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穿到京城賣巴蜀小吃、尋仙閑人、女配自救聯(lián)盟、當年情、氣運之異戰(zhàn)場
等到毛驢吃的差不多了,秦遇剛動一下,毛驢就一口咬住秦遇的衣擺。它似乎以為秦遇又不要它了。 言書看著毛驢,又看看秦遇,猶豫道:“夫君?!?/br> 趙錦堂笑了一聲,“阿遇,這毛驢本就是你的,你帶走吧。我是個俗人,留不住這么有靈性的牲畜。” 秦遇:“錦堂,我”趙錦堂拍在他肩膀上:“咱們倆就不要見外了。” 秦遇望著他,趙錦堂眼神明亮,秦遇移開目光,朝他拱手:“多謝錦堂?!?/br> 秦遇今日出門,沒帶那么多銀子,索性扯下腰間一塊玉佩,遞過去。 趙錦堂不收:“阿遇,你這是做什么?” 秦遇:“錦堂厚道,我也非薄義之人。你不收,叫我如何心安?!?/br> 這玉佩材質(zhì)不錯,是秦遇當初在京城買的,花了他三十多兩銀子。沒辦法,人的交際來往,總要打量對方的衣著,秦遇衣服素樸,需要一塊稍微好點的玉佩“點睛”。 京城的手藝師傅遠勝小地方,趙錦堂家里就是做首飾生意的,自然識貨,他忙道:“這太多了,你把玉佩收回去,回頭按原價允我就是?!?/br> 這玉佩的價值,比當初他買驢子的價格,翻了一倍還多。 秦遇道:“你收著吧,這么靈性的毛驢,若不是你,我可能都不會發(fā)覺?!?/br> 話說到這份上,趙錦堂也不再推辭了。 秦遇給毛驢止了血,上了藥,就帶著毛驢回家了。 張氏看到兒子帶一頭毛驢回來,還有些不解:“怎么又買一頭驢?!?/br> “娘再好生看看?!?/br> 張氏莫名,但還是照做,然后她驚了一下:“哎呀,這不是咱們以前買的那頭驢嗎?!?/br> 她注意到毛驢的頭部:“咋還弄傷了?!?/br> 秦遇帶著毛驢在院子里轉(zhuǎn)悠,又拿了蘿卜給毛驢吃。 言書就跟張氏大致說了一下在趙家后院發(fā)生的事。張氏眼珠子都瞪大了:“真的假的?” “真的,夫君的衣服上還蹭了血跡。” 張氏腦瓜子嗡嗡的,這事也太,咳,太那啥了吧。戲文上都不這么寫。 秦遇回來后就圍著毛驢轉(zhuǎn)了,言書猜測,丈夫大概是真愧疚了。 秦遇去屋里換衣服,那毛驢都還跟進去,張氏看得連連驚嘆,“這毛驢怎么跟個小孩兒似的?!?/br> 秦遇換好衣服出來,拿來剪刀,給毛驢修剪毛發(fā),毛驢就乖乖站著。 張氏湊過去,摸摸毛驢的頭,逗得毛驢叫了幾聲。 “遇兒,咱們把它帶去京城吧?!?/br> “好。” “不讓它干活了,偶爾娘出門就騎它。” “不太安全吧?!?/br> “這毛驢這么有靈性,怎么會不安全?!?/br> 秦遇想想也是。 毛驢的定位發(fā)生改變,不再是普通家畜,秦遇道:“給它起個名字吧。” 張氏認真思索。 言書在旁邊安靜看著,這是婆母和夫君過去的經(jīng)歷,她沒有參與,所以此時保持沉默反而更好。 “阿書有沒有什么好想法?”秦遇突然的問話,讓言書愣了愣。 張氏也道:“對啊,阿書有才情,你覺得想個什么名字好?” 言書有些局促:“我……” 秦遇溫聲道:“我們是一家人,那么一起做一件事,很正常對不對?!?/br> 他面帶鼓勵,言書心里一暖,隨后道:“我有個想法,你們聽聽?!?/br> 張氏點頭,“你說?!?/br> 言書看著毛驢:“按夫君的說法,這毛驢曾經(jīng)賣過一次,如今又買回來,不如叫阿又怎么樣?!?/br> 若是這毛驢再小些,叫又又也不錯。 “阿又,阿又……”張氏琢磨了一下,覺得這寓意挺好的。 秦遇也覺得不錯,摸摸毛驢的腦袋:“以后你就叫阿又了?!?/br> 然而秦遇他們規(guī)劃的挺好的,誰能想到第二天早上,張氏從外面買了早餐回來,隨口一句:“遇兒,阿書,快來吃饅頭?!?/br> 然后毛驢從此以后,就堅定的認為自己叫“饅頭”。 第114章 身孕 毛驢現(xiàn)在有十歲了,對于自己的名字有特別的偏好,以至于它為什么那么喜歡“饅頭”,一直都是個謎。 秦家族長開宗祠的時候,依然只有男丁進入,女眷都在外面。族長只是在祖宗面前說了一句,秦遇把媳婦兒帶回來了。 儀式結(jié)束,秦遇攜妻子和他娘去了族長家里。用過午飯后,秦遇就提起了辦族學買族田的話題。 他現(xiàn)在手頭寬裕些,還是愿意照顧族里。族里好了,也不會給他生亂。 秦崇恩也在,他意思是他們家經(jīng)商,手里銀錢也寬裕,愿意多出一部分錢。 其實這事早兩年就可以做,但是這一輩最出息的是秦遇,所以要秦遇領(lǐng)頭才行。 當初秦遇回京,除了升官,天子還賞賜了他金銀,再加上他出去辦差一年多近兩年,核算下來的月銀是一筆可觀的數(shù)字。 還有鋪子收入,蘇家那邊的分成,以及年關(guān)時候,下面送的碳敬,他攢了一筆錢。 碳敬,他是一群人中收的最少的,其他人還以為他剛來,膽子小。秦遇只是有點過不了心里那關(guān)。 不收,就不合群。所以收多少,就要好好衡量。 經(jīng)過一番商量后,秦遇個人出一百六十兩,言書從她嫁妝里出四十兩,張氏出十兩,共計兩百一十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