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25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fēng)順?biāo)?/a>、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那么,如果查不出結(jié)果,陛下是不是會覺得老師才能不顯?” 這倒是個問題。 趙慎的確可以裝出努力的樣子,可最后沒東西,總歸是沒有表現(xiàn)。 這師徒二人相互配合,倒是也在慢慢接近最優(yōu)辦法。 中年人喝了一口熱茶,“為師曾經(jīng)是南贛巡撫,雖說不是江西巡撫,但到底是個巡撫。鄱陽詹氏做的事,我心里大體還是有數(shù)的。這個時候,陛下不在乎詹氏、百官也知道自己上當(dāng)了,也不會去在乎詹氏,所以詹氏成了一個棄子,那么我便在上面加一把火?!?/br> 說做就做。 趙慎馬上就回書房磨墨上疏。 而且這把火要往皇帝的心里燒。 …… …… 朱厚照看到奏疏的時候已經(jīng)是兩天以后了。拿到之后他就引起了重視,馬上召集內(nèi)閣和軍機(jī)處議事。 “鄱陽詹氏是海商,常年做的走私瓷器的生意,尤其這三五年、不知道為什么更加猖獗,無所顧忌。這些,你們都知曉了嗎?” 當(dāng)初詹秀山是要搞梅可甲的,所以才盯上了梅懷古。背后的緣由就是利益沖突,這沒什么難猜。但一直沒有證據(jù)。 這次這個證據(jù)是趙慎拿出來的。準(zhǔn)確的說,不是證據(jù),而是證人。 畢竟走私這種事,你總不能說我是聽說。 “趙侍郎奏疏中提到的原饒州府同知徐樹峰,因為曾經(jīng)試圖揭露走私罪狀,被詹氏及其同伙一紙奏疏送進(jìn)了大牢!而且就是弘治十六年的事,當(dāng)時朕雖然還是太子,但也在監(jiān)國!好啊,竟然有人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這些偷雞摸狗的事!” “今日你們該不會還要勸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李東陽啟奏:“陛下,此事蹊蹺,務(wù)要查證清楚,若是有人膽敢如此歪曲事實,欺瞞君上,朝廷法度必不能饒他!不過,微臣以為這畢竟還是趙侍郎一家之言,所以倒不如行堂堂正道,把涉案之人全都捉拿對質(zhì)!” “是。朕就是這個意思,這不僅僅是走私了,他們這是在欺君!” 楊廷和建議,“陛下,要不要傳旨給毛副指揮使?他正好在江西,正好一同查辦此案?!?/br> “準(zhǔn)奏?!?/br> 朱厚照這兩天正好在想呢, 其實開海是要配合著打擊走私一起的。 就是不能讓你們還安安穩(wěn)穩(wěn)的走私,然后對我的市舶司無動于衷。不,要追蹤他們、找到他們?nèi)缓笙麥缢麄儭?/br> 即便無法完全杜絕走私,也要增大走私的成本。讓更多不愿意冒險的人,回到朝廷的官方渠道上來。 現(xiàn)在詹氏這一點暴露出來,正好可以揭開,揭開一家,就要一直揭下去。 這個枕頭送得太及時,而且恰到好處。 劉瑾就看出來不對,怎么趙慎不去查是殺了詹秀山,卻往宮里送這種東西? 等到了晚上,劉瑾就在皇帝耳邊言語,“陛下,那個趙侍郎……似乎是個妙人吶……” 朱厚照正在批閱奏疏,他不抬頭,一邊寫一邊說:“這件事,知道了也當(dāng)不知道?!?/br> 皇帝有自己的意圖。其實從當(dāng)太子監(jiān)國,但如今做皇帝,他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也越來越久了,有時候碰上這樣一種妙人,也是一種樂趣,過早攤開其實就沒意思了。 所以他要看下去,看這個趙慎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二百九十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 王守仁最近在福州官場搞出了不小的動靜,他這個臨時走馬上任的知府手底下一共是10個知縣,這段時間以來,這10個人沒有一個能得安生的。 反正是隔三差五就被王守仁叫過來,然后手持大明律嚴(yán)令他們必須盡快征收稅糧。