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書迷正在閱讀:緋色貪戀、女神她總是高高在上、霸總甜寵:抱緊大佬好逆襲、奶味總監(jiān)太撩人、和資方大佬隱婚后gl[娛樂圈]、傾世獨寵:妖孽太子纏上癮、重生后,我成了首富、我是特種兵之火影系統(tǒng)、一胎三寶:總裁大人追妻難、哈士奇
唐枝順口接道:“不嫌棄,我還挺喜歡那小籃子的!” 說完,她臉上頓時有些臊熱:她怎么把心里所想的說出來了,宋玉延會不會認為她在占宋家的便宜? 宋玉延并沒有這么想,她只是因為作品得到了認可而忽然心情愉悅了起來,說的話也就多了些。 ____ 除了那樣的小籃子外,有常見的斗笠、簸箕、撮箕、背篼、籮筐,也有焙籠、熏籠以及食盒等,尤其是食盒,上面跟那小籃子一樣還附帶花紋。 尋常百姓用食盒的也比較多,因為耕種之家的田地往往不在家的附近,而是好幾塊分散在不同地方,出去干活的人就需要家人晌午給他們送水送吃的過去,所以這食盒的使用率十分高。 看見這些,原本只是想來探探究竟的唐枝都有些心動了,可是她家里目前好像并不缺這些物件。 作為一個會精打細算過日子的賢惠之人,她不能浪費錢,只能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那你哪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做這么多事情?” 宋玉延接回竹筒,笑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時間嘛,擠擠就有了?!?/br> 宋玉延并未因小賺了一筆就開始消極怠工,不過之前有急單的時候,她恨不得白天的八個時辰都花在草編和竹編上。如今沒有急單了,她就將工作時間重新分配了一下,每天騰出一個時辰來為她所精通的竹雕技藝找手感。 竹雕雖然是她最為精通的技藝,可是那也是在精致的工具的使用下進行的,如今她缺少那樣精致的刻刀,便只能先適應這樣的工具刀,力圖在這種簡陋的條件下,也能雕刻出不錯的作品來。 她準備了不少竹材,這些竹材早在五月份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開始備著了,她選的是長了五年左右、表面平滑、色澤純凈的竹子。選回來后先水煮,再進行陰干處理。 不過挑選竹子的時節(jié)最好是在冬季,這個時節(jié)并不是很合適,因為夏竹組織密實,質(zhì)地堅硬,不是加工的好材料。 當然,夏竹雖然不是首選的材料,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雕刻,只不過這會更加考驗雕刻者的雕刻水平罷了。 而且她學習竹雕的時候,人們對竹子的選擇并沒有這么多講究了。首先是精密的儀器使得竹雕的技藝走上工業(yè)化的道路后,偏商業(yè)化了,旅游景點就有不少這種模式下產(chǎn)出的竹雕,而且作品質(zhì)量參差不齊; 其次是真正能耐得住性子去從頭開始學習的人少了,很多人在書畫這一方面就過不了關,學了一半就放棄,轉而走商業(yè)化道路,從網(wǎng)上打印一些書畫,然后糊在竹材上再行雕刻,批量生產(chǎn)后再在某寶上出售。 最后是竹子大量減少,往往很少有竹子可以長到五年的,市面上也很難挑到合適的竹子。所以一般對作品要求高的竹雕藝人往往會將工作室選在竹木繁多的偏僻處,以便能到竹林里選竹材。 教宋玉延竹雕的老師是浙派的代表刻家,對刀工、書畫造詣、文學素養(yǎng)等方面更為嚴格,所以她拿起竹雕技藝的時候,哪怕選不到合適的竹材,也會想辦法用雕刻技藝去彌補竹材的不足之處。 …… 唐枝僅從宋玉延的一個眼神和動作中便能看出她有多喜愛竹雕,因為她的目光多數(shù)時候都會停在竹筒上,而且手指也會下意識地摩挲竹筒表面。 這令唐枝想到了一個詞——愛不釋手,而且她覺得這人的反應自然而又不自知,就像是下意識的行為。如果不是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那么就不會有這等反應。 能為竹雕傾注這么多時間和心思,也難怪會整天不出門,而要支使小蘿卜頭出門跑腿了。 以往唐小娘子總是達到目的后就毫不拖泥帶水地離去,而這回,宋玉延見她沒有就此離去的打算,便賣起安利來:“你想了解一下留青嗎?” 她下意識地說了“留青”,是因為知道她如果問的是“你想了解竹雕嗎”那唐枝八成會說不感興趣,然后就走了。而如果她說了一個于唐枝而言是陌生的名詞,那么她們的對話就還能繼續(xù)下去。 果不其然,唐枝問:“留青是什么?” 宋玉延瞬間化身為講師:“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唐枝:“……” 這個問題不是這人引誘她問出來的么? 不過,看著眼睛發(fā)亮的宋玉延,唐枝很給面子地聽了下去。 第32章 妹夫人選 唐枝對竹雕的了解并不深,她只知道這世上有玉雕、木雕, 所以合著也該有竹雕才是。而她第一次見到竹雕, 也是從南來北往的行商那兒看見的,據(jù)說不少文人都喜歡在所用的用具上雕刻。 只是明州的草席、熏籠等竹木草制品多聞名天下, 可竹雕卻鮮少聽聞, 更別提有什么出名的竹雕大家了。 至于宋玉延所說的“留青”, 唐枝更是第一回 聽說。 其實竹雕在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不過那時期的竹雕只是在竹簡上刻字, 或用線條刻一些紋飾。直至唐代才出現(xiàn)花草樹木、人物等形象雕刻,同時也是那時期出現(xiàn)的留青雕。 “留青”其實跟浮雕、透雕一樣,也是竹雕的其中一種刻法?!扒唷笔侵褡颖砻婺菍庸饣那嗥?,雕刻時只在這層青皮上雕刻, 將其余的青皮鏟去,利用青皮與竹肌的顏色深淺來豐富圖案。 而留青刻法雖然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只是條件的限制, 雕刻技法也不完善和成熟, 所表現(xiàn)的形式也比較單調(diào), 用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唐代的留青雕就像是紙片人,層次感并不明顯和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