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船長們思考著史心境的這番話,良久,成都號船長黃川才有些遲疑的問道:那咱們還能回去嗎? 會議中的所有人都抬起目光注視著史心鏡,這個問題,也是所有人都最關心的。史心鏡面色微微顯出一絲黯然,停頓了一下,慢慢說道:量子通訊機在那么強的電磁輻射下,是不可能保存下來的,也沒有修復的可能,失去了和地球聯(lián)系的手段,目前咱們處于什么星系,距離地球或蓬萊星有多遠都一無所知,按照一般情況,咱們回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雖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但眾人還是一陣黯然,這意味著,十艘飛船連同其上的一百多駕駛人員和一百多萬乘客將永遠漂浮在無盡的星空里,永遠永遠。 沉默良久,王天翔整理了一下情緒,和緩而沉穩(wěn)的說道:同志們,事在人為,為了飛船上的一百萬乘客,為了我們的親人,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要勇于面對現(xiàn)實,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要振作,要努力尋找機會,也許,下一個奇跡正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十位船長都是久經(jīng)風雨,很快便都從消沉中解脫出來,聽到王天翔這么說,都紛紛振作精神,一時間,陰霾的氣氛到是減輕了許多。 王天翔等眾人平靜下來,又接著說道:同志們,接下來咱們首先分析一下當前的情況吧,請各位先說一下各自飛船的狀況。 船長們將各自飛船的情況說了一遍,大致情況都差不多,所有飛船的量子通訊機都完全報廢,由于量子通訊機是利用分離的纏繞態(tài)量子同步互動的原理制造的,所以根本無法修復;所有飛船的推進系統(tǒng)在更換了損壞的部件后都基本恢復了正常,但控制系統(tǒng)卻都有部分功能無法修復,尤其是爆炸時位于最前面的沈陽號受損比較嚴重;而對電磁輻射很敏感的探測系統(tǒng),則只有爆炸時位于最后的昆明號得以大致保存,其他飛船上的都已損壞。 隨后史心鏡利用昆明號上傳送過來的探測數(shù)據(jù),向眾人說明了一下目前所在這片空域的基本情況: 艦隊目前正處于一片空曠的星際空間中,前方是一個漩渦狀星系,估計規(guī)模要比銀河系小一些,其核心位于右前方,但飛船上的探測系統(tǒng)無法確定其距離有多遠。在艦隊的左后方,是一個由兩顆小型恒星組成的雙星系統(tǒng),離艦隊約有0.5光年左右,這個雙星系應該是屬于前面這個漩渦星系的外圍星體,而距離艦隊最近的星球,則是右前方,距離約10個天文單位的一顆體積和亮度都近似于太陽的恒星,(1天文單位=地球至太陽的距離=1.5億千米),從觀測資料上看,沒發(fā)現(xiàn)這顆恒星周圍有行星的存在。對照飛船資料庫中存儲的地球所有已發(fā)現(xiàn)星系的資料,沒有與前面這個漩渦狀星系相吻合的,所以完全無法判斷目前飛船所處位置到底在哪兒。 介紹完了情況,船長們又向史心境問了幾個問題,史心境也一一做答。 看看眾人逐漸停止了討論,王天翔才又問道:史博士,休息箱中液體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最多能夠讓人維持多久? 這個問題,也都是船長們很關心的,聽王天翔提出,便也都專注的等著史心境回答。 飛船休息箱中的藍色液體,除了保護其中的人員不會因為超重、宇宙輻射、顛簸等原因而受到傷害這一最重要的功能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夠通過皮膚的滲透來向人體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和水分,不然,就算在睡眠中,從地球到蓬萊星五天多的航行人體也是無法忍受的。 史心境思考了一下,答道:飛船上的乘客都處于深度睡眠狀態(tài),生理代謝比較慢,對一個中等體形的成年人,在極限狀況下,營養(yǎng)液應該可以維持20天左右,不過這還與個人的生理特征有關,例如基礎代謝值的高低等。而對于飛船控制人員等處于清醒活動狀態(tài)的人來說,應該最多只能夠支持八到九天。 王天翔點點頭,表示明白了,看了看各位船長們,說道:各位對接下來該如何做有什么想法沒有? 沉默了片刻,成都號船長黃川微微苦笑了一下,說道:怎么做都區(qū)別不大,一切你來作主吧。 其他船長也都沒有異議,王天翔沉吟了一陣,緩緩發(fā)布了命令:各船關閉引擎,利用慣性前進,方向嘛,就向這個漩渦星系的核心方向前進吧。 停了一下,他又接著說道:各船全方位全功率,不間斷的用無線電發(fā)送船隊的信息,也許若干年后,地球或者蓬萊星能夠收到這些信息。 環(huán)顧一眼,最后問道:各位還有什么問題沒有? 史心境有些遲疑的發(fā)問道:要不要喚醒各船的乘客,告訴他們現(xiàn)在的情況? 王天翔想了想,搖了搖頭:還是不要了,喚醒他們,只能增加他們的恐慌罷了。 史心境微微嘆了口氣,沒再說話。 第三章 迷航(三) 更新時間2006611 13:04:00 字數(shù):2558 太空中沒有阻力,船隊依靠著慣性,以每秒一千兩百多千米的高速向著漩渦星系的核心方向前進著,無盡的宇宙是如此的廣大,就算是這種以地球的眼光看來非常高的速度,在這里依然顯得微不足道,窗外的景色,似乎永遠是靜止的,根本感覺不到飛船是在移動。其實飛船是否在飛,飛向那里,飛船上的控制人員們都不是很關心,因為每個人都清楚,就像成都號船長黃川說的那樣,怎么做區(qū)別都不大,在茫茫太空中,一個迷失的船隊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象隕石那樣,永遠在無盡的星空中漂游,或者某一天,被某個大星球的引力所吞噬,化為一片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