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寵婢日常 第15節(jié)
劉太監(jiān)嘆氣,深覺做殿下的奴才越發(fā)難了。他帶著折筠霧回去,誰知殿下卻叫了他們兩個進去。 “剛剛在樹底下說什么?”太子拿著一本書,歪在榻上面,頭也沒抬的問。 劉太監(jiān)還在琢磨怎么說,折筠霧已經(jīng)毫不猶豫的說了。 “想給殿下做些好吃的?!?/br> 太子哼了一聲,“哦?那你們想好沒有?” 折筠霧搖頭,“沒有——不過殿下,奴婢見您上回說烤全羊好吃,明日要再試一試嗎?” 這種冬日,吃些熱乎的辣的也好,太子點頭,“好?!?/br> 劉太監(jiān)趁著氣氛好,也學著折筠霧的語調(diào),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問:“殿下,那還要做幾個素菜嗎?” 太子被他這語氣惡寒了一瞬,覺得他老狐貍裝小鵪鶉,罵道:“若事事都要問孤,還要你做什么!” 劉太監(jiān):“……” 剛剛筠霧問的時候,您怎么不說呢? 他只能低下頭,誠惶誠恐的保證,“殿下,奴才再也不敢了?!?/br> 第16章 太后壽辰宴(1)) 三月里的時候,太子才平復了心緒,開始露出笑臉。但是他已經(jīng)習慣了在溪繞東里面做事情,索性沒搬,只劉太監(jiān)帶帶著小盛以及李太監(jiān)開始搬著小書房的書到溪繞東。 小盛搬了一天的書,小聲的道:“這些書也不是孤本,殿下怎么不再取一套新的放在溪繞東?” 劉太監(jiān):“殿下是個念及舊的人。” 這一本本書殿下都是翻過做過注釋的,那他下回再看,肯定是要看自己已經(jīng)花費過功夫的書,一本新的書,寡然無味。 劉太監(jiān)已經(jīng)想著要將小盛留在身邊養(yǎng)老了——這么多年來,他覺得小盛還算是孝順,心誠,即便有些小心思,那也無傷大雅,做奴才的,沒有小心思才是大罪,走不長。 而且劉太監(jiān)最近越來越猜不準殿下心思了,他心里不踏實,就得早點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 小盛機靈,跟折筠霧的關系好,兩個人年歲也相差不大,以后要是……她有那個造化,瞧著殿下對她的耐心,說不定等她生下孩子之后,還能給她一個側(cè)妃。 側(cè)妃身邊的太監(jiān)就可以讓小盛去。到時候兩邊也能有個照應,至于殿下身邊的大太監(jiān),劉太監(jiān)是不準備讓的,他今年才三十歲,三十年之后也才六十歲,劉太監(jiān)已經(jīng)很注意平日里的吃喝養(yǎng)生,他覺得自己到時候身體肯定能干得動。 所以與其現(xiàn)在培養(yǎng)一個時刻盯著自己位置的人,不如讓小盛將來去折筠霧那邊。要是將來出了變故,那就將來再說。 但無論怎么樣,小盛是要早點訓出來的,他就細細的道:“你想,這人對一個人,一個物件,一件事情付出的越多,便會越上心,若是要舍棄,那便越舍不得,你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小盛就知道劉太監(jiān)這是在教他,連忙細琢磨,倒是能將這句話聽懂,可他覺得劉太監(jiān)肯定還有別的意思,但他已經(jīng)琢磨不出來了,只記住劉太監(jiān)的話,點頭,“劉爺爺,我記住了?!?/br> 劉太監(jiān)笑著道:“叫什么爺爺,我還沒那么老,生不出你這么大的兒子。” 小盛聽出了他的意思,心里蹦蹦跳起來,卻不敢直接問,裝傻:“那叫什么?” 劉太監(jiān)就知道為什么上次自己裝老實殿下會那般生氣了,瞪了小盛一眼,“叫爹!” 小盛大喜過望,當即跪在地上就磕了三個響頭,親親熱熱的喊起了爹。 折筠霧聽聞的時候,恭喜小盛,“你可以安心了?!?/br> 她跟小盛好,小盛也經(jīng)常跟她說一些小煩惱,比如說李太監(jiān)最近總是暗搓搓的盯著他的位置,比如說劉太監(jiān)雖然提拔他,但是卻沒給過準信,殿下明顯還沒將他看在眼里,只記得劉太監(jiān),要是劉太監(jiān)不愿意提拔他了,他可能就要被調(diào)到別的地方去等等。 折筠霧很是理解他的憂愁,因為她也要拼了命的討殿下的歡喜。要是殿下不高興,發(fā)脾氣了,她也會擔心害怕。 