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切根源,皆在地底
書迷正在閱讀:真綠茶從不回頭、云杳錄、唐妝濃[太平公主×上官婉兒]、我家的妖孽大人、我我我討討厭你、蠻荒之開局一條蛆、玄冥真解、學(xué)習(xí)使我暴富、武俠圣地養(yǎng)成記、全家都穿了[古穿今]
“這回,大局已定。” “觀主神威,何人能擋?此子自取其辱而已?!?/br> “敢跟我們白岫觀作對,定教他生死不能!” 白岫觀弟子神情釋然,漸漸傳出得意,及冷嘲的聲音。 “咦?” 突然,有人輕咦了聲。 似感到了有些不對勁。 嗤! 一根銀絲斷裂。 不等眾人有所反應(yīng),更多銀絲斷裂,散亂飄飛。 旋即,無數(shù)劍氣如潮盛放,遮蔽四周天地,鏗然作鳴,仿若虛空,都已被割裂。 “怎么回事???” “不好!” 眾人只覺劍氣遮空,如曜日傾臨,照耀得人睜不開眼來。待到終于稍顯平靜,眾人睜眼看去,神情惶然,不敢置信,李若虛祭出的洶涌銀絲,早已支離破碎,一根根,頹然散落,灑在了地上。 蘇曜佇立石階,四周劍氣如潮,又如游魚般,交旋環(huán)繞。 他的身軀-- 如同虛幻。 卻又真實。 萬劍虛身! 絕學(xué)【萬劍歸宗】,極其特殊,它需要修煉者舍棄原本的一切,以虛無之身,才能孕育、容納劍氣,從而敕令萬劍。 但武極之軀。 受天道眷顧。 不被常理限制。 萬劍虛身,如同蘇曜的身外之身,又像是他身軀里的一座劍域,百川納海,萬劍歸宗! “什么!” 李若虛被震得踏步后退,耀眼的劍氣,令得他不能直視,臉色也隨之變得蒼白。 “不!” “等等!” 不待李若虛立穩(wěn)腳跟,蘇曜已并指指出,劍氣如潮匯聚,凝聚成一道錐尖,刺穿李若虛身體,又化作無數(shù)細(xì)密劍息,在他體內(nèi),炸裂了開來。 砰砰砰砰!響聲不絕,讓人聽著心驚,李若虛體內(nèi),血rou、骨骼,不知已被摧殘成了何等悲催場景。 噔!噔!噔!噔! 李若虛連退了數(shù)步,猛地盤坐在地上。此時,他整個身軀,已如同山河破碎,滿目瘡痍,又如同四面破漏的皮囊,氣血,乃至生機,仿若泄閘的潮水般,向外傾瀉。 雙手化印,李若虛拼命運轉(zhuǎn)內(nèi)力,想要阻隔外泄的氣血、生機,但一切,都已是徒然。只見他身軀猛然一顫,血霧四濺,染紅了雪白道袍。旋即,李若虛唇間,猛然噴出一口鮮血,眼神也變得絕望,及黯淡。 李若虛頭顱緩緩垂落。 再也沒有了聲息。 蘇曜踏上石階,從李若虛身側(cè)經(jīng)過。 沒有再看他一眼。 不論宗師。 又或是百姓。 人命都是一樣的。 不分貴賤。 也沒有孰輕孰重。 這位白岫觀觀主,既然不將百姓的命當(dāng)命,他的命,也不足惜。 “觀主……” “觀主死了。” “這怎么可能……” 四周,一位位白岫觀之人怔立,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夜間的風(fēng),吹在身上,感到徹骨寒冷。 “他……” “他是魔鬼!” 驟然,有人喊道,頓時,驚懼,惶然,恐慌,絕望的情緒如同潮水般,洶涌蔓延,白岫觀眾人也如同鳥獸般,四散逃離,頃刻間,已是人去林空。 