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18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tǒng)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shù)洫z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jīng)?。?/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那湯姑娘可是要做太孫妃的人,往后說不得就是太子妃,甚至是…… 不能想了,但這樣的貴女,那就不是真的需要去cao持宮中女官們的事情,到時候只要會挑人做事就行了。 如此之后,孫狗兒才將心放進了肚子里。 見著朱允熥已經(jīng)要往宮外走了,趕忙又追過來說道:“回頭老奴挑幾個懂事懂規(guī)矩,辦事也算得力的女官去東宮,湯姑娘自己挑幾個留在身邊幫襯著做事?!?/br> 這是要給湯鵲清在宮里頭找些貼己人,留著往后做事用的。 朱允熥嗯了一聲,向后揮揮手。 孫成領著護衛(wèi)們,親自撐著傘,跟在三爺身后為其遮擋風雨。 一行出了朱雀門。 朱允熥站在城門前,看向皇城東側。 今天解縉不在宮中,似乎是在翰林院有事處理。他是出宮來尋對方說事的,瞧了眼方向,便往翰林院趕過去。 洪武門東側頭前一排,從南到北是六部和宗人府的衙門。 在吏部和宗人府后面,就是翰林院的位置。 洪武門東西兩側,各有白虎街和青龍街。 白虎街在西側,兩側是中軍都督府及錦衣衛(wèi)等衙門。 青龍街在東側,是六部、翰林院、詹事府、太醫(yī)院這些衙門。 走在青龍街上,到了禮部衙門的前。 朱允熥就瞧著禮部衙門里頭顯得格外的嘈雜,這和禮部是不大相符合的。 孫成當即在一旁小聲的解釋著:“是恩科的事情?!?/br> 朱允熥臉上立馬露出了然的表情。 “朝廷里頭吵起來了?” 孫成默默點頭:“都察院有御史前幾日彈劾禮部,在去歲不曾核查入朝使臣,致使倭國竟然有兩名使臣入朝,還生了狂妄之事。” 朱允熥笑了笑,一切都在如自己所料的發(fā)展著:“所以,禮部侍郎任亨泰現(xiàn)在想來是頭疼不已了吧?!?/br> 孫成亦是低笑一聲:“聽說原本任侍郎是要爭一爭禮部尚書的位子,這回被都察院彈劾,他是禮部的左侍郎,難辭其咎,恐怕心中已經(jīng)是惱火不已,疲于應對御史們的彈劾了。” 朱允熥回望了一眼已經(jīng)被甩在身后的禮部衙門,開口說道:“盯住城里的一舉一動,尤其獅子山上出現(xiàn)的那幾位?!?/br> 那些人想要爭取到今科會是主考官的位子,如今彈劾禮部只是第一步,等到朝中的聲音和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朱允熥相信他們就會開始彈劾那個倒霉的禮部侍郎任亨泰了。 只有讓任亨泰官司纏身,今科會試主考官的人選才不會從禮部產(chǎn)生。 想了想,朱允熥忽然很是惡意的想著,自己要是找到劉三吾這些人,在他們面前重現(xiàn)那個爛梗,這些人會是怎樣的表情。 你們想要會試主考官的位子就和孤說啊。 你們不說,孤怎么知道。 你們說了,孤就知道。 孤知道了,就會給你們的?。?/br> 只是沒有那只該死的猴子,有的只是一群早就該被埋進墳墓里的犬儒。 心里惡趣味的想著,朱允熥已經(jīng)是走進了翰林院衙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儒家心學圣人 翰林院作為朝廷最是清貴的衙門,除了一息息的低沉讀書聲和書卷翻動聲,便再無其他的動靜。 入到衙門里,頭前便是一尊至圣先師的雕塑。 耳朵很大,兩顆智慧牙卻又顯得很是可愛。 慈祥的讓如今的門徒們,都忘記了他當初的初衷是什么。 在雕像的后面,是一株粗壯的常青蒼松,似龍虎之形,蒼勁有力,古樸的為庭院遮蔽出一片陰涼。 聽說,這顆蒼松并不是一早就栽種在這里的。 元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認同過中原儒家思想,這顆蒼松還是當時只是吳王的朱元璋入主應天的時候,尋遍江南之地,才尋到的一株最是繁茂的蒼松,而后好了老大的錢糧才將其移栽到了此處。 只是一棵樹,所帶來的政治效應卻是空前強大的。 似乎就是隨著這顆蒼松進入應天城,江南的民心開始發(fā)生了轉變,江南士林開始輸送更多的讀書人進入應天城。 最后望了一眼立在孔圣人雕像后面的蒼松,朱允熥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只要大明的社稷需要,老爺子也定然會毫不留情的,將這顆蒼松連根拔起,焚毀于火海之中。 越往翰林院內部走去。 周圍身穿青袍的翰林們就愈發(fā)的多起來,人人手上都拿著書卷,或是嘴角帶著墨色。 一間間敞開的班房之中,更是匯聚了無數(shù)忙碌的身影。 國朝要修書,要為前朝修史,這一樣樣的工作都是在翰林院中進行的。 翰林院的官員們見到皇太孫到來,雖然有些不解,卻都是儀態(tài)到位的站在原地躬身施禮。 