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蕪湖!起飛、挑戰(zhàn)冷漠總裁、女主她只想搞錢蓋房、夜色與你、高陽古今小說集(共六冊)
不管怎么說,總之公主的封號不僅有好壞之分,更有早晚之別,個中自有不少的講究。 如今,明明素有齷齪,就在剛才還使了個絆子的薛雯竟然主動開口,讓方婕妤一邊心中難免激動和期待,一邊又擔心她還有后手而忐忑不已,倒是搞的自己左右為難,連話都不敢接了。 不只是她,就連縱容她拿兩個皇妹的名字撒氣兒的皇上聞言也有所不解,狐疑地挑眉,道:“哦?” 可以說,在場沒有一個人覺得薛雯這話是真心的,神態(tài)各異地互相使著眼色——更有與方婕妤不睦的,已經(jīng)躍躍欲試在等著看笑話了。 慕容皇后亦微微蹙起了眉頭,正想開口,薛雯就已經(jīng)帶著明朗的笑意,似乎對詭異的氣氛一無所覺地道:“父皇和方妃母若是看得上,兒臣想著,‘端安’二字,就不錯。” 眾人皆是一愣,何止是不錯,簡直就是非常十分特別好! 方婕妤當時就被她一番動作徹底給整懵了,百思不得其解,又禁不住后怕連連——后頭的儀程都是暈頭轉(zhuǎn)向,稀里糊涂地就過去了。 等到夜深人靜,一個人靜下心來悶坐苦思,是才明白那二公主的用意——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就是薛雯明明白白展示給自己的,手段與地位。 她能給人好的,那好是求都求不來的,也能給人不好的,那不好,是躲都躲不過去的。 就像倩美人,不僅躲不過去,還要咬著牙乖乖謝恩。 方婕妤嘆著氣捫心自問,正是斗大的“惹不起”三個字。 她不是一個人啊,就算她能夠咬牙狠心,去拼一個富貴險中求,但她的女兒險不得! 父母之愛子,不求顯達,唯愿安穩(wěn)。 ——她的,小小的女兒···才剛會圍著她打轉(zhuǎn),什么都不懂,卻會攔著皇上說“父皇去哪里,為什么不陪伴兒臣與母妃”,她的霜兒,她的端安。 方婕妤認慫了,她真的賭不起,也萬萬招惹不起。 從今后,果然對待昭陽宮,猶勝坤寧宮——如此看來,方婕妤倒還算是個聰明人,可這宮中仍可見眾生百相,有聰明人,也有大把大把的蠢人數(shù)之不盡。 比如···至今仍如無頭蒼蠅一般胡亂鉆營的,那兩位“狼心”和“狗肺”。 當然了,薛雯看著她們是煩,這宮里大多數(shù)人對她們倆是無視,卻還有個王太后,對薛雰和薛霏還是真心疼愛的——她雖自己不太頂事,但架不住她會支使??!這不,慕容氏就被她好一番耳提面命,如今徹底被薛雰和薛霏的婚事給絆住了,無暇他顧,甚至已經(jīng)開始主動把皇上往別的地方推了。 所以才說,這后位是薛雯歷經(jīng)三年精妙布置,所備下的一份大禮······ ——這份禮送給文貴妃,送給寧德妃,送給她的好父皇好大哥,也送給慕容氏自身。 皇后,有的時候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標志。坐上這至尊之位,從此以后對于皇上來說,她不再只是慕容氏,不再只是一個女人,一個被他寵愛的女人,她首先是皇后。 這對皇上和慕容氏都是一個新的變化,那么恩寵,又能長久到幾時呢······ 當然了,這一切都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說如今的話,慕容氏在皇上心里還是頗有分量的。 慕容皇后一開始,也是真沒想到,自己接下的這件事會這么麻煩。 ——薛雰和薛霏這兩個人,本事不高,心氣兒可不低,皇后挑選真可以說是用了十足的心了,卻是怎么也不能讓這二人滿意。 慕容氏愁得不行,人都為此而憔悴了幾分,皇上詢問之下曉得了原委,不由蹙眉惱火。 薛雰姐妹二人,在皇上這兒實在是沒留下什么情份的,面目都很模糊,自然拉的是偏架,何況這倆人的做派也的確是不合適,當即就申斥了她二人不知規(guī)矩,言親事理應全由中宮嫡母做主,不容二人置喙。 薛雰兩人自然是仍不服氣的,想著法子還要蹦跶,最后竟是皇上親自從皇后曾經(jīng)提過的人中隨手圈了兩個,這事才草草了結(jié)。 德安公主薛雰,定的是高憲長公主駙馬的侄子,許祿,是個肯上進有本事的,家世、性情,各樣兒都是好的,就是容貌上略顯普通,這才沒能讓三公主首肯。 薛霏定的就比較有意思了——里外里還把薛雯惡心了一道,彭城伯次孫,胡仲賢,論起來也算是薛雯的表兄······ 不管怎么說,此事總算是落定了。 慕容氏這才能松一口氣。 她沒有發(fā)現(xiàn),不只是皇上對她的態(tài)度有了微妙的變化,其實她的處事也在改變——擱在以前,別說是受了這么“天大”的委屈,就是沒有什么委屈她也要矯情一番以乞得皇上垂憐的,哪還能等這么久,一直等到了皇上自行發(fā)現(xiàn)呢。 但是如今······ 一切發(fā)展走向盡在掌握,薛雯作壁上觀,別提多得意多舒愜了。 卻還不知道,毫無端倪之時,她也早已在別人的局中了······ 話分兩頭,按理說慕容氏前段時間忙得焦頭爛額的,合該也“有難同當”地不能讓慕容皎皎好過才是。而慕容皎皎之所以能免于被皇后抓了壯丁,乃是因為她恰巧才誕下皇上的第一個孫女,還在月子里呢。 皇上自然是十足喜悅疼愛的,龍顏大悅之下,當即就封了小小的孩兒寶寧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