟隱忍蟄伏,一朝高中,歷經(jīng)艱險,最終大仇得報,卻沒承想被滿朝文武逼得自脫官帽。 明明屢立功勛,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卻只因身為女子,而被這些庸碌的朝官們屢屢貶低,實在是可憐可嘆,世道不公。 且不說本就與陸秋白早有交集之人,更是驚奇不已,只因從前別無破綻,哪里看得出來這般風(fēng)流士子,年輕有為,其實本為女兒身? 從前受了她恩惠的,這廂更是自發(fā)請愿,祈望朝廷網(wǎng)開一面,但這些聲音比起雪花一般飄向御前的請求處死她的奏折比起來,不過寥寥而已。 直到坊間傳言四起,不少人也聽說了她的事跡,就連七歲的稚子也得喊上一句“陸家女冤枉!”。 也不知是誰人起頭,陽州曾受過她庇護與恩惠的百姓紛紛聯(lián)名上書,直言盧祭酒有大功德,這樣的人若是都不能得到應(yīng)有的嘉獎,反被朝廷下獄,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那當(dāng)真真是老天都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