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謝珽連著忙了七八日,將諸事安頓妥當后,帶了親衛(wèi)和裴緹啟程,將蕭烈暫且留在隴州,待隴右徹底安定后再回魏州。 從二月出征到如今,轉眼已是四月時光。 時序悄然交替,颯然秋意亦將臨近。 夏末,是他跟阿嫣的成婚之期。 謝珽定在月底前趕回魏州。 鐵騎一路疾馳,晝行夜宿半日未停,在六月廿七那日終于抵達魏州城外。 得知消息的武氏帶了阿嫣,率魏州文武官員到城門口相迎。 官道兩旁綠蔭成陣,輕揚的柳絲里,如雷馬蹄奔騰而過,漸漸馳至巍峨城門。謝珽銀盔細甲,腰懸佩劍,抓著韁繩的的手心已沁出了汗,卻夾動馬腹越馳越快。直到城樓清晰在望時,他終于看到了站在城樓上等他歸來的窈窕身影。 魂牽夢縈的人,終于近在咫尺。 第57章 喜歡 楚嫣,你喜歡我。 臨近立秋, 官道上涼風漸至。 后晌暴曬的日頭高懸,巍峨聳立的高墻城樓無物遮擋,其實頗為炎熱。城門衛(wèi)的兵士們松柏般站得筆直, 紋絲不動, 阿嫣平素躲在深閨納涼,禁不住多少暑氣, 這會兒頂著日頭站了許久,腦門都快曬得發(fā)燙了, 額頭臉頰亦滲出薄薄的一層汗, 卻也不覺得難忍。 已經等了兩炷香的功夫, 官道盡頭始終安靜。 抬頭是長空晴云, 垂目則楊柳依依。 等待的那個人遲遲未至。 先前謝珽率兵出征拿下高平城、借巡邊暗探隴右時,其實也離家甚久。阿嫣縱然會記掛安危, 聽著嬤嬤和婆母偶爾轉達幾句平安的口信,便可踏實住在春波苑里,應付瑣事、看書作畫, 獨自照看好那一方天地。 至于謝珽離家多久,會在何時歸來, 其實沒有太放在心上。 這回卻分明不同。 先是忍不住送了平安符給他, 后又被謝珽臨別時當眾親吻, 這次夫妻倆兩地相隔, 阿嫣不時就會想起他。乃至前日聽說謝珽即將回到魏州, 竟自暗生歡喜, 險些沒睡著。 今日也一大早就醒了。 明明她并沒刻意想早起, 潛意識里卻好似自有主張,于是起身梳洗用飯,到了時辰后, 與武氏同來接風。心底里好似懷了些欣悅期待,不可告人也不愿太承認,卻真切存在。 阿嫣以前從沒覺得等人難熬,這會兒心里卻像是被小貓爪子撓著似的,總覺得等待格外漫長。 她轉頭欲同婆母說話,緩解心焦。 便在此時,官道盡頭忽然拐出來一道縱馬的身影,盔甲在身,披風獵獵,馬蹄如雷般疾馳而來。即便隔得遠瞧不真切他的眉眼,那般激昂英武的身姿卻是熟悉至極的。 心頭猛的一跳,欣喜驟然涌起。 阿嫣一把拽住武氏的袖口,“母親,他們回來了!”說話間,伸手就想指往遠處。不提防墻垣頗高,她目光黏著謝珽沒留意,細軟的手撞上曬得發(fā)燙的堅硬石磚,疼得輕“嘶”了聲,趕緊縮回來。 武氏見狀一笑,“等不及啦?” 阿嫣被她問得微窘。好在手上沒蹭破皮,且謝珽疾馳如電,隊伍亦愈來愈近,便忙下了城樓到城門外迎接。 少頃,駿馬颯踏馳至跟前。 文官武將皆跪拜相迎,阿嫣與武氏則斂袖端然而立,明耀日頭下各含笑意。 謝珽收韁勒馬,目光最先落在阿嫣身上。 數(shù)月未見,她的姿容似又曼麗了幾分。單薄的夏裙勾勒出纖細的腰肢,半臂里紗袖搖曳,身姿似比初春時更長開了幾分,如花苞漸放,纖秾合宜而窈窕多姿。高堆的發(fā)髻間除了宮花點綴,便只簪了他送的那支赤金飛鳳的珠釵,晴日映照下煥然光彩,亦映襯得雙眸顧盼照人。 像是盛夏樹蔭里的清泉,明澈搖漾,藏了無可掩飾的溫軟笑意。連同她方才快步迎過來的模樣,似都有點迫不及待。 滿地官員跪伏,兩人目光相觸。 謝珽朝她勾了勾唇。 阿嫣忍不住也輕笑了笑,在覺出其中曖昧后輕輕垂眸,心底里卻漾開一片歡喜。 他神姿如舊,看來一切無恙。 這就已經很好了。 …… 接風進城,長街兩旁百姓踴躍。 先前朝廷南下鎮(zhèn)壓亂民,糾纏著打了幾仗后如潮敗退,又丟了數(shù)座城池。這消息插翅般傳遍各處,魏州城里亦有所耳聞。別處戰(zhàn)亂流離、百姓受苦,朝廷官府皆不能護住百姓,河東轄內卻安穩(wěn)富庶,如今奪了隴右軍威更盛,庇護這一方安寧,自然令人安心。 有人跪拜有人高呼,魏州城喜氣盈盈。 一路熱鬧,直抵王府。 撫恤犒賞將士的事,謝珽在隴右時就已安排過了,王府這邊,賈恂前兩日接了書信公文后,已與長史、司馬等人奉命安排,暫且無需cao心。到了王府外寬敞的空地,眾人重歸出征的起點,老太妃帶著滿府女眷和幾位出征將士的家中女眷,已含笑等著了。 久別重逢下馬相見,各自歡喜。 而后,彼此相攜而回。 謝珽和謝琤兄弟倆也被簇擁著走了進去。 申時將盡,地氣卻仍濃熱。 謝珽這一場仗連著打了數(shù)月,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動靜僅次于為謝袞報仇大敗北梁的那次。能安然凱旋,皆賴將士們齊心協(xié)力,出生入死。武氏已命人安排了明日在府中設宴接風洗塵,屆時將遍邀此次出了力的文官武將、謀士和家眷,以慰征勞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