知縣自然可以以各種理由推諉、陽奉陰違,但上司要罵你,這總歸是可以的。對罵就是以下犯上了。 王守仁是總督帶來的人,真的追究以下犯上起來,只要總督點個頭,知縣就可以下獄了,不用上奏朝廷。 所以10個知縣輪流挨訓(xùn), 于是乎這幫人每天都是先在心里罵一遍王守仁、然后擠出笑容去知府衙門挨罵。 等到幾個人在一起一商量,都會不約而同的呸一句:看你得意到幾時,就是要急死你! 又過了幾天,其他府、州也都大約聽說了這個情況。 “聽說那新來的知府,急得都要火燒眉毛了。可長樂縣、屏南縣、福清縣這些地方,沒一個真的能收到稅糧的。我看他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知道使蠻力,結(jié)果是動靜搞得大,效果沒幾分?!?/br> 福州的情況,建寧府孔瑞、延平府魯孟廣其實也是在看,福州要是搞不下來,他們這些府更加困難,完不成任務(wù)那就是正常的。 即便總督、布政使怪罪下來,那也有福州在前面擋著。姓王的是你們自己人都征不到糧,說明確實有困難,不是我們這些人不配合。 魯孟廣心情怡然,“這個人我知道的。南京兵部尚書王華之子,弘治十二年剛中了進(jìn)士,就被貶去貴州當(dāng)了驛丞,賴其父輩之蔭,這才恢復(fù)了兵部主事的職位,看起來是年紀(jì)不小,其實壓根沒什么為官經(jīng)驗。想當(dāng)初我們剛來的時候,遇到明里配合、暗里反對你的知縣都會頭疼,現(xiàn)在所有人都跟他這么搞,他當(dāng)然著急了?!?/br> 這話說出來,確實很符合邏輯。 過往的經(jīng)歷、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完美契合。 所以屋子里氛圍還是相對輕松,雖然說他們都是如臨大敵,但也不用時時刻刻都搞得很緊繃,遇到好消息還是要笑笑的。 張逸聞算是比較克制的了,他說道:“陛下英斷之主,派人前來福建,應(yīng)當(dāng)也不是隨意簡派,此人究竟如何,還是要繼續(xù)看下去?!?/br> 建寧府知府孔瑞則頗為自得,“總之,先這樣拖上一段時間。如今夏糧收不起來,一天不急、兩天不急、三天總會急。到時候總督也好、布政使也好,他們無法向陛下交代。陛下就會想起之前那么多彈劾豐熙的奏疏。一旦陛下懷疑他們,他們便死期將近。” 這樣計劃,其實本也沒錯。 而另外一方面,眼下已經(jīng)是八月,京師七月發(fā)生的事,基本上福建也就會知曉了。 眾人說說笑笑之間, 忽然進(jìn)來一個小廝,小步快走的模樣,看起來略有焦急,他摸到張逸聞的身邊,湊著耳朵說了一句什么。 孔瑞和魯孟廣都在喝茶,做出不在偷聽的模樣,而且確實也聽不到。 但只聽‘夸嚓’一聲,張逸聞?wù)麄€人站起來然后又倒了下去撞到了放在身邊的桌椅,呼啦啦的聲音不斷,引來孔、魯二人的注意。 等再抬頭看張逸聞時,只見他臉色發(fā)白,嘴唇顫抖,面帶驚恐,而且方寸大亂。 “張老板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是王守仁做了什么嗎?”魯孟廣呵斥了一下那小廝,“快扶你家老爺起來!張老板,你不要慌神,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你與我們講!大家一起想想辦法?!?/br> “……人。人被抓了!”張逸聞聲嘶力竭,仿佛身體里的力量都被抽走一般。 “誰?誰被抓了?” “京里的人!” 孔、魯二人對視一眼,京里的人? 京里的人被抓,張逸聞卻如此反應(yīng)……難道是? “是太仆寺寺丞?!” 張氏的族人張逸天! 這人是個四品官,而且太仆寺在當(dāng)今圣上的治下實際權(quán)力不斷增長,里面的官員都在皇帝的視線之內(nèi),只要表現(xiàn)的好,前途是不會差的。 就像前任太仆寺卿梁儲,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吏部左侍郎了。 相比起來,孔瑞和魯孟廣這同樣的四品官就比太仆寺寺丞差多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多少知府知州,有幾個是皇帝知道名字的。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果家里出了一個在太仆寺任職的官員,那妥妥的可以為家族保駕護(hù)航,不會有一點問題。 