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國師在線閱讀 - 大明國師 第434節(jié)

大明國師 第434節(jié)

    兩人在三代之治歷史觀,也就是“王霸”問題的爭論上,基于此,又引出了更深層次的“義利”之辨。

    也就是說,怎么區(qū)分“王道”與“霸道”?

    朱熹區(qū)分王霸的標準,就在于講仁義還是倡功利,仁義為王道,功利為霸道,他認為三代統(tǒng)治行仁義不計功利,而漢唐統(tǒng)治一切都基于利欲。

    而陳亮認為仁義和功利是相輔相成的,利也是義,義要通過利來體現(xiàn),陳亮指出即便是在三代之治的時期,同樣也是追求功利的,便是所謂“禹無功,何以成六府?干無利,何以具四德?”。

    那么關(guān)于這個論戰(zhàn)最核心的問題看到這里,聰明人一定會問了,朱熹憑啥這么確信,三代之治就是好的?他又不是姜星火這種穿越者,他也沒親眼看過夏商周三代是什么樣。

    答案是,孔子說的。

    孔子在《禮記》中明確表達了因循和弘揚三代治國之道的志向,便是所謂“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周鑒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等等。

    孟子更是言必稱三代,朱熹以孔孟正統(tǒng)自居,其他孔孟沒解釋的東西他可以縫合、自己解釋,但這種反復提及、說的清楚的東西,卻是萬萬不能自己解釋的,這是他的學術(shù)根基乃至立身之本所在,自然要堅持這一觀點。

    所以明白了嗎?

    三代之治—王霸之爭—義利之辯。

    歸根結(jié)底,都在夏商周這“三代”上。

    而姚廣孝誤打誤撞,本來是給姜星火挖墳,沒想到把商朝這個上繼夏、下啟周的中間朝代的最后一位帝王的墳給挖出來了,而且還伴隨著大量甲骨文的出土。

    這相當于,可以直接通過甲骨文這個反應當時商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記錄媒介,來肯定/否定三代之治。

    而甲骨文的解釋權(quán),在姜星火的手里。

    換言之,姜星火現(xiàn)在拿到了“王霸義利之辯”最關(guān)鍵的證物!

    還是天上地下獨一份的那種!

    這是足以一擊制勝的撒手锏!

    最最最關(guān)鍵的是,沒有其他人知道這個秘密了,只有在座的這些已經(jīng)被牢牢綁定在了變法派戰(zhàn)車上的高層剛剛知曉。

    這就意味著,姜星火完全可以出其不意,把這個決定性的撒手锏留在最重要的決戰(zhàn)上面!

    變法,本質(zhì)上就是要用霸道的手段,來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改變國家的現(xiàn)狀,強國富民!

    強國富民,必須要扭轉(zhuǎn)如今“義絕對大于利”的理學思維觀念,至少要做到像陳亮主張的那種“王霸并用,義利雙行”的狀態(tài),否則不圖利益,如何開展貿(mào)易?還要建設(shè)老朱自給自足的大農(nóng)村社會嗎?

    “也就是說,我們能用事實證明,即便是孔孟那樣的圣人,關(guān)于三代之治的判斷是錯的?”

    朱高煦終于后知后覺了起來,雖然他很努力地在學習提升,但基礎(chǔ)太差,對于這些事情的反應速度,自然不能跟這些一輩子玩腦筋的人相比。

    “是的?!?/br>
    姜星火重重頷首,說道:“王霸義利可以此作為解法,而古今之辯,更是平添了一份勝算,如果能把商代那些駭人聽聞的貴族習俗揭示出來,而非把黑鍋都扣到紂王一個人頭上,那么想來到底是‘古’好還是‘今’好,自然有了對比。”

    張宇初的眼眸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不由得張宇初不興奮,正所謂“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伱的對手”,作為有道門碩儒之稱的龍虎山天師,他太清楚儒教到底厲害在哪里了。

    若是真能做成,孔孟圣人的威權(quán)必將受損,由此,或許真的能夠辦到姜星火所說的“削減圣人崇拜與圣人之后的特權(quán)”。

    “再結(jié)合把荀子抬入儒家五圣,一加一減,形勢易也。”

    “真妙計也!”

    宋禮忍不住贊嘆道。

    眾人之前略顯悲觀的情緒開始被點燃。

    之前儒教理學帶給他們的壓迫感,實在是太過強烈了。

    正是因為他們了解理學,知曉儒教對這個世界方方面面的掌控,他們才會覺得悲觀。

    而如今姜星火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一個有著絕對實證的突破口,眼前便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

    “等等,還有一個問題?!?/br>
    袁珙蹙眉道:“那就是甲骨文翻譯出的結(jié)果,或者說解釋出不利于儒教傳統(tǒng)觀念里‘三代之治’的結(jié)果,別人要是不認,該怎么辦?”

