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jié)
無上皇繼位后,盡管他不樂意自己的大婚是交易,可他做到了,他為了做出皇家表率,為了心中對美滿家庭的追求……他有三個皇后,對每一個皇后他都是極力做好一個好丈夫。 無上皇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做的很好。太上皇……學(xué)著儒家文化長大,有一個妻子,即使他曾經(jīng)有一個非常、非常、非?!矚g的側(cè)福晉,他也極力做好一個好丈夫。 因為他們認(rèn)可,婚約在他們的心里,是一個男人給予一個女子的最高誓言。他們給予誓言,那就要尊重,要做到。 可是弘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弘星睡覺之前和他阿瑪叔伯們聊天,呱呱呱一通,最后說明自己的看法。 “丈,一丈之遠(yuǎn),視線之內(nèi)。傳說母系時代的男女結(jié)為夫妻后,男的怕女的被其他男人搶走,就天天跟在女的后面一丈之遠(yuǎn),不能近了不能遠(yuǎn)了,不能在視線之外…… 還有一個傳說,父系社會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這個男子是否夠高,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biāo)準(zhǔn)。一丈約等于七尺,七尺男兒,夠高,夠強(qiáng)壯,才能照顧好家庭,做一個好夫婿,好父親……” 弘星現(xiàn)在,無法想象他和天下所有的正統(tǒng)男子一樣,舉案齊眉、情投意合……的模樣。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女子十五及笄,許而成為妻。不管男尊女卑還是女尊南卑,夫妻都是男女最為重要的關(guān)系,沒有之一。瑪法,阿瑪,大伯,三叔……弘星不知道,弘星需要思考?!?/br> 小少年·弘星說話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群里的瑪法、阿瑪、叔伯們被這個大雷砸到頭頂,深呼吸、深呼吸。 弘星看著脾氣最好,可也脾氣最不好。路邊的乞丐,地里的老農(nóng),朝堂的大臣……對于他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 到現(xiàn)在剛剛有一點兒“男女有別”的意識。 能怎么辦? 才十三歲。 瑪法、阿瑪、叔伯們都在想是不是該等等。弘星給他瑪法的留言一個“大拇指”點贊,洗漱沐浴高高興興地躺到床上,高高興興地說“晚安”。 親親瑪法、親親阿瑪、叔伯們:“?。?!” 天上的月牙兒彎彎,稀疏的星星眨眼,弘星默默念叨明兒又是一個陰雨天,閉上眼睛很快睡著。 如果可以,弘星真的連妃嬪們也不想要,在弘星的直覺里,那是一個新的世界,有關(guān)于家庭,比治理國家還困難的事情。 第二天立冬,陰雨連綿,樹上的黃葉子飄飄搖搖地,隨著小風(fēng)小雨留戀樹枝。 弘星一大早起來,按照計劃,齋戒沐浴,領(lǐng)著文武大臣宗室王公,一起祭拜太廟,祭拜新建的賢良祠…… “崇忠念舊”,紀(jì)念大清開國以來所有的名臣碩輔,鼓勵大清人保家衛(wèi)國,忠貞賢良。 大清人都鬧鬧騰騰的,美食美酒載歌載舞,陰雨天也擋不住他們的熱情。 立冬后,天氣開始變冷。朝野上下聽著康熙五十二年要結(jié)束的腳步聲,一個個的心跳加速。 新皇登基,真的維持原來的政策,什么也不改變? 弘星一點兒也不著急。 十月初一金鑾殿大朝會,弘星和文武大臣展示手里的物事,文武大臣們瞧著一摞一摞的表格,一份一份螺絲彈簧之類的樣品,懵。 “這是今年各地方的糧食收成表。這是今年大清最新的科研成果。各位大清國的文武大臣,回去后都好好思考,每個人送上來一份章程?!?/br> ?。?! “慢慢想,好好想。不著急?!?/br> ?。?! 各位文武大臣心肝兒亂顫,額頭冒冷汗。有人害怕,也有很多野心家、投機(jī)者,都自以為自己找到大好機(jī)會——可他們都猜不透少年天子的心思。 十年來,大清國發(fā)生如此改天換地的大變化,皇帝也變成他們的小殿下,可想而知,官場上也要有變化——老舊的官僚系統(tǒng),還能維持多久? 新的官僚系統(tǒng),是什么模樣? 其實弘星也不知道。 大清人都在安靜地等候新皇登基的“三把火”。十月三十,冬至放假的前幾天,弘星在國子監(jiān)視察,面對烏泱泱的上萬學(xué)子做臨時講學(xué),咳咳,大白話。 