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可沈沅卻還是想為陸之昀做些什么,等她去了庵堂清修后,便讓管事每隔幾日都將府務(wù)如實稟報到她所住的寮房,未耽擱公府之務(wù)的同時,也隨時都留意著朝中的動向。 此番朝廷的變動,也讓沈沅能夠看出,一些文官已經(jīng)暗暗站到了敦郡王尉遲楨的隊伍中。 翰林院的幾個新任的編修和史官,更是在這幾月中屢屢上疏,亦有欽天監(jiān)的幾個官員借著星相之說,以天際彗星四浮,來抨擊元輔奪情為不祥之兆。 陸之昀和高鶴洲卻以雷霆手段解決了此次危機,小皇帝和太后本就極其倚重陸之昀這位戚族權(quán)臣,再經(jīng)由司禮監(jiān)掌印的輪番上疏,最終將二十七個月的丁憂戴孝,改為在家居喪七七四十九天。 這道諭旨一出,天象也有了變化,彗星隱去之時,欽天監(jiān)中與陸之昀親厚的幾位監(jiān)正也借機向皇帝上疏,先前的不祥之說也再不能做為攻擊陸之昀的利刃。 等陸之昀在公府居喪完畢,亦親自將沈沅從庵堂接回來時,沈沅方知,陸之昀對這次風(fēng)波的淡定之態(tài)并不是刻意裝出來的。 陸家自建朝后,府宅就一直置在京中。 陸之昀身為京師的本土人士,雖然在剛?cè)牍賵鰰r,為了避嫌被先帝外任過,可因著政績斐然,自此之后,直到入閣成了首輔,都一直在京中做官。 就算是在家中治喪,他手中的權(quán)柄也依舊握得很牢固。 只不過是換了個處理政務(wù)的地點而已。 等他居喪后,內(nèi)閣若遇事不決,還是會差舍人到歧松館里請他來決定最后的票擬,六部的高品官員甚至也會在這四十九日里登府求見陸之昀,等詢問過他的意見后,方才能做出最終的決策。 等陸之昀守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孝后,再回到內(nèi)閣辦公時,便到了正旦。 沈沅和陸之昀因著老太太的喪事,也有了短暫的分別,沈沅是昨日才被陸之昀接回了公府,夫妻二人卻也并沒有享受什么團圓相聚的時刻,因為當(dāng)夜就又有官員來歧松館找他。 等次日清晨,沈沅也沒同陸之昀說上幾句話,男人先她到抵了禁城,便要去文淵閣同其他的閣臣商議要事。 沈沅則于是日的巳時三刻到抵了皇宮,在從外廷往內(nèi)廷行走的路途中,見為了迎接外藩的王室,青石板地上也都被宮人鋪面了大紅的蕃蓮紋螭龍絨毯,各處的角門在經(jīng)由裝飾后,也都被掛上了簇新的綾羅彩緞。 為她引路的,則是司禮監(jiān)的一等太監(jiān)。 這時當(dāng)接近晌午,日頭有些刺目,沈沅身著繁復(fù)莊重的誥命夫人服飾時,不禁覺得,眼前的諸景,于她而言竟是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行至太和門時,沈沅迎著日頭遙遙望去,卻見陸之昀正身量挺拔地站在太和大殿的一旁,也往她的方向看了過來。 男人穿著華貴的坐蟒賜服,亦戴著充耳懸瑱的公侯梁冠,站于皇宮這樣肅穆威嚴的地界時,氣質(zhì)也格外的矜貴奪目。 他看向沈沅的目光帶著淡淡的溫和,正極盡耐心地等著她往他的方向走來。 陸之昀特意在外廷處接她一起入宴,沈沅心中自然是欣喜的。 就在快步往他的方向走去時,眼前驀地浮現(xiàn)而出的,卻是另一個他。 另一個,身著帝王冠冕的陸之昀。 兩個人的身影漸漸重合,而她身側(cè)的碧梧和太監(jiān),也仿若突然變成了手持金色節(jié)仗的冊封使,和拿著皇后金冊金寶的司禮監(jiān)掌印。 耳畔也仿若響起了太樂署的禮官鳴奏喜悅的聲音。 沈沅神情有一瞬的怔忪,亦覺得自己許是產(chǎn)生了錯覺,腦海中這才涌起了這些奇怪的畫面。 不知不覺中,沈沅離陸之昀的距離,也僅僅剩了數(shù)步之遙。 陸之昀自是瞧見了妻子的異樣,待蹙眉行至了她的身前后,便將她冰冷的纖手攥入了掌中,低聲問道:“你怎么了?” 第87章 晉江文學(xué)城正版 太和殿占地龐大,襯得站在一側(cè)的人十分渺小。 沈沅今世初次踏入禁廷這等恢宏巍峨之地,方知何謂皇家威儀,漢白玉石雕刻而成的華表和犼獸矗立在兩側(cè),登時讓人心生崇敬。 她覺自己應(yīng)當(dāng)是被天家的氣派震懾住了,這才產(chǎn)生了錯覺。 等陸之昀問罷,沈沅只笑著對男人搖了搖首。 沈沅戴著華貴的碧羅冠子,襯得那張巴掌大的芙蓉面格外的纖小,在庵堂吃了幾個月的齋飯,人也明顯清減了許多。 幸而現(xiàn)下正逢冬季,京師沒有下雨,沈沅的身子骨方才能受得住清修的苦寒。 守孝的期間,陸之昀也于夜半時分,驅(qū)車到了庵堂處,想將沈沅接回公府。 結(jié)果自是被沈沅拒絕,陸之昀只在寮房外敲了敲門扉,沈沅連讓他看她一眼的機會都沒有給他。 夫妻倆未顧得上多說話,便沿著長長的宮道,行至了大宴所在的長寧宮處。 等沈沅隨陸之昀在宮宴的上首坐定后,因她也是頭一次得見如此盛大的場面,雖儀態(tài)淑雅地端坐在席,卻也暗自觀察著殿內(nèi)的一切。 沈沅略微掃了眼已經(jīng)入座的一眾藩王,卻說大祈的封藩有兩種,一種便是如燕、寧、慶、代等處于邊塞的塞王,另一種的藩地則在內(nèi)郡,周王、楚王、齊王便都屬于內(nèi)郡王。(1) 來的那些藩族王氏,多數(shù)都上了年歲,也有些是替父進京的嫡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