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三章 買辦
南京到上海的鐵路也動工了,開工典禮上胡雪巖可謂出盡了風頭。南方水網(wǎng)縱橫,鐵路修建起來難度要大許多,所以這條鐵路光在耗在勘測上的時間就比別的鐵路要多上許多。由于連續(xù)的國內(nèi)建設,國家財政大量投入到基礎建設中,如今的國家財政已經(jīng)開始吃緊了,楊一很快想出辦法,就是在中南富庶地帶,實行民間集資入股修建鐵路。 如今的胡雪巖可不比從前了,靠著個人的精明,把個阜康錢莊經(jīng)營的風聲水起,如今分號遍布全國。胡雪巖有今天,除了個人的能力外,還得多感謝楊一,靠著給楊一籌辦軍需物資,胡雪巖確立了他在浙江商界的地位。生意上楊一雖然沒有直接幫到他,可是胡雪巖是給楊一辦過事的,就憑這一條,商界上的人多少得讓他一分,就連工商界的巨頭沈家,在沈清霜姐妹的授意下,多少對胡雪巖也照顧幾分,更別提為難的事了,這也得益以楊一有時常會在沈家姐妹跟前問及胡雪巖。 這一切楊一自己未必知道,可胡雪巖卻清楚的很,他也沒辦法不清楚,沈家的大姐上次在一次聚會上就對他說過:“胡老板,你混的不錯嘛,我們家女婿楊一最近又念叨你了。弄的我們老三老四每次寫信回來都得提上一句,別為難胡雪巖,你說我們沈家是氣量小的人家嗎?” 一個普通商人,在別人看來,能得到當朝實際的當權者的垂青,胡雪巖也算個異數(shù),就連胡雪巖自己都不是很清楚這是為什么?他哪知道,自己被看重完全是由于曾經(jīng)的歷史給楊一留下深刻的記憶,而胡雪巖憑個人力量與外國勢力抗爭,最終導致破產(chǎn)的經(jīng)歷才是楊一最看重的,胡雪巖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氣節(jié),才是楊一敬佩的。 沈家所謂的照顧,無非是沒事不給胡雪巖找茬罷了,而胡雪巖自身的品性才是他鵲起的關鍵,急公好義,任人唯賢,眼光獨到,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出現(xiàn)在一個沒讀多少書的人身上,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如今的胡雪巖身家數(shù)百萬,所謂飲水不忘挖井人,胡雪巖是時刻都惦記著楊一的恩德的,這不一聽說楊一號召民間集資修鐵路,便從浙江殺到上海,第一個報名,出資一百萬兩,胡雪巖這一手玩的漂亮,可謂轟動一方,要知道就連沈家也才出資一百萬兩。出錢修路在那個時代被稱為善舉,如今是即能賺錢又得哈名聲,這叫胡雪巖怎么精明的人如何肯放過,更別說這是楊一提出的方案。 鐵路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之一,這鐵鐵路雖然由民間集資修建,但經(jīng)營權楊一還是要抓在國家的手里的,集資者只有參與分紅的權利,管理和經(jīng)營都是由國家控制,而且分紅上民間投資者也只能占到50%的股份。集資修路這一招是楊一從后世的民間集資修路得來的點子,只要開此先河,民間投資者從中獲得巨大利益后,今后就不怕沒人投資修建基礎設施了,鐵路、公路、發(fā)電廠這些項目,也不需要單純由國家投資興建,大大的緩解了國家財政上的壓力。 出錢的人都到齊了,可就是不見江蘇巡撫許名宣布開始典禮,而且許名還一臉焦急的東張西望,好像在等什么人,眼看時間就快到十點了,隨行官員和出錢的財主們都等的有點不耐煩了。可許名不發(fā)話,誰敢齜牙。 許名等待的人終于出現(xiàn)了,當楊一出現(xiàn)在開工典禮上時,整個會場沸騰了,怎么說楊一以前都是這的老大,有頭有臉的人大都認識楊一(就是不知道楊一是否還記得他。),剛才有略帶不滿的財主官員們現(xiàn)在都安靜了,來的是楊一啊,以前的兩江總督,如今的朝中第一人。 “各位,對不住了,楊一路上有事耽擱,來遲了?!睏钜粵_著眾人拱手致意。 “哪里!哪里!不敢!不敢!?!边@些人的回答在這時候居然如此的一致。 正主既然來了,這典禮很快就開始了,一通儀式后,這開工典禮就在鞭炮齊鳴中落下帷幕。