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興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15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無雙戰(zhàn)神、斗氣和武魂居然能同時修煉、重生后我成了病弱王爺?shù)男∽孀?/a>、西游開局先救七仙女、戲精重生:本宮只想做咸魚、女俠和yin賊、突然成仙了怎么辦、三觀不正、真人秀性愛直播、越界(重生H)
他遠著見這邊人聊天,也沒什么笑臉,近了聽到唐爺爺嘆氣,以為唐爺爺沒中,這才發(fā)問。 聽到聲音唐家一桌人都盯著長胡子看,唐爺爺看出來這人臉皮薄,沒出聲。 唐二爺沈平他們,也沒打擊他。 唐二哥沒與這長胡子說過話,不認識,不知道這人怎么說他大爺沒中,不好讓場面冷著,應(yīng)道:“是我沒中?!?/br> 至于唐三爺,唐二哥自然不會當著長輩的面給外人說長輩沒中。 這話的潛在意思就是,唐爺爺中了。 長胡子卻沒有聽懂這潛在的意思,嘆了一口氣:“我這次運氣不好,差一點就中了?!?/br> 而后坐下來,打算與他們長聊。 唐爺爺不想與這人浪費時間,聊了兩句,唐三爺就出聲要回去,而后唐爺爺就與長胡子告辭了。 傾訴的欲望沒達成,這讓長胡子很失落,望著唐家一家人出了店門。 等看不到唐家人的身影了,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就湊了過來,笑著問:“哎,叔,你認識唐家的人?” 這人也是長武縣的,已經(jīng)是個秀才了,帶兒子和學生來考試。 長胡子一看,縣里有名的鄭秀才竟然主動與他搭話,很是意外,心里自在起來,又有些心虛:“剛認識,怎么,你知道他家?” 唐家人該不是幾十年考不中,都出名到外縣去了吧?那外縣的人不會也知道他吧?要是以這樣的方式出名,可真夠丟臉的。 鄭秀才看這反應(yīng)就明白了,有些意外:“你不知道他們是唐家人嗎?” 長胡子有些莫名其妙:“我知道?。∷麄冃仗瓢。吭趺?,有什么不對?” 鄭秀才動了動唇,知道長胡子的性子,便道:“沒什么不對?!?/br> 長胡子卻拉著他不放,追著問:“你這樣肯定是有事故意不告訴我,倒是說說,這個唐家是個什么有名的人家?” 鄭秀才心下嘆氣,知道以自己不說走不了,只好道:“自然有名了,咱們秦省唯一的一個狀元,唐大人,就是剛和你聊天的那家人的子孫啊!” 長胡子懵了。 旁邊有人聽到他們聊唐瑾,加入了話題里:“這唐家人不愧是唐大人的親人啊,他們家里的人啊,不下場則己,一下場啊,那真是潛龍出淵。最近這三四年啊,他們家年年有人下場,年年有兩人中了童生,真是了不起,我可是佩服極了!” “今年唐家有三個人中了!”有人在旁邊糾正。 唐瑾的名氣早就傳開了,就算前一兩年其他人不知道唐家人下場了,這兩年很多人也都知道了,都順便關(guān)注著呢。 “唐家現(xiàn)在都有八個童生了吧?”有人問。 “錯了,有七個,有一個都已經(jīng)是秀才了?!?/br> “厲害??!你說一個人考一兩次就中沒什么,全家人都考一兩次就中,這是什么樣的天賦啊!” “我還以為唐家這次來的年齡大的長輩怕是中不了,沒想到人家都五六十歲的人了,竟也是一次就中!” 有不解的人就問:“你怎么知道他們是唐家的人啊,你又沒見過?!?/br> “可我見過給他們做保的沈秀才?。∵@四年來都是他給唐家人做保?。 ?/br> 眾人議論起了唐家來,長胡子感覺像是被人狠狠抽了兩個大耳刮子,臉上火辣辣的疼起來,只覺眾人看他的目光都變得鄙視了起來,像是在無聲的嘲笑他。 ——你以為人家跟你一樣不中用,考了幾十年都沒中。 ——沒想到吧,人家比你年紀大,卻是第一次下場,一下子就了。不說下場幾次是給你面子!不好打擊你! ——看人家嘆氣,就以為人家沒中嗎?人家是來了五個中了三個才嘆氣啊! 來了五個中了三個就嘆氣,長胡子感覺到了人與人巨大的差距!要他家里有一個人中了他都能笑得合不攏嘴,哪里能嘆出氣來。 長胡子想起他問唐家人下場幾次時他們的沉默,他在這時感受到了他們的體貼,也更加覺得無比難堪,想在唐爺爺面前找優(yōu)越感的心思此時更像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恥笑著他,讓他落荒而逃。 好丟人啊! 丟臉丟大發(fā)了! 第210章 番外完 離開了府城的唐家人自然不知道長胡子那種恨不得待家里三年不出去的心態(tài),他們高高興興的去了長安。 今年府試發(fā)案的早,他們到的時候才剛過午正(12點)。 唐三嬸聞聲出來了,看到唐爺爺他們回來高興的很,笑著問好。 唐三嬸在長安這里,是因為唐二嬸給唐三哥介紹了一個人家,她過來相看人家姑娘的。 “娘,我中啦!我是童生啦!”唐三哥見到母親,歡快的跑過去,像個小孩子一樣給母親報自己的喜訊。 唐三嬸眼睛一亮,興奮的上前問:“真的?中了?哇,我兒就是厲害!”夫君中了童生,兒子如今也中了童生,這說出去是多么臉上有光的事情??!連婚事都好談了。 被母親夸贊,唐三哥榮耀極了,眼睛亮亮的:“我爺和我二爺都中了!” “好好好,一會兒做好吃的!”唐三嬸高興的說著,看了一眼進了門的唐二哥一眼,便猜著唐三爺和唐二哥沒有中。 唐三嬸揚聲叫唐三叔出來,又問唐三哥:“你中了第幾?” 唐三哥有些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倒數(shù)第二,說了聲“我爹出來了”就要跑,被唐三嬸一把逮住,明白遲早要被她知道,只好回答她:“名次不好,倒數(shù)第二?!?/br> 唐三嬸一點也不嫌棄,還是很高興:“管他倒數(shù)第幾,只要中了就行了,以后找差事也好找?!?/br> “我現(xiàn)在也不難找?!碧迫珉S口應(yīng)了一句。 唐三嬸想著家里有當官的,又認識縣里的縣令,干什么都方便,找個好差事也容易,就想著他年齡也不小了,是不是給他找個差事。 隨后這個想法就打消了,家里注重讀書,還是讓兒子讀書的好,要是能考上秀才,甚至考上舉人,那以后就不得了了。 沒有當?shù)脑谧x書,兒子卻去干活的道理。 唐三叔回來吃午飯這個時候正在,出來后看到唐爺爺回來,打量著唐爺爺?shù)纳裆娝袂楹?,這才放心的笑了出來。 唐二婆也早聞聲過來了,知道唐二爺中了很高興,追問后知道他中了第五,唐爺爺只中了二十一,整個人身心都暢快起來了。 除了先有孫子,兒子先當了秀才,她終于又比大嫂厲害了!高興。 家里人都很高興,除了唐二嬸。 一家子里,就三叔和她兒子沒有中,三叔就不說了,她和兒子肯定會被婆婆念叨,真是的。這一次都過了府試第二場了,好好努力一年,明年十有七八就過了,一輩子哪里有事事如意的啊,看來還得叫她三弟媳過來說活兩句平復(fù)一下婆婆的不滿。 唉,還想著兒子這次要是中了童生,給他好好找個夫子,要是明年能中了秀才,就能說個好媳婦了。 現(xiàn)在看來,婚事不能拖了。 家里女人做飯,男人商量了請夫子的事,商量好了后,唐二叔就說辦個宴席高興一下。 唐爺爺不同意,就算考了童生是喜事,先前沒辦現(xiàn)在也不用辦,不用給他開特例。 唐二爺?shù)溃骸澳且膊灰粯影??!?