弘星看著下方烏泱泱的上萬人,感受到他們的殷切期待,眉眼彎彎。其實背負(fù)責(zé)任的感覺也挺好,為人君者,都希望長命百歲,不對,都希望長壽萬萬歲,不光是為了享受吧…… 弘星忍不住又笑:“……為人臣者,都希望青史留名,永享太廟。做老百姓,都希望安享太平。 武者保家衛(wèi)國。文者治理天下,海晏河清、安居樂業(yè)。商人跑商。匠人做工。農(nóng)人種地……每個人都完成自己的責(zé)任,國家,地方,家庭……是有人組成,任何事務(wù),有人來完成。 除去各種身份的標(biāo)簽,我們都是人。朕和你們一樣,打小兒學(xué)習(xí)四書五經(jīng),學(xué)習(xí)孝道倫理,學(xué)習(xí)律法……要做一個更好的人。 農(nóng)人思考更好地種地,匠人思考更好的技藝……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朕時常思考,大清國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大清國對孩子們的教育,到底該教導(dǎo)什么?你們是讀書人,你們是大清的未來——都來說一說?” 學(xué)子們紛紛搶答。 “孝道。” “醫(yī)理、命理、地理、法理。” “修己成人,修己安人,修己善群?!?/br>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br> “興教化、知行統(tǒng)一、見賢思齊?!?/br> “…………” 都是士人,或者說是華夏士大夫文化的道德要求里的“賢良”。弘星聽著,微笑。 “朕六歲生辰收到一份禮物,聽到一個故事。 干將和莫邪兩夫妻是著名的鑄劍大師,千錘百煉的鍛造制作出無數(shù)把鋒利的寶劍,可他們并不滿足。 他們純粹、專注且熱忱,他們對自己的手藝精益求精,他們的追求是鑄造出更好的寶劍。終于有一天,他們領(lǐng)悟了,心有靈犀、默默不語,按照以往的方式開始打造寶劍,當(dāng)寶劍即將出爐時,縱身一躍,一起跳進(jìn)鑄劍池……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鍛造一對絕世名劍?!?/br> 沉默中,沒有人說話。 這里是國子監(jiān),大清士族的最高學(xué)府,天然地看不起,鄙視匠人。 弘星嘴角上挑,眉眼帶笑。 “都對?!柿x禮智信’,‘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是對每一個人的基本要求,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身份地位。 朕記得,立冬那天,賢良祠里頭一個個忠臣良將,漢白玉盤龍柱下方的碑文上,潮白河的二十五萬畝良田,以及他們的主人;大石碑上那些無法留下名字的英雄們…… 很多很多的,所有的大清人……” 所有的大清人,都是大清人,都有自己的功績,自己的文化,不是那些形而上的道德才是文化。 “文化是每個人、家庭、民族、國家、社會的最根本。華夏道德文化你們都說得很好。朕的理解,干將和莫邪做的很好。 文化不光是儒釋道,情愛,吃喝玩樂、傷春悲秋?!?/br> 弘星的聲音帶著一種嚴(yán)厲,萬人安靜。 “‘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朕相信,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比朕深刻,在座的,每個人都能寫下厚厚一本書的批注……” 讀書人安靜恭敬地聽著皇上的回答,人呆呆的。 他們回答的不對嗎?士農(nóng)工商的階級自古如此。文化是士人的事情,農(nóng)人、匠人、商人……也有文化?在士大夫的眼里,這些人,也是吃喝拉撒的人,論起文化,可能連八大胡同里的高級□□娼男都不如。 可他們的皇上,對他們不滿了嗎? 因為他們抱怨匠人起來勢頭? 因為他們抱怨自己沒有了特權(quán)? 因為他們憤怒于,甚至害怕于農(nóng)人和商人,甚至奴仆們、三教九流們眼里的光芒? 萬人沉默,帶著委屈,帶著不忿,帶著倔強(qiáng)。 弘星看著他們,抿口茶茶潤潤嗓子,繼續(xù)。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朕學(xué)歷史,記得宋朝時期,歷史的一個拐彎中,這片土地上的政治體發(fā)生變化,文化也出現(xiàn)大變化。 