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拯救爛桃花大佬(快穿)、皇太子的喜宴、豪門危情:總裁兇猛、透視小相師、都市逍遙醫(yī)尊
可是 就這么說定了。蕭氏說道:我給你這些,也是希望能增大你獲勝的籌碼,只要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 聽見這話,孟則知張了張嘴,面上難掩感動之色:謝謝娘親夫人。 聽見這話,蕭氏心酸之余,一臉欣慰。 第73章 送走蕭氏一行人,孟則知招來左長史:去, 把盧道一盧大人請到書房。 是。 盧道一就是當年同孟則知一起赴南昌府應鄉(xiāng)試的盧家公子。和孟則知一樣, 他于科考一途上也頗為順利。廣德二十一年殿試, 盧道一得中二甲第二十六名,而后又在由禮部主持的朝考中順利入選庶吉士。 按照慣例, 殿試得中新科狀元,發(fā)榜之后即授職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則同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其余二、三甲新科進士則需要再參加朝考,前列者授庶吉士, 列次等者分別用為各部主事、中書或地方知縣。 被取中庶吉士的進士需要在翰林院學習兩年半, 期滿后再經(jīng)過一次散館考試, 散館考試成績優(yōu)良的,二甲進士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三甲同進士授從七品翰林院檢討, 這才算是正式成為翰林院中的一員。 因大揚朝自開國以來就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 因而能入選翰林院的官員都有機會平步青云。 散館考試成績差的則被授部屬主事或地方知縣,從此與翰林絕緣, 其仕途也大受影響。 盧道一上個月剛剛參加了散館考試, 成績優(yōu)異, 如今正等著吏部授官。 只是今年散館庶吉士的分配卻與往年不同。 這一科的庶吉士都是孟則知的同年(同榜錄取的人),關系自然非同一般。 工部原是二皇子的地盤,二皇子倒臺之后, 工部下屬的官員幾乎都被清理了一遍,十不存三。 孟則知思忖再三, 拒絕了廣德帝入戶部觀政的建議,選擇了工部作為自己的根據(jù)地。 戶部一直都牢牢的掌握在廣德帝手中。 不僅是因為孟則知想給自己一個最大的發(fā)揮空間,最主要的是因為工部除了掌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yè)之外,還兼著機器制造的職責,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那這里邊cao作的空間可就大了。 廣德帝也是存了考校孟則知的心思,稍稍一想,便也就答應了孟則知的請求。 所以這一科的三十多個庶吉士,除了因為崗位不夠預備外放幾個去河南做知縣之外,剩下的都是要充入工部做主事的。 對于這些庶吉士而言,雖然這么做無疑是斷了翰林院這條通天大道,但能入孟則知麾下辦事,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而現(xiàn)任工部尚書是原湖廣布政使盧增祥,盧道一的祖父。一干清吏司郎中也多是由當年孟則知應考時的房師(考官)、座師(主考官)充任,這是廣德帝劃給孟則知的勢力。 殿下。一進書房,盧道一就跪下行禮。 免了。孟則知放下手中的茶盞,伸手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坐。 兩人都以最快的速度習慣了身份上的變化。 孟則知說道:我記得瑜才兄你曾說過令尊在衛(wèi)河船廠做主事。 衛(wèi)河船廠在福建長樂縣,是大揚朝三大船廠之一的清江船廠名下最大的分廠。 回殿下的話,正是。盧道一說道。 衛(wèi)河船廠一年能造多少船 百十余艘,不過多是漕船(運糧船)。 孟則知問道:那能造海船嗎 盧道一仔細回想:能的,其他船廠完不成當年的遮洋船任務時,衛(wèi)河船廠如有余力也會幫著制造幾艘。 說完,他頓了頓,問道:殿下怎么會突然問起這些來 沒什么,就是想請令尊幫我造一批海船。 說著,孟則知將手邊的木盒推給盧道一。 盧道一打開一看,入眼的是厚厚一沓海船圖紙,他拿起來展開一看,不由的深吸一口氣:這么大 要知道眼下大揚水師最長的戰(zhàn)船也才不過十五丈,可這圖紙上的艦船卻標著總長四十四丈的字樣。 這些圖紙是孟則知在端本宮里住了三個多月的收獲,仿照的是現(xiàn)世明朝鄭和寶船,削了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擴大了倉儲容量。 他以前讀大學的時候,興趣使然選修過近代航海史,所以對這些有所涉獵。 現(xiàn)在想想,多學一些東西總歸是好的,保不定有一天就用上了呢! 嗯。孟則知指了指木盒:這里還有五十萬兩的銀票,讓你父親按照這些圖紙,每種船先建二十艘,錢不夠再問我要,我會讓料估所替你準備好造船用的木料。只一點,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 衛(wèi)河船廠遠在福建,只要工作做到位,瞞著京城不在話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純粹是廣德帝不清楚孟則知的底細,所以希望他能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專注于奪嫡。 可孟則知卻知道自己的實力,想的顯然也就更長遠一些。既然手里有錢,不妨多為未來考慮。 廣德十五年的一場北征,雖說是徹底的擊敗了宿敵韃靼,可也耗盡了國庫的錢糧,讓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的大揚朝百姓再次回到了水深火熱之中,再加上二十二年的青州干旱,流民暴亂,今年八月中旬的黃河決口,眼下大揚朝百姓的處境也就比元朝末年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