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書迷正在閱讀:刀斬山河、歡迎使用血族聯(lián)通[娛樂圈]、全星際最萌的蛇、死對頭穿成反派師尊、作精Omega理直氣壯、王爺他總想和我談感情、我在敵國皇宮當(dāng)貓的日子、渡靈者說、我們離婚吧!、人美心善女魔頭[穿書]
“煦夜是個(gè)怎么樣的人,哀家清楚,就算是有人將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造反,他也不會(huì)這么做!”太后堅(jiān)信道:“這其中必定是有人什么誤會(huì),人心險(xiǎn)惡,你身為一國之君,做的每一個(gè)決定都是事關(guān)社稷,千萬馬虎不得!” “但是,事實(shí)擺在眼前!” 太后怒目看著一意孤行的皇帝,“那皇上是看到他舉兵造反了,還是看到他禍亂朝綱了?” 皇帝心中一直記恨太后偏袒熙陽王,以前小時(shí)候是這樣,長大了還是如此,他心中多有不爽?;实劭粗?,也顧不得什么孝廉,咬牙切齒道:“母后,你心里就只有皇兄一人,朕也是你的親生兒子,為何你就不能替朕著想?!” “煦夜也是你的同胞兄長,你又何時(shí)為他著想過?” 皇帝心胸起伏,“朕……” “皇上,將心比心,哀家也不偏袒誰,只是,看著你們兄弟自相殘殺,哀家心里也難受不是?” 皇帝不屑于太后的一席話,在他心中,太后說再多也不過是為了保護(hù)南宮煦夜罷了?!澳负?,這是朝政之事,朕自有定奪,還望母后遵循大睿律法,莫要干政!” 聞言,太后一驚,直直地看著眸中泛著冷光的皇帝,聲音幾分顫抖,“你,你是鐵了心要將你的兄長推上斷頭臺?” “是!”皇帝面容猙獰道。 太后神情恍惚地往后退了一小步,身后跟隨的太監(jiān)立即過來扶住往后退的太后?;实鄄幌胍姷教竽且粡埍榈哪樋?,便甩袖離開了御書房,連一句告退的話都沒有說。 玉傾之第二天一早便得知南宮煦夜被打入天牢。宇岳昨晚連夜回京城查探,探到消息后便又馬不停蹄趕回來。 廢棄的廟宇之中栽了幾株桃樹,長久無人照料卻長得旺盛。只可惜,時(shí)至春末,緋色的桃花在枝頭上也尋不見幾朵。 一身華貴紫衣的玉傾之面對著這一樹將要凋零的桃花,身后的宇岳正向他稟告關(guān)于昨夜回京探到的消息。 三日后,既是十六日,南宮煦夜便會(huì)被處斬。 宇岳面露沉重之色,看著玉傾之清雅的背影,問道:“王妃可有打算?” 玉傾之伸手接住枝頭紛紛落下的粉色花瓣,淡然道:“此時(shí)此刻還能有什么打算,我與他是夫妻,既定下了終身,必定是他在何處我便在何處?!?/br> 清風(fēng)拂過,白玉般手掌上的幾片桃瓣也隨之飄散。 宇岳抱拳道:“王爺待卑職恩重如山,卑職愿一生追隨。” 玉傾之微微低頭,將腰間的玉玦握在手心。從昨日起他便常去握那塊玉玦,好似將他握在手中,就能填補(bǔ)心中的那無邊無際的空洞。 當(dāng)朝位高權(quán)重的熙陽王勾結(jié)前朝亂黨,意圖謀反之事一夜之間傳得人盡皆知。有人在背后惋惜有人在當(dāng)街議論。 “這熙陽王平日里也沒做甚出格的事,怎的突然之間就成了反朝庭的亂黨來了?” “聽聞,他一年前娶的那位王妃,是前朝余孽,皇上得知,便也一同給他定下了罪,這其中的原委,也不曉得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恐怕都無力回天了,三日之后人都處斬了,要是人沒了,即便這是假的又能挽回什么不是?!?/br> 朝堂之上,中書令歐陽玨出列道:“皇上,臣有事要奏!” 皇帝一雙帶著戾氣的眸子看著玉階之下彎腰垂頭的中書令,心知他必定是為了南宮煦夜,卻礙于在文武百官面前,還是問了句,“何事?” 歐陽玨正色道:“皇上,熙陽王一案恐怕有冤情?!?/br> “冤情?”皇帝不屑,“那歐陽愛卿是覺得朕冤枉了他?” 歐陽玨不卑不亢道:“皇上,熙陽王對朝廷忠心耿耿,匡扶社稷除暴安良天下百姓有目共睹,絕不對有反逆之心,還請皇上明察!” 尹闌也出列道:“微臣也懇請皇上對熙陽王一案明察!” 皇帝聽著他們贊美南宮煦夜,心中多有不爽,便看著站在群臣之首的何柄城,“何愛卿,熙陽王意圖謀反之事,你怎么看?難道也覺著是朕無中生有,冤枉了他?” 丞相出列道:“皇上,熙陽王勾結(jié)前朝亂黨,圖謀不軌,證據(jù)確鑿。吾皇英明,熙陽王能落得今日的下場全是他咎由自??!” 皇帝聽后勾起嘴角,隨后,將視線落在百里奕禎身上,“百里愛卿,你與熙陽王素來交情甚好,此事,你又怎么看?” 百里奕禎出列,拱手道:“皇上,微臣昨日前去天牢審問,熙陽王親口承認(rèn)了自己勾結(jié)前朝亂黨意圖逼宮之事,微臣雖與他有幾分交情,只是,此事事關(guān)江山社稷,絕不能與他徇私舞弊!” “那是朕冤枉了他么?”皇帝再問。 “是熙陽王罪有應(yīng)得。”百里奕禎道。 歐陽玨還想說什么,便聽得皇帝道:“歐陽愛卿,難道你還要為熙陽王狡辯不成?!?/br> 歐陽玨低著頭,緊緊閉了眼睛,明月可鑒的勸諫竟成了他口中的狡辯,歐陽玨再也無話可說,便只得無奈退回班列。 事后,和尹闌一起喝酒的時(shí)候,也只得搖頭晃腦,苦苦一笑,“這大睿的江山,歷經(jīng)三代帝王,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建立大睿的王朝,在位之時(shí)還不忘開疆拓土,大睿才得以有今日的山河壯闊。先皇雖有過錯(cuò),卻也勵(lì)精圖治,廣納諫言,體恤民情,留下不少豐功偉績,怎的到了第三代帝王,就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