因為有了小秘密,折筠霧跟小盛難免更親近一些,今日聽聞他的煩惱沒了,劉太監(jiān)正式認他做了干兒子,便也安心。 回溪繞東的時候,折筠霧在屋子外的桃樹下?lián)炝艘桓鶖嗔说奶一ㄖΑ?/br> 三月里桃花已經(jīng)開了一些,別的地方折筠霧不知道,但是東宮里面的桃樹已經(jīng)開花了。 桃花枝上沾了些露水,花瓣還是好的,鮮嫩的,她覺得很好看,于是撿起來小心翼翼的用水洗了洗,然后就擺在了她平日里做針線那端的窗戶上。 是斜著擺的,就那么放著,風一吹,花瓣緩緩飄,折筠霧就有些滿足。太子中午從南書房回來的時候就看見了那花。 丑死了。 他皺眉,覺得這丫頭恁是一點兒意境也不懂,便讓劉太監(jiān)去拿個青釉弦紋瓶回來,他親自拿著花枝在花瓶口里面比劃了下,然后掰斷了下端的花枝,這才斜插著進了花瓶里。 其實按照劉太監(jiān)的目光來看,剛剛折筠霧放在窗口那邊還有些野趣,殿下這般將花枝挪進花瓶里,便沒了生氣,美則美矣,卻沒有剛剛的那股……閑散了。 自然,這只是他能看出來的,他如今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對不對了,因為他緊接著就聽折筠霧對著殿下由衷的羨慕,“殿下,您也太厲害了,這樣一看,確實好看很多?!?/br> 殿下就微微抬了抬下巴,讓折筠霧再去折幾朵桃花枝來,“一朵未免單調(diào)了些?!?/br> 于是折筠霧就興致沖沖的出去折桃花枝,劉太監(jiān)跟在太子的后面伺候他將衣裳脫下來,換件家常的,再換了雙鞋子,就這么一會功夫,折筠霧已經(jīng)回來了。 太子立即過去將桃花枝接過來,然后怎么插也覺得不對,便又讓劉太監(jiān)去開庫房拿了個雙口的白瓷花瓶來,將花枝一高一矮的插好,又剪掉了花枝中間的一朵花,這才滿意。 太子將剪刀隨手扔掉,拿著花看了看,覺得扔掉可惜,索性直接插在了折筠霧的發(fā)髻上,然后滿意的點點頭,“尚可。” 然后讓她去研墨,他準備做功課了。 劉太監(jiān)從太子將桃花朵往折筠霧頭上插那一刻就心開始跳個不停。 ——殿下開始打扮她了。 男人愿意去打扮一個女人,即便是不帶情愛,那也說明是喜愛,這就很值得去深思,殿下僅僅是接受了折筠霧的美,并且想讓她繼續(xù)變美,還是說他接受了身邊的人可以美? 可他看殿下根本不自知,折筠霧根本沒反應過來的呆瓜模樣,他就將這心思收了回去。 如今有了折筠霧做對比,他也能大概知道自己為什么最近受殿下嫌棄了,所以他的心思要少一些,再少些,至少不讓殿下看出來。 折筠霧確實沒反應過來殿下這一舉動有什么不對,她戴著桃花出門,小盛看了她頭上的花,嚇了一跳,但是想到她是從溪繞東出來的,便忍下了,只道:“你這桃花真好看?!?/br> 折筠霧抬手摸了摸,笑眼彎彎,“是吧?殿下給我的?!?/br> 小盛等她走了,半響才回過神來,跟正好過來的劉太監(jiān)道:“筠霧的頭上,是咱們東宮里第一抹春色吧?” 劉太監(jiān)看著桃花樹點頭,“是,多少年了,東宮的桃花也能戴在人的頭上了。” 可見萬事不絕對,當年以為永遠不會有這么一天。 …… 三月初六是太后娘娘的五十五歲的壽辰,皇帝很有孝心,高高興興的給太后做壽,邀請群臣進宮給太后賀壽。 太后今年五十多歲,皮膚白皙,并不顯老,第一眼只以為是三四十的婦人。她很愛笑,笑起來有兩個梨渦,帶動著柳眉輕揚,有股說不出的風韻。 太后當年能以一介舞姬的身份晉升貴妃,生下皇子,也就是如今的陛下,可見也并不是傻美人,她雖然生的柔婉,但為人卻干脆利落的很。 這些日子皇后和太子之間的官司她也聽聞了,但太子和皇后來請安的時候都沒說,她也就不問。 對于太后來說,最后定奪誰是太子,皇后最后是不是太后,她都不會去左右皇帝的想法,她絕對尊重自己兒子的選擇。 只太子是個孝心可嘉的孩子,不論將來能不能走到最后,太后也希望太子能快活一些。 至于皇后……太后也是有怨懟之心的,皇后之所以能成皇后,是因為她的父親是鎮(zhèn)國公府老將軍的獨女。鎮(zhèn)國公老將軍當年對太后和皇帝都有恩,所以他死后,顧及他生前的所作所為,即便皇后捅破了“和尚”的事情,皇帝和太后都沒有廢她。 再者說,鎮(zhèn)國公雖然死了,但他麾下的將軍們還有在朝堂的,就是為了拉攏他們,皇后的位置也是要坐到她死的。 