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13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偏要繼承家產(chǎn)(穿書)、時間替我告訴你、雙快穿結婚指南、龍門少俠、優(yōu)質(zhì)sao逼實在緊(高H)、穿到游戲世界當路人、艷陽不晚、末世之帶球跑(重生)、[綜漫同人]我的馬甲美強慘、都市透視醫(yī)圣
楚辭一副替皇上憂愁的樣子,惹得殿里的官員們哈哈大笑,就連皇上也笑了起來,被楚辭這張嘴這么一說,御史臺倒真像是專管雞毛蒜皮小事的了。 御史臺的人氣得七竅生煙,秦御史按耐不住想要揭發(fā)舞弊之事,卻被左御史以眼神相攔。 他們在此人手底下吃過幾次虧了,若此事又是由他們檢舉出來,怕是別人會以為他們故意報復,心下就先厭惡了幾分,到時候很容易就被他胡攪蠻纏繞過去了。 秦御史只好任他們先笑,雖然他心里已經(jīng)十分不痛快了。不過,比他更不痛快的還大有人在,顧司業(yè)以往都在殿外,殿內(nèi)的事情聽不真切,自然也不知道楚辭都做了什么。這會他見楚辭和皇上以及其他大臣們說話時態(tài)度那樣自然,心里十分忐忑,怕等會別人問起他來,不僅不能將楚辭罪行揭露,反而會得一個誣告之罪??! 顧司業(yè)正在心里叫苦不迭,忽聽龍椅之上的皇上發(fā)話了。 “楚愛卿,你一貫寵辱不驚,總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樣子,朕很好奇,昨天你們二人到底是因何事爭執(zhí)不休呢?” 楚辭笑道:“其實就是一件小事,不足稱道,說起來恐皇上見笑,為了在皇上面前保持住微臣一貫的形象,微臣還是不說了吧?!?/br> 大家又笑了起來,皇上笑了之后也不再追問。眼看這事就要揭過,秦御史到底站不住了。 他不問楚辭,反而去問顧司業(yè):“顧司業(yè),既然楚司業(yè)不想說這事,那就由你來說說吧。你身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為何要于弘文館內(nèi)挑起事端?” 顧司業(yè)又怒又恨,但他又不敢像楚辭那樣直接頂撞秦御史,只低著頭說了句“只是尋??谏嘀疇幜T了”。 “尋常口舌之爭會讓學子們打起來嗎?本官知你在這件事中受盡了委屈,你只管大膽說出來便是,皇上一定會為你做主的!” “下官……下官……”顧司業(yè)臉都憋紅了,想說什么又不好說出口。 這時,有人說話了,“顧司業(yè)如此吞吞吐吐,恐怕此事真有隱情。你不要畏懼旁人口舌,只管大膽說出口便是?!?/br> 說話的人是兵部侍郎何大人,就是何陽他爹,他說這話時,還特意看了楚辭一眼,似乎意有所指。 皇上這時也覺察出顧司業(yè)的不對勁來,他皺著眉頭說道:“顧成,你有事直言不諱便是,何故做出這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難不成你教導學生之時,也是如此吞吐的嗎?” 顧成嚇得噗通一聲跪下:“皇上恕罪,微臣非是故意如此,只是微臣沒有證據(jù),說出來怕?lián)夏钦_告他人之罪。” “證據(jù)?你想說的到底是什么?” “微臣發(fā)現(xiàn)了楚司業(yè)季考舞弊一事,昨日爭執(zhí)便是為了此事,只是微臣沒有確鑿證據(jù),不敢胡言亂語!” 大殿之中靜了下來,誰也沒想到,剛剛楚辭說的不足掛齒的小事竟是舞弊之事。唯有御史臺的人暗自得意,終于還是沒讓那楚辭得以混淆視聽。 皇上看了看站在殿下的楚辭,他還是一副置身于事外的樣子,絲毫不見慌亂。 “顧成,你繼續(xù)說!” “是是……昨日提學道的大人下來發(fā)放季考卷,微臣陪同監(jiān)考,待看見考卷之后便嚇得面如土色。皆因微臣早在幾日之前就曾經(jīng)看過與那考題一模一樣的題目!” “這,此次季考考的是《孟子》一書,若是楚司業(yè)猜中了題目,這也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吧?”