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世祖在線閱讀 - 漢世祖 第602節(jié)

漢世祖 第602節(jié)

    至于耶律賢適,文武雙全,被譽為有匡國之才,這些年深受耶律璟信任,與耶律賢不只是名字只差一個字,私下里關(guān)系向來親厚……

    而齊王耶律賢,當(dāng)時并不在行營,而是在上京北面的云門寺禮佛,得知劇變,沒有絲毫猶豫,只帶了十幾名護衛(wèi),冒著風(fēng)寒,直奔行營所在的黑山。

    等耶律賢趕到行營時,那里已是一派緊張氣氛,耶律賢適入駐御營,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那種高壓的戒備狀態(tài),以免人心猜測,但對皇帝駕崩的消息,卻加大了封鎖范圍。同時,將隨駕的右皮室蕭烏里只喚來控制住,解除其兵權(quán),另由蕭思溫前去接替。

    因此,整個行營很快就被耶律賢適等人控制住了,而耶律賢的到來,更使所有人有了主心骨。幾人秘密商議,繼續(xù)隱匿消息,控制行營,火速還京,維持局勢,以免sao亂。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很是順利,回到上京城,仍秘不發(fā)喪,假皇帝命,使包括宮城在內(nèi),全城戒嚴,凈街凈市,連帶著諸貴族文武大臣,一概不得擅自出入。

    待一切事務(wù),基本料理得當(dāng),最重要的,軍隊的掌控權(quán)全部落入手中之后,方才由耶律賢適出面,召集諸宗室、貴族、大臣,告之以皇帝遇刺崩殂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于遼國的大臣們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畢竟是統(tǒng)治了遼國近二十年的皇帝,雖然有各種荒唐,各種令常人費解的行為,秉國這么久,突然死了,還是被刺身亡,這造成的沖擊,自然是巨大的。

    消化這個消息,并不困難,也不需要多少時間,但緊隨其后,就是各種猜疑。聯(lián)想到耶律賢適等人的那一系列作為,以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為首的一干宗室還有耶律璟的心腹臣僚們,自然大加質(zhì)問了,句句誅心,就差直指耶律賢適等人弒君謀逆了。畢竟,皇帝耶律璟的死太過突然,也太過蹊蹺了,陰謀論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市場的。

    雖然大局已然在握,但面對這群情洶涌,耶律賢適等人,也大感壓力,尤其是被推到臺面上主持的耶律賢適。他們所倚仗的,乃是取得了先機,控制了大部分的軍隊,但是這種控制,只是亂中取便,實際并不牢靠,這種情況下,人心各異。

    第200章 誰能繼位?

    群情洶涌間,耶律賢適等一派人,也沒敢過于強硬,于斗爭之中求妥協(xié),當(dāng)然,這也是基于上京局勢逐漸落于在他們掌控的前提下。同時,似乎也是遼國政治逐漸成熟的一種體現(xiàn),否則一場血腥政變清洗,只怕已然徹底展開了。

    當(dāng)然,這也是由于當(dāng)下遼國政壇上,沒有一個像耶律屋質(zhì)那般,德高望重、手段老辣,能和協(xié)眾人、平衡各方面勢力利益并令人信服的人站出來主持大局。

    至于耶律賢適,不得不說,能力威望有些,但還不夠,靠著過去的功勞,加上皇帝的倚重,耶律璟在時,可以作為實權(quán)重臣,活躍于政壇。

    但如今,耶律璟猝然遇弒,他的這些表現(xiàn)與作為,就顯得不那么合適了,甚至缺乏底氣,也更容易引起其余宗室大臣們的不滿與猜忌。甚至于,當(dāng)廷就有人提出質(zhì)疑,攻訐耶律賢適辜負先帝寵幸,犯上謀逆。

    在上京戒嚴的環(huán)境下,遼廷內(nèi)部卻是一團亂麻,紛爭陡生,并且愈演愈烈,爭執(zhí)矛盾也越發(fā)尖銳。叫囂得最厲害的,當(dāng)然是耶律璟的兩個親兄弟,耶律罨撒葛以及耶律敵烈。

    耶律璟在時,遼國政壇平靜,所有人,各方勢力,都能偃旗息鼓,低調(diào)做人辦事,甚至不敢輕易冒頭。耶律璟一死,沉抑已久的暗流便開始瘋狂涌動了。

    最終,還是在北樞密蕭護思的提議下,勉強擱置爭議,落實了幾件事。其中,最重要的是耶律璟的喪事,最終由耶律必攝、耶律賢適以及蕭護思三人負責(zé)治喪,并且對皇帝之死進行審查問罪。

