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大海啊,你都是水、[柯南]我的竹馬不可能那么可愛、[日韓]今天也不用擔(dān)心我家房子塌了、地球上唯一的魔法師、小妻有喜:墨少又寵又撩、最佳特攝時代、寒宮炬夢(帝后 1v1)、鳳首琴、醉臥君懷:王妃,賣個萌、緋聞小嬌妻:別動,壞老公!
而那只狐貍回了深山修行,在走前取了書生余生的運道給了那女子,自己因此受到了一些反噬。好在不嚴重,修行個十來年便已恢復(fù)。甚至參悟了一些道理,不到三百年就修成了仙身。 狐貍與那原配女子歷經(jīng)波折都有個好結(jié)局,唯有書生下場凄慘。生前為人不善,為官又不仁,死后落得一身罵名。在世間飄蕩百年終于入了地府,投了畜生道,經(jīng)此十世不得為人。 在酒樓聽了前半段故事,眼巴巴等著看結(jié)局的人傻眼了。原以為書生會良妻美妾紅袖添香的,不想居然落得這般下場。 市面上的話本不少寫狐仙與趕考書生的,每本結(jié)局都是完美的。要么書生收了狐仙做枕邊人,要么狐仙與書生來了場艷遇,只是書生以為是在做夢,從此對狐仙念念不忘。 寫書的人著重描寫狐仙有多美艷,與書生之間有多癡纏。看書的人享受這個過程,全程帶入書生視覺飄飄欲仙,極少會有人去關(guān)注書生的發(fā)妻,又或許注意到了只是不以為意。 哪個男子不三妻四妾、子女成群?既然是正妻就該大度包容,動不動鬧和離像什么樣?帶著孩子還二嫁,簡直不知羞恥。看完《有狐》這個故事,有些人就罵罵咧咧地批判了,說這故事寫得根本就不合理,那樣不知廉恥的女人怎么能得到幸福呢? 也有人表示書生活該,無情無義又自私自利,這樣貪得無厭之人就該墮入畜生道。人家狐貍都比書生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 再看看書生怎么做的?發(fā)妻任勞任怨幫他照顧家里,他倒是沒有任何擔(dān)子地上京去了,高中之后一點不念著發(fā)妻的好,反而急著納妾。當(dāng)初提親的時候說好不納二色,得勢之后就變了臉。 第87章 3.9被炮灰的公主 大公主 這個故事爭議很大,好些人將書肆圍了,要求見作者的。見是不可能見到的,倒是可以寫一篇讀后感留下,書肆篩選過后會在下一期報紙上刊登兩三則較為典型的。 寧夏對這種情況早有預(yù)料,她不怕引起的爭議大,就怕無人問津。說實話辦書肆賺錢不是她的本意,寧夏真正的目的是想讓書肆將報紙經(jīng)營起來。 在這個信息交流落后的朝代,報紙運用得好有時是會產(chǎn)生大作用的。別小看這個可供人發(fā)表意見的平臺,短期內(nèi)或許不明顯,長此以往建立信任感之后,報紙上所說的對人群的影響就大了。 尤其是平民百姓,平日就無法接觸到太多信息,大多小道消息都是道聽途說。別人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傳,時常淪為達官顯貴算計對手的工具。 一旦報紙盛行,他們接收信息的來源就轉(zhuǎn)為了報紙。就算不識字,也能聽別人說報紙上是怎么寫的。而報紙上很多內(nèi)容都是基于真實的基礎(chǔ)上在討論,比那些不知真假的道聽途說好太多。 寧夏辦報紙一來是想通過刊登有所偏好的文章與故事潛移默化地改變這個朝代盛行的一些觀念,二來辦好了報紙就等于將發(fā)言權(quán)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焉知日后不能派上大用場? 何況報紙上不單刊登文章與故事,還會板書一些生活中實用的小妙招與科普小知識。比如如何快速去除衣服上的油漬,又比如哪幾種常見的草藥混合在一起搗成泥,再加入水中攪拌,用這樣混了藥泥的水去澆蔬菜瓜果,非但能夠使其長得更快,還能有效預(yù)防生蟲。 這些實用的小知識對有錢人家來說作用不大,他們更喜歡看登在上面的各種新鮮事??捎谀切└N的莊稼漢與普通百姓來說是極為驚喜的,運用報紙上的辦法解決問題快,省下的錢夠他們家用一段時間了。 因《有狐》那個故事爭議很大,寄讀后感給書肆的人更是多,報紙漸漸被更多人知道,書肆的名氣也越發(fā)響亮。之前還有所顧慮,擔(dān)心這家書肆開不長久的筆者放了心,因而書肆收到的投稿多了起來。 按照寧夏定下的要求,嚴格篩掉那些無病呻吟、華而不實的文章,凡是能夠被選中的都是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書肆收到的話本也不少,那種渣男左擁右抱、幸福美滿的文與壞人得不到懲戒、逍遙快活的故事都是被篩掉的。 這是寧夏的意思,也是這家書肆與別的書肆不一樣的地方。大多男子喜歡這兒的藏品孤本與實用的書籍,女子則不一定會對這些干巴巴的文字感興趣,卻非常喜歡這家書肆售賣的話本。報紙則是通用的,不論男女,凡識字的往往都會購上一份,看看皇城又有什么新鮮事發(fā)生。 皇城這家書肆辦了起來,寧夏看了看效果不錯,又找人去到別的州縣開分店,務(wù)必要讓報紙完全流行開來。差專人去做這件事,寧夏得了些空閑,就聽碧荷提醒她:“公主,大公主邀請您一道去求簽,您看是否應(yīng)下?” “大皇姐?”寧夏抬眼接過碧荷手中的帖子隨意掃了兩眼,合上后放到一邊的桌上:“大皇姐不是好事將近,這個時候怎么會有空?” 碧荷哪里知道各中內(nèi)情,并沒有接話。而寧夏也不是在問她,就是疑惑而已。 這位大公主比寧夏年長七八歲,乃昭皇貴妃長女,當(dāng)今太子的親jiejie。前些年邊關(guān)戰(zhàn)亂,某強悍的蠻族仗著草原作戰(zhàn)的優(yōu)勢取得了好幾仗的勝利,便趁機休戰(zhàn)索要好處,其中一條就是為單于迎娶皇帝親女為閼氏。 本來黎國奮力一戰(zhàn)未嘗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偏偏皇帝不想再生枝節(jié),答應(yīng)了蠻族的要求,準備在公主中選一位嫁到草原。那時幾位公主尚且未及笄,也就大公主年紀稍長,于是皇帝不顧昭皇貴妃的哀求派人護送大公主前去草原和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