祝峰他爹提出了疑問。 “若是只有這一句呢?楚司業(yè)言之鑿鑿這次一定會考這題,若只是猜測,他為何能如此篤定呢?這事外院所有夫子和學子都可以證明,他們幾日之前就只講了這一句,楚司業(yè)還弄來了許多文章讓學子們學習。”顧司業(yè)既然說了,就干脆豁出去了。 “楚辭,你可有話要說?”皇上沉著臉問道。 “皇上,舞弊這二字實在太重,請恕微臣萬萬不敢擔下這個罪名。”楚辭俯身朝著皇上行了一禮,他的表情嚴肅,和以往溫和的樣子不太相同。 “你不敢擔下,卻敢去犯?”秦御史見皇上似乎有些動容,不由出聲提醒。 “你說你不是舞弊,那你說說,為何你如此篤定,題目就是那一道呢?”皇上問道,臉上看不出喜怒。 “回皇上,微臣從未篤定題目就是那一道,之所以讓國子監(jiān)的博士們只講這一題,只不過是別無他法,孤注一擲罷了?!背o說道。 “此話何解?”大家都有些疑問,季考每年都是一樣的時間,為何不早點復習,反而要孤注一擲呢? “皇上,您也知道,楚辭于今年四月才考中狀元,后得吏部授官,任了正六品司業(yè)一職。我于五月入國子監(jiān),而后便接手了外院的一應事務。外院學風散漫,學子們無心學習,眾多的問題堆積如山,微臣一上任,便著手于此,一日也不敢懈怠?!?/br> “楚司業(yè),你不要顧左右而言他,你做的這些事難道不是你分內(nèi)之事嗎?這也值得你在殿中夸夸其談?”秦御史打斷他的話。 “不知秦御史是從哪里聽出下官夸夸其談的?還有,皇上都沒說話,秦御史卻再三打斷下官的話,不知是何道理?”楚辭面無表情地看著秦御史,竟讓秦御史心里有些發(fā)毛。 “秦愛卿,你聽他說完?!被噬险f道。 “是!”秦御史低下頭退了一步,為了扳倒楚辭,他有些心急了。 “多謝皇上。想必各位早已打聽過楚某的底細了,我乃農(nóng)家子出身,授業(yè)恩師是袁山縣學的夫子。下官見識不多,從來不曾知曉京都國子監(jiān)還有季考一事,故幾日之前汪祭酒來找下官說這事時,下官是一頭霧水。待得知朝廷十分重視這京城各家書院的季考一事時,微臣更是心慌意亂,這才連夜翻遍了國子監(jiān)藏書閣,找出了歷年來的季考樣卷?!?/br> 顧司業(yè)聽他這么一說,臉瞬間又嚇白了,任誰一聽都知道他話中暗藏深意了,他故意隱瞞楚辭季考一事,恐怕也藏不住了。 第198章 合二為一 果然,此話一出,皇上就問了。 “朕很奇怪,你為何要等到只剩七天的時候才開始復習?楚司業(yè)看起來不像是那臨時抱佛腳之人吶。” “回皇上,微臣剛剛也說過了,在汪祭酒找我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還有季考一事。待知道此事時,離季考就只有七天了?!?/br> “你們二人同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何不共同商議此事,反而故意隱瞞?”皇上一想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端倪,從而看向顧成質(zhì)疑道。 顧成顫抖著身子說道:“微臣一時忘記說了,本以為楚司業(yè)院中還有博士學正等人,沒想到他們也沒有和楚司業(yè)說過此事。” “下面人做事,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這季考一事向來都是由上面吩咐下去的,故而他們也沒有想到要告知微臣。這確也是微臣的疏忽?!?/br> “那你找樣卷有什么用?凡是出過的題目都是記錄在冊的,每次出題前都要對一對,絕對不會出同樣的題目。” 天和帝記得,當年提學道過來和他父皇說這事時,是一臉的得意,說絕對不會讓人鉆了空子。 “皇上,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微臣才更要找到樣卷?!睹献印芬粫财呔硎钠?微臣先將曾經(jīng)出過題目的句子去掉,再去掉犯了忌諱不宜用做考題的,又因以往樣卷中透露出來的出題規(guī)律,最后又把那些不合時宜的去掉,那么所留下來的句子中,必定有一句會應用于此次季考卷中。