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線閱讀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33節(jié)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33節(jié)

    接著伙計又對那個瘦高個子的年輕說道:“徐公子叨擾了,小店會用屏風隔開座位的。”

    樓上能夠看河景的座位也就這么兩個,瘦高個子的徐公子沒有計較,店小二迅速讓人搬來一張百鳥朝鳳屏風隔開兩個座位。

    不過蘇澤還是能夠聽到隔座的談話。

    “元馭兄,家父就是這么說的,你們太倉王家的家大業(yè)大,不行就給滸關(guān)繳一些銀子,若是真的將方大人撤換掉,恐怕朝廷也不會輕易松手啊。”

    一個和徐時行差不多年紀的讀書人嘆息說道:“汝默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太倉王家的家大業(yè)大,也輪不到我來領(lǐng)導家族做事啊,家族共議的事情,我也改變不了?!?/br>
    另外一個讀書人說道:“要我說這方大人也是咎由自取,提出鈔關(guān)法這種與民爭利的事情,如今下不來臺了?!?/br>
    徐時行嘆息一聲說道:“維楨兄,方大人的官聲不錯,也是進士出身的儒臣,由他辦事是最好的,若是真的換來太監(jiān)主持鈔關(guān),怕是整個蘇松都要遭殃啊?!?/br>
    聽到是有人在談論鈔關(guān)法,蘇澤立刻來了興趣,他喊來店小二,買了一戶酒樓最好的黃酒,徑自走到旁邊桌上。

    “叨擾了。”

    蘇澤不顧三人錯愕的表情,自我介紹:“在下國子監(jiān)生蘇澤,聽到三位兄臺討論鈔關(guān)法,蘇某對此法也有興趣,可否聽一聽諸位高見?”

    徐時行性格溫和,雖然蘇澤的開場白很唐突,但是蘇澤是監(jiān)生,也就和他們一樣是舉人。

    既然都是讀書人,徐時行說道:“在下蘇州府監(jiān)生徐時行。”

    “徽州府監(jiān)生許國?!?/br>
    “蘇州府監(jiān)生王錫爵?!?/br>
    蘇澤眼睛一亮,乖乖,這是把萬歷年內(nèi)閣輔臣湊齊了啊。

    第228章 稅收契約論

    徐時行,在穿越前的歷史時空中,他在嘉靖四十一年高中狀元,他是當今蘇州知府徐尚珍的養(yǎng)子,在他中了狀元后改回原來的姓氏“申”,此后在史書中他的名字都是申時行。

    申時行是萬歷朝繼張居正、張四維之后的首輔,掌握朝政八年。

    許國,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后來和申時行一同入閣,任職內(nèi)閣次輔。

    王錫爵,和申時行一樣是嘉靖四十一年的會元,在殿試中稍遜申時行一籌,是那一科的榜眼,同樣在申時行內(nèi)閣中擔任閣臣。

    因為這一屆內(nèi)閣的閣臣都比較長壽,在隆慶萬歷年的政壇上既具有影響力,所以也被稱之為“長壽內(nèi)閣”。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只是出來吃個飯,竟然遇到了三個未來的閣老。

    不過此時的徐時行、許國和王錫爵,身份也和蘇澤一樣,都是南京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

    蘇澤亮出了國子監(jiān)的身份木牌,既然都是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那也就是同學了,徐時行站起來說道:

    “蘇澤,蘇汝霖,莫不是寫《牡丹亭》的蘇汝霖?”

    眾人看向蘇澤,見到蘇澤點頭之后,王錫爵和許國更熱情了。

    蘇澤的《牡丹亭》一傳到了蘇州府,立刻轟動全城,整個蘇州府的戲班都在排練《牡丹亭》,狠狠的火了一把。

    如今在蘇州的家宴中,但凡有戲曲助興的,幾乎都會演《牡丹亭》。

    蘇澤亮明身份,很快就得到了三人的認可,這就是知名度的好處。

    蘇澤拱手說道:“蘇某剛剛聽說三人兄臺在討論鈔關(guān)稅法?”

