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小心翼翼
書迷正在閱讀:文科vs理科,輔助vs輸出、錯撩女裝影帝[娛樂圈]、乾元劍、極道兵王、快穿之寵炮灰、我靠撿破爛養(yǎng)爸爸、重生之為尼不為妃、重生九零神醫(yī)千金、全能裝逼系統(tǒng)、卑微公主,在線種田
冬天就是這樣不方便。 不蓋棉被沒法睡,李友桂就覺得挺麻煩的,好在她也就最多一個月來一回而已。 還好熟門熟路了,女工宿舍的人大多都已經(jīng)認識李友桂了,對她也不陌生,也就不嫌棄她偶爾的投宿。 早上早早的,天剛蒙蒙亮而已,李友桂就起床出門離開罐頭廠了,她今天把頭發(fā)全部給盤起來,然后往頭上綁了一條頭巾,鄉(xiāng)下的女人一到冬天都是這副打扮。 李友桂的頭巾是最大條的,所以她把自己的衣領(lǐng)全部立起來之后,還能用頭巾把自己的臉給遮掩一半呢。 她一直走到了市里最大的棉紡廠的附近之后,才從空間里取出一只大的麻包袋,里面放著一上一個水桶,然后在水桶里裝上二十多尾海魚。 這會兒還早得很呢,幾乎上早班的人還沒出來,出來的全是早早就睡不著的老頭老太太們,以及一些中年婦女。 “阿姆,要海魚不?新鮮的,昨晚連夜才從海邊運過來的。” “阿姨,我有海魚,要嗎?活魚。” 李友桂悄悄地走近那些老太太大媽們,悄悄聲的詢問,抬了抬自己手里的麻包袋。 新鮮的海魚?! 這東西可吃得不多,而且還是活的,那就更少了,這會兒又離過年比較近了,頓時聽到的人都心動了。 “要,怎么賣?” “什么魚?刺多嗎?” “我要三條?!?/br> “我也要五條?!?/br> 大家看看左右四周都沒什么可疑的人,頓時就小小聲的激動的七嘴八舌的和李友桂討價還價了。 這種天氣要是活魚,怎么也能放在水里活個兩天,要是想弄來吃,就可以連吃好幾天呢。 “海魚一向沒什么小刺,rou嫩,最適合老人和孩子吃了?!?/br> “我今天帶的不多,也就二十多尾,賣完就沒了?!?/br> 李友桂把麻包袋打開露出里面的水桶給大家看,保證她說的話不是假的,還活蹦亂跳著呢。 果然,老太太和大媽們看到這么多活生生的海魚,連價錢都顧不上講了,而且一聽才有二十多尾,剛才還聽有人要三五條的,那還有別人什么事兒? 要不是怕引來那些專捉偷賣東西的人,大媽老太們早就爭吵起來了。 好在,李友桂也怕她們鬧啊,只好規(guī)定一個最多買三尾海魚,要是別人要不了那么多,那就可以多要一兩尾。 圍著李友桂的不過是那么五六個老太大媽而已,聽得這么一分配,大家都挺滿意的,結(jié)果就是全部被她們瓜分光了。 物以稀為貴,特別還是rou質(zhì)鮮嫩的海魚呢,二十多尾海魚,李友桂就收入了近三十元。 隨后,李友桂又以同樣的方式換了一個地方又賣掉了二十多尾海魚,因為速度快,等她賣完了這批才開始有去上班的人。 棉紡廠這地兒是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很快就能引來懷疑的人,所以李友桂立馬轉(zhuǎn)頭就走。 下一個地點。 李友桂早就想好了,打一木倉換一炮,她就直奔不到二里地的最大的大學(xué),還是賣海魚,模式和棉紡廠一模一樣,出手了兩桶之后,李友桂就收手了。 這次一共收入了不到一百一十元。 還好,已經(jīng)把她空間里的三分之一的海魚給賣掉了,年前她再找機會再賣一些,那就差不多了。 時候不早了,李友桂就回罐頭廠去了,這會兒李建華早就上班去了,她也沒去找方華,而是把她二哥的棉被疊好請人放進了李建華的宿舍,再找人去跟她二哥說一聲后,李友桂就去車站坐班車回家。 到家時剛好中午,家里的人也都在,再過十天就過年了,地里的活也不那么多了,田里主是要在追肥為主,大白菜和蘿卜生菜芥菜這些都是在收,這幾天陸續(xù)送去供銷社和交任務(wù)。 因為不想增加牛棚那邊的負擔,所以李友桂家還繼續(xù)養(yǎng)著交給生產(chǎn)隊的那頭大肥豬,大概過五六天的樣子,這豬就可以送走了。 李友桂下午出工去給地里追肥,她干個半天也有六個工分,一點也不少了。 今年她家里分到的糧食比往年要多,足足八百多斤稻谷,二三百斤的番薯,二十來斤的玉米,幾斤綠豆。 而且她用房子換糧食又得了兩百斤,大伯那邊今年已經(jīng)分兩次還了她四百斤了,欠的那一百斤也說好了明年的夏收就還清。 當然,李友桂家還不止這點糧食,夏收和秋收加起來,那是二千多斤糧食了。還沒加上羅美玲,關(guān)曉英和王露她們?nèi)齻€分到的糧食呢,這三個姑娘也都把她們分到的糧食全部上交給李友桂了。 反正,她們也不會吃虧。 除了這些以外,李友桂還跟定村生產(chǎn)隊買了五百斤稻谷,分別又和第八第九生產(chǎn)隊各買了兩百斤稻谷,要不是怕別人盯著她家,李友桂恐怕還想再買五百斤稻谷呢。 可惜,她怕太打眼了,被查起來就麻煩了。 做人還是不能太貪心的,幸好她這些糧食全部是夏收和秋收分別買的,不是同一次。 而且,李友桂對外都說家里人多吃飯多,夏天可以省點大多數(shù)吃粥,可冬天和農(nóng)忙時節(jié)就不行了,不多吃點米飯根本過不了。 別人數(shù)了數(shù)李友桂家大大小小十張嘴,除了最小的那兩個孩子,幾乎全部都是能吃的大人和大孩子。 更不用說,李友桂每次去一次市里,就給兩個哥哥送米送雞蛋了,折算下來李友桂買的稻谷就真的不算多了呢。 過了幾天,方華終于坐著廠里的車子趕到生產(chǎn)隊來帶走她訂的豬和雞鴨了。 因為早早就說好了要幫忙殺豬,所以天還沒亮呢,才下半夜而已,生產(chǎn)隊的男人和一些婦女們就開始忙開了。 燒火,捉豬,殺豬,刮豬毛,足足十頭的肥豬,一直忙到了中午,這才給忙完了。 李友桂自然也是在幫忙的人當中,燒水這種小事輪不到她,捉豬和刮豬毛就有她的份兒,因為她力氣大,壓得住知道死到臨頭而掙扎的豬,豬毛她也是刮得又快又好,不讓她干讓誰干?! 她可是最合適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