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書迷正在閱讀: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紅、才會相思(骨科1v1、sc、he)、向陽
二,嚴(yán)守京師要道。袁崇煥命參將楊春守永平(山海關(guān)西兩百里),游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鄒宗武守豐潤,游擊蔡裕守玉田。 三,嚴(yán)守京畿地區(qū)。在靠近京師東北方向的薊州、三河、密云、順義嚴(yán)密布防,防止后金從東北路入京。袁崇煥命保定總兵曹鳴雷在薊州阻擋敵軍,自己親率大軍,以總兵祖大壽作先鋒,駐薊州居中調(diào)度策應(yīng),命宣府總兵守三河,保定總兵守密云。 袁崇煥一面進行總體部署,一面阻截后金軍南進,他先派趙率教率軍四千在遵化阻截,趙率教率部急馳三晝夜,行三百五十里,到達遵化以東的三屯營。但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讓趙率教入城,趙率教只好縱馬向西,馳向遵化。十一月初四日,趙率教率援軍至遵化城外,與后金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誤入埋伏,中箭墜馬,力戰(zhàn)而亡,全軍覆沒。四千人跟十萬人打,結(jié)局毫無懸念。 當(dāng)日,后金軍進攻遵化城。后金四面攻城,明巡撫王元雅憑城固守,頑強抵抗。第二天,遵化城內(nèi)潛伏的后金內(nèi)應(yīng)放火,里應(yīng)外合,遵化城陷落。巡撫王元雅自縊而死。城中官兵人民,反抗者皆被屠殺。接著,后金軍進攻遵化東面的三屯營,部分將領(lǐng)臨陣脫逃,總兵朱國彥把逃跑將領(lǐng)的姓名在大街上張榜公布,然后跟妻子張氏一起上吊自盡。后金軍破三屯營。 而后皇太極留兵八百守遵化,親統(tǒng)后金軍接著南下,向北京進發(fā),逼近薊州。這時,袁崇煥一看,遵化阻截落空,便打算疾馳到遵化以西的薊州阻截。十一月初十,袁崇煥率軍馳入薊州。薊州是橫在遵化與通州之間的屏障,距離北京東郊通州約一百四十里。 可是,皇太極并沒按照袁崇煥估計的方向進軍,而是從東北方向通過順義往通州進發(fā)。這樣袁崇煥在薊州攔截皇太極軍隊的計劃又落空了。 袁崇煥于是繼續(xù)進軍,到達離北京一百二十里的河西務(wù)。寫到這,我真不知道袁崇煥是怎么想的,他難道連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道理都不懂嗎?不星夜兼程趕緊到距離北京四十里的通州去阻截敵軍,你跑到北京天津之間距離北京一百二十里的河西務(wù)干什么? 這時候皇太極軍隊已接近通州,皇太極得知袁崇煥所部已到達河西務(wù),判斷出袁崇煥打算在通州與自己決戰(zhàn),于是皇太極避開袁崇煥,取道順義、三河,繞過通州,直奔北京。這樣,袁崇煥在通州攔截的軍事意圖又落空了。 從以上部署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是將后金擋在京師以外,并部署軍隊依托城池來防守抵御。因為袁崇煥深知后金騎兵野戰(zhàn)的優(yōu)勢,明軍唯有依城作戰(zhàn),才能取勝。但是,袁崇煥設(shè)計的三個阻截都沒有成功,這樣戰(zhàn)線就推到了北京。 袁崇煥在河西務(wù)舉行軍事會議,會上,袁崇煥提出火速趕往北京城下迎戰(zhàn)。 副總兵周文郁提出:我大軍應(yīng)該迎敵,不應(yīng)該入都。圣上沒有下旨讓我們進京勤王,如果我們貿(mào)然回師北京城下,恐怕不妥。而敵人就在通州那一帶,我軍應(yīng)先趕到距離通州十五里的張家灣,在那里與敵軍作戰(zhàn),這才是萬全之策。袁崇煥說:周君所言甚是,但弟恐逆奴狡詐異常,就像在薊州那樣,不跟我們打。君父有急,哪有閑暇他顧?如果能平定這場禍亂,雖死無憾。(周文郁《邊事小紀(jì)》卷一) 河西務(wù)會議之后,袁崇煥率領(lǐng)九千關(guān)寧鐵騎,日夜兼馳,行一百二十里,由間道急奔,搶在皇太極之前,于十一月十九日抵達北京城東廣渠門外。其實,袁崇煥統(tǒng)兵入薊時,明朝官員中就傳說他有引導(dǎo)后金兵進京之嫌,故崇禎帝下令袁崇煥不得越薊州一步,可是袁崇煥不聽號令,現(xiàn)在他又擅自率部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怕是死期將至了。 就在袁崇煥在華北地區(qū)跟皇太極數(shù)次碰不上的時候,崇禎免去袁崇煥兵部尚書職務(wù),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孫承宗派人跟在城外的袁崇煥說:皇上很賞識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誠,但是你擅自殺了毛文龍,現(xiàn)在又把軍隊駐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懷疑你,希望你為國效力,若再有差錯,后果不堪設(shè)想。 崇禎經(jīng)過仔細(xì)分析,覺得袁崇煥很有問題,袁崇煥總共三次阻截后金軍,只有去遵化阻截那次碰上了后金軍,可是實行阻截的卻不是袁崇煥的主力,只是趙率教的那部人馬,袁崇煥去薊州阻截,可是后金軍沒從薊州過,袁崇煥去通州阻截,可后金軍也沒從通州過,就這樣后金軍來到了城下。莫不成袁崇煥跟后金真的有密約,在遵化阻截只是意思意思,在薊州和通州則是跟后金商量好,故意躲著后金?最后到北京城下,養(yǎng)敵自重。果然,就在袁崇煥到北京城下的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日,八旗軍兵臨北京城下。 你要說不是袁崇煥為后金帶路,怕是不太說得通了。 崇禎覺得袁崇煥不靠譜,還好,自己調(diào)來進京勤王的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已率兵來到北京城德勝門外扎營。 崇禎在城內(nèi)趕忙召集群臣商議守城對策,此時城內(nèi)武器不夠,有大臣提出:凡進京城九門者,每人帶一塊大石頭,丟在城門里,方許進城,然后運到城上備用。臨時造刀劍來不及了,只能準(zhǔn)備石頭,可見此時北京城防虛弱到什么地步。畢竟,自從1550年韃靼俺答汗庚戌之變包圍北京后,八十年了,北京城下沒有進行過戰(zhàn)事,自然防御準(zhǔn)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