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16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yǎng)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jié)+番外
畢竟,此前那么多例子擺在那里,別的不說,光是“攤役入畝”,就已經(jīng)解決了一個上千年的難題了。 你說姜星火面對稅制,提出不了解決辦法,他倆倒是還真不信。 士紳一體納糧,應該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說最主要的。 但問題是,辦法是辦法,實施是實施。 攤役入畝為什么能在江南推廣開來? 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朱棣是真的敢殺人,接著周縉造反案,在江南殺得人頭滾滾。 攝于朱棣的屠刀,士紳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第二個,攤役入畝從本質(zhì)上講,雖然觸碰到了士紳的利益,但高壓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為攤役入畝,并沒有影響士紳本身的免服徭役,只是以前只有士紳免服,現(xiàn)在大家都免服了.這雖然會影響到士紳名下的佃農(nóng),但田地和田地的產(chǎn)出,還是在自己手里的。 攤役入畝加到田稅里的徭役,就當多交一點點稅了,面對朱棣的屠刀,忍了。 但針對士紳的稅制更化不一樣。 正如姜星火所說,稅制更化涉及到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大明朝廷和十三布政使司乃至天下的所有縣。第二個,是大明朝廷和天下所有的地主士紳。 第一個,被那第101枚銀幣解決了。 第二個,收稅,尤其是收富人稅。 歷朝歷代,沒見哪個能成的。 緣由也很簡單,蹇義剛才說了,不論是出發(fā)點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的基層小吏手里,都會走樣,甚至與政策本身南轅北轍。 這便是因為稅制更化的難點,不在于稅制方案的本身。 而在于。 ——皇權(quán)不下鄉(xiāng)! 也正是因為深諳這一點,蹇義和茹瑺這兩位國家重臣才會認為,提出解決方案,姜星火或許有可能做到。 但是解決問題,做不到! 皇權(quán)下鄉(xiāng)這件事,上千年來都做不到,你姜星火憑什么做到? 憑動動嘴,就能做到嗎? 任何一個正常人來到這里,都會做出同樣的判斷,這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陛下?!比悻犙a充道:“而且還有一個問題,臣斗膽勸您別估計的太樂觀?!?/br> “宋代王安石主持的變法,里面的青苗法,可就是個再生動不過的例子?!?/br> “本來是救濟青黃不接的百姓,結(jié)果最后官吏為了政績,惡意搞攤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br> 朱棣若有所思:“朕懂兩位尚書的意思了?!?/br> “無非就是兩點嘛?!?/br> “找到解決辦法這件事上千年都沒解決了,你們覺得姜先生也解決不了,或者說提出的不見得可行?!?/br> “而皇權(quán)下不了鄉(xiāng),所以中央和士紳之間的稅收矛盾,更是無從談起,中央就靠著地方小吏與士紳收稅,怎么動士紳?” “是不是這兩個意思?” 蹇義和茹瑺連連點頭,顯然就是此意。 這時,久久沒有開口的道衍,反而聲音淡然地說道。 “且聽下去,姜先生既然敢講,那就一定有辦法,這個辦法,也一定能落實下去?!?/br> 蹇義和茹瑺面面相覷,有些不可理解,道衍大師對姜星火的這種盲目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這種王安石都干不成的事情,是誰給的勇氣覺得姜星火能干成? 須知道,王安石變法,以王安石這種宰相之才,前前后后消耗了心血,最后,不也是落得個人未亡,政就息的結(jié)局嗎? 故此,蹇義和茹瑺也不認為姜星火能夠做到。 因為這里面的困難,實在是太大了,比天都大! 皇權(quán)不下鄉(xiāng),千百年來,皆是如此! 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 “先說什么叫士紳一體納糧。” 銀幣在姜星火指尖旋轉(zhuǎn)。 “然后再說到底有沒有可行性?!?