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你真心待我,我便雙倍還你。 你使陰謀詭計,就別怪爺狠辣無情。 同四爺相比,八爺就扭曲多了,作為一顆苦哈哈的小白菜,他從來只有兩個想法:第一,問問額娘為啥不見他,為啥這樣冷漠對他;第二,把作踐過他的所有人都踩到腳下。 八爺瞧著斯文俊秀,想法比誰都堅定,為了大業(yè),他什么都干得出來。 如今的局勢真是太混亂。 老大扶持老八。 老四是嫡子。 老三還在垂死掙扎。 老五立場不明,老九擺明了是在看戲。 十四野心勃勃卻屢屢受挫。 就目前看來,贏面最大的還是四、八。三阿哥想一爭高下先把董鄂氏料理了,再將完顏氏娶進門,和十四搶資源,爭取更多的支持。 四爺本是個急性子,幼年時風風火火,做事總是欠考慮,康熙罵過他很多次。他廢了很大勁兒學會忍,雖然成了嫡子,雖然有大批幕僚以及支持者,雖然感受到了來自九弟的善意。他卻沒有迫不及待想坐上太子之位的意思。 皇阿瑪已經五十多歲了,多位之爭將會一年比一年激烈,太子的下場非但不能給他們警示,反而會讓兄弟們看到希望皇阿瑪的心肝寶貝已經成了過去式,如今大家又在同一條線上,都有機會坐上那個位置。因為動了心思的太多,不管誰被冊立為太子,都會拉足仇恨,等不到皇阿瑪蹬腿兒就要先躺下。這只是其一,胤禛從老九那里探到一些口風,對方畢竟是皇阿瑪最信任的兒子,他聽得多,見得多,知道的小道消息也多。胤禟暗示過他,皇阿瑪最恨別人覬覦皇位,二哥這一鬧,他的心結只會更嚴重,越是積極,越是爭取,就越要倒霉。 你向他展示自己的實力。 這是想讓他提前退位? 你拉攏朝臣讓他們擁立儲君。 就算所有大臣都認可你又如何?他們動搖不了皇阿瑪的決斷。 這么想還真是有道理,本來四爺準備和八爺爭一爭,被九阿哥胤禟點撥過后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就算所有幕僚都在催促,就算大臣們躍躍欲試。 槍打出頭鳥,如今這局勢,不爭才是爭。 除夕過后沒幾日,八爺黨就發(fā)難了,由大阿哥胤褆呈請,半數以上的大臣附議,擁立八阿哥胤禩,好話說了一籮筐。佟家人急了,老四已經改了玉牒,是孝懿仁皇后唯一的兒子,是承恩公佟國維的親外孫。有了這樣一層身份在,他們能不扶持胤禛? 站出來的是隆科多,他是理藩院尚書兼步兵統領,孝懿仁皇后之弟,胤禛的親舅舅。 臣不同意,嫡子尚在,哪有庶子繼位的道理? 他一開口胤禛心里就咯噔一下,他立刻站出一步,兒臣并無此意,皇阿瑪是君是父,是兒子的天,皇阿瑪萬壽無疆,無需過早考慮立太子之事。 隆科多不太明白外甥的想法,在這個人人都想往前湊甚至不惜大動干戈的時候,他竟后退。胤礽倒臺,這機會求而不得。 轉念一想,老四從來不顯山露水,他卻改了玉牒成了身份最高的嫡子,做這樣的決定總該有道理。 想到這些,隆科多就淡定的退下了。 胤禛十年如一日都是那樣的表情,穩(wěn)重的,冷冰冰的,沒有欲/求。他的做法讓康熙趕到滿意,老四是好的,為朝廷做實事,不將心思用在邪魔歪道上。 康熙看胤禛的眼神還是慈祥和藹的,到胤禩那邊就冷淡極了。 他隨手拿了一樣就朝胤禩砸過去。 孽子!帝位豈是你能窺伺的? 胤禩立刻跪下為自己開脫,盛怒之下的康熙能聽得進去?他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從良妃衛(wèi)氏的出身開始,將胤禩罵得體無完膚。方才擁立八阿哥的大臣跪成一片,面如死灰。其他阿哥則是后怕,真是想不到,猜透皇阿瑪心思的竟然是老四,他那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更加襯托出老八的不忠不孝。 德妃被降為烏雅娘娘,胤禛又成了孝懿仁皇后的兒子,十四就顯得很被動,頗有孤軍奮戰(zhàn)的意味。正是因此,他一直在維護同老八之間的關系。 若胤禩倒了,十四身前沒了擋槍的,身后沒了支持者,又要尷尬。 他立刻站出來,八哥并無此心,兒臣愿保之。 康熙斜了胤禎一眼。 作為親弟弟,慫恿烏雅氏折騰胤禎。 連兄友弟恭都不懂的畜生,有資格保誰? 大臣們再次猜錯了康熙的心思,在十四爺開口之后,他們立刻跟風:臣等愿保之。 呵呵。 康熙冷笑道:老十四,你是要指望他做了皇太子,日后登極,封你個親王么?而你們是想看老八踏著朕的尸骨上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不是? ☆、第090章 誰也沒能保住胤禩,康熙當朝發(fā)作,將所有幫胤禩說話的都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什么胤禩柔jian成性,結黨營私,意在圖謀大事,胤礽方革除宗籍,其黨羽便按耐不住,妄想逼朕授以皇太子位康熙還懷疑,廢太子謀反案少不了胤禩攪和,聽他說完,老九都驚訝了,他沒想到皇阿瑪這樣好口才。 八阿哥的確是個野心家,不過,他第一沒有謀反的心思,第二沒策動太子。他這些年做了不少事拉攏了不少大臣,這只是為了在朝堂上擁有更多的支持率,奪嫡之爭越發(fā)撲朔迷離,不做好準備就會跌落萬丈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