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書迷正在閱讀:不知女帝是兒郎、穿成相府假千金后不小心成了團寵、穿成男主綠茶前妻后,她投懷送抱、顧先生的寵妻日常、撩一下,心動、夫人每天都在轟動全城、穿成八零異能女、為她淪陷、穿書之女配富貴榮華、暴君他又在演我
阿迎手中佩刀分寸不讓,手腕一轉(zhuǎn),又朝李誠如劈去。 李誠如躲閃不及,只得一個翻身從馬背上落了下來,頭盔即刻掉落,再起身,已是狼狽不堪。 一個從前響當當?shù)慕y(tǒng)領,眼下竟被一少年打得毫無反手之力,李誠如眼下抑郁不平之感可想而知。 當即大吼一聲,不管不顧地朝阿迎沖來。 阿迎橫了眉眼向瘋狗一般的李誠如瞥去,隨即簽了韁繩,策馬向李誠如沖去。 待至跟前,驟然勒起韁繩,馬蹄懸空,照著李誠如的胸口踢踏了下去。 只聽得鐵騎叩于戰(zhàn)甲的硁硁之聲,便見李誠如當即嘔出一口鮮血,置于地上不住地抽搐著。 阿迎當即翻身下馬,手起刀落,趁勢砍下李誠如的頭顱,霎時,脖頸間的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阿迎的白皙的面頰,阿迎一手提起頭顱,高舉著怒喝道。 “沾既!將李行澈還來!” 一時之間,身后城門內(nèi)的將士士氣大漲,隨即傳來吶喊之聲! “還來——” “還來——” “還來——” 聲音透過厚重的城門,震耳欲聾一般,儼然能將城門之外數(shù)十萬突厥大軍碾壓了去。 更教突厥大軍瞬然渙散。 沾既勒了馬韁,怒罵著,卻不曾再前進一步,當即調(diào)轉(zhuǎn)馬頭,向三十里外的營地退去…… 阿迎還想縱馬再追,策馬幾十米后勒了馬韁。 一時垂眸,遂回過頭仰面向城樓之上的眾人望去。 李行澈還在沾既手上,不知是死是活! 沾既食言,為顧全大局,他卻不能再追,倘或因著他一人的沖動露了餡,后果不堪設想。 眸中含淚,滿臉倔強,卻當即掉轉(zhuǎn)馬頭,向城內(nèi)去了…… 第82章 “阿瑤……” 望著已暫且退兵的沾既, 賀瑤清心下微微松了一口氣,不曾想到這便已然拖了一天…… 晚上回了衙署,東珠掩不住心下的激動, 跟眾人一道圍擁在一處,商討著明日的計策。 賀瑤清側(cè)坐在一旁,只用心聽著眾人的話, 不曾發(fā)一言。 張謙算著日子,道。 “明日沾既定然還是不會輕舉妄動, 我們只要再勝一場, 便能再壓一波突厥兵馬的士氣, 屆時, 儼然不戰(zhàn)而勝?!?/br> “只稍撐到后日一早, 殿下便可至!” “明日誰迎戰(zhàn)?”說話的是陳觀瀾。 阿迎當即行出一步,只道為雍州城死而后已在所不辭! 今日阿迎確實行云流水贏得很漂亮, 可張謙聞言卻搖了搖頭,“阿迎到底年歲小, 今日能勝亦有三分運氣在內(nèi),明日倘或還是阿迎, 沾既多疑, 定然以為我雍州城內(nèi)眼下無人可出?!?/br> “既如此,那便我罷。”阿大沉聲道。 東珠當即打斷道, “不行!阿大身上的傷還不曾好齊整!碰上嘍啰也就罷了,若是碰上個身強力壯的, 你內(nèi)傷復發(fā)了如何是好?” 聞言,眾人一時默然,阿大身手確實好,可幾月前傷得命且去了半條這樁事眾人亦皆是知曉的。 眾人正毫無頭緒之際, 阿大復道,“莫想了,我雖有內(nèi)傷在身,可取個突厥人性命還是不在話下?!?/br> “不若我去——”說話的是張謙。 “你眼下也未必是我的對手。” 言訖,東珠又要再勸,卻被阿大抬手微微制住,“表小姐,眼下大敵當前……” 這般也討論不出個結(jié)果,陳觀瀾遂道,“此事先放一放,明日看沾既那頭派誰出來再論罷?!?/br> 眾人一時默然,張謙遂起身,朝著坐在角落中一直不曾作聲的賀瑤清斂衽行禮,壓低了嗓音道。 “王妃今日辛苦?!?/br> 賀瑤清隨即起身,“我不過是擊了鼓,說幾句場面話,都不曾花什么氣力,大人這般,折煞我了。” 說罷,當即便要福禮還回去。 不曾想,在場眾人見狀,竟皆跪地行了大禮! 教賀瑤清一時不及應,心下大駭不已。 張謙道,“王妃這般自謙,教我們?nèi)绾巫蕴?。?/br> “王妃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已非一般女子能做到了,請受我們一拜!” 說罷,又要俯地跪拜。 賀瑤清慌忙將他們扶起,口中喃喃只道愧不敢當。 “只是,明日不管誰人應戰(zhàn),若有機會,要將阿澈奪回來才是!他被挑在旄旆上頭,便如剜我血rou一般……” 眾人聞言,低眸不語,面色悲愴之至。 在場之人,皆是李宥的同僚,自然與李行澈相熟識,更有甚者是瞧著李行澈長大的,今日見到那樣的景象,心下如何能不痛。 張謙隨即應下,復道,“倘或明日我未能將突厥賊人斬首于馬下……王妃便不要再撐了,王妃已替我們多爭取了一日,巡防的將士定然撐到殿下歸的,屆時,我會另外安排一隊人馬,護送王妃出城去?!?/br> 聽罷,賀瑤清一時默然,她自然知曉張謙是何意。 倘或明日張謙抑或阿大不能勝,突厥兵馬定然士氣大漲,沾既不會放過這樣好的機會,很可能直接就要攻入城來,再不會似今日這般容易脫身。 屆時,便是兩萬巡防兵對陣數(shù)十萬突厥鐵騎…… 雖說,奮力一戰(zhàn)恐也能勉力撐到李云辭至,然,要死傷多少人來守住這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