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我的姐夫是太子在線閱讀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76節(jié)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76節(jié)

    可雖這樣想,只是大家卻依舊默不作聲,畢竟這些心高氣傲的藩王們,教他們勉強承認(rèn)是一回事,可教他們歡天喜地地去附議和贊同又是另一回事。

    便連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的心里,此時也都酸溜溜的。

    這兩個家伙,乃是心高氣傲之人,當(dāng)初可是企圖大位的,只不過……都被吊打了而已。

    可爭不過大位,如今連宗親府的位置都撈不著,這就有點尷尬了。

    朱棣見眾人默然無言,似乎早已洞察了他們的心事,卻只淡淡一笑,溫和地對朱瞻埈道:“瞻埈,你說是不是?”

    朱瞻埈此時早已羞愧難當(dāng),且剛剛被人戳破,自己阿舅如何關(guān)照自己,且自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現(xiàn)在皇爺爺問到自己的頭上,自己是斷然不能再胡言亂語的,否則就屬于是不識相了。似乎正因為朱棣早已摸透了他的處境,所以讓他開口說這句話,屬實是被拿捏了。當(dāng)下,朱瞻埈道:“皇爺爺所言不差,宗親事務(wù),至關(guān)緊要……”

    朱棣一唱一和道:“何止是至關(guān)緊要,自諸王分封海外,這宗親的事務(wù),幾乎荒廢了。”

    朱棣語氣頓了頓,接著道:“山高皇帝遠(yuǎn)嘛,大家伙兒都在海外熱鬧,朝廷這邊,鞭長莫及,能怎么辦呢?現(xiàn)如今,大家都是近親,總還留有一些情面,所以……少有齷齪??蓵r日一久,再過兩代、三代,出了五服之后,諸藩王……難道不會有爭執(zhí)嗎,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這宗令府……要加強不可,宗親的法令,以及諸王之間的調(diào)解,都得有。今時不同往日了,以前的規(guī),現(xiàn)在不管用,那就得用新的。就如這新政一般,天下的事都改了改,這事關(guān)宗親的事務(wù),也不能落下?!?/br>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諸王誰還敢有什么異議?

    不過朱棣能有這番的憂患意識,果然不愧是歷史上有為的天子。

    他顯然早已預(yù)料,將來的情況必然有變,現(xiàn)在大家還能其樂融融,其一是因為各藩國如今接壤的并不多,主要的精力,也在應(yīng)付當(dāng)?shù)赝寥松项^。其二便是眼下還屬血親。

    可往后呢?往后可不好說了!

    沒有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所以得定下規(guī)矩!若是鬧了矛盾,怎么調(diào)解?若是犯了罪,應(yīng)該如何處罰?

    于是諸王紛紛道:“陛下所言甚是?!?/br>
    朱棣滿意極了,趁機道:“這宗親的法令,張卿聯(lián)絡(luò)人擬定,你是文淵閣大學(xué)士,這是你的職責(zé)所在?!?/br>
    張安世道:“臣遵旨?!?/br>
    朱棣繼續(xù)微笑著道:“除此之外,設(shè)宗令府左宗正,以宗王年長者居之,這左宗令府,就設(shè)在京城。此外,再設(shè)右宗令府,朕看哪,這右宗正,就教張卿來兼著吧,這右宗令府呢,就折在新洲。左宗正負(fù)責(zé)發(fā)布宗令的公文,核準(zhǔn)宗親的事務(wù)。右宗令府,則負(fù)責(zé)在海外督促諸宗親,諸卿意下如何?”

    眾王聽罷,鴉雀無聲。

    他們都是精明人,聽了這個布置,大抵就明白,若說左宗令府負(fù)責(zé)核準(zhǔn)和監(jiān)督的話,那么就形同于大理寺。而右宗令府負(fù)責(zé)具體的執(zhí)行,并且擔(dān)負(fù)駕馭宗親之責(zé),其實就相當(dāng)于是刑部。

    一個是核準(zhǔn)的,一個則是干活的。

    至于這左宗正和右宗正,自然,名義上是左宗正的地位更顯赫,可實際情況,卻完全不同,因為陛下說了,以宗親之中年長者居之。

    現(xiàn)如今,最年長的藩王,已經(jīng)年屆七十,這樣的精力,更多只是一個花瓶!說穿了,是來鎮(zhèn)著后輩宗親的!