/br> “所謂士紳一體納糧,指的是朝廷、士紳和庶民在賦稅納糧上的矛盾,主要在于‘不法士紳’身上,而士紳一體納糧更化的重點,就是要剝奪‘不法士紳’手中的權(quán)力,逼迫他們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當差納糧?!?/br> 聽到這句話,原本還有些擔憂的夏原吉,捻了捻自己三縷長須,面色忽然變得古怪了起來。 什么叫“不法士紳”??? 什么又叫“合法士紳”??? 這東西,不都在朝廷一念之間嗎? “士紳一體納糧的舉措,主要有幾下幾點?!?/br> “第一點,嚴禁不法士紳包攬他人錢糧征收和帶頭抗糧?!?/br> 包攬,又稱攬納,就是兜攬代納賦稅,一般來講,是士紳替老百姓繳納賦稅后收取利息。 聽起來不錯吧? 但在實際cao作過程中,不僅利息奇高,高到需要賣兒鬻女、傾家蕩產(chǎn)來償還。 而且,要是遇到黑心士紳,往往會勾結(jié)本地小吏,騙老百姓說繳納了,而實際上欠稅老百姓在官府的帳冊上,還是沒繳納的狀態(tài)。 這相當于兩頭吃,等到事情瞞不住的時候,已經(jīng)吃了幾年利息甚至田地、耕牛的黑心士紳,就可以繼續(xù)上下打點不認帳,把老百姓一家送進去或者充軍流放,老百姓僅存的一點財產(chǎn),也就歸該士紳了。 攬納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唐代晚期,到明代仍十分活躍。 也是錢糧繳納過程中,最為常見、最為頭疼的現(xiàn)象。 “要怎么禁止呢?”朱高煦問道。 姜星火微微一笑。 “凡是有功名士紳包攬錢糧而有拖欠的,以及帶頭抗糧的,不論多少,一律革去功名,從此納入‘不法士紳’名單,直系子孫后代不得參加科舉。且包攬拖欠到多少貫以上的,以貪贓枉法罪論處,還要追贓其拖欠和根據(jù)拖欠時間產(chǎn)生的息率,都要照納不誤。” 聽了這第一點措施,夏原吉不由地打了個哆嗦。 這也太狠了。 事實上,這便是大明版的“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了。 包攬錢糧是吧?直接革功名! 而且列到朝廷的黑名單里,你的直系子孫后代以后也不用參加科舉了。 夏原吉還沒回過神來,姜星火便繼續(xù)說道。 “第二點,嚴禁官紳勾連訴訟?!?/br> 封建社會,是人治社會,不是法治社會。 縣太爺都是流官,判案子當然要考慮到當?shù)氐膶嶋H勢力情況。 不然得罪本地士紳太過分,很容易就會被架空成政令不出衙門的傀儡縣太爺,還可能被本地的士紳,聯(lián)合在朝中的勢力告黑狀。 封建社會里,同窗、同鄉(xiāng)、同門.地方士紳豪族,誰家摸不到一個沾親帶故的御史呢? 而想要順順利利地干完自己縣太爺?shù)倪@幾年,再給自己謀一點微不足道的福利。 自然而然地,權(quán)力尋租就開始了。 縣太爺什么權(quán)力最容易尋租而且犯錯誤的概率最低? 判案子唄。 這種東西,判的結(jié)果完全取決于縣太爺?shù)男那楹褪欠袷斟X。 那么,很簡單一條利益輸送鏈就產(chǎn)生了。 因為宅基地建房子,中間有兩尺過道產(chǎn)生糾紛,甲和乙到衙門告狀,兩人都是平民。 甲想要縣太爺把過道判給自己,但是甲又不認識縣太爺,怎么辦? 找當?shù)赜忻氖考澏?,丁幫你?lián)系縣太爺,并從中收取一點微不足道的好處。 這樣一來。 甲——丁——縣太爺,利益輸送鏈條成型。 縣太爺把過道判給甲,權(quán)力尋租完成。 同樣是來告狀的平民乙,能說什么嗎? 什么都說不了。 先不說平頭老百姓越級告狀的難度和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金錢、人脈等資源,就單說一個事,就算是越級告狀了,你能挑出縣太爺?shù)牟皇菃幔?/br> 這還是最簡單的問題,縣太爺在幫人判過道上也收不了幾個錢,甚至最大的可能,是縣太爺賣個人情給士紳丁。 人家縣太爺一分錢沒收,朝廷怎么查? 夏原吉不禁問道:“這種事情,在大明上千個縣里,每天都在發(fā)生,大明朝廷沒有證據(jù),查的過來嗎?” “不需要每天去查?!苯腔鹦呛堑卣f道,“秋天收稅的時候,開個場地讓老百姓告狀就行了,當然了,有些確實拿不到證據(jù)的,告了也沒用,但若是真有證據(jù),總能查出來的不虞是不是所有冤假錯案都能查清楚,只是有這么一個能名正言順地向朝廷反饋的路子,就比沒有強。再加上如果能坐實某士紳充當狀師或中間人,從中與官府勾結(jié),欺壓庶民,一并列入‘不法士紳’名單就好了。” 聽到姜星火的解釋,朱高煦也明白了過來。 合著不是天天去等百姓告狀啊。 只是秋收查納糧的時候,一起順帶開個口子。 這樣,伱說有多少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