因為地方官都會考慮此人將來會不會升官這種問題,一旦他搖身一變,成了太仆寺少卿,或者什么侍郎,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張逸聞聲淚俱下,“除了是他,還會有誰?!” 孔瑞急問:“可知道是因為什么?如果不是大錯,應(yīng)當(dāng)可以想辦法補救。逸天兄就在太仆寺任職,里面的同僚大多相熟,且他平時待人大方、又講義氣,這個時候過去求的話,也不是沒有轉(zhuǎn)機(jī)。像是太仆寺卿、少卿這些都是陛下常召見的官員,陛下也信任他們,如果能由他們?nèi)デ笄榈脑?,逸天兄說不定可以轉(zhuǎn)危為安!” “不錯!”魯孟廣也附和,“張老板先不要急,總歸是要把問題搞清楚。還有這個消息也要再次確認(rèn)。太仆寺陛下非常重視,能夠選進(jìn)去的官員也都是才德兼?zhèn)涞模怨琶骶龕巯瞬?,逸天兄更是行事穩(wěn)重,況且是不是真的眼下還不知道呢!” “這倒也是,這倒也是……”張逸聞連續(xù)嘀咕著,剛剛那一瞬間他也確實是慌了神了。 畢竟這個事情太過晴天霹靂,張逸天一旦被抓,那就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整個家族都會受其連累。 生意會被其他有官方背景的人搶奪…… 他本身也不太可能,再以今天這樣一種姿態(tài)和堂堂的朝廷知府對話。 說實話,他就是一個商人,不是張逸天,少了官府的背景,他憑什么在這里立足? 張逸聞問身邊的小廝,“你再說一遍,消息是怎么講的?大老爺為什么會被抓起來?!” 那小廝也害怕,哆哆嗦嗦的講,“咱們的人只說大老爺被抓得很突然,具體因為什么也還是在打聽。而較之以往大老爺其實沒做什么特別的事,無非就是上了一封彈劾豐熙的奏疏。至于是否準(zhǔn)確,小人無法確認(rèn),小人就是將咱自己說的話再轉(zhuǎn)述給老爺聽。” 張逸聞臉色不輕松,這事兒不像是假的。 傳錯什么,都不可能傳錯這種信息。 “這個豐瘸子!”張老板狠狠的敲了一下木桌,“一定是他在陛下那邊說了什么。蒙蔽了陛下。他這是公然的報復(fù)!一個堂堂的布政使竟然做起了這種事!” 孔、魯二人聽聞也是心驚,“豐瘸子也太不留情面了,即便他是侍從室出來的天子近臣,但行事作風(fēng)也不該如此霸道,便是一點兒不合他的意,便要將人打死?” “現(xiàn)如今更是他說什么、陛下信什么。為人臣子,有此盛寵本應(yīng)當(dāng)規(guī)勸陛下減賦稅、款刑罰,他倒好,竟然挾私報復(fù)。張氏與其有恩怨,他便報復(fù)在京師的逸天兄??筛=ê瓦h(yuǎn)在京師的逸天兄有什么關(guān)系?心胸這般狹小,必是jian佞之輩!” 他們幾人這樣胡亂噴了幾句,但是情緒解決不了問題。 張逸聞想來想去,還是沖孔瑞、魯孟廣拱手,“孔府尊、魯府尊,族兄被抓之事,還是懇請兩位勿要外傳。若是能夠有幫得上小人的,也懇請兩位府尊施以援手,大恩大德,小人沒齒難忘。若是有什么需要效勞的,小人也絕不會推辭?!?/br> 這話已經(jīng)很露骨了。 孔、魯二人自然是擺官架,輕輕唔了一聲,“京師中,我也有些同窗。我先書信一封吧。若是能幫得了的,那自然是要拉一把,相互扶持,本是應(yīng)有之義。張老板,要不今日便先到這里,我們就先不叨擾了。總之,大事不要慌亂?!?/br> 他們兩個提了這個‘讓他慢慢去忙的’借口離開,但實際上已經(jīng)有一種距離感出來。 不管孔瑞和魯孟廣說得多么義薄云天,張逸天忽然在京師被抓的消息,實在是有些驚人。 因為時機(jī)太過湊巧。 這兩個人走到外面,還要再演繹一番。 魯孟廣說:“孔兄,依兄弟看,張逸天這回是兇多吉少,要是哪天想要去總督府衙門了,可要記得拉兄弟我一起?!?/br> 孔瑞頗為無奈,甩著衣袖說:“山雨欲來的時候,你還要和我互相猜忌?!” “那這里,你打算怎么辦?”魯孟廣努了努嘴巴,示意屋子里面的張氏的。 他們的心思很簡單,張氏似乎要出事……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個時候誰去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