/br> “怎么不一樣了?”唐爺爺反問。 唐二叔不好說別人機會多的是,童生沒辦,以后考了秀才也能辦,只是他爹都六十歲的人了,還能活幾年?還有沒有機會? 別說和他爹同齡的人了,村里五十多歲還活著的人真的就那么兩三個了。 可能是家里家境好,沒受過什么苦,家里人的壽命都很長。村子里,三四十歲就去世的人多的是,能活五六十歲的人真不多。 停頓了一息時間,唐二叔反應(yīng)迅速的道:“月底是你和我爹六十大壽的日子??!我們可以一起辦了??!” 唐二爺慢悠悠的道:“你記錯了,我是五十九。” 唐二叔一怔,不說話了。 他原也以為,他爹比他伯父小一歲,后來才從他娘那里知道,他爹和他伯父是雙生子,是那種長得不一模一樣的雙生子。 家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件事。 現(xiàn)在侄兒當了官,他爺又讓家里下場,他以為以前要藏著掖著的事情不用怕了,沒想到他爹還是這么小心。 這委屈了他爹啊!不怪他娘總想跟大伯一家爭個高下,實在是他爺不公平。同一天出生的,就晚了那么一兩刻鐘,憑什么讓他爹事事退讓啊。 唐二叔心里不舒服,卻沒有說話。就算他爺偏心,能小心成這樣肯定也有原因,他不能宣揚出去,免得壞事,否則到時候倒霉的還不是自家人? 算了算了,他爹都不在意了,他不平個什么勁兒啊。 家里其他人看唐二叔叔沉默,覺得有些奇怪,他把生辰的日子記錯了還能理解,兩人相差一歲怎么會記錯?不過也沒有多想,就認真的討論了起來。 唐二爺和唐爺爺生辰是同一天的,要辦自然要一起辦了。 能活五十多歲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說六十歲的人了,人生六十古來稀啊,這是一個要大辦的壽辰。 先前的時候家里人私下里也討論過,不過今年先是給唐二姐定親,又是縣試接著又是去長安找夫子又是府試的,一直都不得停,才算是閑了下來。 一番討論下來后,就是考了童生可以不辦宴席,但壽辰一定得辦。 唐二叔說既然辦了,那不不如來個雙喜臨門。 唐爺爺沒同意,辦壽宴就是最親近的人一起來,要是為了中童生辦宴席來得人可就太多了。 事情定了以后,飯也做好了,一家人吃了一頓午飯,唐爺爺就要回去了。 他早上給唐老爺子寫了信,把家里又考中了三個童生的好事告訴了唐老爺子,順口還說了一下唐三爺不思進取,還有想在長安買房的事并一些家里的雜事。 現(xiàn)在把信給了唐二爺,讓他去寄。 唐二爺讓他們休息半天,明天再走,唐爺爺這些日子早在長安待煩了,又加之府試過了心事了了,夏收快到了,想立刻回去。 最后四人還是回去了。 臨走前,唐爺爺叮囑唐二爺:“你府試成績好,請了夫子好好學,說不得就能考個秀才出來,我那成績,十有九成考不上的,就先忙家里的事,忙完了再過來。 唐二爺應(yīng)下了。 唐爺爺唐三爺和唐三哥及沈平一起回去,把沈平送回了家,再回村里。 所幸現(xiàn)在白日長,天黑的晚,城門關(guān)的晚,要是冬天,可就出不了城了。 他們走的是官道,比起以前來,路更平車更穩(wěn)了。 去年的時候,應(yīng)縣令把奉天縣向西通往扶風縣的官道修了,唐家人從這條新官道下來,回家的路也是前幾年新修的,很平,一路就到了村口。 回去時天已經(jīng)開始黑了,路上能看到有很多人拿著工具回家。 現(xiàn)在麥子還沒有收割,前天又下了雨,土壤正是濕潤的時候,這些人去給麥地里點種玉米。 唐家人回來的時候,街道里正是夏涼的人家,都站著向趕車的唐三哥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