微臣當時先用這種方法,畫出了七句話?!?/br> 眾人聽他這樣一說,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往日他們怎么沒這么想過呢?要是按照楚辭的辦法來,猜題一事豈不是十拿九穩(wěn)? 提學道的楊大人今日也在朝堂上,本來這事和他毫無干系,畢竟季考題也不是他們出的,舞弊一事怎么算都算不到他們頭上,可誰能想到這楚辭轉(zhuǎn)頭竟說起了出題規(guī)律一事,這不明擺著說他們行事有漏洞嗎? “啟稟皇上,出題一事微臣向來是遵照提學司的制度辦事的,以往也都這樣出題,從未有過差錯,可見非是出題一事有漏洞,錯的分明是那拼命鉆營,投機取巧的小人才是!” 楊提學這話一出,大家又暗自點頭,這話在理啊。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埋頭苦讀的,只有他楚辭一人不想著用功讀書,反而想著怎么鉆營題目,這難道不是他的問題嗎? 更有甚者,心里嘀咕起了,莫不是楚辭的狀元之名,也是靠這樣的手段得來的? “楊大人,下官并未說過提學司當年制定的制度有問題,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面思慮不周的種種就會慢慢凸顯出來。下官翻閱了樣卷,得知這季考一事乃是先帝初登基時所定下的,為的是考校京都學子們的學業(yè)水平,以免他們生于這太平盛世之中,一心只知貪圖享樂從而懶怠學業(yè)。自從有了季考的規(guī)定之后,夫子們教學更加上心了,學子們的學業(yè)也日益精進,正因為效果如此顯著,所以季考一事才會延續(xù)至今天還在使用?!?/br> 大家都點頭,有些老臣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嘉佑朝前,京城學風確實散漫無比。 “但是,季考如今已有四十多年,每年考的都是四書題,題目雖經(jīng)輪換更替,但卻有據(jù)可循,而且,并非楚辭一人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各家書院都曾自擬題目進行訓練,以圖在季考中能評上優(yōu)等。在這眾多題目之中,其中肯定有猜對了的,只不過他們都不似楚辭這般篤定罷了。而且,不止是季考,就連鄉(xiāng)試中,都有人猜對題目取得舉人名號,縣府院三試通過背前人文章而取得秀才功名者更是不知凡幾?!?/br> “那依楚司業(yè)的意思,不僅是說季考出題有漏洞,就連鄉(xiāng)試出題都有漏洞?”楊提學的臉黑了下來,這些都是歸提學司管的。 “下官并沒有這樣說,只是漏洞確實存在。我們大魏朝國祚已綿延幾百年,如今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必然會一直延續(xù)下去。這季考一事已歷四十余載,終有一日會出無可出,到時候怎么辦呢?” “四書出完還有五經(jīng),五經(jīng)出完還有經(jīng)史子集若干,又怎會出無可出呢?楚司業(yè)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書雖多,題雖多,可專出這些又有什么用呢?眾位大人也都是經(jīng)過科舉選才一事的,應該知道主考官的重要性。若是主考官不喜,即使才高八斗又如何?這樣取仕,未免有失公允?!?/br> “楚司業(yè),容本官提醒你一句,我們現(xiàn)在說的是你季考舞弊一事,你干什么東拉西扯,還扯到科舉一事上了?你趕緊說清楚,為何你會認定此次季考就會出那道題?” “對啊,楚司業(yè)你還是只說季考一事吧?!逼渌賳T也說道,這科舉一事不能再往下說了。 楚辭也知道科舉事關重大,只靠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它的利弊,于是也不再說。 “好,那就只說季考一事。當時微臣從書中畫出了七道題,然后便在國子監(jiān)外院開了一個短會,囑咐各位博士著重講解。但當時離季考不過六七天時間,雖一天一句尚能講完,但是要讓學子們有個深刻的印象,還必須再進一步將范圍縮小。得知此次出題者為溫太傅,微臣心里便有些擔憂。因為微臣自考取狀元之日始,從未見過他老人家,只知他在朝中素有賢名。微臣想過上門拜訪,可溫太傅府上車馬眾多,俱都是手持拜帖想要上門拜訪者,他們都被攔在了門外,楚辭何德何能能夠得溫太傅他老人家青眼有加破例接見呢?于是這種想法只有作罷?!?/br> 楚辭直言不諱他曾想過探聽口風一事,倒讓其他人沒什么好說的。但凡考試,誰不事先打聽主考官喜好? “不過,溫太傅雖然見不到,但微臣院中有一學子名喚溫然,乃是溫大人之子,溫太傅之孫。比起旁人,他必然是更加熟悉溫太傅的,所以微臣就把溫然叫了過來,詢問他溫太傅的一干事宜。溫然告訴我溫太傅去了閩地講學之事,并途中見聞若干,故楚辭才能猜出考題是何。不過我也不是十分確定,只是想著干脆拼一把,萬一猜中了,外院便可避免被評為差等的命運,若不幸沒有猜中,也不過是延續(xù)之前的評價罷了。萬幸,微臣此次猜中了?!?/br> “你是說,你單憑著學子的三言兩語,便猜出了考題,這種無稽之談,你們難道也信嗎?”秦御史上前一步,他覺得大家看上去似乎又要被這楚辭說服了。 “為何不信?”溫海說道,“楚司業(yè)乃我大魏朝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郎,秦御史不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對他諸多關注的嗎?他足智多謀,能夠洞察人心,這有什么好奇怪的?” “哼,溫大人,你是怕你家小兒惹上是非,故才為這楚辭說話的吧?”秦御史見溫海為他幫腔,立刻出言譏諷。 “小兒不過說了幾句實話,怎么就能惹上是非了?莫不是以后學生對待授業(yè)恩師也不能坦誠相待了?” “你莫要把話題扯遠,我看,分明就是你家小兒從家中偷得此次季考的題目,然后拿給了楚辭?!?/br> 秦御史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溫海和楚辭的怒目而視。 “秦御史,我記得咱們大魏朝有一條刑法為誣告者反坐,不知大人可記得?”楚辭問道。 秦御史呵呵一笑,說道:“本官乃是御史,言官從不以言獲罪。” “哦,怪不得秦御史說話從來毫無顧忌,肆無忌憚地將各種罪名壓在別人頭上,原來憑的都是這一條。怪不得別人要說,官字兩張口了。”楚辭冷笑一聲然后說道。 秦御史張口結舌一會之后,憤然開口:“你是說本官冤枉了你們,那你說說,這學子溫然到底說了什么,才讓你確定題目的?” 楚辭把上次溫然給他講的話又重新說了一遍,在場的大人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猜出來的,便也凝神細聽。 “……閩地兩村差異,不在于此地村民貧窮或者富貴,而在于他們有無受過教化。溫太傅位列三公,主管的便是教化萬民這一塊,他以小見大,從這小小的村子想到了整個大魏朝的文教方面。他會在閑聊時說起這件事,便證明這件事已經(jīng)讓他極其煩惱了。所以,微臣才大膽猜測,溫太傅可能會出《孟子》中的這一句,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所憂之事便是如此。亞圣主張先富而后教,可那個村莊人人富裕,卻把進學之心全部拋卻了,長期以往下去,此地必會成為貊鄉(xiāng)鼠壤之地。” 楚辭的這番推斷,聽上去沒有半點牽強,當溫然的那段話一說出來,有不少飽讀詩書的大人都想到了這一句。 “那那也不能說明你就是從這里推斷出來的。說不定這是你看到題目之后胡亂編造的!”秦御史還在嘴硬。 “是與不是,問問溫太傅他老人家便是了。還請圣上請出溫太傅他老人家,還微臣和學子溫然一個清白?!背o義正言辭地說道。 “不必了?!饼堃紊系幕实壅f道,“這次的考題是朕于考試前一晚定下的。