接下來楊一得和這幫子出錢的財主們說說話了,以后要他們出錢的時候還多著呢,先得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嘛,過河拆橋的事情不好做的。 “雪巖兄,天津一別,一晃數(shù)年,別來無恙否。”楊一這番話讓周圍的人都嫉妒胡雪巖了,就連沈家的代表都嫉妒了,沈家也許是沒想到楊一會出現(xiàn),隨便派了個掌柜的就算意思到了。 周圍的財主們現(xiàn)在總算徹底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胡雪巖的確的楊一的人,以前也就是聽說和傳聞,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看見,這在場的官員和財主,地方名士,比胡雪巖德高望重的人多了去了,見過楊一的也不在少數(shù),而楊一在典禮儀式結(jié)束后,第一說話的對象就是胡雪巖,這說明什么?這很說明問題啊。 其實他們又誤會了,楊一第一個找胡雪巖說話,是因為胡雪巖給楊一的印象深刻,還因為聽說胡雪巖是第一個投資的,要不是胡雪巖帶頭,這鐵路集資的事情也不可能一個月內(nèi)就成了。胡雪巖和楊一是有關系,可關系不象其他人想的那樣。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現(xiàn)在其他人已經(jīng)都在心里頭一致認為,胡雪巖實際上就是楊一在江南的代言人,要不楊一讓集資修鐵路,胡雪巖怎么會這么上桿子?而且一出手就是一百萬?況且有耳朵的都應該聽到,楊稱呼胡雪巖為兄啊,搞不好就是結(jié)拜兄弟,只不過胡雪巖這人不照招搖,不顯擺罷了,這么一想,胡雪巖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又發(fā)生了變化,至少又上了幾個檔次。 楊一的無意之舉無形中提高了胡雪巖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這對胡雪巖日后在商界的活動增加了莫大的助力,日后胡雪巖終于成為江南商界又一大豪,隱隱能與商界霸主沈家分庭抗禮。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楊一的話在胡雪巖聽來又是另外一番滋味,當初落魄天涯,得楊一撥開云霧,又委托采辦糧草的重任,自己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眾目睽睽之下,楊一又如此看重自己,這怎么不叫胡雪巖感動,在胡雪巖看來,楊一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了。 “大人……”胡雪巖的聲音已經(jīng)有點哽咽了,趕緊借著行禮的機會,不手舉的高高的,一個深深的鞠躬,趁機把眼角的淚水擦去。 “雪巖兄,不必如此,不必如此?!睏钜悔s緊的把胡雪巖扶起來,胡雪巖也趁著這當口調(diào)整下自己的狀態(tài),神情也恢復往??v橫商界的自如,只不過細心的熱鬧才會發(fā)現(xiàn),胡雪巖的眼睛微微的發(fā)紅。 “大人,光墉一介草民,大人竟如此記掛,光墉慚愧?。??!焙r趕緊表示自己的卑微,說什么周圍這些人中,隨便出來幾個都是江南呼風喚雨的人物,哪里有輪到胡雪巖如此風光的場面,楊一如此給面子,胡雪巖真還有點受寵若驚了。 “呵呵,雪巖兄不必過謙,我看你就不簡單,修鐵路你一出手就是一百萬,我還真得多謝謝你開了個好頭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楊一感謝你了?!闭f著楊一轉(zhuǎn)身朝在場的眾人拱手道:“楊一感謝諸位父老鄉(xiāng)親啊?!?/br> “修路造橋,本是我等義務,光墉能有今天,全靠大人栽培,不想竟得大人竟如此抬愛,今后大人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盡管開口,胡雪巖一定傾盡全力,絕不推托。”胡雪巖又是一個深深的拱手鞠躬,要不是楊一在江南提倡免跪的禮節(jié),恐怕胡雪巖已經(jīng)跪下去了。 “雪巖兄,不必如此客氣?!