    “自然是有辦法的。”

    姜星火笑吟吟道:“別忘了,如今站在明處,站在臺上的是我們,站在這里會被暗處所中傷,但同樣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發(fā)號施令?!?/br>
    “天下龍骨(中藥藥材名,即古代動物化石)這么多,總有刻著甲骨文的龜甲,傾天下之力,四海之財,難道還找不到佐證嗎?”

    事實上在姜星火的前世,大量刻有甲骨文的龜甲,都是從藥材店或是收藏品里翻出來的,眼下時間線更早沒有被煮爛或損壞的龜甲肯定更多,這一點是不用擔心的。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對付文官呢?”

    關(guān)于如何對付第二種敵人,姜星火其實在江南治水的時候,便有所感悟。

    “需要建立一所新的學校,大明行政學?!?/br>
    “大明行政學校?是做什么的?”宋禮對此頗為感興趣,眼見著卓敬變成了卓尚書,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他不眼紅那是假的,于是熱切地問道。

    姜星火說道:“自然是教文官如何當官、行政的,既有每次任職不同官位前的培訓,也有定期的專題輪訓,譬如學習荀子圣王學說、學習考成法實cao條例,以及后續(xù)推出的各種變法措施?!?/br>
    聞言,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思索。

    其實仔細想想,以理學為考試標準的科舉,是大明選擇人才為官的重要手段。

    但是,理學確實不教怎么當官??!

    所有文官,都是在長期的為官生涯中,琢磨出了當官的秘訣,但是也僅僅是“當官”,是為了仕途而非為了行政。

    “行政也是一門學問嗎?要怎么教呢?”

    “萬事皆學問,行政也是如此。”

    姜星火笑道:“一個儒生,從入私塾開蒙,念詩三百,到學四書五經(jīng),考童生、秀才,乃至舉人、進士,他學的都是怎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真給他一個縣,你覺得他能治理的好嘛?不可能的,這便是因為,理學教的不是行政,行政要有專門的學問來教,名為《行政管理學》。”

    從姜星火的話語里,其實在座的眾人,還品出了更深一層的涵義。

    這個大明行政學校,是用來篩選并掌握文官的。

    即便學校內(nèi)培訓學習的結(jié)果,與文官的考成法評價、晉升結(jié)果等事項不沾邊,也沒關(guān)系。

    因為這個學校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形成自己的圈子,而這個圈子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在學校里站在最高層的姜星火。

    這一點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不需要引申開來講。

    由此,在文官體系內(nèi),變法派將獲得一個源源不斷的轉(zhuǎn)化基地,此消彼長之下,或許數(shù)年,或許十數(shù)年,雙方力量的對比將徹底失去平衡。

    “國師深謀遠慮,在下佩服!”

    宋禮想通了這一點后,心悅誠服地拱手道。

    卓敬卻是捻須急促地問道:“可是對于第三類敵人,也就是士子,又該如何呢?之前國師說過要整頓國子監(jiān)的學風,到底是怎樣一個整頓的辦法?”

    姜星火開口道:“我認為,整頓國子監(jiān)的學風,是整頓士林學風的一個開始,也是典型代表,主要從兩方面下手,得雙管齊下?!?/br>
    “一方面是通過國子監(jiān)里的科學廳,拓展監(jiān)生的學習范圍,學習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的視野拓展了,自然就不會拘泥于過去的空談,而是對通過親自動手的實驗來探求世界的真理更感興趣?!?/br>
    “另一方面則是恢復洪武舊制。也不是所有嚴格的制度都恢復,而是恢復其中較好的一些。要知道,政治革新的另一方面,就是學校和考試制度的改革,目前倉促改動科舉制度極容易引起巨大反彈,這個暫時不能輕易變,只加入荀子內(nèi)容即可.但作為上游的廟堂、學校,一旦徹底改變,其實最終考試制度的徹底變化,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姚廣孝點了點頭:“學校培養(yǎng)人才,人才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所以學校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官場風氣,這條路是正路,變革學校與考試制度,本質(zhì)上就是變革政治?!?/br>
    “我這里有一封奏疏,大本且念念。”

    姜星火掏出了一封奏疏,遞給了宋禮朗讀。

    這便是他那天與卓敬、解縉提出了整頓國子監(jiān)學風后,認真思慮,對癥下藥,總結(jié)的具體措施。

    包括了對國子監(jiān)等各級學校的辦學目的、辦學方向、學規(guī)管理、教材范圍、督學檢查、教官職責、學生名額、入學條件、裁減生員標準、學生待遇、學??荚嚇藴实雀鱾€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憋了這么久憋出來的東西,是真的能直接拿出來用的一套守則,或者說標準。

    宋禮輕聲念道:“辦學目的,要求以實踐為準,在學生員務將平日所習經(jīng)書義理,著實講求,躬行實踐,以需來日之用。因此決不可別標門戶、聚黨空談,亦或者群聚徒黨,及號招他方游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yè),敗壞學風。”

