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zhàn)神 第39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zhàn)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活著! 能夠跑到京口城外哭泣的人,都應(yīng)該好好感謝老天爺,他們能夠跪在這里,那是因為他們還活著。 那么多的兄弟,手足,去了就沒能再回來,有的死在戰(zhàn)場上,有的病死在半路上,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隨風消逝。 活著的人,怎能不哭泣? 怎能不感嘆命運終于還是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就連勇猛無畏的檀憑之都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也是老天垂憐,檀憑之的傷勢初看起來嚴重,可休養(yǎng)了幾天,眾人便發(fā)現(xiàn),愈合的很快,等到歸期到來,老檀都可以跨馬揚鞭了! 老檀和劉裕并馬而立,看著眼前的大好河山,視線的盡頭,就是京口第一渡口,懸門渡。 江水滔滔,來回翻涌,江水將一條條小船迎來又送走,一年四季,幾乎不斷重復(fù)著這樣的動作。 江水無聲,人卻有情。 劉裕舉起拳頭,與檀憑之碰在了一起。 至此,他們兄弟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跨越。 從農(nóng)夫,變成了將領(lǐng)! 僅僅兩個月,這一切就都改變了! 在他們的麾下,有成千上萬的士兵,對他們無限服從,擁戴著他們,這讓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尤其是檀憑之,他自中原一路過關(guān)斬將,披荊斬棘而來,早就已經(jīng)是和閻王爺會過幾次面的人了! 可以說,他早就看淡了生死。 之所以支撐著他再次投奔北府兵的一大原因,正是因為他不想死的毫無價值。 應(yīng)該說,奪回故土,加官進爵,也是檀憑之追求的目標之一,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目標卻并不是這些。 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讓檀憑之深深感嘆命運之無常。但是,相比作為寂寂無名的農(nóng)夫檀憑之死在南渡的路上,他更希望能夠帶著榮耀戰(zhàn)死沙場。 而如今,檀憑之數(shù)次踏上戰(zhàn)場,殺戮無數(shù),卻還是活著回到了京口。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第491章 晉朝窮啊,養(yǎng)不起兵 “寄奴,老天爺就是要讓我們功成名就!”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對于戰(zhàn)士來講,連番征戰(zhàn)卻能安然回歸,不只是福氣,還意味著,他們將捧得他們夢寐以求的官位! 即便在大晉,軍隊里的官位并不吃香,但對于毫無資材背景的京口農(nóng)夫來說,便是彌足珍貴的至寶了。 “是啊!” “等回到了家,我一定要在院子里的那棵神樹下面好好的拜一拜,說不定就是它老人家一直保佑著我們?!?/br> 別看劉裕平日里大眼一瞪,什么都不相信的樣子,其實,對一些虛無縹緲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還是愿意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你們跑得真快??!” “也不說等一等我!” 兩兄弟正在感嘆人生,欣慰自己終于達成了目標,這個時候,馬術(shù)不佳心氣卻挺高的王謐終于氣喘吁吁的追趕了上來。 一上來就是抱怨,還趕緊喝了幾口水,緩了緩。 在他的身邊,何邁等人也漸漸圍攏了過來,自京口結(jié)識的幾人,算是都到齊了。 唯缺魏詠之一人。 “也不知道詠之的病醫(yī)的怎么樣了。”檀憑之忽然想起了老朋友,雖然擔心,卻也沒有過于憂慮。 相比出生入死的兄弟們,魏詠之的日子再難過也不算是太難過了。 “放心吧,殷仲堪醫(yī)術(shù)精妙,必定能把魏兄弟的嘴巴治好。” “下一次啟程,便可以三兄弟齊上場了!” 別的事情王謐還只有五成把握,可這件事他卻有十乘十的把握,絕對出不了錯。 “要是那樣,可就太好了!” “稚遠,謝將軍有什么吩咐?” 北府大軍行進到京口城外,也該做個決斷了。這些日子,他們就一直拖著,沒有把具體的計劃說出口。 到了這時,怕是已經(jīng)拖無可拖,只能照辦了。 劉裕問小王,小王也是一籌莫展。 “我也不知曉,再等等吧,謝將軍馬上就到了?!?/br> 說是馬上就到,其實謝玄到來,至少還需要半柱香的時間。至于謝玄將要安排什么,宣布什么,雖然他一直沒有明說,但王謐心中也有個大概。 不就是那么點事情嘛,其實這老謝也是想不開,早說出來就早一點解決,多好呢。 