    要指望他真干什么活,那是想都不敢想。

    何況再過一些年,只怕年屆八十,甚至若是有人長壽,來個年屆九十的也未必沒有可能,畢竟……年長者居之嘛!老朱家的后人,總會有基因突變的長壽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憑著歲數(shù),他就能把位置占了。

    反是這右宗正,雖在宗令府地位次于左宗正,卻因為遠(yuǎn)離中樞,這宗正府位于新洲,再加上左宗正年富力強,將來勢必宗正大權(quán),要cao之右宗正之手。

    這一雙靴子,總算是落地了。

    張安世連忙謝恩。

    諸王亦紛紛附議。

    朱棣倒是愉悅了起來,當(dāng)日盡歡,隨即眾王帶著微熏散去。

    過了數(shù)日,旨意終于下來。

    張安世接了旨意,只不過這一份旨意之后,卻又有一份新的昭告,卻教張安世始料不及。

    大明永樂皇帝昭告天下,因皇帝老邁,不能視事,即行傳位太子,歸政退閑。于下月初三,舉行內(nèi)禪大禮,授璽,尊太上皇。

    這個消息,張安世是沒有絲毫察覺的,也就是說,此事只有朱棣一人敲定,且沒有事先透露給任何人。

    這詔書之中,卻還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內(nèi)容:朕有此高壽,乃穹蒼眷佑,天幸也。朕乃戎馬出身,身強體壯,可年至六十時,已倍感精力已大不如從前,以至貽誤軍機,延誤國政!是以,朕當(dāng)以此為子孫表率,大明天子,年至六十,當(dāng)尊上皇。

    這詔書看的張安世眼睛都直了,可細(xì)細(xì)一想,張安世卻明白了朱棣的意思!皇帝到了六十,精力就開始不濟了。

    要知道,這可是人均壽命只有三十歲的古代,古人因為藥物和營養(yǎng)的緣故,實際上,許多人到了三四十歲,其實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早衰的情況。

    而能活過六十的,可謂是少之又少,即便是皇帝里頭,也算是罕見的。

    可天下的軍政事務(wù),顯然比之以往,反而更加繁重了,社會分工開始精細(xì),朝廷開始甚至開始需要將觸角延伸至鄉(xiāng)村,海外的宗親事務(wù),也開始顯現(xiàn)。

    若是精力不足,即便有再多大學(xué)士、舍人、尚書、侍郎們輔佐,也是不夠用的。

    因此,年滿六十退位,倒是合情合理。

    當(dāng)然,張安世隱隱覺得,朱棣這樣做,顯然目的不只于此,這分明,也是在為他最寶貝的孫兒朱瞻基做打算。

    現(xiàn)如今,他家姐夫朱高熾的身體越發(fā)的強壯,再加上醫(yī)學(xué)院愈發(fā)的完備,將來只怕壽命,未必會在朱棣之下。

    朱棣心知肚明,自己的兒子朱高熾做了近三十年的太子,其中的焦灼,可想而知。

    可若是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現(xiàn)在已接近五十歲的朱高熾,或許再做二三十年的天子,也未必沒有可能。

    若是明發(fā)詔書,將此定為定制的話,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孫兒朱瞻基,不必再三二十年,和他的父親一樣,等到年紀(jì)老邁之后,方才克繼大統(tǒng)了。

    故而在朱棣看來,自己的兒子雖然還不錯,卻顯然也只是過渡的工具人!

    他認(rèn)為真正能光大大明,將大明代入進(jìn)極盛之世的,應(yīng)該是這個酷似自己的親孫朱瞻基。

    想明白這一層的張安世,只覺得哭笑不得。

    喜的是自己的姐夫終于多年媳婦熬成婆,總算可以克繼大統(tǒng)了。

    悲的是,這皇帝之位,只怕也只有十一年的時間。

    這到底算不算是喜事呢?

    不管怎樣,授璽大典,如期舉行,朱高熾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而朱棣,卻已早早地搬離了大內(nèi),而是到別宮居住了。

    他似乎不太想管理事務(wù)。

    而對于臣子們而言,天下好像變了,卻好像又沒有變。

    這在張安世看來,感受是最深的。

    畢竟太子監(jiān)國已這么多年,其實許多的事務(wù),本就是自己這個太子姐夫做主了。

    直到了歲末,張安世被朱棣召至了別宮。

    在這里,亦失哈笑吟吟地等候著張安世,他也早已老邁了,一頭發(fā)絲銀白,走路都由一個老宦官攙扶著,不過精神還算不錯。

    此時,他道:“宋王殿下,上皇在候著你呢?!?/br>
    張安世點頭,徐步入殿。

    朱棣正在端坐著,手上捧著一個茶盞。

    張安世道:“臣見過……”

    朱擺擺手。

    張安世又道:“近來京城……”

    朱棣又搖頭道:“不必和朕說這些話,朕已不想聽這些事了?!?/br>
    張安世便道:“那上皇想聊一些什么?”

