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節(jié)
不過楊開春的好意,她還是要承領(lǐng)的,臉上適當(dāng)?shù)牧髀冻鲆恍儆谛『⒆拥男邼筒缓靡馑?,說道:“謝謝娘,還是娘對我最好了。” …… 經(jīng)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準(zhǔn)備,田家豆腐坊是趕著立秋這一日,開業(yè)了。 之所以會準(zhǔn)備這么長的時間,一則是因為要把剩下的一些貨品給處理了,二則就是田大山和楊開春先前都不會做豆腐,兩人做出來的豆腐,總是有各種問題,不是老了就是樣子不好看。 若是自家吃,不講究,自然無妨。 但用來賣的話,就不行了,畢竟拿錢買回去的東西,誰也不想挑個不好的。 因此, 花了不少時間去琢磨。 說起來, 阿瑤是很佩服他們這種鉆研的精神,況且努力勤奮還是有收獲的,這一個月,他們已經(jīng)充分的掌握了豆腐的技術(shù)。 從泡豆子開始,每項工序都十分的講究。 做出來的豆腐也是軟香滑嫩,尤其是做出的嫩豆腐,趁熱的時候,再淋上一勺阿瑤秘制的酸水醬,真的是酸爽麻辣,很是過癮。 也正是阿瑤無意間插上的這一手,也是打開了楊開春和田大山的一個新思路,他們專做豆腐吃食也可以,就像是城外的廣濟寺一樣,做的素菜那是一絕,就專有一些富貴人家,不為拜佛,特意去吃素菜的。 生意挺好,據(jù)說可是廣濟寺除了香火外,最重要的一個收入來源了。 正是抱了這樣的想法,楊開春和田大山是越發(fā)的熱情了,幾乎是一門心思都撲倒了豆腐上,因為有阿瑤這個作弊外掛在,所以他們的研發(fā)很是順利。 豆腐坊開業(yè)后,很快就以多種多樣和物美價錢而受到歡迎,才開業(yè)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先前投擲在豆腐坊上的所有前期成本就已經(jīng)收回來了。 這讓楊開春和田大山每天都是眉開眼笑,十分的高興。 日子慢條斯理的往前走著。 等到豆腐坊這里的生意穩(wěn)定下來后,阿瑤提議,讓田宗正式的到私塾里去念書,雖然她早已經(jīng)知道田宗并沒有什么讀書的天分,不過書還是要讀的。 對此,不管是楊開春還是田大山,那都是一口答應(yīng)下來。 田大山不知道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慈父還是其他的情緒作祟,在給田宗在私塾報名后,知道了同一個巷子有一個據(jù)說是從宮里出來的嬤嬤,也在家里開班收學(xué)生,她是專門收女學(xué)生,教導(dǎo)詩書禮儀,針織刺繡等一應(yīng)東西,很是受到縣城里一些富商鄉(xiāng)紳們的歡迎,都樂意把女兒送到那里,讓她教導(dǎo)一番。 他便也給阿瑤報了名,一年下來的束脩就要五兩銀子,比田宗所念的私塾,還要貴上一兩呢。 阿瑤是知道田大山這般做,并不是他有多喜愛自己,而是覺得自己是有福之人,就豆腐上的一些研制,她給出了不少新奇的點子,這才讓家里的豆腐坊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縣城里站穩(wěn)腳跟。 如今每個月的純利潤,就有五、六兩銀子。 一年下來,就有五、六十兩,不過兩三年,家里買鋪子的錢,就能攢回來了。 田大山這是把阿瑤當(dāng)成金娃娃來看,覺得她能給家里帶來好處,才會如此的。 雖然說他的目的有些不純,不過阿瑤表示自己并不care,畢竟她對田大山的感情也一般,她之所以會出手改善家里,可不是為了他,而是因為楊開春。 畢竟楊開春這個養(yǎng)母,對阿瑤這個養(yǎng)女,是真的沒話說,即便是后來田宗出生,也沒有影響她的地位,甚至楊開春覺得是阿瑤把田宗帶過來的,所以對她加倍的好。 …… 又七年, 位于雙喜巷的陶家,早兩日家門前便掛上了大紅的燈籠還有紅布,一條巷子里,也都貼上了用紅紙剪裁出來的雙喜,讓人一看便知道,這家即將有女兒出門。 也確實如此。 陶家是這一帶數(shù)得著的富戶,家里住著三進的院子,在城外有一個莊子,帶著六、七十畝的田地,還另有兩間鋪子,租賃出一間,自家用一間,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 說起陶老爺,他娶了兩任妻子還納了兩個年輕漂亮的妾侍,生有七女一子,今日要出閣的便是陶老爺?shù)乃呐?,陶環(huán)兒,乃是繼室所生。 