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zhàn)神 第118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zhàn)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厲害著呢! 武藝雖然不太強,但是謀略第一,而且,北府能有今日的成績,說的夸張點,都是王謐的功勞。 那些新式火器不全都是他帶來的嗎? 北府的官兵現(xiàn)在是一心一意跟著瑯琊王做事,在他們的眼中,瑯琊王不是遙不可及的世家子弟,看不起他們,把他們當草芥。 而是真真正正能一起戰(zhàn)斗的兄弟,親密無間,最重要的是,跟著他,能打勝仗。 誰會不服? 劉裕呢,也就失去了歷史上那樣可以掌權的基礎。 既沒有時運,因為整個歷史進程被王謐強行提前了二十年,南北對峙的兩方形勢也完全不同了。 北方的蠻族提前進入了混戰(zhàn)時代,他們自己都扯白不清,而王謐呢,也已經提前動手,占據(jù)了許多戰(zhàn)略要津,也算是隔絕了南北兩方之間的接觸,保證了南境的安全。 反觀境內,當時,按照歷史上的發(fā)展軌跡,當劉裕掌控北府之時,荊州一部的譙郡桓氏又蠢蠢欲動,桓玄繼起,和中樞朝廷開始爭奪權力。 而這個時候,孱弱的大晉朝廷能依靠的力量有誰? 只有北府兵! 而北府兵此刻又掌握在誰的手中? 正是劉裕,劉寄奴! 討平了內亂,又抵御了外敵,在回首,劉裕的力量已經絕對無法忽視,成為了大晉的中流砥柱。 他的麾下,有文臣,也有武將。 這些年輕人以北府為基地,猥瑣發(fā)育,已經不受朝廷的節(jié)制了,他們只聽從劉裕的調遣。 這樣一來,這個朝廷,不聽劉裕的也不行了。 而現(xiàn)在,這些有利的條件全都歸屬于王謐了,唯一需要忌憚的,反而是和他一樣的那些世家子弟。 他們以往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現(xiàn)在驟然讓他們認同王謐,可以統(tǒng)領他們,這還真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而現(xiàn)在,坐在京口的劉裕,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他當然希望能夠更進一步,實現(xiàn)理想,然而,事實又是殘酷的,現(xiàn)在確實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一切的優(yōu)勢,都在王謐一邊。 難道,就真的這么算了?只需要當瑯琊王手下的大將軍就足夠了? 似乎,這也沒什么不可以。 畢竟,一開始,他連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沒有想到,一切已經超出了他一開始的預料。 然而,人性又是貪婪的。 劉裕也并不否認這一點,當他可以看到權力的更高一層,他的心態(tài)就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然而,劉裕也是個聰明人,也很理智。 他清醒的看到,就憑他一個白衣起家的武將,想要奪取朝廷的權力,最初的時候,沒有一個依傍的大靠山是不成的。 而這個過程,就和現(xiàn)在他依附于王謐沒有任何的區(qū)別,只有經由這些更上層的力量,得到他們的重用,并且,把他們的力量耗盡,劉裕才有可能積蓄更大的力量,將自己人都安插在朝廷的各個位置上,這樣他才有可能完成身份的轉換。 更進一步。 可惜,放眼現(xiàn)在的建康朝廷,除了王謐,其他的勢力,幾乎都被打垮了。 第1034章 心思各異 原來還有個能指望的的王恭,然而,這一次,曾靖從建康趕過來,已經給出了明確的信息。 王恭已經被朝廷幽禁,并且犯下了殺人的大罪,而對此惡事感到最傷心的,莫過于魏詠之。 就在剛才已經掉了好幾滴眼淚,嗷嗷大哭。 殷將軍真的是個好人! 治病救人,還不收錢,怎能遭此厄運? 魏詠之已然決定回到家里要為殷仲堪立一塊碑,虔誠的供奉,要生生世世的感謝他。 對于殷仲堪的死,劉裕倒是沒什么想法,魏詠之和他相處了兩個月,確實是了解更多,也有交情。 而劉裕呢,在他的記憶里,只是在建康城呆著的那短暫的時間里,粗粗的見過兩次,模樣都記不清楚。 更不要說能有什么深刻的感情,還祭奠呢,他可沒那么容易感動。 對于他來說,這件事只傳遞了一個信息。 那就是,他唯一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王恭是誰? 那是當朝國舅,是太后的親哥哥,自從皇帝司馬曜故去之后,太后維持中宮,王恭把持朝廷,這樣的模式延續(xù)也有一段時間了。 這一段時間,幾方的合作也可以說是很完美了。 然而,一瞬之間,全都變了樣。 以往就聽說,殷仲堪是王恭的鐵桿,然而,劉裕卻不知道,他究竟是為何得罪了王恭,會讓自己的老朋友痛下殺手? 過程一定是充滿了曲折離奇性。 但是,劉裕是無從去想象,最關鍵的是,王恭從一個可以依傍的權臣,瞬間就滑落成為極有可能被投入大牢的兇犯。 可以說,要不是王恭是王貞英的親哥哥,是太原王氏頂級世家的子弟,現(xiàn)在的王恭,早就應該大牢里見了。 