    朱棣眼睛半闔,突然道:“棲霞商行,有游船嗎?”

    張安世一愣,下意識道:“倒是有的?!?/br>
    朱棣道:“京城的事,朕不想管了。你啊,也該閑一閑了,朕老啦,行將就木,其他的已不關(guān)心,卻想去這四海之地走一走,看一看?!?/br>
    張安世忙道:“上皇,萬萬不可啊,上皇年紀(jì)大了……”

    朱棣笑了起來:“你是擔(dān)心朕會像那秦始皇一樣,駕崩于巡行的路途上吧?!?/br>
    不等張安世回應(yīng)。

    朱棣卻道:“朕啊,其實這一輩子,都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打小,奉太祖高皇帝之命,去鳳陽,去了北平,出擊過遼東和大漠。此后又經(jīng)靖難之役,當(dāng)了這么多年的天子?!?/br>
    “朕有時細(xì)細(xì)回想,覺得聯(lián)實在不是做天子的料。如今天下已定,太子也已克繼大統(tǒng),朕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是該好好地呆在別宮里安享晚年了。可是……即便到了此時,朕還是不想安分守己,總覺得……天下如此之大,該要去看一看?!?/br>
    張安世沉默了。

    老年旅行團……懂得都懂。

    朱棣又道:“始皇帝之所以被人稱之為天下第一帝,在于他乃皇帝之第一人,廢天下之邦國,而置郡縣,可謂萬古卓絕。是以,秦祚固然短暫,卻也稱的上是蓋世之功?!?/br>
    “朕自然不敢與始皇帝相比,不過若是駕崩于海外,在某處島嶼,在某處海船上,這也未嘗不可。張卿,古之君王,對汪洋大海視若無睹。可如今……我大明之財富盡取之于海,朕若臨末了,能駕崩在這汪洋之上,想來也算是將這千秋功業(yè),得了一個圓滿吧。”

    張安世嘆息道:“陛下所言,倒不是沒有道理?!?/br>
    朱棣滿意地道:“那么……就走一走吧,不必鋪張,不必靡費,有幾艘船,即可。張卿伴駕,其余尚在的功勛之臣,但凡身體還算強壯的,也都隨駕。這是朕這上皇的旨意,不可辯駁?!?/br>
    張安世聽罷,只好道:“那么,臣……遵旨。”

    朱棣道:“又要辛苦你了?!?/br>
    “臣蒙陛下厚愛……”

    朱棣一揮手:“好啦,好啦,少說狗屁倒灶的話。”

    朱棣頓了頓,突然道:“張卿,你說,這萬里江山,最終會是什么模樣?”

    張安世卻不由得沉默了片刻,道:“臣答不上來?!?/br>
    朱棣道:“是嗎,平日里,你不是聰明得很?這新政這樣艱難,都能夠大功告成……”

    張安世卻道:“陛下,新政之所以成功,固然在臣的推動,也在于陛下的力排眾議??沙枷耄阅軌虺晒Α瓕崉t在于人心?!?/br>
    “人心?”

    “人心思定,可人心也思變。千千萬萬的軍民百姓,都有一家老小能夠果腹的愿望,天下的百姓,也都盼望著,來年比今歲要好,正因如此,所以只要有良政,自然而然,一切都可水到渠成?!?/br>
    “即便有所阻礙,可再大的阻礙,及得上千千萬萬人的人心嗎?所以,固然臣有推動之功,可最終,這新政成敗,不在于臣。如今,新政在未來的成敗,也不在于臣,而在天下人?!?/br>
    朱棣沉眉,若有所思。

    良久,朱棣嘆口氣道:“朕與卿家,已是盡力了,后世子孫的事,他們的人心如何,就由著去吧?!?/br>
    張安世定定地看著朱棣半晌,最終臉上露出了笑容。

    朱棣也不禁為之微笑。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