陶老爺?shù)睦^室顧春燕,雖說是農(nóng)戶出生,但容貌生的姣好,運氣也好,多年前,剛過了妻孝,到下鄉(xiāng)去巡視的陶老爺一眼相中,不顧陶老夫人的反對,娶了回來。也是她運道好,生了陶老爺?shù)莫氉犹仗熨n,即便是她如今年華老去,容顏不再,也依舊無法撼動她陶夫人的位置。 “環(huán)兒,這是娘私下補貼給你的,可要放好,知道嗎?”顧春燕從袖兜里抽出一張銀票,塞到陶環(huán)兒的手里,壓低了自己的聲音說道。 陶環(huán)兒一看,竟是一張百兩的銀票,當(dāng)即吃了一驚,“娘,你哪來的這么多錢?爹他……” “拿著吧。”顧春燕摸了摸女兒的頭發(fā),柔聲說道:“這就是你爹給的,且放好,不要到處亂說,你大姐和二姐可沒說,若是讓她們知道的話,可又有得鬧騰了。” 陶環(huán)兒歡喜的把銀票收好,抱著顧春燕的胳膊撒嬌道:“她們鬧騰什么?誰讓她們死去的娘,命不好,沒給她們生個弟弟呢。” 說起這個陶環(huán)兒就有些得意,本來她是四女,在家里是不顯眼的,但沒辦法,誰讓她運氣好托生到娘肚子里,而她娘的肚子又爭氣,生了爹唯一的兒子。 顧春燕在聽到女兒這話,神思飄忽,想到了自己只見過一面的那個無緣的小女兒,若是按照家里的排行,她是第五,算著時間,如今也已經(jīng)是十四歲的大姑娘,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jì)。 娘說,為了自己好。 把孩子送給了一對過路的外來跑貨夫妻,也不知道他們可有善待自己可憐的小女兒。 她過得如何?有沒有受苦? 不過她一點也不后悔自己做過的事,當(dāng)年若非她聽從了娘的話,把小女兒抱出去,哪有她今天的好日子過,自己的女兒哪能有三十臺的嫁妝,多半像大姑娘和二姑娘那樣,是十余臺嫁妝,不到六十兩的壓箱銀子,就那般打發(fā)出門。 更別提這額外貼補的一百兩了。 只是對不起小女兒。 說到底是她們母女情緣淺薄,若是有下輩子的話,她再好好補償她。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 第282章 偷龍轉(zhuǎn)鳳 而被顧春燕說福薄的阿瑤, 此時的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逍遙自在,甚至此時的她, 已經(jīng)定親了。 對象是杏林堂的小江大夫, 江一帆。 說起這門婚事, 也勉強能稱得上一句天定姻緣吧。 阿瑤先前被田大山送到一個嬤嬤家里,學(xué)習(xí)詩書禮儀, 針織刺繡, 且不說那就是個半吊子的嬤嬤,就是真的, 阿瑤也都是會的,且她這輩子又不用去往上鉆營神馬,只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 所以, 只在那里學(xué)了一年,阿瑤便不肯再去了。 不過這不妨礙阿瑤借口, 自己在嬤嬤家學(xué)習(xí)的時候,偶然看了一本醫(yī)術(shù), 對醫(yī)術(shù)起了興趣, 更是買了不少的醫(yī)術(shù), 回家自己研究。雖然田大山和楊開春并不覺得阿瑤會研究出什么, 若是看基本醫(yī)書就懂得醫(yī)術(shù)的話,那豈不是會讀書的都能成大夫了嗎? 不過這幾年來,家里豆腐坊的生意紅火,兩人的手里著實的攢下不少銀子,因而,書本雖然貴,但偶爾買上一兩本, 倒也無妨。 權(quán)當(dāng)是心疼女兒了。 況且說起來,家里如今能有這樣好的日子,還多虧女兒在一本古書中,找到了做豆腐的方子,才會如今的好日子。 大梁朝的民風(fēng)相對開放,女子出門也是很尋常的事情,所以阿瑤在大了一些后,便時常讓田宗陪著,回到田家村,到山上去采一些草藥,雖然沒什么貴重的,都是一些像是連翹,金銀花,三七等等,這樣很尋常的藥草。 但她就是在采藥的過程里,偶然一次機會下,救了江一帆。 江一帆也是去采藥,不過他走的比較深,一個不小心之下,被一條三環(huán)蛇給咬了,三環(huán)蛇的毒性不弱,一旦被咬,一時半刻間倒也還好,但若是在半個時辰內(nèi),不能服下清心草的話,就必死無疑了。 但江一帆的運氣顯然不好,他忍著身體的疼愛,尋了一圈,也都沒找到清心草。 