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出軌記、誘他成癮(高H 1V1)、身患絕癥后我爆紅娛樂圈、農(nóng)夫家的漂亮小人魚、把酒話桑麻、有歌之年、逃生游戲的炮灰小少爺、身為學霸的發(fā)小、天團解散后我爆紅了、作精竹馬逐漸變攻
崔海河一時心情復雜,看著祁峟難受悲哀的樣子,他心里也不好受,到底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眼底總歸是多了一抹柔情,“地方局勢,誰又能說得準呢?” 祁峟懨懨地閉了眼,不再搭話。 安南成了他心頭的倒刺。 “陛下”,小柚子進殿,低聲道,“太后來訪。” “讓她進來?!?/br> 祁峟無所謂地點頭,順帶挽留了作勢要走的崔海河,“愛卿無需回避夏妍。” 夏妍,太后的名諱。 心思玲瓏的崔海河莫名get了祁峟的意思:他與太后,日后怕是,能混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guān)系。 “陛下”,夏妍腳步輕快地步入雍和殿書房,人未到,聲先至,“姜黃姑娘愿意在太醫(yī)院掛名,在宮中挑選弟子,傳授醫(yī)術(shù)。” “掛名?” 祁峟狐疑,“什么個意思?” 夏妍喜氣洋洋地解釋,“就是,她愿意在宮中收徒授學,不收取任何月奉報酬,只做個名譽太醫(yī)。” “免費的?” 崔海河狐疑。 “免費的!” 夏妍無比肯定,“但姜黃姑娘這么善良,我們不能虧待她,所以,我答應了她一個請求。” 祁峟眉心跳了跳。 “我準許她每月一次,在京都舉辦義診活動,太醫(yī)院無償提供草藥!” 崔海河:! 誰說太后是傀儡來著,這不挺有實權(quán)嘛。 他略作思索,發(fā)現(xiàn)正兒八經(jīng)的皇宮主人目前也就眼前這兩位,至于其他宗室,算了,先不考慮他們,太后愛咋咋地吧。 “草藥?” 祁峟靈機一動,溪南高山險地,多的是珍稀草藥。 溪南窮了這么多年,空曠了這么多年,終于有機會發(fā)展了。 正好借著這次重兵駐扎的機會,好好發(fā)展溪南。 第23章 資敵叛國 “夏妍,安小公子的隨葬品,你打算作何處置?” 祁峟隨口一問。 夏妍顯然沒提前料想過這個問題,思索片刻,遲疑道:“四位貴女的陪葬品并棺槨歸還家族,安小公子的陪葬品,也就是陶氏女遺留下來的嫁妝充實國庫。” “陛下以為如何?” 祁峟默然,沒說好也沒說不好。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溫柔嫻熟、遵規(guī)守禮的小太后就在他的熏陶下,變得離經(jīng)叛道起來,成了“簡葬”的有力支持者。 這是好事,只是不完全貼合他現(xiàn)在的想法。 “陶氏當年闔族流放,是因為拖欠商稅的緣故?陶氏現(xiàn)下可還有后代活著?” 祁峟漫不經(jīng)心。 夏妍一下子就被問住了,她是鎮(zhèn)國公府的女兒,少年時期總隨著父兄守邊打仗,近些年大祁軍事遠不如狄國強盛,北方防線一縮再縮,她也跟著輾轉(zhuǎn)流離了許多地方,及笄后才回的京城。 她對京城早些年的八卦秘聞知之甚少。 崔海河卻是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 他輕松接過了話題,解釋道:“陶家說是流放,實際是滿門賜死。陶家一應女眷孩子,還沒出京呢,就死的死、傷的傷了?!?/br> “大祁律法對商人尤其嚴苛,當年各地豐收,糧價大跌,陶家趁機斂聚了大量谷物,準備低價買高價賣。卻不料第二年,百年不見的旱災席卷各地,陶家囤糧無數(shù),最終卻沒忍心高價拋售,只免費抵作了賑災物資?!?/br> “雖說陶家是無償放糧的?!?/br> 崔海河補充道:“但當時國庫頗豐,杜后和哀帝頒發(fā)了大量資金,以安置流民、重建災區(qū)?!?/br> “雄厚的資金被層層盤剝,落到陶氏手上,自然沒剩幾個子兒;旱災饑荒過后,百姓的腰包更是一個比一個癟,陶家的主要生意客戶嚴重流失。但杜后哀帝不知曉這些,他們只知道皇家貼補了那么多金錢給商戶,陶家卻交不上稅了。” 祁峟夏妍皆默然。 “然后呢?” “然后皇商陶家就受罰出京,徹底敗落,淡出歷史了?!?/br> 祁峟沒什么反應。 夏妍卻連道可惜。 “以陶家人的經(jīng)商天賦,若非遭遇如此天災人禍,我大祁每年的商稅不知道能多上多少,國庫也不至于空虛至此。” 崔海河跟著感慨。 “太后所言甚是?!?/br> 祁峟不置可否。 他皇祖母執(zhí)政初期,還是很有魄力手腕在的。當年饑荒大旱,很多商戶大發(fā)國難財,高價拋售了不少糧食。除了陶家,余下皇商皆繳納了數(shù)倍于往年的稅收。 別人都交的,怎么獨獨你陶家交不的? 杜后心里忌憚陶家也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 更何況當年的糧稅全部免除,朝廷一應支出,不是啃老本,就是指著商稅過活。 最富裕最發(fā)達的陶家交不上稅,怎么想怎么匪夷所思。 當然最終杜后也逐漸清楚了其中隱晦貓膩,挪用災款的大小官員悉數(shù)免職、驅(qū)逐出境。 陶家的罪名也被赦免。但陶家榮光,早已不復往昔;甚至陶家直系子嗣,都無一存活。 “孤記得陶氏外嫁女不少,她們現(xiàn)今如何?可有后代?” 祁峟繼續(xù)詢問。 崔海河年輕時是個頂頂八卦的,尤其他還特意關(guān)注過陶家,遂毫不費力地開口解釋,“陶家得罪了皇家,陶氏外嫁女即便因為婚姻免去了罪罰,其夫婿婆家,大多也是難以接受她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