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zhàn)神 第115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zhàn)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至于這一刻,不同意王貞英的建議的這些人,以后就可以盡量疏遠了。完全不是一路人。 咚咚咚! 咚咚咚! 建康宮里嘈雜一片,而另一邊宮門之外,一個身穿喪服,頭戴白布的女子,卻拾起了鼓槌,將那許久都未曾響起的牛皮大鼓給敲響。 她一雙猩紅的眼,透著憤怒和無盡的怨恨。 一下,又一下,狠狠的敲著。 這也是一個女人,而且歲數(shù)已經不小了,看起來不年輕。這樣無理取鬧,不管是看守宮門的小太監(jiān),還是城樓上站著的侍衛(wèi),全都不敢做聲。 這就是氣勢! 這就是正義! “孺人王英彥求見太后娘娘!” “孺人王英彥求見太后娘娘,請?zhí)竽锬餅橐笾倏吧煸?!?/br> “這是什么聲音?” “出了什么事?” 那登聞鼓咚咚響起,穿透了一層又一層的宮門,徑直的沖入了宮殿,沖到了王貞英的耳朵里。 太后娘娘聞聲,也顧不得許多了,掀開珠簾就站了出來。 宋輕音連忙上前,把司馬德宗接了過去。 你看,這個時候,有個宋輕音這樣的幫手就會相當?shù)姆奖恪?/br> 反應機敏,辦事還利落。 王謐上前,從容道:“啟稟太后娘娘,好像是殷仲堪的妻子在宮門外喊冤?!?/br> 這種時候,王謐這樣的壞事樂還不跳出來,就實在是太不合適了。 殷仲堪的老婆來了! 這下就真的熱鬧了。 “快請進來!” 王貞英發(fā)了話,小得兒就立刻跑下了臺階。 這種時候,當然不能落后了。 于是,一個憤怒滿懷的女人,帶著她的一腔怒火,順利就把朝臣們的視線轉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那宋輕音呢? 哦,就這么著了吧。 可以做內舍人了吧。 沒有人繼續(xù)反對,那就是同意了。 如此局面,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宋輕音抱著司馬德宗,站在王貞英的身邊,腰桿瞬間就更直了。從今往后,她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站在這個朝堂之上了。 一腔抱負也可以盡情舒展,痛快?。?/br> 別人都在愁眉苦臉,唯獨宋輕音滿臉輕輕的笑意,雖然可以看出,她也是在盡力的忍耐了。 但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樣的時候,好心情也是藏不住??! 幸虧有司馬德宗這個小娃娃在懷里抱著,她還能稍稍分散一點情緒,要不然,嘖嘖…… 司馬德宗:看我傻,就把我當?shù)谰邌幔?/br> 孺人,便是古代對命婦的一種獎勵品級,雖然這種封號也沒有任何的實權,不過就是個榮譽稱號。 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晉末這個崇尚家族,血統(tǒng)的年代,有封號就是比沒有封號要高貴的多。 更不要說,孺人還是非常高的命婦封號,這種名號誰人不想要? 而實際上,這些封號看似是批發(fā)式頒發(fā),但其實呢,要不是本來就有身份地位的女子,一般想要獲得這樣的封號也是比較困難的。 更何況,命婦的封號本來也分好幾種,也有比較低等的,雖然命婦的封號等級一般來講也是跟著丈夫的官職來走的。 但是,如果自身出身夠好,也有可能更快的拿到好品級的封號。 而這位王英彥,名字好像十分熟悉。 額…… 這不也是瑯琊王氏的人嗎? 還是王謐的本家! 這就不太好了,有點尷尬。 幾大家族根基深厚,支脈廣布,其實,很多同輩人,甚至是親緣關系比較近的人,也都并不常見。 更不要說是王英彥這樣的女子,已經嫁出去的,就更是沒有什么聯(lián)絡。甚至,如今仔細回想起來,王謐都有些想不起她的模樣了。 這要是待會碰上了,王英彥請求他的幫助,或者鬧出點什么尷尬事件來,可這就有點難辦了。 這個女人,為什么偏偏這個時候過來? 應該說,王謐為何偏偏忘記了,殷仲堪的妻子,其實也是他瑯琊王氏本家人呢? 那么,這個時候,還是躲一躲吧。 王謐挪動了幾步,極為自然的就藏身何無忌背后。 