    這其中王錫爵家族的太倉王氏,是和松江徐氏同樣顯赫的蘇松望族,對于鈔關(guān)稅的看法最激烈。

    王錫爵說道:“蘇兄有所不知,這鈔關(guān)法乃是和王安石市易法一樣與民爭利的惡法!自從傳出要重收鈔關(guān)稅之后,我蘇州府官吏百姓無不痛斥方望海誤國!”

    許國推了王錫爵一把,蘇澤來自福建延平府,方望海也是從福建延平府調(diào)任的,謹慎的許國已經(jīng)猜到蘇澤和方望海說不定有什么關(guān)系。

    徐時行也沒有表態(tài),剛剛他們痛斥鈔關(guān)法,蘇澤就過來搭話,顯然蘇澤是要參與這個話題討論。

    徐時行深受徐尚珍的教誨,在這種時候他總是聽完別人的話再表態(tài)。

    蘇澤說道:“這鈔關(guān)稅和蘇某倒是也有些淵源?!?/br>
    眾人皆是一驚,蘇澤又說道:“蘇某參加府試的時候,所寫的策論就是這道鈔關(guān)稅法,后來和方知府討論完善之后,才有方知府向朝廷上的那道《平倭七事疏》?!?/br>
    此話一出,王錫爵的面色發(fā)白,許國低下頭,徐時行則看著蘇澤。

    蘇澤直接看向王錫爵說道:

    “王兄,我不敢茍同,朝廷本就有商稅,鈔關(guān)稅只是將原本應該在行商、坐商應該交的稅,變成了經(jīng)過鈔關(guān)的時候交,鈔關(guān)法并不是額外加征,又如何談得上與民爭利?”

    王錫爵說不出話來,他總不能說因為之前豪商可以逃稅漏稅,所以鈔關(guān)稅嚴格收稅才是惡政吧,畢竟他如今才二十多歲,還沒有在官場修煉出厚臉皮。

    許國看到好友窘迫的表情,還是說道:

    “蘇兄此言差矣,方大人在滸關(guān)設卡,縱然鈔關(guān)法是好的,但是也必然有胥吏上下其手盤剝,王安石用市易法的出發(fā)點也是好的,但是架不住下面的官員和胥吏執(zhí)行成盤剝商人的惡政!”

    蘇澤看了一眼許國,果然在嘴炮這件事上不能小瞧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啊。

    這許國日后能做到內(nèi)閣次輔,腦子也是相當好的,這拿出市易法來做對比,還真的占了點理。

    所謂的市易法,就是王安石提出的新法之一,內(nèi)容是:

    于汴京設都市易司,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務,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并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guī)定收取息金。

    這就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這一套本來使用來平息物價波動,打擊商人壟斷市場的市易法,卻成了官府壟斷市場的惡法。

    哪怕想做不大的生意,也要先過政府官員這幾道關(guān)口。于是,大中小商人一齊步履維艱,致使城市工商業(yè)開始凋零。

    許國將鈔關(guān)法和市易法對比,這其實就是一種“誅心”之論了。

    且不說你的鈔關(guān)法到底實行的怎么樣,一個“與民爭利”的帽子扣下來,先假設鈔關(guān)稅法一定會被胥吏盤剝,就否定了鈔關(guān)稅法的意義。

    蘇澤心中微微冷笑,大明朝的讀書人戰(zhàn)斗力果然了得。

    不過他倒是不慌,并沒有就市易法和鈔關(guān)稅法的異同辯論下去。

    蘇澤直接推開這個話題說道:“與民爭利,我覺得不是。”

    “朝廷之所以要開征稅源,自然是因為用錢的地方多了?!?/br>
    “稅收之事,自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r>
    “北有俺達,關(guān)中地震,南方倭寇,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朝廷的錢不夠花,這錢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要養(yǎng)兵要救災,這錢從哪里來?還不是要增加苛捐雜稅?!?/br>
    “朝廷不行鈔關(guān)稅法,這錢就要從普通百姓身上征,若是鈔關(guān)稅法能收到錢,那普通百姓身上的加派就少一點,這怎么能說是與民爭利呢?總不能說商人是民,農(nóng)民就不是民了?”