    這一點,很容易得出結(jié)論,雖然耶律敵烈等人,堅持認為背后另有陰謀,并直指有篡權(quán)行為嫌疑的耶律賢適、蕭思溫等人,想籍此混淆局面。但是,事件還是在一干人的推動下,迅速定性了。

    就是兩名內(nèi)侍鬼魅迷心,犯上作亂,行弒君之滔天逆舉。善德、奴里二人,也當(dāng)著所有人的面,被處決了,并挫骨揚灰。同時,耶律璟身邊伺候的所有內(nèi)侍,也都被處決,御帳周邊的守備的上百名衛(wèi)士,全部被逼自殺,他們沒能履行到保護皇帝的責(zé)任,死都難贖其罪。

    這樣雷厲風(fēng)行的措施,自然是齊王耶律賢提出來,由飛龍使女里執(zhí)行。此舉既震懾了一批人,也安撫了一批人。同時,耶律夷臘這個宿衛(wèi)將領(lǐng),在反應(yīng)過來之后,畏懼之下,快速投向耶律賢了,畢竟他擔(dān)著護衛(wèi)皇帝的主責(zé),想要活命,必須得有個靠山,而這個靠山除了耶律賢之外,再無其他人了。

    說起來,耶律璟也是有些可悲的,活著的時候,遭受非議,帝位也算穩(wěn)固,滿朝之間,仿佛全是忠臣。然而一死,尸骨未寒,就全部變了,能為之死節(jié)的大臣幾乎沒有,人心思異,包括他所倚重的大臣們:尤其是你,耶律賢適!

    最緊要的事,則是發(fā)布命令,穩(wěn)定人心,維護朝廷以及國內(nèi)的安寧。而最關(guān)鍵的事,也是所有人最在意的事,就是帝位由誰來繼承。這也是所有問題與矛盾的最終指向。

    遼國內(nèi)部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但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帝位的傳承,這是伴隨著遼國開國以來便長久存在了,數(shù)十年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幾十年來,帝位承襲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搏之間反復(fù)輾轉(zhuǎn),圍繞著皇帝尊位,也發(fā)生了數(shù)之難盡的博弈與爭奪。如今,隨著耶律璟的意外駕崩,仿佛又回到了一個輪回的開始。由于耶律璟無子,這也就使得皇帝的傳承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關(guān)于這個問題,也是各有選擇,聲望最高的,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攝了,從近幾年耶律璟對他的安排,就能夠看出其用意。在輔政耶律璟的這些年中,他也贏得了一部分人心,積攢了不少的軍政資源。

    但終究,沒有一個明確的皇太弟的身份,在法理上,也沒有更多的優(yōu)勢,再加上耶律賢那一派的人,搶先動作,使其失了先機,處于被動地位。

    于是,在給耶律璟發(fā)喪舉哀的同時,圍繞著皇位的明爭暗斗,也就開始了,或者說從耶律璟死訊傳開之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就在這個時候,齊王耶律賢,也就正式站到了臺前,被推戴為皇位的繼承人選,同耶律必攝一并議論。

    在耶律璟無子的條件下,耶律賢也確實有承繼帝業(yè)的資格,論血脈,哪怕從耶律阿保機算起,他也是嫡傳的一脈,當(dāng)初世宗耶律阮駕崩后,倘若耶律賢年紀大些,哪怕年長個十歲,被扶持上位的就未必是耶律璟了。

    如今,他要拿回帝位,自然有那個資格。相較之下,耶律必攝則屬于庶出,不要以為契丹人就不看中血脈了。

    再加上,耶律賢年紀雖然輕,才二十歲出頭,但已然表現(xiàn)出出眾的涵養(yǎng)與人品,這些年低調(diào)隱忍間,也籠絡(luò)了一大批人,比如耶律賢適對他的支持,就是傾心結(jié)交的成果。

    其父耶律阮畢竟是先帝,也給他留下了一些寶貴的政治資源,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所淡漠,尋常時候不那么可靠,但當(dāng)條件成熟之時,這些爆發(fā)出來,就是一股扎實的支持。還有一些在耶律璟當(dāng)政期間不得意者,也有向耶律賢靠攏的趨勢,為他提供助力。

    就這般,在耶律賢適等人的保駕護航之下,再加從眾的一些文武,耶律賢的勢也就養(yǎng)成了。除了血脈身份上的優(yōu)勢,這段時間,耶律賢一派還拿出了一條理由,便是去年耶律璟曾說過:吾兒已成人,可付以政。

    耶律璟究竟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難以考據(jù),并且這句話透露出的意思,也沒有明確表明對耶律賢寄與的期望。但是,一句話可以有各種理解,支持耶律賢的人也可以向那個方向去解釋。

    而耶律璟對耶律賢的待遇,也確實優(yōu)待,從小收養(yǎng)培育,專門修建別宮讓他居住,逢年過節(jié),不忘賞賜,出巡之際也經(jīng)常帶在身邊,甚至封為齊王。

    這些事情,平日里不算什么,但在這種要緊時候,卻成為了可以深度解讀的地方。先帝,屬意齊王!