朕之所以定下此題,就是因為溫太傅此次出外講學的見聞。楚司業(yè)不過歪打正著罷了,并非什么舞弊。” 滿朝文武心里都在腹誹:既是如此,您老人家又何必要看這一出呢?直接一句并無此事不就夠了,為何非要看臣子們?yōu)跹垭u似的斗來斗去?什么人哪這是! 皇上似乎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他微微一笑,而后說道:“各位肯定在想,朕為何不開始就點明此事?若朕一開始就明說了,大家又怎能聽見楚司業(yè)這精彩至極的一番辯白呢?通過此事,朕也發(fā)現(xiàn)了,御史臺某些人行事,似乎不為監(jiān)察百官,而是利用這權利謀私泄憤。不過是初次彈劾狀元郎未成功罷了,之后便將所有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一言一行仿佛那罵街的潑婦,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哪里還有朝廷重臣的樣子?” 皇上雖是笑著說的,但御史臺的所有臣子都聽得冷汗直冒。聽皇上這話,恐怕是早對他們有所不滿了。思及這段時間發(fā)生的所有事,他們也發(fā)現(xiàn),秦順似乎格外針對這楚辭,每次一遇到他的事情,立刻便往上沖,絲毫不顧體面。 “還有,顧司業(yè),你認定楚司業(yè)舞弊,用的是什么法子?國子監(jiān)本是教書育人之圣地,是我大魏朝眾多書院之首,在這樣的地方搞陰謀詭計,不思如何教導學子們,一心只知爭權奪利,你平日可敢抬頭看至圣先師畫像?他老人家要是知道有你這樣的徒子徒孫,恐怕也要氣得七竅生煙了?!?/br> 顧成癱倒在地,目光渙散,看來皇上其實什么都知道。 “當初國子監(jiān)要設內(nèi)外院之時,朕就有過疑慮,圣人雖說因材施教,但未必是讓你們把學子分成三六九等來教導吧?可惜此事先皇當時已經(jīng)定奪,朕身為皇子,自然無從置喙?,F(xiàn)如今弊端初現(xiàn),故朕下令,往后國子監(jiān)不得一分為二,設置內(nèi)外二院,所有學子,皆打亂重組。至于具體如何安排,一律交由楚司業(yè)安排?!?/br> “微臣遵旨。”楚辭早已有這樣的想法,沒想到竟和皇上想到一塊去了。 顧成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已,他本是內(nèi)院司業(yè),如今內(nèi)外合二為一,他該何去何從呢? “顧成,你嫉賢妒能,誣告同僚,本應貶職奪官,遣回原籍,但念在你平日尚算盡責,為朝廷培育賢才立下點滴功績,朕便將你官降一品,貶為國子監(jiān)監(jiān)丞,望你日后好自為之?!?/br> “謝圣上隆恩,罪臣領旨謝恩?!鳖櫝煽拗x恩。 “秦御史,既然你說言官不以言獲罪,那么朕今日就不處罰你了。望你日后能記清楚御史臺的職責,莫要將這檢舉之責變成你徇私泄憤的手段?!?/br> “謝圣上隆恩,臣遵旨?!?/br> 楚辭在旁邊聽著皇上雷厲風行地下令,心中感慨不已?;噬戏置骶褪悄盟氖伦霭凶觼須㈦u儆猴啊。想必皇上早就想警告朝中大臣一番了,他的言語中無時無刻不透露著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們做什么事情都逃不出皇上的耳目,即使只是一個六品司業(yè),一舉一動也都在他的把握之中。再看各位大臣,無不屏息凝神,生怕這火燒到自己身上。果真是,伴君如伴虎??! “好了,今日常朝用了這么久的時候,各位愛卿衙門里想必還有事情,朕就不耽誤你們了,退朝。” “臣等恭送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楚辭回到國子監(jiān)后,心情十分爽快,于是便讓張虎搞了兩個小菜,獨自在后院吃酒。今天乃是休沐日,學子們都回家去了。寇靜等人也去了一位副將家,據(jù)說有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