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書迷正在閱讀:哥哥的巨乳尤物、念戀之間 (1v2 SC 偽姐弟)、帶著城市穿七零、月亮奔我而來、偽裝結婚、高技術備件下局部戰(zhàn)爭戰(zhàn)役后勤保障研究、海灣戰(zhàn)爭、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
因為威嚴肅穆的南海鐵灰色,只有在中國人眼里,才會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優(yōu)雅從容。 這樣的想法,比起任何念頭都叫他心緒激動。 擁有深愛祖國的情感,師兄的設計絕對能夠引發(fā)更多人的共鳴。 律風高興說道:“這里建成之后,會是祖國南海邊最美的地方?!?/br> 燈塔和橋梁并肩,蔚藍與鐵灰同行,成為又一種新時代的美好記憶。 第48章 言論特別自由 網絡因為各種南海隧道相關的新聞熱熱鬧鬧, 永遠都有新的消息不斷出現。 立安港政府公布了建設綜合旅游區(qū)后,萬眾期待的設計圖、概念渲染終于登上了立安港日報。 殷以喬親自設計的建筑,擁有了一整版的牌面。 藍天大海綠色陸地,驚得民眾直呼好家伙! “我以為是國際建筑師建筑設計展, 想不到這么自然清新?!?/br> “藍天白云綠樹大海, 愛了愛了, 我就喜歡殷以喬這種設計風格。” “其實我男神以前的設計都不是這種風格的?。鑶鑶? 但我喜歡這種不像他的溫柔!” 建筑語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 但是殷以喬設計的綜合旅游區(qū),任何人一眼都能感受到水天相接的自然和諧。 那種溫暖、清新的氣息,能從每一片虛擬樹葉、建筑模型傳遞出來。 不需要接受完整的藝術培訓,也能從中體會到真正的藝術。 紙媒、網絡公眾號和新聞臺的連番播報,足夠全國上下所有關注南海隧道的人, 知道這座溫柔自然的南海隧道綜合旅游區(qū)。 一切順利的進展, 比照著旁邊的南海隧道。 官方公布了設計圖的一周后,南海隧道的工地對門, 就搭起了藍色圍欄。 兩兩相望的工地,形成了一片極為特殊的深色“海洋”。 外圍深藍, 內里淺灰, 還有數不清的紅色貨車、吊塔,綠茵茵的建筑防護網。 本該灰塵撲撲的建設場景,卻因為五顏六色的建筑工具,變得生機勃勃。 忙碌的車輛進進出出, 吊塔悠然旋轉。 等到傍晚黃昏,這一片寬廣用人工藍色搭起來的工地, 成為了立安港沿海散步的居民,常常眺望的地方。 抖音、微博隨手搜索,就能見到居民拍攝的休憩中的工地。 殷知禮遠在英國, 一邊刷手上的短視頻,一邊給殷以喬分享快樂。 “國內的效率果然比我想的更快?!?/br> 他還沒能出發(fā),執(zhí)行寶島的檢測工作,自己學生和孫子的工程都開建了。 哪怕電腦攝像頭根本看不清他手機屏幕的內容,殷以喬端坐在這一邊,仍是貼心的好晚輩。 他笑著說:“綜合旅游區(qū)的建設會比南海隧道工程快,到時候爺爺可以去博物館頂層,親自看看南海隧道的建設?!?/br> “我不要去博物館頂層看建設?!?/br> 殷知禮臉上寫滿高興,“我這次要忙寶島的事情,長期都在國內,小風可以帶我從寶島的工地,逛到立安港的工地!跟你不一樣?!?/br> 爺爺偏心的嫌棄,令殷以喬笑出聲來。 然后,他便聽著自家親愛的爺爺,一條一條數著回國規(guī)劃。 “北京雄安新區(qū),我得去瞧瞧?!?/br> “上海新地標我還沒去過現場?!?/br> “還有武漢、重慶、云南……最重要的是,越江新區(qū)、烏雀山大橋,一定要小風親自帶我看?!?/br> 殷以喬安靜聽,沒說話。 爺爺的安排倒是滿滿當當,可他想到律風每天忙碌的狀態(tài),估計爺爺回國,能陪老人家走遍全中國的,也只有他這樣的閑人。 但他沒有打擾老人的興致,只是安靜地保持傾聽。 數完了旅游規(guī)劃的殷知禮,視線一瞥,問道:“小風呢?” 殷以喬不著痕跡地笑了笑,“他還在南海隧道的工地上,我晚點去接?!?/br> 中國建設工程的效率,始終令殷以喬感慨。 南海隧道比世界最長隧道長上3.5倍,建設工期反而比最長隧道少了8年。 除了四十多年的技術進步,中國基建速度燃燒的,是一群為了暢通南海興奮執(zhí)著的靈魂。 殷以喬苦惱道:“南海隧道的工作還是太辛苦了,爺爺您來了,正好帶他休息休息。” “誒,我可不是來休息的,”殷知禮笑容燦爛,眼神微瞇,“我是來和律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 爺爺的社會主義笑話永不過時。 殷以喬無奈地看他,“都快八十了,就不要學小風一樣,燃燒青春了?!?/br> “你這是歧視?!睜敔斊财沧旎卮?,“怎么你都設計出了燈塔博物館,還是這么沒意思?!?/br> 殷以喬說:“因為一直以來,您覺得有意思的都是小風。” 他僅僅作為專業(yè)建筑師,給出了符合南海隧道、符合立安港要求、符合律風期待的設計,在律風眼里竟然成為了一種對祖國的深情宣誓。 并且忽然拔高了他的全部深思,和他聊起了……一些悲愴雄偉的話題。 中國發(fā)生過偉大的戰(zhàn)役,歷史上值得崇敬的烈士,還有這片南海從戰(zhàn)火紛飛到如今神兵守衛(wèi)的不易。 律風從一座燈塔、一座廣場、一座旅游小鎮(zhèn),激動又熱情地和殷以喬探討中國建筑的文化內涵。 唯獨沒有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