边@一次楊一也只是客氣的一伸手,就算勉強接受胡雪巖的禮了。 在一幕在普通的人看來,胡雪巖的話說道漂亮,楊一高位之人,受禮也屬于當然,可在場的這些個大多是成精的人物,在他們看來,這里正上演一幕又老套又讓人嫉妒的好戲。 說老套是因為一個在表中心,一個在收買人心,說嫉妒那就是因為這個表忠心的人不是自己,真要是能傍上楊一這棵大樹,別說鞠躬了說好話了,就算磕頭作揖也值得,楊一是誰???你想表忠心人家還未必看的上,楊一看上的又豈會是簡單的人物,就拿胡雪巖來說吧,在商界上人不招搖,但對朋友夠意思,做事手腕也高明,真不愧是楊一看上的人。 自己風光完了,胡雪巖趕緊的在前面領路,給楊一介紹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不禁暗自夸獎胡雪巖夠意思,不說別的,楊一如今地位之高,平時想見是一面可太難了,現(xiàn)在可是有名有性的介紹,運氣好能被楊一記住,沒準對今后就有莫大的幫助。 “哎呀!許老,您老不在丹陽享福,來上海出錢修路,真不愧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前輩啊,多年沒見,您老身子還硬朗啊,怎么保持的?” “哎呀,這不是宿遷的….”楊一好像忘記姓名了,那位當然趕緊提醒:“不才正是宿遷崔少元,大人你還記得啊?!边@位夠高桿的,名名楊一忘記他的名字了,他硬說楊一記得他。 “這位不用介紹了,鹽幫的老大…….” “李老板,還在蘇州發(fā)財呢?當初勸你進城辦廠,沒還你吧?“ “蔣老先生,這幫小子,怎么把您也給驚動了?杭州到上??刹簧俾罚鷽]累著吧?當年要不是您振臂一呼,楊一在浙江的新政還真是不知道怎么開展,多年過去了,可想起當年您老力排眾議,支持楊一新政,楊一至今不敢忘懷啊?!?/br> 接下來楊一的表現(xiàn)又讓大家跌了回眼鏡,在場的多是江蘇名士豪紳,當年楊一還是兩江總督,新政時勸減租息的時候曾經(jīng)見過不少,如今雖然已經(jīng)過去多年,可不少人物楊一還是一眼就人出來了,雖然未必記的住名字,可是姓還是記得的,或許是記得地方的都有。 楊一當兩江總督已經(jīng)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楊一的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場的也沒幾個能指望楊一還記得自己,如今楊一提起當年之事,如數(shù)家珍,這叫他們怎么不激動,被楊一記得的人更覺得臉上光彩無限,如此場合被楊一叫上名字,或說上幾句話,回到家里這就是資本。 在這或許有些人更楊一不過說過幾句話,或許之是打了招呼,說了聲久仰,可回家后更別人說起,楊一在這跟自己談過話,在別人聽來分量又不一樣了。 接待應酬一向累人,楊一本也不喜歡這些事情,只不過既然來了,這些人也都是一方豪杰,客氣一下還是必要的,眼看就到正午,吃飯時間到了,楊一也打算找個借口開溜,這時候會場外有人在大聲喊到:“我要見楊大人,你們憑什么攔著我?” “哼,要不是今天場合不對,莫說攔你,揍你的心思都有?!?/br> “唐廷樞,實像的你就滾回去,這里不歡迎你。” “姓唐的,你也有臉來這?你看看在場的朋友們,有哪個沒吃過你英國老子的虧?!?/br> “唐廷樞,你還以為如今還是你英國老子橫行的年頭嗎?” 沒想到一個人的出現(xiàn),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反應,而且都還是惡語相向,可見此人在商界不得人心之深。 “嘿嘿,你們這些人懂什么?楊大人力主學習西方,就是看到西方的先進會給中國帶來繁榮,我唐廷樞精通洋務,也希望為國出力,哪象你們,骨子里都在排斥西方的一切?!?/br> “你回去吧,我們就算放你進去,大人因為不會見一個漢jian的?!?/br> “對,說的好?!?/br> “狗奴才?!?/br> “數(shù)典忘祖?!?/br> “敗類?!?/br> 面對眾人的謾罵和譏諷,事情的主角還是一付笑臉,甚至笑臉上還有一絲不屑的味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