    這一面“尊農(nóng)”的旗幟祭出來,許國立刻敗退,在大明的政治觀中,農(nóng)的地位是肯定要高于商的。

    用商人之財滋補農(nóng)民,這是封建社會的政治正確,根本沒有辯駁的空間。

    不過其實蘇澤也知道,自己也是詭辯。

    鈔關(guān)法收上去的錢,到底有多少能用來賑災打仗,這是在場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就從這位道君皇帝在關(guān)中地震后沒錢救災,還不肯停修宮觀就可以看出來,鈔關(guān)法估計十之八九還是要成為皇帝斂財?shù)墓ぞ摺?/br>
    不過這話肯定是不能說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說出來,就將鈔關(guān)稅劫富濟貧的調(diào)節(jié)稅收屬性點出來,眾人也覺得不能說應該給商人減稅。

    王錫爵和許國都敗下陣來。

    蘇澤說道:“士農(nóng)工商,為何農(nóng)民種田從來不想著少交田稅,商人卻總是想要少交稅呢?”

    “世人都以為無商不jian,商才排在四民之末,洪武皇帝抑商,也正是這個原因!”

    蘇澤抬出了洪武皇帝,眾人更不說話了。

    按照朱元璋的設計,商人的地位最低,他規(guī)定商人都不許穿綾羅綢緞,也不允許住大宅子。

    不過這一條組訓早就已經(jīng)沒人遵守了,如今蘇州府的商人,只會在絲綢的外衣上束上麻布的腰帶,來表示自己還在遵守洪武大帝的組訓。

    “要我說,交稅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交稅是最光榮的事情!”

    “稅收可以用來賑災,用來養(yǎng)兵,用來改善民生。”

    “更重要的,稅收是一筆契約?!?/br>
    “契約?”徐時行問道。

    蘇澤點頭說道:“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雖然沒有鈔關(guān)稅,但是所有人都要一起狩獵,打到的禮物都是整個部落的人分,所以那時候是沒有稅,只有公無私也!”

    三人都不是普通讀書人,一個知府之子,一個望族子弟,許國家在徽州府也有連片的良田,是妥妥的大地主,他們自然是讀過史書的。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才有了管仲這樣的財臣,抽齊國之財以強軍,才有齊國之霸業(yè)?!?/br>
    三人又是點頭,管仲雖然算不上儒家先圣,但是儒家圣人對他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在下認同王荊公這句話:‘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br>
    三人皺眉,王荊公就是王安石,大明朝對王安石的評價可是不高的。

    但是王安石這句話倒是也沒問題,天下之財確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但是這和蘇澤所說的契約,有什么關(guān)系?

    蘇澤說道:“上古的時候,無稅也皆稅,先民將自己所得全部貢獻給部族,用來征戰(zhàn)開拓。”

    “春秋的時候,子民給國君交稅,國君訓練士卒保衛(wèi)百姓。”

    “沒有百姓的供養(yǎng),又怎么有朝堂上的卿相,又怎么有指揮作戰(zhàn)的將軍?”

    “要我說,有萬民供養(yǎng)才有國,百姓交稅,就是和國家簽訂了契約,用交的稅來換取軍隊保護的安全,換取官府治下的安寧?!?/br>
    “商人之所以被人唾棄,就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享受了官府的好處,卻總是不愿意承擔這份契約,老老實實的交稅。”

    “而士大夫之所以厭惡商人,是因為他們比農(nóng)民積攢了更多的財富,卻總想辦法交的比農(nóng)民還少,他們的這份契約總是不對等的,這才是天下人都言商人狡詐的原因。”

    三人都愣住了。

    徐時行竟然找不到理由來反駁蘇澤。

    但是將交稅比作契約,又讓徐時行隱隱約約覺得有些問題。

    既然是契約,那不就是雙向的嘛?

    百姓交稅,和朝廷簽訂的契約,若是朝廷無法支付自己的職責呢?

    就比如現(xiàn)在關(guān)中大災,南北動亂,那朝廷應該怎么樣?已經(jīng)簽訂的百姓應該怎么樣?

    徐時行立刻阻止自己繼續(xù)思考下去,因為如果繼續(xù)思考下去,就太大逆不道了!

    還是蘇澤打斷了徐時行的深入思考,他對著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