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jié)
“朕知道了。” 他給了這么一句話。 李公公不多語,就是躬身立旁邊。 貌似還是裝了忠心耿耿的模樣,就是等著皇帝的示意。 可皇帝接下來,沒開口吩咐什么。 這一件小事兒,貌似就這么過去? 可李公公知道的,沒那么簡單。 慕容國舅啊,在朝堂上不一般。 太宗當年非常器重這一個小舅子,多是提拔重用,多給鍛煉,讓慕容國舅上位之后,那是根基穩(wěn)的扎實。 正統(tǒng)帝登基了,卻是年少上位。 這些太宗留下來的老臣子們,讓正統(tǒng)帝用著,總那么不得勁兒。 可慕容國舅嘛? 眼下瞧著,忠心歸忠心,卻也不是一味的支持了皇帝外甥。 正統(tǒng)帝眼中的忠心? 慕容國舅眼中的忠心? 這二者貌似啊,并不是總那么一致的。 正統(tǒng)帝在此刻,那是端起了御案上的茶盞,那是有一種摔了的沖動。 不過,他乃帝王,自然喜怒不行于色。 所以,他是讓自己冷靜。 只是茶盞在手中,多拿捏了那么幾息時間。 然后,正統(tǒng)帝慢慢的小飲了一口,又是擱下了茶盞。 “去壽康宮,朕要去給母后問安。” 正統(tǒng)帝說了一句。 皇帝擺駕,自然是坐了御攆。 從乾清宮到壽康宮,皇帝在御攆上,一直是神色冷靜。 當然,這等冷靜,也是讓他的腦海里,在思考著一些事情。 翻來復去的,當然,都跟朝堂上的牽扯糾葛有關(guān)。 在壽康宮,皇帝與皇太后這一對沒有血緣的母子,卻是表示出了雙方的修養(yǎng)。 那皇家的母慈子孝,頗是一派的和樂。 皇帝想表示了孝心,皇太后想表示了慈愛。 這自然雙方相處的不錯。 壽康宮中,皇太后提了一句,關(guān)于她娘家侄女兒的話。 皇帝隨口應了一句。 “母后身邊能得個貼心的侍候,朕也是高興的。” 皇帝的態(tài)度給了。 皇太后很滿意。 至于是否留了皇帝用晚膳? 皇太后沒提。 皇帝也沒提。 從壽康宮離開,皇帝就是去了永壽宮。 皇帝的行蹤,當然瞞不了人的。 坤寧宮。 皇后得了信兒,臉上有些冷漠的神情。 這會子,皇后沒有擺出了,她習慣在后宮嬪妃眼中的泥菩薩態(tài)度,什么溫柔?什么和善? 不可能的。 滿宮上下,就一個男人。 這爭? 也是爭這一個男人的寵愛。 皇后是皇帝的發(fā)妻,她不覺得,那些嬪妃能跟她比。 可偏偏,她與皇帝的關(guān)系是真正的相敬如冰。 當然,這些嘛,跟太宗年間的繼承人大位爭奪有關(guān)。 當年,皇后的娘家,可是站在正統(tǒng)帝的對立面。 那中間的復雜,皇后當時的為難,總之,那些陳年往事,讓帝后之間是劃下了深深的溝壑。 “娘娘?!?/br> 陪嫁的甄嬤嬤,這時候說話挺小心翼翼的,她說道:“許是皇太后提了耿婕妤,您是知道的,皇太后有心提拔了人。這還不是想挑拔了您跟圣上之間的關(guān)系?!?/br> “哼?!北情g一個冷音。 皇后苦澀的笑容,那是浮上了臉。 “嬤嬤,如果可以的話,本宮想撕了后宮里,那些胡媚子的臉……” 皇后發(fā)了狠話,然后,又是自嘲的一笑。 皇后又道:“可本宮知道的,本宮做不到。圣上,也不會許了本宮更多的尊重?!?/br> “嬤嬤,本宮明明是圣上的元后,可圣上不樂意給了本宮更多的體面?!?/br> 皇后目光悠悠。 “嬤嬤,你說,今年大選后,承恩公府若是選進來一位娘娘,本宮能不退一射之地嗎?”皇后吐了心中的苦水。 “娘娘,再是選了秀女進宮,那也是后宮的嬪妃。您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她們比不得您的尊貴?!?/br> 嬤嬤當然知道了,她家皇后娘娘的心結(jié)。 可偏偏,這心結(jié)擱那兒,解不開,化不掉。 “不一樣的。嬤嬤,不一樣的。” 皇后嘆道:“本宮心中不安,本宮總有一種直覺,圣上……” 皇后話到這兒,停頓了一下。 此刻,這殿中,就是皇后與陪嫁的甄嬤嬤主仆二人。 皇后接下來的幾個字眼兒,明明很低、很低,幾不可聞。 可甄嬤嬤還是聽到了。 甄嬤嬤瞧個分明,皇后的唇語,說了那一句“圣上,他想廢后?!?/br> 甄嬤嬤在時,有些腿軟。 “娘娘,您還有大皇子,您的膝下還養(yǎng)了大皇子?!?/br> 甄嬤嬤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那是吐露了她的救命良方,她說道:“娘娘,若是大皇子立為太子的話,一切就會不一樣的?!?/br> 正統(tǒng)帝二十歲整,正是豐華正茂,青年氣盛時。 他的膝下,目前有兩兒兩女。 大皇子養(yǎng)在皇后膝下,生母是宮人出身的傅才人。 二皇子是麗嬪所出。 至于兩位公主,長公主是惠妃所出;二公主的生母,是宮人出身的劉才人。 當然,實際上,正統(tǒng)帝出生的兒女,并不止這四個孩子。 還有生下來后,夭折掉的孩子。 比如:生了二公主的劉才人,還夭折了一個小皇子,一個比大皇子還年長的孩子。 又或是在二皇子之后,賢妃還生了一個小皇子,同樣,亦是夭折了。 這沒滿了周歲,沒取了大名的兩個小皇子,自然就沒有上了皇家玉碟的排序。 想是過些年,后宮中,除了兩位皇子的生母,許也是沒甚人記得了。 永壽宮,東配殿。 皇帝來了,自然是一派的繁華光景。 玉榮陪著皇帝,還是手談了棋局。 當然,玉榮算不得高手,皇帝嘛? 在玉榮的眼中,也跟她半斤八兩,都算得兩個臭棋簍子。 那擱一堆,這是你來我往里,算得一團熱鬧。 這等殺得自在,殺個痛快。 棋局里自然是有些樂趣的。 畢竟,若是尋常的臣子,那是跟皇帝博奕,還真沒甚的膽大者,真敢贏了皇帝? 倒是玉榮啊,她有膽子,想贏了皇帝的。 可惜,十局里,能贏了二三局,就算得有神助。 一般的情況下,十局里,她能贏一局,才是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