只剩李若虛一人,孤零零地坐在石階上。 孤獨。 凄冷。 煌煌神威。 誅邪伏魔。 都已在風(fēng)中消散。 …… 蘇曜踏著石階,來到了皇陵空地。 四周,三株老樹依然肅穆聳立。但樹洞里,三位僧人,卻已如燈燭熄沒,為了鎮(zhèn)壓魔焰,燃盡了壽元。 其實,早在上次,皇陵之變的時候,蘇曜就已感受到,青禪寺三僧,只怕已不可能,再離開皇陵了。 而且,他們心里,只怕也早已心存死志。 面對魔焰。 青禪寺三僧的選擇,與白岫觀,全然不同。 白岫觀觀主寧可將魔焰引導(dǎo)至皇城,不顧無數(shù)百姓身死殉葬,自身,也絕不沾染一絲魔氣。 而青禪寺三僧,卻是將魔氣引至身軀,不惜自身承受魔焰,也絕不讓一絲魔氣泄漏,為禍百姓。 這么多年。 每逢魔焰暴發(fā),三位僧人都是用自身,承載魔氣,不惜損耗壽元,堅守不移。 舍身飼虎。 直到將自身,全部奉獻(xiàn)。 至死,不曾退離。 事到如今,蘇曜也已隱隱能猜測出,青禪寺三僧,為何會堅守皇陵的真相。 據(jù)某本書記載。 當(dāng)年那場滅佛運動,青禪寺覆沒,全寺三千多名僧人,都被關(guān)入牢獄,等待他們的,也將是重刑嚴(yán)罰。重者視為異端絞殺,輕者也是流放,發(fā)配至苦寒之地,終生不得再回中原。 但后來,不知為何,那任唐皇一紙旨令,釋放了所有僧人,只是令他們不得為僧,遣散原籍。 個中原因,在當(dāng)時,也是引發(fā)了諸多猜測。 有人說,唐皇仁慈,終究不忍重罰這么多人,給了這些僧人洗心革面、改過自新的機會。 也有人說,乃是西方萬寺佛國前來交涉,與唐皇達(dá)成協(xié)定,為青禪寺的僧人們,爭取到了一條生路。 甚至有人說,滅佛運動,波及太廣,引發(fā)了天怒,對唐皇降下了警示,令得唐皇不得不更改旨意,釋放了青禪寺僧人,向上天表示誠意。 種種猜測、傳言。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從如今看來。 青禪寺三僧,只怕才是令唐皇改變旨令的重要原因。 他們?nèi)?,甘愿奉獻(xiàn)自身,駐守皇陵,鎮(zhèn)壓魔焰,與那任唐皇達(dá)成了協(xié)定,換取了眾多僧人的生路。 這才是更接近真相的可能。 不論如何。 青禪寺三僧,令人敬佩。 “接下來,就交給我吧。” “放心……” “只要有我在,絕不會再讓一絲魔氣泄漏。這魔焰,肆虐了這么多年,也該終止了。” 向三位僧人合掌行禮,蘇曜口中輕語。 樹洞里,三位老僧靜默盤坐,神情寧靜、安詳。 他們,似也已感受到了蘇曜的意志。 蘇曜踏立在空地中間。 夜風(fēng)劇嘯。 蘇曜發(fā)絲、衣袍獵獵飄舞。 洶涌魔氣如同潮水飛旋,宛若化作實質(zhì),欲將蘇曜絞殺、吞沒,無情吞噬。 “散?!?/br> 蘇曜單手豎掌,口中輕語。 如同一尊佛陀傾臨。 四周洶涌魔氣,仿若退潮般,狂嘯呼號著涌散, 露出烏黑石板。 “嘎吱吱?!?/br> 石板移動,呈現(xiàn)出一座入口。 一條石道,兩側(cè)燈盞幽然,明暗交錯中,映出一級級石階,通往地底。 一切根源-- 皆在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