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6章 在弦之箭,不得不發(f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反派前未婚妻[穿書]、穿成反派作死未婚妻[穿書]、我,還能搶救一下嗎?[穿書]、她真漂亮、皇后是朕的小青梅、陛下重生追妻記、始亂終棄了師尊后、袖中美人、梁醫(yī)生又在偷偷套路我、暴力輸出女配
在這一點上,司馬倫和姜維的利益是一致的,隴西的存亡關(guān)系到他們的前途和命運,這里已經(jīng)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他們必須要精誠團結(jié),休戚與共,不惜一切代地守住隴西。 陳倉告急,讓司馬倫和姜維頓時也變得緊張起來,從戰(zhàn)略位置上來講,陳倉就如同是隴西的一道大門,一旦大門失守,魏軍還不得如入無人之境? 所以司馬倫對陳倉極為地看重,在他還沒有進入隴西之前,就已經(jīng)安排州泰去把守陳倉了,州泰是一員悍將,也是司馬倫最為信任的親信將領(lǐng),由他來守陳倉,司馬倫是比較放心的。 自從和魏軍開戰(zhàn)以來,州泰在陳倉的表現(xiàn)也堪稱是出色,他以區(qū)區(qū)三萬的兵馬,就擋住了魏軍至少十五萬的兵力,連戰(zhàn)二十多天,陳倉城一直是安然無恙,這也讓司馬倫多多少少覺得安心,至少在用人方面,他確實是選對了。 但隨著曹亮的到來,司馬倫隱隱地就有些察覺不對勁了,按理說曹亮身為帝王,九五之尊,打仗的事已經(jīng)不再需要他親力親為了,安全可以交給他手下的將領(lǐng)去辦,可這次居然他親臨陳倉,此舉確實讓人有些出乎意料。 曹亮能從一個小小的羽林郎坐到了天子之位上,肯定是有著其過人之處的,尤其是他起兵于偏遠的并州,卻能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屢屢地打敗司馬家族,最終成就帝位,沒點能耐如何能做得到? 曹亮到達陳倉之后,司馬倫便感到不安了,雖然司馬倫也無從知曉曹亮?xí)惺裁礃拥氖侄?,但司馬倫還是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州泰,要他小心防范,謹(jǐn)防曹亮的詭計。 可司馬倫的書信還沒有來得及發(fā)出呢,陳倉那邊就傳來的急報,魏軍使用了火攻的手段,陳倉守軍損失慘重,糧草幾乎都燒光了,州泰請求司馬倫派出援兵增援陳倉,否則的話,陳倉肯定是丟定了。 毫無疑問,這次的火攻之計是曹亮想出來的,如若不然,魏軍也不會等到曹亮到來之后才會采用,所以這次火攻,必然是曹亮所設(shè)計的。 司馬倫細細地了解過了陳倉城的遇襲情況,司馬倫對陳倉城的狀況,還是比較了解的,雖然陳倉城城小,但做為一座要塞性的城池,陳倉打造得幾乎是無懈可擊,這種無懈可擊也包括火攻,由于陳倉城內(nèi)的所有房子都是磚筑的窯洞結(jié)構(gòu),很難用火燒著,所以司馬倫也委實奇怪,魏軍這邊火是如何燒起來的? 經(jīng)過了解,司馬倫才算是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想不到魏軍竟然會使用這種手段,無中生有,將不可能變?yōu)榭赡?,縱火燒了陳倉城,雖然沒將陳倉城完全抹去,但至少毀掉了陳倉守軍的糧草,也讓陳倉守軍陷入到了絕境之中。 軍無糧自亂,司馬倫深刻地可以體會到這一句話的含義,當(dāng)時他狼狽地率兵從臨晉關(guān)撤下來,逃過魏軍的圍追堵截,終于逃到了隴西的時候,兵困將乏,如果郭淮拒絕投降甚至準(zhǔn)備放火燒掉陳倉的糧草,勢必讓司馬倫的十萬大軍陷入到絕境之中。 正是因為郭淮以冀縣城的糧草為條件,與司馬倫展開了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滿意的結(jié)果,各取所需。 對于郭淮的要求,司馬倫也是不得不答應(yīng)的,畢竟郭淮的手中,握著隴西數(shù)年來積存的糧食,魚死網(wǎng)破對誰也沒好處,司馬倫投鼠忌器,只能是放任郭淮的離去。 現(xiàn)在陳倉守軍遭遇到狀態(tài),簡直就如同他初入隴西之時一般,遭遇到了糧荒的危機,如果不加以解決的話,陳倉必失無疑。 司馬倫和姜維很快地就達成了共識,絕不能輕易地魏軍占領(lǐng)陳倉,雙方將很快地組織聯(lián)軍,救援陳倉。 盡管司馬倫也認為此次救援陳倉的風(fēng)險極其巨大,但無論如何,他都是無法坐視陳倉失守的,一旦陳倉失守,魏軍便可以揮師西進,直逼隴西來。 現(xiàn)在坐視陳倉而亡,也不過是多拖延一些時間罷了,魏軍殺入隴西,也將會有一番決戰(zhàn),既然橫豎都逃不過這一劫,司馬倫索性將寶押在了陳倉,將決戰(zhàn)提前到了陳倉。 所以這次的出兵,司馬軍和蜀軍都將是盡遣主力,準(zhǔn)備與魏軍決死一戰(zhàn)的,要不保下陳倉來,要不與魏軍拼一個同歸于盡。 這并不是司馬倫頭腦一熱的冒然行動,而是他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司馬倫將和姜維一道,集結(jié)起十萬大軍來,馳援陳倉,與州泰里應(yīng)外合,共同擊破魏軍。 盡管司馬倫也知道此舉的不易,但他現(xiàn)在是別無選擇,如果見死不救的話,州泰就真完了,如此一員忠心耿耿的得力干將,司馬倫確實是于心不忍。 當(dāng)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方面的考慮,司馬倫最終決定出兵,還是出于戰(zhàn)略方面的考慮,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陳倉之戰(zhàn)也將決定司馬倫能不能立足隴西,勝則生,敗則死。 軍情如火,容不得有過多的耽擱,在司馬倫和姜維達成進軍的意之后,司馬軍和蜀軍則進行了分頭的準(zhǔn)備,只進行了幾天的準(zhǔn)備之后,司馬軍就與蜀軍進行了會師,然后向東進發(fā),直指陳倉。 盡管司馬軍和蜀軍是主力盡出,但司馬倫深知,想要戰(zhàn)勝魏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魏軍光是有建制的騎兵隊伍,就高達六支,尤其是驍騎、越騎、屯騎三營,乃是魏軍的三大王牌主力,戰(zhàn)斗力強悍無比,如今這三大王牌集中于陳倉,無疑讓司馬倫深感憂慮,只不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而已。 不過姜維卻是充滿著信心的,畢竟蜀軍長期以來一直同魏軍進行交戰(zhàn),所以在臨敵戰(zhàn)爭方面,積累了對付騎兵的豐富經(jīng)驗,所以姜維也并不懼怕魏軍騎兵的厲害,相反的,他還鼓勵司馬倫,要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如今的形勢,已經(jīng)是在弦之箭,不得不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