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勝敗轉換,一夜之間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yǎng)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劇(NPH)
招募鮮卑,由洛瑰、鹿會負責,除了招募本身所需費用外,他們帶了何天的兩封信、兩份厚禮——一封信給衛(wèi)cao,一封信給拓跋猗盧;兩份厚禮,一份給拓跋猗盧,一份給其長子拓跋六修。 給拓跋猗盧的禮物中,有一塊玉佩——就是賈大娘子“賞”給何天的那塊玉佩。 給衛(wèi)cao的信中,何天反復叮囑,招募鮮卑,不要“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相反,一定要先容于拓跋猗盧,千萬不能叫猗盧有“何某是來挖我墻角”的誤會。 同時,要向猗盧說明,我招募的鮮卑,總數(shù)不過一千幾百,第一批,二、三百而已,主要為充親衛(wèi)之用——實在是洛瑰、鹿會表現(xiàn)太好,我才會動這個念頭的。 給猗盧的信中,則盛贊其為鮮卑百年以來未之有也的“偉丈夫”,堪為大晉北疆柱石,咱們哥兒倆,以后可要多來多往呀! 衛(wèi)cao乃向拓跋猗盧大肆渲染何天之仁義智慧,說,目下朝局紛紛,何侯如此人物,必然大有作為,交好中朝大佬,對俺們拓跋氏,好處大大的,難得何侯主動示好,這個機會,一定要抓??! 一旁的六修,看著老爹手里的玉佩,眼睛發(fā)亮,他一邊咽口水,一邊連聲附和,并自告奮勇,若需要拜候何侯,派俺去!俺愿意做介個使者! 猗盧亦以衛(wèi)cao和兒子所言為然,同時,戴上了何侯送的高帽子,把玩著何侯送的異寶,人也有點暈乎乎的了,乃一拍胸脯,“不過幾百親衛(wèi),我給何侯派過去就好了!何必勞煩他老人家自行招募?” 衛(wèi)cao趕忙說,“那不好!咱們派人過去,不是花咱們自己的錢嗎?何侯……他又不缺錢!” 頓一頓,“再者說了,若有不合適之處,還落埋怨,費力不討好!他自己招募的,好也好,不好也好,便沒啥可說的了!” 猗盧一想也是,點點頭,“好!那就請何侯自便罷!” 洛瑰、鹿會的招募,十分順利,甚至可用“火爆”二字形容。 第一期“入職”的,以二百五十為限,但參與“競聘”的,前后幾有三千之眾,超過了一比十。 一來,鮮卑眼里,中朝乃花花世界,天上人間,何侯給的薪酬,也極具吸引力。 二來,洛瑰的親身經(jīng)歷——“癸未夜變”、何天舍身救護——是最好的廣告,誰不樂意為這樣的主君效死? 最后,挑出來的,都是品性、身手最好的一撥,而且,基本上,都能說幾句華語。 西部拓跋鮮卑的治所,在盛樂,距并州不算太遠,鮮卑入并州,華人入鮮卑,都是很尋常的事情,許多人都能說對方族群的語言。 本來,六修很想跟著第一批“入職”的去中原轉一圈的,但猗盧有分寸,沒同意,“沒到你去添亂的時候!” * 兩萬斛軍糧,皆已送到了穎陰。 第二天,北方的消息,陸續(xù)傳來。 齊王冏派去長安的使者,被河間王颙抓了起來,檻車送往洛陽。 前安西參軍夏侯奭,聚眾數(shù)千,響應齊王冏,并遣使邀河間王颙。河間王的反應是,遣振武將軍張方討擒之,腰斬夏侯奭。 接著,張方將兵東出,已至華陰。 張方東出,所謂何來? 很明顯,不會是來幫齊王和成都王的呀。 何天的判斷,一一應驗。 這些,還不算最壞的消息。 成都王的戰(zhàn)報傳了過來: 前鋒至黃橋,為士猗、許超所敗,死傷萬馀人,士眾震駭,正欲退保朝歌。 這才是最壞的消息!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齊王卻以手加額:若不是有了兩萬斛糧食打底,不必張泓進攻,單單是這些壞消息,就足以將軍心徹底壓垮了! 事實上,穎陰的軍心,非但沒受這些壞消息影響,反倒在變好。 原因呢,也沒啥復雜的,之前的士氣,已經(jīng)到了谷底,跌無可跌——除非崩潰;軍糧一到,立即反彈。 相比于餓肚子來說,北邊那些有的沒的,算個屁呀? 真正叫“肚里有糧,心里不慌”! 在何天的強烈建議下,齊王給成都王、江統(tǒng)給成都王長史盧志,各寫了封信,大致意思是一樣的: “軍新失利,我若退縮,士氣沮衄,不可復用。且戰(zhàn)何能無勝負!敵新得志,有輕我之心。不若更選精兵,星行倍道,出敵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同時,指出兩點: 其一,一戰(zhàn)而勝,孫會必然驕狂,是否還像之前那樣,尊重士猗、許超的指揮權,難說的很,若敵將帥不合,則我有可乘之機也。 其二,孫會的右翼是孫髦,這是個不知兵的,建議另遣一軍,奇襲孫髦,孫髦既敗,孫會必然動搖。 最后,堅定表示:之前,俺們也打過敗仗,但俺們堅決不再后退一步,不日就有好消息奉上,且請拭目以待! * 陽翟。 中軍大帳。 張泓默默的凝視著輿圖。 這是個相貌樸實、神情溫和的人,不過三十出頭,但鬢發(fā)已霜;不過,臉上卻是干凈的,少有皺紋。 黃橋大捷的消息,張泓自然也是知道了,但他沒有任何的興奮,成都王損失雖重,但沒有傷筋動骨,只要應對得宜,勝敗的轉換,不過一夜之間的事情。 對于己方來說—— 有時候,小勝,或比大捷還好些。 甚至,有時候,小敗一場,或許更好些。 算了,那是別人的事情,先顧自己罷。 張泓不止一次問自己:陽翟三捷,卻不乘勝追擊,到底,做錯了沒有? 軍事上,一定是錯的,這一點,未做追擊與否之決定時,他就是清清楚楚的。 但,想到孫秀那張似笑非笑的臉—— 唉! 自己是“客將”,沒有任何根基,只有新皇帝的信用,遠遠不夠,甚至,孫秀之“信用”,較之新皇帝的,只怕還更緊要些! 這份功勞,無論如何,要分給姓孫的一半。 奇怪的是,收到陽翟的捷報,孫輔那廝,應該迫不及待、快馬加鞭才對呀?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他的消息? 正想喊人,帳外唱名聲起,帳簾掀起,一條大漢大踏步走了進來——閭和。 “澄洄!”閭和喊著他的字,“孫輔那邊出大狀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