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承天景命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yǎng)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PH)
何天為什么一定要去做這樣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效曹cao、司馬懿故智,暫時安于臣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以嗎? 恐怕不可以。 其一,何天崛起太速,年紀太輕,其底蘊之厚薄,同曹cao、司馬懿是不好比的。 曹cao迎獻帝于許昌之前,除了討董卓、平黃巾,更已削平了袁術、陶謙、呂布,百戰(zhàn)之余,已是中國北方唯二的強權了。 在此基礎之上,才談得上“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李傕、郭汜之后,曹cao之前,“挾天子”之小軍閥,如楊奉、韓暹者,亦伙矣!然,結(jié)局竟皆如何? 即便如此,“挾天子”雖然為曹cao大大加分,但是,他何曾真正有過“令諸侯”之時?真正有野心的對手,袁紹、孫權、劉備,哪個是對他唯命是從的? 司馬懿之情形亦仿佛。 高平陵之變前,數(shù)十年南征北戰(zhàn),歷侍曹魏四主,不論功勛還是威望,司馬懿都是不折不扣的曹魏第一人,并甩開亞軍十八條街;同時,故舊滿朝,人心歸附,這才能一舉干掉“挾天子”的曹爽,牢牢掌握朝政。 對,曹爽、司馬懿之爭中,真正“挾天子”的,其實是曹爽。 然,又如何? 要承認,較之于曹cao、司馬懿兩位大前輩,何天,“小子耳”。 何天如果“挾天子”,宗室、世家、封疆,幾乎沒有哪個會真正服氣的,那,會不會有人以何天為叛逆,起兵討之呢? 會,一定會。 如是,咋辦涅? 只有繼續(xù)打了,將已開始支離破碎的國家,打得更加稀爛些。 就算何天有最終削平群雄的把握,可是,這個“最終”,會是啥時候的事兒呢? 曹cao、孫權、劉備幾位,可以你來我往、沒完沒了的打下去,但,何天不成?。?/br> 三國時代,匈奴、羌、氐微弱,不足為慮,現(xiàn)在呢? 我是穿越者,我知道再打下去,會發(fā)生什么? 時間——我沒時間了呀! 所以,只能兵行蹊徑了。 其二,何天判斷,故太子“死而復生”,初初之時,世家們錯愕不已,但略略冷靜下來,他們便會發(fā)覺,此變雖奇,但其實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 原因很簡單,世家們其實也看清楚了:不論哪個宗室上臺,篡代也罷,“挾天子”也罷,總另有宗室不服氣的,如是,這個仗,便會沒完沒了的打下去—— 可是,俺們已受不了啦! 成都、長沙、河間相爭,世家們的利益,已遭受了重大的損害,再打下去,遲早一鍋熟! 這一層,世家們有足夠的自覺性,不然,當年也不會排山倒海般的反對武帝出齊王攸之藩了。 如果承認“死而復生”的故太子的真實性,則統(tǒng)嗣之合法性,就無可挑戰(zhàn),如是,停戰(zhàn)止亂,不日之事也! (話說,皇帝到底姓司馬還是姓何,對于俺們世家來說,好像也不是太緊要罷?——不管誰做皇帝,只要俺們世家的利益不受損就好了?。?/br> (何況,臺面上,皇帝還是姓司馬嘛!心安理得?。?/br> 作為瑯琊王氏之“中流砥柱”,世家之代表,王衍第一個對故太子伏地稽首——第一個承認“死而復生”的故太子的真實性,并不僅僅是畏懼于“禍不可測”。 其三,冒故太子是個系統(tǒng)工程,環(huán)節(jié)甚多,參與者甚眾,而能夠直接、間接證明“故太子”身份真?zhèn)蔚?,其實并不止于這班參與者,所以,不管擺出多少證據(jù),其實還是八面漏風,不相信者恒不相信——如王敦。 但是,無所謂。 何天不會再做任何自證,更不會滅任何人的口,其基本原則是: 天子詔“庶人遹復太子位”之前,對我的身份的真實性的任何質(zhì)疑,都是“直言無諱,謀國以忠”;天子詔“庶人遹復太子位”之后,對我的身份的真實性的任何質(zhì)疑,都是“污蔑統(tǒng)嗣,同于反逆”。 前者,當贊、當賞;后者,誅,并夷三族。 如此而已。 就這樣,何天終于變成了司馬遹。 至于此舉到底是對、是錯,只能交由時間來判斷、歷史來證明了。 * 次日一早,天子詔,應監(jiān)國遹之請,散騎常侍、大鴻臚王敦“直言無諱,謀國以忠”,即加侍中,賜絹五百匹,“以成吾直臣之氣”,云云。 看,俺說話算話吧? 許多人都大大的透了口氣,提了一個晚上的心,大致可以放下來了。 不過,若還有人說俺不姓司馬啥的,看俺說話算不算數(shù)? 近午時分,監(jiān)國遹頒布了他的第一道“教”,中心思想如下: 予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原本“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然,“播遷流離,始知民生之維艱;銷筋鍛骨,方悟何以降大任于斯人?入死出生,終明天命之也可畏、天意之也不可違!” “教”的前半部分,仿佛“罪己詔”;后半部分,昂首挺胸,向天下,向天上: 老子承天景命,就是那個“the one”! 還有,就算“罪己詔”,那也是皇帝才有資格頒布的呀。 下午,監(jiān)國遹頒布了他的第二道“教”——給成都王的。 不同于第一道“教”,這第二道“教”,口吻一派溫馨。 先是回憶東宮歲月同成都王之交接往來,包括賈謐無禮、十六叔你為俺仗義出頭,等等,表示,你現(xiàn)在雖然走上了邪路,但之前還算個好同志,根子應該沒爛透,應該還有的救,所以,雖然陛下已經(jīng)下詔討逆,但我還是不忍心,還是再想給你個機會—— 你趕緊單車赴洛,請罪于陛前,庶可邀得天恩,得保爵祿? 你的舊邸,我已經(jīng)叫人替你收拾出來了,你一到洛陽,就可以入住啦,之后,閉門讀書悔過,不亦可乎? 趕緊的——過時不候啊。 監(jiān)國遹似乎不是惺惺作態(tài),他確實未立即下令向鄴進軍討逆。 當然,討逆是要有足夠兵力的,監(jiān)國遹的兵力,夠用嗎? 薄城之夜,城西、城南的無數(shù)炬火,似乎略有……張大聲勢之嫌? 事實上,確實不大夠用,何天在等孟觀完成對雍秦兵馬的整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