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書迷正在閱讀:上神種的西瓜成精啦、黑化后我滿級歸來、[綜漫]天與暴君想要有個家、校園大佬全是我熟人、[綜漫]我的鄰居黑澤君、[綜漫]馬甲獵殺系統(tǒng)、聽見你的心、[綜]明明我只是個普通人、[綜漫]惠惠子又被騙了、我家電腦成精了
那日在宴上見了曲錦瑟,許林只覺得身邊所謂美人,都不過庸脂俗粉,當即起意要將她納為妾室。 隔日,許林麾下便抬著金銀前往曲府,當場就要將曲錦瑟帶走。 曲家父母自然不肯。 二人感情深厚,膝下只這一個女兒,自幼嬌寵,不忍心叫她吃半點苦,怎么會愿意將曲錦瑟配給一個年紀能當她父親的男人做妾。 但許林一行人自京都來,自恃身份尊貴,連南陽郡守對他們也要以上賓之禮相待,如何會將曲父這樣一個小吏放在眼中。 見曲家父母態(tài)度堅決,許林麾下衛(wèi)士立時冷下臉,竟是準備動手強搶。 程修和曲錦瑟不過都是十來歲的少年少女,而這些衛(wèi)士中不乏修士,他們自然不是對手,最后,是曲錦瑟見勢不妙,強行施展禁術(shù),兩人才得以逃出。 只是他們逃了,卻沒能帶出曲家父母,二人落到許林手中,也不知現(xiàn)下如何。 “你們都是鏡湖派弟子,難道鏡湖派不能為你們討個公道么?”商寧皺起眉,按理說,宗門理應庇護門中弟子才是,可看程修的樣子,好像沒有向宗門求援的意思。 “我與瑟瑟,不過是鏡湖派外門弟子,宗門斷不會為了我二人,得罪護送永寧侯的校尉大人?!背绦廾嫔闲σ饪酀?,他和曲錦瑟天資尋常,修行數(shù)年,也只是鏡湖派外門弟子,連個能庇護二人的師尊也沒有。 仙門之中,也是弱rou強食,并非什么世外桃源。 倘若他們是受門派看重的內(nèi)門弟子,大可不必畏懼一個校尉的權(quán)勢。 “也未必沒有辦法?!鄙虒幫蝗婚_口。 程修轉(zhuǎn)過頭:“道友難道是南陽哪個仙門內(nèi)門子弟?” 商寧搖頭:“我只是個散修罷了。” 程修眼中的希望黯淡下去。 “我有個法子,可以試試,說不定能行?!鄙虒幨掌鹧b了傷藥的藥瓶,對他道。 程修看向她,顯然不太相信。 “試試也不會虧什么?!鄙虒幙闯隽怂膽岩?,挑眉道。 見她起身,程修抿了抿唇,終于問出一直不解的問題:“道友為何要幫我?guī)熜置茫俊?/br> 商寧偏偏頭,答道:“路見不平,理應拔刀相助?!?/br> 何況,她還欠他一個人情。 * 永寧侯蕭西棠出身世族蕭氏旁支,幼年時父母遇難身亡,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 只是蕭氏雖顯貴,身無倚仗的蕭西棠祖孫過得卻并不容易。 蕭家族人眾多,內(nèi)里齟齬之事自然不會少,身處其中,蕭西棠不至于落到缺衣少食的地步,但免不得叫主脈子弟呼來喝去。族中捧高踩低之事屢見不鮮,蕭西棠祖孫數(shù)年來可謂是飽嘗人情冷暖。 好在蕭西棠身懷靈根,得了入白玉京五大仙門之一的七殺閣修煉的機會,離開了渾水一般的蕭家。 十年前,人妖兩族尚且對立,紛爭不休。 妖族勢大,時時侵擾景朝,蕭西棠召集眾多修士一道前往邊境,斬下無數(shù)妖族頭顱,逼得妖族不得不與景朝和談,以此功封列侯,成了景朝百姓口中人人稱頌的大英雄。 當年景朝與妖族訂下十年和平之約,如今十年之期已至,人妖兩族往來密切,蕭西棠前往妖族,正是為了再續(xù)盟約。 坊間關(guān)于蕭西棠的傳聞有許多,商寧坐在茶樓聽了一耳朵,卻是一個勝一個不靠譜。 她坐在二樓臨窗的矮榻上,為自己斟了一盞清茶,雖不知曉那位永寧侯大人是什么性情,但如他這般地位之人,想來總是愛惜羽毛的。 利用這一點,或許能解曲家之困。 也不僅是曲家,還有很多人,許林等人在南陽不足半月,害的卻不止一家一戶。 車輦自街市而過,數(shù)名著重甲的衛(wèi)士護衛(wèi)前后,蕭西棠盤坐其中,風拂起車上薄紗,隱約露出他半張側(cè)顏。 左右行人遠遠見了車駕,便避讓一旁,只敢用敬畏的目光小心望去。 “是永寧侯大人么……”街口處,白發(fā)蒼蒼的老嫗緊緊握著手中木拐,嗓音低啞。 小乞兒壓低聲音答道:“我之前見過好幾回永寧侯大人出行了,就是這車?!?/br> 兩人周圍還有數(shù)名衣飾各不相同的男女,神情都帶著幾分緊張。 老嫗聽了小乞兒的話,向車輦的方向看去,眼中逐漸帶上了幾分破釜沉舟的決心。 她沉聲對周圍人道:“都隨老身來!” “永寧侯……真的會為我等做主么?”有人遲疑開口。 老嫗佝僂著腰:“倘若永寧侯也不能為我們做主,那我等便再無生路。既然再無生路,那還猶豫什么——” 她說得擲地有聲,原本猶疑不定之人也堅定了決心。 一群人跟在她身后,浩浩蕩蕩向車輦行去。 眾人攔在路口前,車輦停步,重甲衛(wèi)士利刃出鞘,未曾因為眼前之人都為尋常百姓打扮掉以輕心,頭盔下雙目戒備地望向他們。 老嫗杵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在車輦前跪下,嘶啞著聲音道:“老身,求永寧侯大人,為我等做主!” 她身后眾人也跟著跪下,異口同聲道:“求永寧侯大人,為我等做主!” 眾人齊齊開口,聲勢浩大。 這番情景不僅叫路人駐足,街頭巷尾的小販與茶樓酒肆中的閑客都豎起耳朵,探頭向這處望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