    在耶律賢這一派,緊鑼密鼓,籌劃上位,且聲勢大振幾滿朝野之時,耶律璟的兄弟們,也沒有消停,尤其是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這兩兄弟,奔走城內(nèi),積極聯(lián)絡(luò)。

    耶律罨撒葛,是耶律璟嫡親的弟弟,一個母同胞,是個從來不安分的人,逮到機會就能這騰出點事情來。

    如果論身份,他的資格還要在所有人之前,他自己也是這么想的,但是,由于過去的所作所為,幾度暴露異心,使得他遭到了耶律璟的嚴厲打壓,近十年下來,手中實在沒有掌握什么權(quán)力,更沒有多少威望。

    血統(tǒng)與身份,只是一個最基礎(chǔ)的東西,若沒有相應(yīng)的實力與運氣,想要成功,也是癡心妄想,這也是幾乎沒有人提議耶律罨撒葛繼位最主要的原因。

    耶律敵烈呢,與耶律必攝倒是同胞兄弟,他對皇位當(dāng)然也有所覬覦,但是經(jīng)過多年的磨煉,對于現(xiàn)實情況也還是有些清晰的認知,脾性也沒有年輕時那般過于浮躁。

    不過他同樣在奔走,不過是在為越王耶律必攝努力,他知道自己的缺陷,相較之下,既受先帝信重,又性情溫和,頗具人望的弟弟,反而更有可能上位,對他而言也更有利。

    他最初帶頭,質(zhì)疑反對耶律賢適等人,就是看不慣他們假借皇命、興風(fēng)作浪的行為。而當(dāng)耶律賢正式被推舉出來之后,其志則更加堅定了,不管怎么樣,皇位世系至少不能再交出去,自家鍋里的rou,豈能再讓外人染指。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皇位的繼任形勢逐漸明朗了,候選有三,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越王耶律必攝、齊王耶律賢。

    其中,耶律罨撒葛實力最弱,聲望最低,但跳得最歡;耶律賢支持的人不少,但臨時報團的人太多,凝聚力并沒有那么得強,他也安然在后,由耶律賢適掌舵,蕭思溫等人搖旗吶喊;耶律必攝各方面看起來都合適,但各方面都沒有那么得突出,關(guān)鍵是,他自己的態(tài)度,沒有那么地積極。

    相反,這段時間內(nèi),耶律必攝是悲切不已,沉浸在喪兄亡君的哀傷之中,一心一意cao持著耶律璟的后事。

    而主導(dǎo)帝位的承襲,政權(quán)的交接,軟實力難起關(guān)鍵作用的時候,到最后,還得看硬實力,得看槍桿子。

    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

    遼上京,皇城。

    整座大殿被哀傷的氛圍所籠罩,帶著春寒的風(fēng)不斷自殿外涌入,紗帳晃動,白燭搖曳,大行皇帝遼天順皇帝耶律璟被“梳妝打扮”后,就靜靜地躺在其間。

    靈柩前,宗室、大臣皆披麻戴孝,整齊地跪倒著,耶律璟的后妃們,則抽泣不已,尤其是皇后蕭氏,性情溫婉的她,更是一派柔憐的模樣。

    蕭氏算是耶律璟的發(fā)妻了,在耶律璟還在藩邸時就嫁給了他,不過,由于耶律璟個人方面的原因,夫妻之間關(guān)系并不算親密。但是,畢竟是丈夫死了,又無子嗣,哪怕是她這個皇后,也不免對未來感到無望,感到彷徨,無所適從,只有用眼淚來釋放情緒,訴說不安。

    但在這肅穆的氛圍之中,跪著的遼國上層們,心思卻早不再躺在棺槨里的耶律璟身上了。隨著一人的到來,殿中波瀾頓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南院大王,耶律斜珍。

    耶律斜珍自西域卸任回朝后,以其功勛卓著,進位南院大王,全面負責(zé)遼國南面軍政事務(wù),同時接替漢臣高勛,留駐東京遼陽府。當(dāng)?shù)弥暇┳児手?,沒有任何耽擱,日夜兼程,從遼陽趕回。