恩…… 這一日阿瑤也過來采藥,而且難得沒帶田宗這個小尾巴,不然的話,她也不能走的這么深。 剛好就碰到了已經(jīng)已經(jīng)昏迷過去的江一帆,而又恰好,她的背簍里剛好才挖到一株清心草。 不得不說一句,還真的是冥冥中自有注定的。 阿瑤雖然給江一帆服用了清心草,甚至為了讓藥效盡快的發(fā)揮,還用銀針和內(nèi)力幫他加速吸收,但江一帆人因為中毒的時間太長,一時半刻自然醒不過來。 看在他長得好看,清雋如玉的份上,阿瑤自然不會就這么把他丟在這里。 對一個弱女子來說,要背一個男子下山,或許有些困難,但對阿瑤來說,卻完全不是事兒,來到這里十多年,她的歸元訣已經(jīng)進入到了第六層。 也不是她說大話,就目前來說,能夠傷到她的人,放眼青山縣是沒有的。 所以, 阿瑤是毫不費力的就把江一帆帶下山去。 雖說是因為救人的緣故,才有了身體接觸,但放到古代這里,即便是大梁朝民風(fēng)相對開放些,但阿瑤和江一帆,孤男寡女,田家村到底又是個鄉(xiāng)村,所以還是惹來不少閑言碎語來。 本來這對阿瑤來說,沒什么關(guān)系? 她什么時候在乎過別人的議論,不過她不在乎,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最起碼楊開春和田大山就愁了一個晚上。 但也只愁了一個晚上,因為次日一早,江家就上門提親了。 于是, 兩家很快就定下了婚事,阿瑤和江一帆成了未婚夫妻,對此阿瑤是適應(yīng)的良好,畢竟江一帆生的好看,十分符合她的審美,性格也是斯文有禮的那一掛,反正她在這里總是要成親的。 嫁給誰不是嫁。 …… “瑤瑤來了?!苯蠓蛟诳吹桨幒?,立刻開口說道,他對這個未來兒媳婦是十分滿意的,長得好,性格也落落大方,更重要的一點是,她對醫(yī)術(shù)很是有熱情,而且也頗有天賦。 只是自學(xué)就已然不錯,治療一些小病小痛,已經(jīng)不是問題,開出的藥方,用藥也不錯,份量拿捏的也十分精準(zhǔn)。 這讓很是有幾分醫(yī)癡性情的江大夫,對阿瑤這個未來兒媳婦分外滿意,又接著說:“……一帆在內(nèi)院里炮制藥材呢,你自是過去就是了?!?/br> “…恩?!卑庍m當(dāng)?shù)谋憩F(xiàn)了一下屬于小女兒的羞澀,點了點頭,快步的走進了院子里。 說起江家,也是頗有些來歷,江家算是杏林世家,據(jù)說祖上還是御醫(yī),只是后因厭倦了宮廷爭斗,辭官返鄉(xiāng),開了杏林堂。不過雖說是杏林之家,但后輩子孫不是每個人都會醫(yī)術(shù)有天賦,也不是人人都喜歡的,像是到了江大夫這一代,兄弟四人,但就只有他一個人繼承了衣缽,成為大夫。 其他三個兄弟,走的都是科舉一途,據(jù)說在京城發(fā)展的還不錯,最大的那個已經(jīng)是五品官了。 五品官,在京城里自是不起眼,但對青山縣這個小縣城來說,卻已經(jīng)是極為了不得的人家。 有這樣的親戚,再加上江一帆本人也是相當(dāng)?shù)某霾剩蚨?,不少人都覺得是阿瑤高攀了江一帆,就是楊開春也是一臉慶幸,覺得能找到這么一個不錯的女婿,看來女兒果然是個有福的。 “一帆,我來了?!?/br> 江一帆聽到這個相對歡快的聲音,便知道是自家未婚妻,暫時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說:“阿瑤,你來了。你稍等一下,我這里馬上就處理好?!?/br> “恩,沒事,你先忙。”反正說起來,她只是過來借醫(yī)書,順帶也和未婚夫培養(yǎng)一下感情,并沒有什么要緊的事。 江一帆又道:“那邊有一些零嘴,都是你愛吃的,還有醫(yī)書,你可以先打發(fā)一下時間。”說完眼神有些不自在的飄了一下。 “知道了?!卑巹偛乓贿M門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到了。 也知道多半是給自己準(zhǔn)備的,畢竟江家如今已經(jīng)沒了女眷,像是瓜子果脯這種零嘴,就沒人吃。 自從定親后,阿瑤也不是第一次來江家,畢竟定親后的男女,可以相互見面,來往走動,增加感情,只要不鬧出過分,像是人命,這種事,大家都還是樂見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