非要拖著,雖然拖著就可以讓爭端晚一點出現(xiàn),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稚遠,大軍真的就要就此解散?” “太可惜了吧!” 這個時候能站出來,輕輕一撥,挑破這層窗戶紙的,除了何邁,還能有誰? 王謐一愣,這小子可以啊! 事先沒有通氣的情況下,何邁居然跟他想到一起去了,不得不說,這小子的頭腦確實精明。 “這可不敢亂說,一切都要聽從謝將軍的安排?!碧磻{之立刻制止了何邁的胡言亂語。 幾人之中,野心最小的當屬檀憑之,他的心中雖然也有加官進爵的夢想,但是,他的夢想?yún)s僅止于此。 在他眼里,只要有更加強勢的將領(lǐng),他就愿意跟著這樣的人干,并且,效忠于大晉朝廷。 很顯然,在他看來,王謐很好,謝玄也很好,跟著謝玄做事,他挺滿意的。 何邁很不服氣,卻又向王謐追問:“稚遠,你覺得呢?” 王謐笑笑沒說話,劉裕卻道:“臨時征召的士兵,沒有晉升官階的,大戰(zhàn)結(jié)束便原地解散,這是一直以來的慣例?!?/br> “謝將軍要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br> 劉裕何嘗不想讓京口的士兵仍然留在行伍之中,這樣做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可惜,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既然以前都這樣做,那就是有原因的。 大晉朝廷太窮! 說來說去,就是這個原因。 不怨北府,也更不能苛責謝家,都怪那老司馬家無能。 沒錢,就養(yǎng)不起規(guī)模宏大的軍隊,這是必然的。 謝家雖然有錢,家大業(yè)大,可是指望著謝家拿出全部資財供養(yǎng)北府兵,也根本就是在做夢。 北府兵目前內(nèi)里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復(fù)雜,一方面,謝家確實出資在供養(yǎng)北府兵,北府的日常cao練、兵器打造都需要謝家出錢。 在這種情況下,北府當然只有謝家能夠掌控,交給別人,謝家多年的心血就全都要付之東流,這誰也不能接受。 再者說,以目前朝堂上的情況來看,也確實沒有哪一個世家足夠強勢到可以代替謝家,繼續(xù)供養(yǎng)北府兵。 財力不及,沒有辦法。 然而,謝家對北府的資助,終究也還是有限的,大約相當于大莊園主供養(yǎng)自家的私人部曲鄉(xiāng)兵的范圍,千萬不要小看晉時世家個人部曲的規(guī)模。 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甚至是,就連譙郡桓氏控制的荊州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專屬于桓氏的私人部曲而已。 人數(shù)眾多,花錢如流水,沒有巨額的資材,沒有專屬的鑄錢爐,休想供養(yǎng)的起。 所以,供養(yǎng)北府兵的大頭,也還是朝廷出錢,軍餉啊、糧草啊、大型的兵器甲胄制造,都需要朝廷來籌措。 于是,朝廷沒錢,就造成了軍隊沒錢,沒有錢的窮部隊,如何能夠打勝仗? 當然打不贏。 在這種背景下,適當?shù)臏p員,就變成了保持北府戰(zhàn)斗力的不二法寶。 每場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將一部分新兵,且沒有獲得職級晉升的,原地解散,責令他們繼續(xù)務(wù)農(nóng),便是晉朝部隊慣用的解決方式。 這個解散的地點,通常也就是建康城附近的軍事重鎮(zhèn),京口。 這里距離都城極近,各種軍事設(shè)施齊備,將大批士兵囤聚在此地,且戰(zhàn)且耕,平日里,沒有大型戰(zhàn)爭的時候,士兵們就像最普通的農(nóng)夫一樣,耕種田地。 待到朝廷有需要的時候,便會責令將領(lǐng)專門負責到京口重新征召士兵,并且在京口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擇日趕赴戰(zhàn)場。 因為京口當?shù)氐暮芏噢r(nóng)夫本來就有從軍的經(jīng)驗,以至于對他們的訓練相當容易上手,朝廷可以放心。 這也就是為什么北府大將謝玄也如此看重京口一地的特殊原因,京口具備大量具備一定軍事素養(yǎng)的可靠兵源。 不僅如此,京口一地,民風彪悍,驍勇悍戰(zhàn),每一年都有適宜的新兵可以補充到北府中來。 京口是北府最重要的兵源地,原因也有很多。 這里不只有海量的具備一定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老兵,還有作風果敢,敢打敢拼的年輕農(nóng)夫,同時,這里還具備一個特殊的優(yōu)勢。 那就是南渡的中原流民,大多都要在此處上岸。 這些流民,可都是新兵的良好來源。 一般來講,其中就沒有多少老弱病殘人士,如果不能打,武藝不精,是無法通過漫長的路途,過關(guān)斬將,帶領(lǐng)族人成功南渡的。 這些好兒郎,都是北府的好苗子??! 第492章 京口幫暗定計策 謝玄怎能放過? 所以,不準確形象的說法,不是京口離不開北府,而是北府離不開京口。 北府必須以京口為基地,才能維持住自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