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9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圖謀不軌(1v1 H)、出籠記、出爐、我只想做個擺攤達(dá)人、霍小姐是個蜜罐子精、我在選秀節(jié)目里當(dāng)咸魚[穿書]、王爺,好巧、穿成嬌弱嚶嚶怪后我干翻全場、九零年代當(dāng)團(tuán)寵、惡毒皇后重生了
打著這個主意,愿意賣鋪子的人還真不少。 沈魚去看過一圈,房型差不離,這邊的房子比老店的新一些,面積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平的樣子。 買房子這種事,一天兩天肯定沒辦法談好,價格方便沈魚愿意稍微讓步,但也沒有當(dāng)冤大頭,任人家喊價的道理。 他要上學(xué),這事是沈橋幫著跑的。 一開始沈魚只打算買一個店,開一個麻辣燙分店。 后來聽沈橋跟他講和幾個房主交談扯皮的經(jīng)過,沈魚心里升起一個念頭:“要不然,都買了吧?” 沈橋:“?” 沈魚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很可以,在他前世,如果在論壇上發(fā)個帖子,回到幾十年前,你必須要做的事有哪些? 里頭買房肯定會是重復(fù)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反正不管會不會投資,買房肯定不虧。 這可是省會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以后不管拆遷還是自用,價格只會漲不會跌。 現(xiàn)在他手里有錢,他算了一下,開一個分店,刨除買店鋪的費(fèi)用,其他大頭分別是店里的裝修、桌椅板凳等用具、廚房里的灶臺鍋碗瓢盆等等。 這些加起來,算個兩千塊了不得了。 那他還有兩萬,不花難道放銀行貶值嗎? “對,我要買房,把那些房子都買了。” 沈橋:“……” 他就很想不明白,為什么沈魚對房子有那么大興趣,在他看來,那些房子都沒有自家現(xiàn)在住的這個好,價格竟然還那么貴。 不過他也理解,商鋪嘛,是會比住房價格高一些。 “我要都買了。”沈魚又重復(fù)了一遍。 現(xiàn)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說不定他買完房,就再開店了呢。 都在一條街上,肯定不能再賣麻辣燙了,但他可以開別的店,之前還想著升級沈記,開火鍋店呢。 “好,我去談。” 雖然想不明白,但沈橋還是愿意滿足沈魚的愿望,他想都買,那就都買了吧。 其實他私底下研究過蓋房子,遺憾發(fā)現(xiàn),他就算研發(fā)出新材料也沒用。 首先,他得有塊地。 這個國家,土地都是國有的,他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 他得買一塊地,然后才能在上面蓋房子。 可正常情況下,土地并不好買,而且價格很貴,除非是特別荒僻的地方。 那種地方,他蓋了房子有什么用,都不好意思送給沈魚。 這時候沈橋就很懷念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兩個小星球,一個是他父母留下的遺產(chǎn),一個是他自己買的,都是很適合旅游度假的地方,上面有各式各樣各種風(fēng)格的好看建筑,他愿意都送給沈魚。 沈橋去買房子,沈魚就先把桌椅什么的訂單給下了。 還是之前那家家具廠,那廠子雖然小,也不如興城這個家具廠有名氣,但手藝著實不差。 老店的那批桌椅,就很結(jié)實耐用,也沒有毛刺刮痕什么的。 沈魚自己要求的款式,結(jié)實耐用就夠了,所以這回又給下了個訂單,那廠子高高興興接了,還把運(yùn)輸費(fèi)給免了,指望下次還能從沈魚這拉點兒生意。 合作愉快,沈魚自然愿意繼續(xù)跟他們合作。 這邊桌椅都開始做了,招收新員工的事也得提上日程。 到時候老店這邊得招兩個,新店那邊得招四個。 要開分店的事兒,沈魚決定之后就跟余嬸子和周嬸子提過,也找余嬸子談過,說希望她去分店任店長。 雖然離家遠(yuǎn)了,到時候肯定沒現(xiàn)在方便,但余嬸子沒有二話,一副可以為事業(yè)隨時付出的樣子,事業(yè)心暴漲。 她現(xiàn)在可是家里掙錢的主力,家里人恨不得家里啥事都不讓她cao心,就專心當(dāng)她的店長就成。 沈魚當(dāng)然不會讓好員工吃虧,從打算開分店起,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 現(xiàn)在有第一個分店,說不定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店長管賬,他分身乏術(shù),現(xiàn)在又沒有可靠的監(jiān)督手段,難道只能靠店長的良心? 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思來想去,沈魚想了個路子,給店長分紅吧。 第66章 分紅分的當(dāng)然不是所有店子的生意,分的是分店。 比如即將要開的這個分店,在建橋路,就是建橋路分店。 余嬸子入股過去當(dāng)建橋路分店的店長,那她的工資就跟建橋路分店的收益掛鉤,分店越賺錢,她的收益也越多。 