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jié)閱讀_269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zhàn)、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Vivien的昵稱?”丹尼·伯恩條件反射地說到。 “費雯·麗?”亞蒙·高夫曼說。的確,提到“薇薇安”這個名字,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費雯·麗。 威廉:“……” “薇薇安?哈哈哈哈!”經紀人最先反應過來:“我得看看是哪個影迷這么天才,居然想到用——噢,威爾,是你的影迷俱樂部!” “我有個影迷俱樂部?” “你還有家粉絲網站呢!”經紀人注意到威廉的眼神:“不,不是我建的,是影迷自發(fā)建立的!我倒是知道創(chuàng)建者是誰,瞧,就是那個年輕人,頭發(fā)染成綠色,穿著紫色Tshirt的那個——像不像小丑?” 威廉順著經紀人的目光看過去,卻在紅地毯兩側發(fā)現了一群很醒目的影迷,他們穿著同款的紫色圓領T-shirt——上帝,每一件T-shirt上面都印著威廉的頭像,還是波普版本的,看起來和60年代被印刷在各種商品上,風靡了整整一個時代的瑪麗蓮·夢露波普頭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影迷注意到威廉的視線,激動的晃動著身邊人的手臂朝他尖叫著回看過來,一下子和幾十個被人穿在身上的“自己”面對面,那些頭像還做的如此逼真,威廉的感覺……說不上來,有點像是走進了某部科幻電影拍攝現場。 第147章孤獨的死神 喬納森·貝茨,即將畢業(yè)的哈佛應屆生,威廉影迷俱樂部的會員,哈佛及紐約LGBT會會員,CULT電影的狂熱愛好者,自詡為“威廉·布蘭德利捍衛(wèi)者。” “威廉·布蘭德利捍衛(wèi)者”是某個特殊時期他在威廉忠實粉絲里發(fā)展的秘密組織代號,現在特殊時期已經過去,但是組織卻保留了下來,并在哈佛及周邊地區(qū),以及互聯網上發(fā)展壯大——他從未為哪個好萊塢明星做過這么多(指投入的精力而不是金錢),威廉·布蘭德利大概是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因為喬納森不僅僅是威廉的影迷,更喜歡他這個人。 極少有演員在銀幕下的性格和他們扮演的角色完全一樣,所以因明星的銀幕形象而產生的喜歡總是盲目的,智商高出平均水平的喬納森·貝茨(他可是完全靠自己實力考上的哈佛)一直以來要么只喜歡演員在某部電影里的角色,要么只喜歡他們的臉,他還從未有過真正喜歡和崇拜的電影明星,直到遇到威廉·布蘭德利。 好吧,雖然喬納森一開始也只是淺薄的喜歡《驚聲尖叫》里的比利(這個角色真的很瘋狂很酷),和威廉·布蘭德利的臉及身材(上帝的恩造物),但當威廉·布蘭德利走進劍橋鎮(zhèn),喬納森得以有機會對他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后,他發(fā)現自己真的停止不了對這個男人的著迷。 在喬納森的觀察中,威廉·布蘭德利短短二十來年的人生已經走的比很多人一輩子都精彩,上帝給了他好的出身,又給了他在命運遭到厄難急轉直下時,能夠憑借自己重回巔峰的運氣,上帝給了他無與倫比的容貌,又給了他與容貌相匹配的智慧,上帝給了他王子般的好風度好教養(yǎng),又給了他金子一般的溫柔的性格……單看表面,像是城堡溫室里培養(yǎng)出來的完美王子,但無害的一面只是表象,深入挖掘,似乎狄更斯或大仲馬筆下的男主角一下子化成了現實。 威廉·布蘭德利身上種種閃光點合在一起形成的人格魅力已經征服了哈佛大部分對他好奇的人,但對喬納森·貝茨這種智商高愛好特殊,甚至隱隱有點反社會傾向的人來說,還遠遠不夠。 直到后來哈佛校園里發(fā)生了威廉·布蘭德利單挑鳳凰俱樂部事件,喬納森·貝茨這類非主流群體,才一下子被戳到了G點——他們就愛這種反叛氣質和反主流傾向!什么城堡溫室里的完美王子,什么大仲馬筆下的主角復活,這種傳統典型的英雄式人物對于他們來說都太平淡太常規(guī),但當威廉·布蘭德利這種幾乎是走到了社會主流價值觀頂峰的人,卻突然做出打破規(guī)則和挑戰(zhàn)權威的驚人之舉,做出了連他們都只是想想而不敢做的事,不是和終極俱樂部們一起分享光環(huán)而是叫他們去死,這種反主流的性格魅力才真正讓人抵御不了! 正是從那時起,哈佛才真正意識到,拋開那些好電影和好萊塢明星的身份,威廉·布蘭德利這個人無疑更加有魅力,也是從那時起,威廉·布蘭德利的形象在哈佛被重鑄——不是作為一個電影明星,而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哈佛學生受到廣泛追捧喜愛,校園萬人迷的稱號從這一刻起才算徹底名副其實。 喬納森·貝茨最初是通過電影喜歡上威廉·布蘭德利的,后來在哈佛,他發(fā)現自己對真人更為著迷——也可能是因為威廉后來演的電影都不對他胃口的緣故,他更偏愛的是CULT電影,越詭秘越邪門越血腥越喜歡——但是現在,喬納森·貝茨發(fā)現自己似乎找回了第一次看威廉電影時的感動。 …… 喬納森·貝茨伸出手指碰了碰臉頰上濕濕的地方,舉到眼前看了看,稀奇的盯著手指上透明晶瑩的液體,是眼淚。他不知道自己居然流淚了 看電影看到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對于他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體驗。