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書迷正在閱讀: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紅、才會相思(骨科1v1、sc、he)、向陽
第九章 大搏殺 袁崇煥赴遼東上任,途中寫下《邊中送別》這一壯麗篇章: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到了遼東后,袁崇煥發(fā)現(xiàn),原來這片北國邊疆土地,這片飽受異族蹂躪的土地,這片不知經(jīng)歷多少戰(zhàn)火與鮮血洗禮的土地竟這樣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長空透明如鏡,黑土遼闊無垠,高粱紅艷似火,谷穗燦黃如金,野花開遍山野,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再加上頭頂不時有大雁掠過,傳來幾聲清脆的雁鳴,更令袁崇煥興奮不已,這一切使袁崇煥深深地愛上了東北這片土地,他在心里樹立了一個信念:只要他一息尚存,就不能讓女真在遼東肆虐。 袁崇煥來到遼東后,通過實地考察,認為以寧遠為基地,積蓄力量,收復遼東是上策。寧遠位于山海關外二百里,居遼西走廊中部,在錦州與山海關之間,三面環(huán)山,東臨大海,扼遼西走廊咽喉之地。寧遠城東面為首山(以形似人首而得名),西面為螺峰山,兩山相對,中間的通道最窄處僅有一百米寬,后金如果要沿著遼西走廊進攻山海關,必須由此經(jīng)過。只要堅守寧遠,后金就不可能來到山海關前。此外距寧遠十五里有覺華島,該島筑有堅城,可以儲存糧料、器械。為什么將物資儲存在海島呢?因為后金騎兵不能過海,相對安全;而且離寧遠很近,便于補給;同時可以和寧遠城互為犄角,彼此援應。 袁崇煥的上級遼東經(jīng)略王在晉與袁崇煥的觀點不同,他主張在山海關外八里的八里鋪建一座城池,以拱衛(wèi)山海關,反對在寧遠屯重兵駐守。 袁崇煥因為王在晉不支持自己,于是越級上告,將奏折直接寫給內閣首輔葉向高。袁崇煥一心為國,想要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顯然是好事,但從此他多次越級做事,不按朝廷政令套路出牌,最終也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做一切事情眼睛里要有上級,背著自己的領導越級奏事,事成之后領導臉上無光,自然今后會找機會收拾你,事敗之后更是會讓自己里外不是人。對于人情世故很不明了的袁崇煥,最終還是因此栽了大跟頭,當然,這是后話。 葉向高不懂軍事,拿不準袁崇煥和王在晉誰的觀點正確,于是跟明熹宗的老師、兵部尚書孫承宗商議。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相貌奇?zhèn)ィF面劍眉,須髯戟張,同時擔任帝師和兵部尚書的孫承宗是明朝第三個出將入相的人,前兩位分別是開國大將徐達和嘉靖年間的楊一清(曾以大學士身份總督三邊軍務)。 孫承宗認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于是孫承宗來到山海關考察遼東防務,此時山海關除舊城外,還新修建了新城。孫承宗與王在晉談話,孫承宗問:你的新城建成后,是要把舊城的四萬軍隊拉過來駐守嗎? 王在晉:不是的,我打算再調集四萬人來守城。 孫承宗:照你這么說,八里之內就有八萬守軍了,是嗎? 王在晉:是。 孫承宗:只有八里,竟然有八萬守軍?你把新城修在舊城前面,那舊城前面的地雷、絆馬坑,你打算讓我們自己人去踩嗎? 王在晉:新城離舊城那么近,如果新城守得住,還修舊城干什么? 孫承宗:如果新城守不住,四萬守軍敗退到舊城下,你是準備開門讓他們進來,還是閉關守城,看著他們死絕呀? 王在晉愣了,半天才說一句話:當然不能開門,但可以讓他們從關外的三道關進來,此外,我還在山上建好了三座營寨,接應敗退的部隊。 孫承宗怒了:仗還沒打,你就準備接應敗軍,這不是讓他們做好準備打敗仗嗎?而且我軍可以進入營寨,敵軍就不能進嗎?現(xiàn)在局勢如此危急,不想著恢復國土,只想著躲進關內,京城永無寧日! 此時孫承宗已經(jīng)下定決心,不支持王在晉的意見,而后他又親自實地考察,最終明智地支持袁崇煥的意見,由此開始在寧遠筑堅城。 在修筑堅城的同時,袁崇煥也采購了許多紅夷大炮。該炮是英國發(fā)明的加農(nóng)炮,時常在中國沿海做生意的荷蘭人的船上都配備這種火炮,當時明朝稱荷蘭為紅夷,他們以為這種炮是荷蘭人發(fā)明,故名紅夷大炮。因清人避諱夷字,更名紅衣大炮。該炮裝炮身的木板成藍色,炮身呈微紅色,重500千克,口徑100~130毫米,可一下攻擊17~29個人,最大有效射程1830米。一看這個射程就知道這種火炮靠譜,此前明軍的火炮射程都是幾百米,只要這幾百米內沒有把后金鐵騎炸死,敵人就沖到眼前,那么讓炮兵與騎兵徒手格斗,無異于屠殺,這也是明軍此前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自從有了紅夷大炮,1830米的距離內,無論有多少后金鐵騎,都會被炸得血rou橫飛。 紅夷大炮不裝準星、照門,而用銃規(guī)決定發(fā)射仰角,銃規(guī)以銅為之,其狀如覆矩,闊四分,厚一分,股長一尺,勾長一寸五分。以勾股所交為心,用四分規(guī)之一規(guī)分十二度,中垂全線以取準。此炮作為長身管遠射圈的重型火炮,與西方同時期的長炮屬于一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