當(dāng)然,他這個老板還是拿大頭,但一旦可以分紅,就從打工仔升級成了真正的管理者,身份有了徹底的轉(zhuǎn)變,歸屬感增強(qiáng),自然而然會為自己謀求利益,努力經(jīng)營好店鋪。 這樣一來,雖然沈魚需要給店長多出一些工資,但自己能省很多心力。 而且店長努力增加營業(yè)額,盈利越多她工資越高,光明正大靠自己能力提升工資,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勁兒。 沈魚跟余嬸子談這個話題的時候,沒有直接說以后就給你分店分紅。 他給了余嬸子兩個選擇,一是還是拿工資,原先的八十塊錢,給她加到一百二,相當(dāng)于提升了百分之五十的工資。 不過這工資也不是白加的,調(diào)余嬸子去新店開荒,人生地不熟,一切從頭開始,肯定不如在老店輕松。 而且新店離家遠(yuǎn),坐公交車過去,也得四十分鐘以上,加起來就是一個多小時。 從公交車站回家,還得走十幾分鐘,每天光上下班,就得兩個小時在路上。 這可不是后世城市城市規(guī)模日益擴(kuò)大的時候,這會兒上班的,真是就近。 因為有正職的,要么是機(jī)關(guān)單位的,要么是工廠工人,或者醫(yī)生老師這一類。 不管是哪種情況,單位一般都分房子,那些職工樓家屬院,都離上班的地方比較近,通勤時間短。 新店如果想跟老店一樣,晚上也開門做生意,那下班時間就比較晚了。 到時候回家的公交車都沒了,別的員工還能就近招工,輪晚班。 余嬸子和楊嬸子一個店長,一個后勤總管,輪都沒得輪。 住的地方,沈魚可以安排,那一條街上他買的不止一套房,騰一套出來當(dāng)職工宿舍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可這樣一來,這兩位嬸子就只能周末的時候回家,這個問題沈魚也提前跟她們說清楚了。 這方面余嬸子和楊嬸子都表示沒問題,余嬸子家三個娃,大龍上班,二鳳讀高中,住宿,就小虎還在讀初中。 不過翻年小虎都十四了,這個年紀(jì)的男娃,早就不需要大人照看。 況且,余嬸子表示,現(xiàn)在家里日子好過了,打算把大龍奶奶從鄉(xiāng)下接過來。 以前她們家條件不好,老人也不愿意來,覺得給他們添負(fù)擔(dān)。 現(xiàn)在她要是在外頭上班,把老人接過來,一是家里有個長輩能撐住事兒,二是老人年紀(jì)大了,想孩子。 楊嬸子那邊就更簡單了,丈夫一直在家,孩子有人照看,只要能掙錢回去,就是對那個家最大的幫助。 余嬸子聽說沈魚要給她漲工資,而且一漲就是四十,當(dāng)然十分欣喜。 不過她現(xiàn)在歷練出來了,沒有急著答應(yīng),沉穩(wěn)地問:“第二種選擇呢?” “不設(shè)基礎(chǔ)工資,給你分紅?!鄙螋~解釋道:“你擔(dān)任店長期間,每個月分店凈利潤的百分之一,就是你的工資。” 這個比例是沈魚根據(jù)總店收益得來的,總店現(xiàn)在一個月凈收益在一萬五左右。 分店剛開業(yè),具體什么情況還不知道,有可能不如總店,但是也有可能比總店生意更好。 因為分店在市中心,以人流量論,其實總店是比不過的。 總店雖然離機(jī)械廠近,可價格決定了周邊的人不會天天去吃,偶爾打個牙祭。 但分店就不一樣了,全城的人都有可能去附近,去百貨商店買東西也好,去郵局寄信也罷,只要經(jīng)過,就是潛在客戶群。 分店只要能達(dá)到總店的收益水平,那余嬸子作為店長,一個月就有一百五,比沈魚給出的固定工資高三十。 余嬸子當(dāng)了那么久總店店長,心里有一筆賬,大致清楚總店有多賺錢。 那些錢每天從手上過,不是不羨慕,可她腦子清醒,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現(xiàn)在她家能有這樣的好生活,多虧了沈魚,她不能做忘恩負(fù)義的事。 有時候看見那么多錢,眼紅,她就想人家銀行的員工。 每天經(jīng)手的錢比她還多,怎么就能克己奉公,她比人家品德差還是咋滴。 這樣一想,好勝心強(qiáng)的余嬸子就啥念頭都沒了。 現(xiàn)在沈魚跟她說,給她分紅。 聽起來百分之一好像沒多少,可余嬸子粗略一算,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只要不比總店生意差太多,她的工資就只有漲沒有掉,只看漲多漲少。 要是能跟總店一個水平,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差點兒翻倍的漲,一年就是一千八! 要是分店生意好,這不是沒有可能,總店生意就越來越好。 如果生意好,一個月再多一些,每多一千,她就多十塊! 至于分店會不會沒生意,余嬸子完全沒考慮這個問題。 不可能的,怎么會呢?她在沈記也干了一段時間了,每天客人都很多,尤其是飯點兒,爆滿。 換到市中心去,總不能客人的味覺就換掉了吧,她們做的好吃,怎么會沒人來呢? 這筆帳算得余嬸子心跳加速,嗓音發(fā)顫:“我、我選第二種?!?/br> 沈魚挑眉笑了:“決定了?” 余嬸子用力點頭:“是,我要試試?!?/br> 她的努力將決定她的工資,付出不再是固定的收益,每一份努力都有可能收獲更多,這讓她斗志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