那是滅族! 受害的,并不止殷仲堪一人! 很顯然,經此一役,王恭再想重振雄風,幾乎是不可能了,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而往長期來看,就更不可能了,前面還有王謐擋著,他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瑯琊王,只要他想,開設王府,建立自己的左右屬僚,還不是輕輕松松的事? 王恭根本就沒有機會越到他的頭上,再次把控朝政。 而另一個方面,現(xiàn)在王恭的下場,王謐的得意也透露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太后娘娘居然支持王謐! 而拋棄了自己的親哥哥! 不管是因為什么樣的原因,總而言之,王謐能夠得到瑯琊王的封號,必定要太后點頭。 現(xiàn)在他既然已經成功,而王恭也得到了一定的懲罰,那就說明,在這件事上,太后是支持王謐的。 而且信任他。 這樣,有了王貞英的支持,王謐在中樞朝廷那里就算是坐穩(wěn)了位置,可以非常自信的指揮朝廷。 畢竟,太后娘娘都支持他,誰還敢有反對意見? 可以說,既然王貞英做了這樣的選擇,那么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王貞英對王謐的諸多決定一定會支持,不會反駁。 這就為他在朝廷上更添加了一份助力。 反觀劉裕自己,現(xiàn)在他的手里有什么?仿佛是一切都有,但卻又全都矮王謐一頭。 在這樣的形勢下,確實是只有一心追隨王謐征戰(zhàn),才是最好的選擇。 劉裕很清楚。 所謂的二心,要么就徹底隱藏起來,當做不存在,根本就沒有發(fā)生過,要么就積蓄能量,爭取一擊即中打敗敵人。 切莫弄得不倫不類,面對王謐這樣的人,這是非常危險的,王謐有多么的聰明,沒有人比劉裕更清楚。 一旦在他的面前露出行跡,不用懷疑,他絕對會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 那怎么辦? 難道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了嗎? 然而,還是很不甘心,這一輩子唯一的機會就在眼前,這么好的機會,怎能不奮力一搏? 寄奴在猶豫。 好在,他還有一點時間。 這一次,即將前往建康城的,是檀憑之,不是他劉裕,可以說,王謐的這個選擇還是很精準的。 如今的北府,確實也缺不了劉裕。 對于一支軍隊來說,劉穆之這樣的管理人員可以欠缺,但是,劉裕這樣的主將卻是不能缺少的。 沒有他的統(tǒng)領,這支軍隊的士氣馬上就會散。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尤其是對于古代軍隊來說,軍人的士氣那是來得快,去的更快。 前面已經講過,這個年代的軍人,往往都沒什么文化,大字不識幾個,這樣蒙昧的人,其實對于作戰(zhàn),對于當兵都沒有什么正確的認知。 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從軍最關鍵的一個誘因就是能夠吃飽飯,有兩個錢花一花。 畢竟,這個年代人們賺錢的途徑還是很狹窄的,手里的田地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被大戶掠奪,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人更是占了一大半。 那么,當兵作戰(zhàn)雖然危險,但卻是可以填飽肚子的一大途徑,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人們的思想也沒有那么超前,也不會想的那么長遠,只要能維持住眼前的生存就足夠了。 當兵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總比去做礦工、徭役要輕松的多。 于是,這也可以看出,在兩個方面,要提升這個年代士兵的作戰(zhàn)能力,有很多的困難。 一個是,他們的理想就不高遠,也完全就沒有這樣的細胞,因為文化素養(yǎng)有限,這讓他們的基本戰(zhàn)斗力就和現(xiàn)代的軍人無法相提并論。 你看,連基礎的教育都沒有接受過,你和他探討什么家國的理念,什么保家衛(wèi)國之類的事情,他們根本就聽不懂。 他們只知道,當兵扛槍就要拿錢。 所以,在古代,克扣軍人軍餉可是相當嚴重的一件事,絕對不可原諒。這也會直接影響軍隊的戰(zhàn)斗力。 畢竟,這個時候很多士兵都只是臨時招募來的,他們?yōu)閲Я榈木褪琴嶅X。 和他們灌輸那些家國觀念,那些國家大義,也根本沒有用處,他們也聽不懂,就算是聽懂了,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這就好像,相比之下,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戰(zhàn)當中,唐軍的作戰(zhàn)能力已經是最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