太后嘆氣一聲,覺得自己是個沒媳婦緣的,而太子,看起來也像個沒母親緣的?;屎竽X子簡單,又自詡聰慧,做事情不多經(jīng)思考,想一出是一出,這么多年,也多虧太子孝順,才依舊母子和睦。 不過皇后有千錯萬錯,她對太子的心卻是好的,而且這次想的路子是對的——太子如今是該要說個太子妃了,總不提成親的事情也不是回事。 但太后也不想勉強太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便跟皇帝道:“到時候讓眾臣攜家眷而來,太子即便不想看,卻又不瞎,目光所及之處,總能掃過一兩個姑娘吧?說不定能心動呢?” 皇帝就樂了,“那母后,您得讓那些相貌平平的姑娘坐前面吧,不然太子看見了美的,怕是厭惡至極。” 太后,“不是說東宮里面已經(jīng)有美人了?” 皇帝嗤然,“那您就沒聽說剪了個厚重的齊額頭發(fā)蓋住了半邊臉?” 太后:“那就讓她們明天都剪成那個樣子?!?/br> 皇帝搖頭,“母后,人家是來給您拜壽的,何苦為難人家?!?/br> 太后就嘆氣,低聲問皇帝,“那你說,你想給她定哪家的姑娘?” 皇帝笑了笑,“暫定蜀陵侯家的侄女兒,不過,蜀陵侯恐怕不愿意,兒子也還有些顧慮,還得再想想。” 第17章 折明珠 三月初六,宮里的桃花幾乎都開了,太后心喜桃花,早就讓人將筵席擺在了桃林之中。 坐在前面的自然是皇家的人,除了太后和帝后,太子坐在最上首。下面依次按照年齡坐著其他的皇子和公主。 武帝雖然現(xiàn)在才三十五歲,但已經(jīng)有十一個皇子和七個公主。 除了能自己行禮的皇子公主,有幾個短胳膊短腿,需要人去扶著。還有幾個還是嬰兒,當太子帶著眾皇子公主率先上前賀壽的時候,后面還得跟六個奶嬤嬤,她們抱著孩子給太后磕頭,看得太后心疼不已。 “別冷著他們,都抱著回宮去吧?!?/br> 有這個心就行,太后很是滿足,然后又去看大一點的孩子們,只見端王身邊圍著幾個弟兄歡聲笑語,太子身邊雖然有,卻只是偶爾碰碰杯罷了。 皇后只生了太子一個,又因是太子,身份特殊,他性子還向來孤傲,后面出生的皇子俱都不敢上前親近,太后看著他一人坐在案桌前頭悶悶的喝酒,心中嘆氣。 這般的孩子,反而讓她放心不下,目光一轉(zhuǎn),正好看見了坐在臣子親眷那邊的折明珠。 作為蜀陵侯家的姑娘,折明珠自小便是經(jīng)過世家女教導長大,儀態(tài)端莊,長的也美,太后看了很是滿意,想起皇帝說的話,便頓了頓,出聲道:“折家丫頭,你過來,讓哀家看看。” 此話一出,眾人目光俱都看向折明珠?;实垩劬Σ[了瞇,沒有說話,神色如常。倒是皇后,欣喜的笑了起來。 折明珠倒是不慌,輕輕的放下筷子,不快不慢的走到太后面前行禮,笑著道:“太后娘娘,臣女伺候您用膳?!?/br> 是個沉穩(wěn)大氣的姑娘。太后越看越喜歡,拉著她的手好一頓夸,對蜀陵侯和蜀陵侯夫人道:“哀家見過那么多的好姑娘,你們家的明珠當屬第一。” 這話太后敢說,蜀陵侯一家可不敢應,折明珠立馬道:“那娘娘是太過于喜歡臣女了,便覺得臣女是最好的。下回您再見著別的jiejiemeimei說她當屬第一時,臣女可不依。” 太后聽了哈哈大笑,用食指點了點她的額頭,“剛還覺得你是個大家閨秀,誰知竟是個潑猴,可哀家喜歡,有空了,便時常來宮里面陪陪哀家?!?/br> 折明珠聽見這話,心思微微轉(zhuǎn)起來。她是個聰慧的,雖然年紀小,但自小也跟著兄長們讀書,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因為是蜀陵侯家的人,進宮也不是第一回 ,卻是第一回得太后這般的喜歡,其中緣由,她雖然一時間想不到,但卻不敢將話應的太死,免得之后讓自己和叔父叔母難做。 但也不能拒絕,只好道:“娘娘想臣女的時候,便召臣女進宮,臣女肯定歡喜?!?/br> 太后越發(fā)歡喜她,一邊拉著她的手一邊看向太子,“哎,你這個性子好,哀家喜歡,太子的性子就是太悶,平日里跟哀家說話,也是說幾句話就悶不吭聲了?!?/br> 好似隨意的一句話,卻讓在場眾人心里都泛起了嘀咕。這是什么意思?是要將蜀陵侯的侄女說給太子做太子妃嗎? 但太后點到為止,好像真就夸個性子,然后就不再說太子,只讓折明珠退回去坐著,然后又去夸其他人家的姑娘和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