    “學規(guī)管理,以太祖高皇帝所規(guī)之法為基準,在學生員不許議政干政,不許結(jié)眾滋事?!?/br>
    “入學條件,在資格上要嚴格把關(guān),不許詐冒籍,儒學生員升貢太學,更要務求名實,反復考核?!?/br>
    “裁減生員標準,通過考核促進國子監(jiān)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如果在學生員考試多次不合格,則根據(jù)具體情況,予以發(fā)配充吏或革黜為民,取消學籍?!?/br>
    “考試標準,不論是何種考試,都須嚴加管理,如有考場作弊者,概‘問罪革黜’,繩愆廳(國子監(jiān)內(nèi)的執(zhí)刑機構(gòu))視情況施以太祖高皇帝所規(guī)定的刑罰,杖刑、充軍,乃至死刑。”

    “除此之外,國子監(jiān)后勤相關(guān),需公示收支明細,諸如校舍損壞,要量工修理,以及相關(guān)后勤人員和后勤物資,諸如其齋夫、膳夫、學糧、學田等項,朝廷相關(guān)衙門俱要以時撥給,不許遲誤克減?!?/br>
    “.”

    毫無疑問,要是真的這么搞的話,剛從建文時代快樂沒幾年的國子監(jiān)生員,乃至天下所有學校的學生,都要重新遭重了。

    不過姜星火的準備,顯然讓他們開始安心了下來。

    有一個把所有事情都想好對策的領(lǐng)袖人物,確實可以省掉很多麻煩和顧慮,尤其在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之后,眾人更是感覺到了輕松。

    “最后一類敵人,信眾,又該如何對付呢?”

    張宇初皺眉道:“要掀起風潮讓民眾抵制儒教嗎?”

    姜星火擺了擺手:“不,我們要利用民智?!?/br>
    眾人紛紛側(cè)耳傾聽。

    姜星火繼續(xù)說道:“我們要創(chuàng)辦《明報》,具體章程我已經(jīng)給陛下提了,解縉這位大筆桿子來做總編,以后《明報》將是我們宣傳科學、變法的主陣地?!?/br>
    “至于落到具體的宣傳口徑上,那就是孔圣人是一個仁慈寬厚的哲人,他也有一些受到歷史局限性的認知不足,但這是很小的一方面,孔圣人,或者說傳統(tǒng)儒學包括荀子在內(nèi)的幾位圣人,他們的心是好的,只是后來的人把經(jīng)給念歪了,卻沒有將他們的思想用在正途上所謂‘理學’,只不過是宋儒自己縫合出來的東西罷了,真正的儒生之學究竟是怎么樣的?或者說,孔孟之道的本來模樣又是什么?這都是我們可以去鉆研、探討、宣傳的地方。”

    “而且具體的宣傳方式,也決不能重復《邸報》的那套,要用民眾喜聞樂見的種種形式,現(xiàn)在白話文已經(jīng)很成熟了,有很多話本作家寫的都很好,《三國演義》、《水滸傳》,你們可能沒聽過,但都是我們可以選擇刊登連載來推廣的我們可以自己寫小說,來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否定理學嘛,同時推廣白話文,推廣通俗文學也是一種變革,不要小瞧民眾在推進歷史進程中所能迸發(fā)出的力量?!?/br>
    姜星火輕聲說道:“理學的核心,是儒家傳承,是圣賢的理念,因此這些是它的根本,絕不能丟掉,否則,理學就會失去立足之本?!?/br>
    從先秦時期,到西漢獨尊儒術(shù),再到中間經(jīng)歷種種風風雨雨,儒學,或者說儒教,就像是一艘忒修斯之船,在不斷的更換理念中,早已變得面目全非。

    北宋五子,曾經(jīng)接力一般,對儒學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改變、加固,可這依然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事實上,所謂“孔孟之道”,便是儒教理學的基礎(chǔ)。

    它是從孔子、孟子一脈傳承下來,并延續(xù)下去的理念,但迫于歷代政治環(huán)境變化的事實,孔子的繼承者,后世儒家弟子為了維護這份理念,選擇了偏離正統(tǒng),它被迫走入了一條越走越歪的路線,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儒教理學已然淪為政治斗爭的工具,不復昔日的孔孟之道,反倒有一股濃郁的封建統(tǒng)治色彩。

    在這個時代,一切都在往壞的方向發(fā)展,儒教理學的影響越來越糟糕,已經(jīng)難以控制。

    但是在另一面,儒教理學始終存在著這個巨大的弊端,就是“儒教理學”是由傳統(tǒng)儒家思想衍生出來的。

    換而言之,只需摧毀儒教理學的核心傳承部分,就能讓理學徹底衰敗。

    所以,姜星火提出了這個主意,將儒教理學和原始儒學拆分開來,把北宋五子和孔孟區(qū)別開來。

    “打蛇打七寸?!?/br>
    張宇初恍然:“所以說,咱們要打掉這一點,否定理學和原始儒學的關(guān)聯(lián),讓儒教理學失去信仰之源,從而失去支撐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