暗中觀察…… 這邊,氣勢洶洶的王英彥,卻顧不得這些,管你王謐躲到哪里去呢,只要是對我有用處的,到了時候,我也必定要把你拉上。 怎么? 這有任何不對嗎? 都能夠舉著白布條,到建康宮門口擊鼓,她還有什么好怕的? 還有什么,能夠阻擋她? 沒有! 她今天到這里來,不為別的,就為了討一個公道! 今日,如果不處治王恭,那就誰也別想走出這個宮殿! 現(xiàn)在,最為難的,或許就屬坐在御座上的太后王貞英了。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以及太后的立場上來說,不必王英彥鳴冤,她也知道她想做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如果,她和王恭沒有任何關系,這種時候,她當然也會站出來主持公道。 還能以此舉撈一個好處,維護掌權太后的形象。 然而,很可惜,如果王恭不是王貞英的哥哥,說不定也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惡事。 畢竟,如果不是有她這個后宮太后在這里撐著,王恭也做不到如此囂張,并且認為自己的囂張都是理所應當。 反正無論他做的多么過分,都有好meimei來兜底。 事實也是如此。 王貞英對他的處罰,雖然看似嚴厲,但其實根本就沒有動搖王恭分毫。 因為做了這樣的糊涂事,王恭確實身受重傷,但那是他自己企圖跳墻逃竄才不慎摔傷的,哪里是誰對他嚴刑拷打造成的? 再說了,這個時代既沒有錦衣衛(wèi),又沒有東廠大太監(jiān),根本就不興嚴刑拷打這種手段。 也不必對犯罪的大臣逼問什么犯罪的緣由,還有什么陰謀,沒必要,罪止一身,抓著誰,就是誰。 這個時代能夠踏入仕途的文臣,大約都是從有頭有臉的家族里走出來的,誰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體面人? 一來是,這個時代的達官貴人,想要被朝廷懲處,最后關押起來都十分費勁。 畢竟,貪墨無所謂,殺人也不見得就一定會受到懲處,說不定就是免職而已。 能夠讓這些貴戚被投入監(jiān)牢的,就只有一種罪行,那就是反叛。 老范的好孫兒,著名的文學家范曄,在歷史上就蹲了很長時間的監(jiān)牢,在監(jiān)牢的幾個月,他仍然發(fā)憤著書,但后漢書還是沒能最終完稿,為什么? 那還不是要怪他自己。 誰讓他放著好好的太子詹事不做,卻要搞事呢? 于是,搞事不成的下場就是被投進監(jiān)獄,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說的就是范曄了。 范曄不過就是個文臣,自從踏入仕途,他就沒有管過一天的兵馬,卻并不妨礙他認為自己可以統(tǒng)領千軍萬馬。 不能完成必勝著作的原因就是因為,最后他還是被當時的皇帝處死了。 于是,這個時代,律令松弛的大致樣子,也可以看出來了。 很多達官貴人都不是死在他們違反的律令之下,這樣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都是因為卷進了南北分裂時期的各種亂戰(zhàn)當中。 有一部分人是在和敵軍征戰(zhàn)當中死去的,這其中,包括一些掌兵的武將,同時也包括一些鎮(zhèn)守邊鎮(zhèn)的太守。 還有一些人,那就是在內部的叛亂中喪命的。 可以說,局勢越亂,這種反叛行為就會越多,各種混亂似乎都是疊加在一起來的。 才不會管你境內都已經亂成了什么樣子,百姓流離失所。 或許,在當時的人看來,也許,都一起亂了,最后就可以畢其功于一役,全都吧恩怨了結了。 于是,今日,王英彥此行,確實是極有意義的。 現(xiàn)在總不是亂世吧,如果是戰(zhàn)亂頻仍的時代,那么將領之間,權臣之間的互相殺伐,也沒有人會追究,當然了,就是朝廷想追究,他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帝也好,朝廷也好,早就已經失去了對境內事務的掌控力。 但現(xiàn)在不是亂世,更何況,王恭此舉還并沒有針對殷仲堪本人,他甚至還把屠刀揮向了殷仲堪的兩個幼子。 為母則剛。 身為母親,什么都可以忍,只有這件事,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