    此時的耶律斜珍,滿面風(fēng)霜,神情疲憊,泛紅的眼眶中,透著無盡的哀傷。不提其他,耶律璟對他恩遇,是遠超旁人的,否則也不會給他統(tǒng)帥大軍,遠征西域,揚名天下的機會,更不會讓他在三十來歲,就進位南院大王,成為遼國上層權(quán)力最重的幾人之一。

    沒有顧及那些sao動的人心,異樣的目光,耶律斜珍只是上前,叩首祭拜,然后嚎啕大哭一場。他的哭聲,就仿佛是一個信號,大殿中的哀聲就如泄洪一般爆發(fā)出來……

    只與耶律必攝、蕭護思、耶律賢等幾人簡單地說了幾句,了解了一些情況后,耶律斜珍便離宮而出。耶律斜珍感受到了,皇帝的梓宮前,已然暗流涌動,他不愿見到這些,更不愿意這些權(quán)力紛擾打攪耶律璟的安寧。

    然而,很多事情都不以個人意愿而轉(zhuǎn)移,有些局面也不得不去面對。在過去的十年中,遼國聲名最盛的統(tǒng)帥,毫無疑問,就是耶律斜珍,同時,手握重權(quán),尤其在軍中頗具威望,又是宗室出身,遼國皇位的承繼,他也是有話語權(quán)的。

    因此,耶律斜珍的還京,也就等于給遼國皇位之爭添了一把火,使之更加激烈,同時也更加明朗。耶律斜珍如果公開表態(tài)支持誰,那無異于得到一根擎天臂助。

    “大王,太平王邀您過府一敘!”剛出皇城大順門,便有親信僚屬攔馬稟報。

    高坐馬上,耶律斜珍嚴肅的面龐顯得十分冷峻,聞之,更浮現(xiàn)出少許氣憤與不屑,直接吩咐道:“答復(fù)來人,就說我旅途勞頓,心力交瘁……不,直接拒絕了吧!”

    “是!”

    回府之前,耶律斜珍回頭看了看皇城,目光深沉。遼國上京,分南北二城,北胡南漢,也是按照胡漢分治來的。

    北城也分皇城與郭城,論規(guī)模,自然比不上大漢兩京的龐大,更不如其輝煌壯麗,但是,在這塞外,在這僻遠的東北亞,已屬開歷史之先河了。歷代塞北王朝,也唯有契丹的漢化,最為深刻,并且做到了如今這種程度。

    “回府之后,閉門謝客,所有邀請,一概謝絕!”憂慮之色在眼神中閃過,耶律斜珍吩咐了句,然后揚鞭策馬,返回他在上京的府邸。

    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南院大王耶律斜珍那里碰了釘子的消息,很快就在上京城的大臣們中間傳開了,不得不說,對于耶律罨撒葛的不自量力,上竄下跳,很多人都感到鄙視。

    齊王府,耳目眾多的耶律賢自然也得到了這個消息,也在議論此事。這段時間,他們這一派人,聚集密謀也越來越頻繁了。

    按照耶律賢的要求,哪怕聚會,所有人還是穿著孝服。方落座,暫時充任宿衛(wèi)將軍的女里率先開口了,語氣有些不屑:“南院大王直接拒絕,態(tài)度冷淡而堅決,顯然太平王絕非他屬意之人!”

    這段時間,在耶律賢這一派人中,女里是最為活躍,也最為輕狂的,自以為得功,當(dāng)然,他確實有功,耶律賢對他還是頗為包容。

    雖然,投靠獻誠表忠心的人很多,但對于耶律賢而言,最值得信任的,還是長久經(jīng)營關(guān)系的這幾人。其實,拋開那些表面的聲勢,耶律賢的根基,并不算深厚,只是因緣際會,恰遇良機罷了。這不,隨著耶律斜珍的歸來,人心似乎又有所變化了。

    “太平王膚淺浮躁,不足為慮,如今大王真正的對手,只有越王!”蕭思溫開口道,直指關(guān)鍵:“宗室、朝廷、各署之中,支持越王的人不少,但重臣都還沒有表態(tài),顯然也在坐觀局勢發(fā)展。南院大王功勛之臣,在軍政之中都有威望,倘若能夠得到他的支持,大王必能承繼大統(tǒng)!”

    “只是,南院大王拒絕了太平王,就不會拒絕我嗎?”氣度越發(fā)沉穩(wěn)的耶律賢聞之,搖了搖頭,說道:“南院大王深受先帝知遇之恩,今日梓宮前,那般悲愴,可見其心!”

