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淺荷是裴棲的小廝,他也不好多說什么。 “侍郎夫人那邊早該知道你逃課了,現(xiàn)在還沒讓人過來找你,就是默許咱們說會話了?!?/br> “那夫子,我不能不學(xué)嬤嬤教的那些嗎?!迸釛溃瑡邒呓痰臇|西實在是太枯燥太難懂太難學(xué)了,他一點兒都不想學(xué)。他想學(xué)騎馬,學(xué)打獵,學(xué)打馬球但這些都沒有人教他。 盡管裴棲的學(xué)渣發(fā)言很讓人同情,但趙疏桐這個女婿還不被裴家人完全認(rèn)可呢,可不敢替裴棲出主意做這個主,“侍郎夫人讓你學(xué)這些是為了你好?!?/br> “那夫子,你來學(xué)吧,咱們快要成親了,你學(xué)會了也是一樣的。”裴棲理所當(dāng)然地道。 趙疏桐無奈,裴小棲這家伙接受的毒打果然還是太少了,怎么能什么事情都推給別人 ,“裴小棲,你這樣就過分了啊,普通人家里的分工都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你還想讓我一個人內(nèi)外一把抓,這是想要累死我啊?!?/br> 裴棲的神色幽怨了起來,“夫子,你變了,以前的你不是這個樣子的,以前無論棲棲說什么,夫子你都會答應(yīng)的。” 趙疏桐清了清喉嚨,一本正經(jīng)地道,“棲棲呀,你也說了那是以前了。以前我還沒有將你哄到手,自然是要事事順著你的,現(xiàn)在咱們都定親了,相處方式自然就要變一變了。別在懷念從前了,咱們都要向前看?!?/br> “夫子,我看你是想挨打?!?/br> 裴棲說著就舉著小拳頭向趙疏桐砸去,趙疏桐急忙后退,和裴棲保持在一個裴棲打不到他的距離,裴棲追,趙疏桐就躲,裴棲讓趙疏桐別跑,趙疏桐就回他傻了才不跑等著挨打,等到裴棲累了停下來,趙疏桐也跟著停下來。 “夫子,沒想到你一個書生,竟然也這么能跑?!迸釛X得今天認(rèn)識到了不一樣的趙夫子,夫子不就是一個文弱書生嗎,年紀(jì)比他大比他老,竟然比他還能跑。 “裴小棲,你也變了,以前的你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棲棲,乖巧聽話,偶爾任性刁蠻矯情一下也非常的可愛,哪里會像現(xiàn)在一樣喊打喊殺,追著男人能跑五條街的?!壁w疏桐用裴棲的話擠兌裴棲。 裴棲挺了挺胸膛驕傲地說,“夫子,你也說那是以前。那時候不是還沒把夫子你騙到手嗎,當(dāng)然要裝模作樣一番了,以后的棲棲就是大魔王棲棲了,你怕不怕。” 趙疏桐見裴棲現(xiàn)學(xué)現(xiàn)用,用他的話來堵他,上前摸了一下裴棲的腦袋,“棲棲,你非常有慧根,但我正好是個降魔的?!?/br> “什么慧根,我才不去做和尚呢?!迸釛洁熘馈?/br> 趙疏桐也沒再繼續(xù)和裴棲抬杠,大手包裹著裴棲的小手,拉著他往花園中讓人歇腳的石桌旁邊走,剛剛你追我躲的,兩個人都有些累了,裴棲低著頭靜靜地跟在他身后,花園里一時安靜地只能聽見陽光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用那句此時無聲勝有聲來形容這個時候的氣氛再合適不過了。 但來找趙疏桐的裴晗卻很是不客氣打破了這樣靜謐的氛圍,“咳、咳,趙舉人午膳備好了,該去用膳了?!?/br> “霽之稍等,我馬上就來。棲棲,你在家乖乖的,我過兩天再來看你。課業(yè)的事情不著急,你可以慢慢的學(xué),要是學(xué)不會將來出嫁了讓侍郎夫人把嬤嬤給你做陪嫁,你還是可以繼續(xù)學(xué)?!?/br> 裴棲本來戀戀不舍地十分不舍得松開趙疏桐的手,但是聽到趙疏桐的魔鬼發(fā)言,瞪了趙疏桐一眼,甩開他直接回棲梧院了。 夫子可真是越來越討厭了。 他都要嫁人了為什么還要上學(xué)。 難道真的是因為已經(jīng)到手了,夫子就不向著他了。 裴棲帶著疑惑被氣跑了。 趙疏桐臉皮厚,沒有被裴晗撞破和裴棲親近的尷尬,整了整剛剛跑亂的衣角,神色自然地跟著裴晗去前院用飯。 趙家父子兩人在侍郎府用來了午飯,就告辭了。 趙府離侍郎府只有三條街,他們很快就回到了自家的新宅子。 趙老漢氣色十分好,和剛?cè)ナ汤筛木o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起來和裴侍郎相談甚歡,趙疏桐心中猜測侍郎大人到底對他爹說了什么,讓他爹的精氣神由內(nèi)到外的變了。 “兒,侍郎大人真是個干實事的好官。”趙老漢再一次夸贊起裴侍郎,“他在吏部不僅要管著官員的考核,還十分關(guān)注咱們老百姓的生活,問了我許多咱們石臺村百姓的事情。還說讓我回去告訴咱們石臺村的百姓好好種紅薯,將來紅薯多了找不到銷路,他會和朝廷建議,讓朝廷買咱們的紅薯。咱們能和侍郎大人做親家,肯定是修了幾輩子的福得來的,侍郎大人說以后會照顧你的,你將來要是做了官要多和侍郎大人學(xué)學(xué),也做個好官?!?/br> “是,爹?!壁w疏桐應(yīng)了,客觀的說,裴侍郎身上有許多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 “等下次回去的時候,你不要忘記提醒我和村長說將紅薯賣給朝廷的事情呀?!?/br> “好,我給你記得?!壁w疏桐道。 他這個未來岳父大人,真是個老狐貍,幾句話就把他爹哄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大齊地方這么大,若是讓所有地方種上紅薯,光靠朝廷可不行,還要民間一起努力。這三五年內(nèi)石臺村產(chǎn)出的紅薯絕對不愁賣。而且賣給朝廷,比賣給私人商戶肯定會少賺。而且這還不是個長久生意,等到紅薯爛大街的時候恐怕朝廷連種紅薯稅的都不想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