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李琰頷首道:“謝圣上!微臣受一先生所托, 懇求面圣。此人姓兆名辭, 自稱其為骨醫(yī)宋蓮之徒, 是昔日臣在突厥部落所遇。十多年前因聞圣上發(fā)布尋醫(yī)令, 又有衛(wèi)太醫(yī)急尋宋蓮, 遂師徒二人急忙趕往盛京。怎料途中被絲綢商隊套頭販賣突厥為奴,幾經逃跑而不成。其師傅宋蓮已于半年多前仙逝,兆辭便隨臣等將士回到中原。如今安頓完師傅事宜,請求御前面圣明冤。臣因聽其所言耿切, 今日賽馬得閑之際,便將其帶了來,恭求圣上明鑒!” 他也不說專程來給皇帝看骨頭的,畢竟皇帝蕭宥十分忌諱被人提及。只說不識宋蓮師徒,便帶到皇帝跟前求鑒別。 十幾年遍尋宋蓮而無蹤,今日卻忽然送到跟前,這小子的運氣和能耐皆了得。 “哦,竟然是宋蓮師徒嗎?”皇帝甚感意外,不由得看了眼身旁的紀皇后。 紀皇后盛裝坐在一旁,頗有沉淀地點頭說道:“既是人已來,便叫過來看看吧。這是有多大的冤情,無端被賣去那塞外吃苦喝風了多年,若然昔年留在宮中,也不至吃這些苦頭,枉費一身的技藝,是為遺憾?!?/br> 李琰對階下巫旋示意,片刻功夫,一身青衣素袍打扮的兆辭先生,便跟隨太監(jiān)跪倒在御座前。 “草民兆辭,苦盼得回中原十數年,懇請圣上將歹人繩之以法,為師傅明冤——” 清瘦的臉龐上,兩行淚眼汪汪,便將這些年的遭遇口述出來,說到憤慨處,痛恨不能言。 不僅皇帝皇后,便連傅太后都是認得兆辭的,雖憔悴老矣,但當年宋蓮在太醫(yī)院當職時,兆辭原跟隨其側,十分臉熟。 那振振之詞,聽得皇帝不由眉頭擰起,亦隱隱地震怒。 多少年了,從衛(wèi)家葛夫人墜馬至今,已近十六年。若然當日宋蓮如期歸京,不僅葛夫人或可無礙,便皇帝這個腿,也只怕早就醫(yī)好了。何苦多痛這十幾年,使得宮中、國事多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暗地被朝臣掛慮。 而當年尋醫(yī)令布召天下,官府百姓人所共知,竟還有人膽敢無視圣旨。私販-人口出關已是死罪,販賣朝廷要找的神醫(yī)出關,更應抄家當斬。 皇帝聽完兆辭一腔苦述,便冷聲道:“如此欺君忤逆,罪可當誅。兆先生莫要哀傷,且暫回朝中頂替你師傅當年之職,此事朕當然要查,傳令下去,便交與大理寺徹查擄賣宋蓮師徒的絲綢商隊!” “謝皇上!謝主隆恩!”兆辭感慨涕零,連連伏地叩頭跪謝。 * 消息一傳出開來,京中頗為嘩然,小小一絲綢商隊,竟然還有敢在皇帝頭上動土的,這是多大的豹子膽。 而傳至順安侯府衛(wèi)家,衛(wèi)家上下老小,更是憤慨不已。 雖然衛(wèi)家昔年清風廉正、低調謙和,可衛(wèi)家到底是先帝親封的侯爵府。衛(wèi)家低調,是衛(wèi)家為人品望高潔,但地位是在那里擺著的,不是普通誰人等便可輕易欺侮! 當年葛青夫人拼勁兒扛著,為要撐一口氣等待宋蓮的到來,是多么不想離去啊,結果,都快要到盛京了,竟然在掖州被人擄賣! 不發(fā)威的老虎并不意味著是病貓。 一貫脾性溫謙的大老爺衛(wèi)謹,本端在手中的茶盞,氣得將將地震在了幾案上。 是日正是十五,順安侯府祥睦,一家子上下本和樂融融的。昔年的小娃兒們都長大了,逐漸成家有了自個的小庭小院,侯老夫人畢氏也不想晚輩們整日過來請安麻煩,便定了每逢初一、十五聚在正院里,闔家大小一塊用個飯,其余日子各自忙去便是。 偌大的廳堂里,長、晚輩各分一桌。大老爺衛(wèi)謹索然無味地掂了幾筷子,便忽然頓住道:“是不是你孟家做的?” 他本生得嚴肅板正,這般直著嗓子一問孟氏,整個廳堂便驀地安靜了下來。除了衛(wèi)姮咬著唇不語,二房的兄嫂meimei們都詫然地無敢開口。 衛(wèi)謹也覺得自己這話問得瘋了,問出口時心里都意外,如何一個正常人會這樣想? 可他就是這么瘋地問了出來。 他此生的詩情畫意都給了葛青,猶記得當時夫妻間相處,相敬如賓,情義通融。便是他去到南方施工水利,回來途中也想著給她制造些驚喜,又或是將自己衣袍打扮整理修挺,以更好地出現(xiàn)在她面前。 后面續(xù)弦,雖仍保持著出外回京帶禮物等習慣,但心中的那份詩意卻不見了,只當是這俗世中的任一平凡生活。 這也便是孟氏為何覺得大人他仍然修偉,但卻粗糙了的緣故。 可問出來了,他卻覺得某些堵著的東西通暢了。原本孟氏幼年給翹翹下香料,可以解釋成不懂錯放,可她仗著翹翹的得寵,罔顧侯府對朝中之事的不參與,多有交際各家貴婦,還將孟家商賈的賬從他衛(wèi)府侯爵走。這些,很多當下他都不知道,只因想著她與葛青的表系姊妹關系,方才多有寬容對待,然則……絲綢商隊,卻如何不讓人多想! 孟氏本在舀湯,聽得震驚之下湯勺都咯噔落在了桌面上,慌促之下抓起來,又錯抓了筷子。 頓地兩行眼淚淌出,傷心絕望道:“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何能說出口此言?我自進入侯府以來,心中想著莫不都是闔家安樂,原來在大人的心里,卻始終沒有把我當成家人?因為是絲綢商隊,便能懷疑到芳娘頭上嗎?自前代以來,每年出關的商隊有多少,這般的帽子扣下,芳娘實然無法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