    這也是耶律賢沒有像耶律罨撒葛那般急躁冒失地的遣人聯(lián)絡(luò)的原因,當(dāng)然,對于耶律斜珍的支持,耶律賢也是萬分渴求的。

    見耶律賢顧慮,下首的耶律賢適想了想,道:“若先帝有子,南院大王必然傾力扶持,也無大王御極之機。然當(dāng)下,帝位無屬,南院大王通達事理,國之柱石,臣覺得,若以國事相托,曉以大義,赤誠相待,憑大王的器宇,必能服之。因此,大王所思所行,不當(dāng)僅限于謀帝位,還當(dāng)立足大局,為大遼江山子民著想!”

    “卿之言,正是我所想啊!我欲奮進,又豈止是為了奪回了先父的基業(yè)?更是為大遼江山社稷之存續(xù),先帝在位,雖有建樹,但近些年,朝政萎靡,人情混亂,亟需改弦更張,整肅綱紀,以求振興啊……”耶律賢感慨道。

    耶律賢適等人聞言,當(dāng)即表現(xiàn)出一副感動的模樣,大表支持。蕭思溫老謀深算,略作思吟,說道:“南院大王這一回京,人心顯然浮動了,不過也說明,帝位之爭也該有個結(jié)果了,如今,已是最要緊的時刻。而最要緊的,還在于上京的掌控,尤其是軍權(quán),但先如今,軍中形勢也有些微妙了!”

    “軍中有變故?”耶律賢眉頭高蹙。

    蕭思溫嘆道:“目前尚屬穩(wěn)定,右皮室軍中也替換了大量我們的將領(lǐng),但是,值此時局,人心難定,以其彈壓威懾,引而不發(fā)可,然欲做大用,結(jié)局難測!”

    “南院大王一回來,更加不能只依靠軍隊了!”耶律賢適這么說道。

    “南院大王也只是一人以及些許隨從衛(wèi)士罷了,有沒有帶兵馬回來,何懼之有?”聽其言,女里忍不住說道。

    聞之,幾乎所有人都蹙起了眉,太沒有見識。沒有搭理他,耶律賢沉聲道:“耶律撒給那邊,也不足全信?。 ?/br>
    如今上京周邊的軍隊,能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有三支,宿衛(wèi)、左右皮室軍,宿衛(wèi)通過耶律夷臘暫時掌握在手中,右皮室軍有蕭思溫,但由于動作過激,替換了大量將領(lǐng),軍心不定,不夠穩(wěn)當(dāng)。

    剩下的左皮室軍,詳穩(wěn)為耶律撒給,此人與耶律賢之間還是有些淵源的,其父耶律安摶當(dāng)年是推動世宗耶律阮上位的主要大臣,后來更官拜南樞密使,不過在耶律璟繼位后,郁郁而終。

    當(dāng)然,耶律撒給能夠成為皮室軍詳穩(wěn),也是靠自己的能力與功勞。有那層關(guān)系在,對此人,耶律賢也是聯(lián)絡(luò)過的,得到了耶律撒給曖昧的回應(yīng)。

    因此,從對軍隊的掌控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上京城的控制,是并不牢靠的。

    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

    “難道耶律撒態(tài)度變化了?難道他就真的不顧忌世宗皇帝與其父之間的情誼?”聽耶律賢之言,女里表示不解,甚至隱隱有些憤怒。

    要說在座幾人,最希望耶律賢繼位成功的,就是他了。只要耶律賢快速上位,就可以收獲勝利果實,到時候榮華富貴、權(quán)力美人可就都有了。

    耶律賢面色平靜,忍不住咳嗽了兩聲,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說道:“那畢竟是父輩之間的事情了,再深的情分,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又還能剩下幾分呢?”

    耶律賢看了看在座諸臣,始終不急不躁道:“耶律撒給派人給我送了封信,說皮室軍的職責(zé)是拱衛(wèi)皇帝,是保衛(wèi)大遼,只當(dāng)盡忠皇帝,聽命皇帝,舍此之外,概不參與!先帝遇刺,皮室軍罪責(zé)難逃,他自覺愧悔無地,當(dāng)還軍營,約束將士,緊守營門,待新君繼位,自請治罪……”

    “這……這是什么意思?”聽耶律賢這番描述,女里愣愣地問道。

    對此,蕭思溫卻感慨道:“撒給是個聰明人??!他不愿參與帝位之爭,只欲追隨最終的勝利者,這是明哲保身!不過,如此也好,若其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不被越王拉攏過去,靠大王如今的人望與擁有的實力,定能成功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