少頃。 朱允熥就在翰林院衙門最后面的一座大院子里,尋到了如今的文華殿行走、翰林學士解縉的身影。 只見整個院子里,凡是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都曬滿了外頭難以尋得的古籍孤本,經(jīng)史子集,四書五經(jīng)。 除了解縉之外,還有不少人不時的輕手輕腳,穿搜在這滿地書堆中間,將那些曬過的書頁輕輕的翻動過來,將未曾曬過的書頁暴露在陽光下。 “臣等參見太孫?!?/br> “參見皇太孫?!?/br> 有人發(fā)現(xiàn)了朱允熥的到來,立馬躬身施禮,口中輕出恭敬。 朱允熥揮揮手,看向還看得癡迷的解縉。 示意眾人不要驚動,繼續(xù)各自忙事,他自己便走到了解縉的身后。 伸頭打眼一看。 竟然是《象山先生全集》! 朱允熥目光微動,不想這解大紳竟然會看此書如此的著迷。 象山先生,也就是南宋時的儒學大家、心學發(fā)揚者陸九淵。 心學肇始孟子,興于程顥。而陸九淵則是將心學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成為一門在兩宋時期,與朱子理學分庭抗衡的儒學門派。 如果說后世的王陽明能被成為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可堪儒家最后一位圣人之稱。則一切,都是在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心學前輩們的基礎之上,整理而出的。 周圍幾名翰林院曬書官員,瞧出太孫今日是特地來找解大紳的,幾人對視一眼,默默的招招手,小心翼翼的壓著腳步退出了此間庭院。 “好!” 忽的,解縉拍著大腿,高呼一聲。 接著就見他神色動容的振振有詞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發(fā)明本心,學茍知本,六經(jīng)皆我注腳!” “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先生之語,如震雷驚霆;先生之大,日月之明,先生之明,四時之行;先生之言,為上下萬世之遠,東西南北之表!” 解縉嘴里念念有詞,一時間欣喜若狂,牙齒搖著指甲,兩腿不停的抖動著。 翻書的動作也愈發(fā)的快了起來,幾乎是有廢寢忘食的趨向。 朱允熥嘴角抽抽著,輕咳一聲:“大紳兄端是歡喜,虞伯生這番對象山先生的考評,記得亦是一字不差。” 解縉最后那番話,乃是出自前元儒學大家,虞集對陸九淵的評價。 正在翻著《象山先生全集》的解縉肩膀一抖,臉上帶著意外的轉頭看向站在自己身后的皇太孫。 解縉心中一跳,趕忙小心翼翼的放下全集,轉過身看了一眼周圍早就消失不見的同僚,臉躬身施禮:“太孫前來,臣不查,有失遠迎,有失禮儀,請治罪?!?/br> 朱允熥揮揮手:“讀書有廢寢忘食之行,再如何也算不上失儀。” 解縉眨眨眼,眼看著太孫伸手指指被自己放在書堆上的《象山先生全集》,遲疑的將這本書拿起來送到太孫面前。 朱允熥接過了書,小心的翻了幾頁,又合上那在手中:“陸九淵于心學,足可稱之為弘揚之人?!?/br> 解縉點點頭,心中仍是遺憾:“太孫今日出宮,前來翰林,不知所為何事?” 朱允熥一手托著書,一手拍在書封上。 他今日來其實是為了另一樁事情,但不曾想?yún)s發(fā)現(xiàn)了這解大紳,竟然對心學如此感興趣。 這倒是意外之喜。 朱允熥掃了一眼周圍的曬書場,臉上帶著笑:“解學士便要與孤再次說話?” 解縉臉上頓時露出尷尬之色,躬身伸手作請:“臣失禮,太孫這邊請?!?/br> 兩人出了曬書場,一旁就是一間茶室。 解縉煮茶,朱允熥則是將手中這本《象山先生全集》放在桌上,仔仔細細的翻閱著。 趁著等待水燒開的空隙,解縉抬頭默默的看了一眼面前正在仔細閱讀的太孫,心中愈發(fā)疑惑不解。 解縉正欲開口,朱允熥卻已經(jīng)是先行開口:“象山先生的六經(jīng)皆注我腳,此言大善也。” 解縉只得是輕笑著附和道:“象山先生之思,方顯儒家本性。臣每每讀來,都有新的想法如泉涌,恨不能與先生同生?!?/br> 朱允熥抬頭看向解縉,嘴角微微一笑:“只是,咱以為象山先生之言論,卻仍不足以闡述心學一道。” 解縉疑惑道:“太孫是有新的獨到見解?” 微微皺起眉頭,解縉好一陣思索,都沒有找到過往太孫有在心學上進行過研究的事情。 “心雖主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敝煸薀子挠牡纴恚抗鈪s是始終放在面前年輕的解縉身上。 將王陽明的話提前數(shù)十年說出,他并未覺得有什么羞愧的事情。 解縉卻是猛的抬起頭看向朱允熥,眼中布滿震驚。 他觀陸九淵留存文字,多年來頗有感悟,然前人之思,卻不足以論當下,他希望自己能夠借前人的思想,將心學這一門儒家學問進一步發(fā)展,卻總是不得啟發(fā)。 然而此番,從來沒有暴露過有心學研究的皇太孫,竟然一出口便是此等宏論,令解縉心頭一陣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