張載以及其弟子的關(guān)學(xué),二程的洛學(xué)、周敦頤的濓學(xué)、王安石的新學(xué)、朱熹的閩學(xué),共同構(gòu)成宋代儒學(xué)的主流……” “很遺憾,”弘星的小眉頭微皺,某方面來說,和周世宗柴榮的早逝一樣,這片土地的命運(yùn),真的是一個遺憾。 “我們對于那段歷史知之甚詳。和宋朝的重文輕武一樣。張載早逝,宋朝文化舍棄‘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的關(guān)學(xué),扶持理學(xué),從前朝獨尊程朱理學(xué),陽明心學(xué)…… 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其制度一樣,走了一個捷徑,走到一個沒有出口的小胡同。無數(shù)的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樣事物,都沒有捷徑。每一個捷徑的背后,都標(biāo)有代價。 這很沉重。” 弘星的話音一落,弘星自己沉默,萬人沉默,死寂一般的沉默。 弘星的這番講學(xué)很快傳播開來,全大清都知道。 大清人愣愣的,或者傷心的還沒回神的時候,五天后弘星視察皇家匠藝學(xué)院,又發(fā)表一番講學(xué)。 “距離我們最近的,顧炎武先生的重考證樸學(xué),黃宗羲先生的立法學(xué),開啟民智學(xué)……所有的訴求只有一個,行動起來!” “活生生的人,讀書識字會思考的人?!煨薪。右宰詮?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朕告訴你們,什么也不要說,只行動起來!” 皇家匠藝學(xué)院的上萬學(xué)子們,呆呆地看著他們的少年皇帝。 弘星看著這一張張年輕聰穎的面孔,不奢望每個人都明白,其實每個人能把自己本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已然很好,很好。 他的面孔肅穆,聲音也不再平靜,澄澈清透的眼睛注視著下方的讀書人,堅定的目光里,帶著某種希翼,某種期待,某種訴求……沖擊在場萬人的心靈。 “大清國的匠人們,掙脫捆住你們的繩索,行動起來!” “動起來你們的腦袋,動起來你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你們的手,你們的腳……去思考,去開創(chuàng)屬于你們的文化,去追求你們的未來,這是屬于你們的時代!” “文化復(fù)興!大國——重工!”就這么一句話。人稱為大清文化的開啟,華夏文化的新生。 這一天,歷史上稱為華夏文化的重新起航之日。 各個地方的大清人,男女老少,一起背誦這段話,最后一起大力地喊出來“起來動你們的腦袋,你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你們的手,你們的腳……去思考,去開創(chuàng)屬于你們的文化,去追求你們的未來,這是屬于你們的時代!” 這是屬于你們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棒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時代! 我們,士農(nóng)工商、兵痞子文流子上三流下九流……組成一個我們。 “這片土地是一塊偉大的土地,這片土地上的文化,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代繁衍,遵循天理大道和時代變遷,輝煌璀璨! 這片土地上的人,歷經(jīng)萬年,吃飽穿暖,有書讀,要驕傲,要自豪,要大聲告訴自己,四書五經(jīng),只是我們所有人的開蒙書。你們,我們,所有人,作為大清國的讀書人,動起來! 動起來,放開手里的書本,開創(chuàng)自己的時代!” 少年天下野心勃勃的心思昭然若揭,大清人熱血賁張,激情澎湃。弘星的瑪法、阿瑪、叔伯們、哥哥弟弟們,也都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兒“熱血”。 所有人都在等著新登基的少年天子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誰也沒想到,他的第一嗓子是這般嚴(yán)厲,仿若火鉗一樣烙進(jìn)大清人的靈魂,砸醒他們渾渾噩噩的腦袋。 月朗星稀,睡不著的老十四在群里大聲讀著皇上侄子的發(fā)言。 “……幾千年了,還捧著老祖宗的那幾本書逐字逐句地研究,羞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