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喬納森平均每周要去電影院兩到三次,家里有一整面墻的架子是專門用來存放電影DVD的,可以說他絕對飽覽了各種類型電影,但是從來沒有哪部電影能讓他在觀看過程中流淚,哪怕是《泰坦尼克號》,杰克死去,片尾曲響起的時候,電影院里超過九成的人都在哭泣,只有喬納森,他當時吮著捏過焦糖爆米花的手指想著這配樂做的真不錯,然后往嘴里又放了一大把爆米花開始咀嚼,咀嚼聲在一眾或大聲哭泣或默默擦拭眼淚的觀眾當中顯得分外突兀,記得前排一個姑娘聽見聲音回過頭看,還給了他一個淚眼朦朧的詫異不解的目光,像是在奇怪這人為什么沒有被感動,而喬納森當時朝那姑娘聳了聳肩,他就是沒有感動到哭出來那又怎么樣? 多數影片喬納森·貝茨只需要看個開頭,就知道發(fā)展和結尾是什么,《遇見喬·布萊克》并不是個意外,電影的劇情并未給喬納森帶去多少驚喜,但他仍然毫無預料的被擊中了心房。 不是愛情,而是死神身上那份獨一無二的孤獨觸動了他。 千百年來,死神日復一日的重復著枯燥的工作,收割生命,某一天,他突然對人間產生了好奇,于是借用一具因為車禍剛剛死去的男人的軀體,化名喬·布萊克來到人間,出現在即將死去的億萬富翁裴瑞許面前,想要感受人間的生活。 死神不知道的是,他借用的軀體曾在咖啡館中和裴瑞許的女兒蘇珊相互一見鐘情,死神在和蘇珊接觸的過程中愛上了她,蘇珊卻一直認為死神喬·布萊克就是曾和自己相遇過的青年,她甜蜜的在死神面前提起兩人咖啡館中的初遇。 當喬納森·貝茨聽到銀幕上的蘇珊一臉幸福的對死神說出錯誤的話語:“你就站在那里(咖啡館),你就是那個人?!?,死神的眼神立刻變得憂傷的時候,他的心像是被只大手驟然抓緊;當他聽到死神對蘇珊說“我現在愛你,我會永遠愛你”,眼神卻在講著“再見”,寒冰一樣難以融化的孤寂凝結在那眼底的時候,心臟也跟著抽疼不已;當他看到死神將咖啡館青年復活,讓青年出現在蘇珊身邊,自己卻選擇帶著在人間的回憶回歸地獄的時候,他感覺銀幕上那個逐漸遠去的死神,和曾經,不,現在的自己逐漸重合了起來。 那就是孤獨,但只是“孤獨”二字對這份情感來說也太過簡單。 死神喬·布萊克神秘,強大,擁有cao縱生死的能力,又英俊,迷人,渾身散發(fā)著致命的魅力,但他從來都是孤單一人,當死神來到人間,他試圖搞清楚那些令人類著迷的情感到底是什么,死神在人間親眼目睹了親情的偉大,又親自體驗了友情和愛情,但他最終一份情感都留不住,喬·布萊克最終還是要變成那個高高在上的神明,繼續(xù)重復千萬年來收割生命、令人類敬畏恐懼的工作。 或許這正是喬納森·貝茨會流淚的原因,死神身上那種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無法揮散的孤寂感,令他感同身受。 喬納森出生在一個物質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極其不富足的家庭里,從小到大,他就缺乏大部分人都有的正常情感體驗,相互憎恨的父母使他很少受到來自雙方的關愛,上學的時候,柔弱的外表、過好的成績和內向的性格也讓他討好不了校園里的任何一個主流圈子,以至于也沒有積存下多少友誼,至于愛情,十四歲就對父母公開出柜并且漸漸愛上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夸張造型,甚至是扮成姑娘的喬納森,明白愛情對自己來說是更加可望不可即的東西。 孤獨,久而久之,成為了喬納森最常品味的情感之一,那種感覺常令他渾身發(fā)冷, 所以現在,當發(fā)現了喬·布萊克這樣一個也是孤獨常伴身側,最能引起他共鳴的角色,喬納森的心輕而易舉的就被擊中了,有那么一瞬間,他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被奪去了,從臉頰上滑落的guntang淚水,最能表達喬納森的真實感情,他任由眼淚肆意的流著,像是要接著這次機會將壓抑許久的感情一下子全都爆發(fā)出來似的。 許久之后,當最后一分鐘片尾曲也放完,部分觀眾已經起身開始離場,電影院的燈光馬上就要再度亮起之前,喬納森才使勁瞪大眼睛止住淚水,然后低頭擦去臉頰上的淚痕,此刻他雖然鼻子酸澀眼睛腫脹,但他卻感覺心中無比的暢快,就好像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去海邊度假喝上一杯冰鎮(zhèn)啤酒那樣痛快。 可以說,這并不是一部非常跌宕起伏的電影,雖然電影內容是很精彩,既有家族背叛也有商場激戰(zhàn),但導演卻用獨特的鏡頭畫面,將整個故事以一種溫情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在某些影迷看來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電影節(jié)奏未免太過緩慢,但換一種角度來看,這種溫情的敘述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優(yōu)點,能夠讓觀眾從內到外徹底平靜起來,并且跟隨著電影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電影從第一秒鐘到最后一秒鐘,都唯美的不可思議,像是一首小夜曲,適合一個人或兩個人安靜的品味感受,而不是一群人一起熱熱鬧鬧的看電影。不論別人怎么說,這對喬納森·貝茨來說,都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他前所未有的堅持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