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jié)
她只是一個婕妤小主,永壽宮目前就她一個嬪妃,可將來呢? 人有遠(yuǎn)慮,也有近憂啊。 將心比心。 玉榮能想像了,原身在失去了親人,又看透了愛情后。 突然得到了一個延繼血脈的孩子,那肯定像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的,盼成了心肝寶貝。 最后,孩子夭折了。 原身能不瘋魔嗎? 人嘛,活世上,總要有些寄托的。 可以是夢想,更可以是希望。 玉榮前世就是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孩子,沒享受了親情。 友情? 倒是有兩個好友??上?,現(xiàn)在隔了時空,想是沒機(jī)會再見的。 至于愛情? 人在社會飄,職場紛紛擾擾。 為了奮斗,為了得一個安樂窩,要掙錢,自然沒時間談什么戀愛。 如今的玉榮嗎? 只想茍到最后,她想活下去,把孩子想大了。 想來,茍到最后,哪怕女主出現(xiàn)了,一個有兒子的皇妃? 這將來正統(tǒng)帝駕崩了,她出宮做一個混吃混喝,養(yǎng)老渡日的老太妃,也是挺美好的日子。 跟女主爭? 不存在的。 玉榮又不是原身,她不愛正統(tǒng)帝。 她把正統(tǒng)帝當(dāng)成了上司,把自個兒當(dāng)成了要跪舔偶像的粉絲。 唯獨(dú)嘛,就不會覺得,她能天降大運(yùn),真的成為正統(tǒng)帝的心尖尖。 愛情,兩情相悅的趣事。 玉榮不覺得后宮的帝妃之間,能真的存在愛情? 既然無幻想,就得談一談現(xiàn)實。 生存面前,清醒的頭腦重要。 君無情,妾無心,很是挺般配啊。 次日。 玉榮醒來時,發(fā)現(xiàn)正統(tǒng)帝已經(jīng)離開了。 “圣上不讓奴婢們吵醒了小主?!?/br> 秋蘭解釋了,為何皇帝起身,她這一個嬪妃沒讓宮人喚醒的原由。 “小主懷了龍種,圣上對小主多是憐惜?!?/br> 秋菊也是附合了話。 玉榮聽后,卻覺得皇帝越重視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更應(yīng)該謹(jǐn)慎從事。 得志就猖狂? 這等行徑,不符合玉榮給自己立的人設(shè)。 “嗯,我知了。” 玉榮回了一句。 “對了,還有旁的事兒嗎?” 玉榮問了話。 “奴婢正要稟告了小主,壽康宮、坤寧宮,皆是給小主送了賞賜來?!?/br> 秋菊管了小庫房,此時,還是拿出了小冊子,一一給玉榮念了一遍,這皇太后、皇后賞下來的東西。 “小主,您是否瞧瞧?” 念了明目,秋菊遞了小冊子,遞到了玉榮的跟前。 玉榮拿過小冊了,翻了一回,看過后,擱回去。 “入庫吧?!?/br> “諾?!?/br> 秋菊應(yīng)了話。 “早膳后,我要去壽康宮、坤寧宮,給皇太后、皇后謝恩?!?/br> 玉榮又是吩咐了話。 早膳用的簡單。 玉榮的胃口還是不錯的。 從永壽宮去壽康宮,玉榮是步行著,由秋蘭陪著一道兒去。 后宮的嬪妃,爭了那位份、那帝王的寵愛。 還是有原由的。 品級不同,享受的待遇就不同。 這非是一宮主位的嬪妃,是沒資格用了攆的。 于是,這要出行,就得靠了雙腳。 春日,風(fēng)光甚好。 玉榮到了壽康宮,由宮女去稟了話,也得了信兒,皇太后召見。 皇太后是太宗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膝下無子,卻是頗得賢名。 在正統(tǒng)帝登基后,更是一心禮佛,不管后宮諸事,端是富貴閑人的姿態(tài)。 可偏偏越是如此,皇帝越是尊重了這一位嫡母。 “妾參見皇太后娘娘,娘娘萬福金安?!?/br> “平身。” 皇太后笑著和藹可親,對玉榮說話時,也是帶些親切的態(tài)度。 玉榮謝了話,方是起身。 “坐吧?!?/br> 皇太后擺擺手,態(tài)度愜意。 玉榮又福一禮,然后,落座。 “妾來,是謝皇太后的恩賞?!?/br> 玉榮笑臉盈盈,說話時,又是輕輕撫了小腹一下。 皇太后看了玉榮的動作。 皇太后輕輕轉(zhuǎn)了小半圈手中握著的擅香佛珠串兒?;侍笮Φ溃骸澳氵@孩子有福氣,圣上登基的頭一胎,就是落到了你的肚子里?!?/br> “哀家是盼著圣上多子多福。后宮里,不論哪一個嬪妃,只要肚子爭氣,哀家都賞,重重的賞?!?/br> 皇太后給了態(tài)度。 玉榮聽懂了一些意思。 “妾年青,也怕了自個兒不懂事。” 玉榮羞澀一笑,眸子里全是溫柔,說道:“這懷了龍種,是天大的福氣。就怕了,妾哪處不周到,到是委屈了肚子里的孩子?!?/br> “若是妾有福氣,能得一個皇太后賜的嬤嬤,能多多教導(dǎo)妾。” 玉榮說這話時,一派祈求之色。 “妾……” 玉榮有些為難了,稍片刻后,她又道:“妾就盼著孩子生下來后,能在壽康宮里,多給皇太后盡一份兒孝心?!?/br> 玉榮也擺出了她的態(tài)度。 她想求一個皇太后的人,以此,來保全了她的孩子。 然后? 她把孩子抱養(yǎng)給皇太后。 這算是交易嗎? 當(dāng)然不是。 在玉榮看來,皇太后也不能阻止了母子親情。 大不了,往后,她的雙腳受些累,她天天都能壽康宮請安便是。 至于皇太后會不會阻止了? 以皇太后的賢名,肯定不會的。 畢竟,皇太后抱養(yǎng)了一個皇孫,這是祖母教導(dǎo)孫兒。 跟嬪妃抱養(yǎng)孩子,那是兩回事情。 不過,玉榮覺得,她也許要擔(dān)憂著,皇太后顧及了那一位承恩公府的侄女,會不會樂意抱養(yǎng)了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