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貴妃晉升記 第106節(jié)
尤綰對宮里的教養(yǎng)嬤嬤有種莫名的畏懼,尤其是公主格格身邊的嬤嬤,個個都是老古板,教出來的格格要么怯懦,要么刻板。好好的小姑娘,都給教壞了。 那你得好好挑!尤綰想了想道,有些嬤嬤會動手的,還會不讓格格吃飽飯,不讓出去玩。如果宜爾哈遇到這樣的嬤嬤,她會難受得不得了。 四爺輕笑一聲:你想多了,宜爾哈的教養(yǎng)嬤嬤,只需教導她宮中規(guī)矩即可。你說的那些,不會讓嬤嬤插手的。 尤綰松了口氣,又聽得四爺?shù)溃喝羰悄阌泻线m的人選,這嬤嬤便交給你來找。 我來? 對,宮中嬤嬤不少,但要選出個合適的也不容易。若你不挑,那宜爾哈的教養(yǎng)嬤嬤只能由內(nèi)務府來準備了。四爺揚了揚眉道。 那怎么行?我可不放心。尤綰一聽便回道,還是我來吧。 那好。四爺拍了拍手,外面的蘇培盛便領(lǐng)著一眾小太監(jiān)走進來,每人手里都捧著托盤,盤中間是幾本厚厚的冊子。 尤綰震驚地看著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將冊子摞到她身前的桌子上。 這是宮中各處的人員名單,還有近三年的賬冊。四爺語氣極其坦然,你替宜爾哈選嬤嬤的時候,順便看看吧。 尤綰這時才明白過來,四爺今日提起這一茬,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么多賬冊和名單,哪里是順便看看就能看完的。明明就是先看賬冊,再順便幫宜爾哈找個嬤嬤! 你這是趕鴨子上架!尤綰氣鼓鼓地瞪著四爺。 四爺對她的怒氣恍然未覺,坐到尤綰身旁,將人擁住,手心輕撫著尤綰的后背順氣:“何苦為此事生氣,如今不比府里,這宮里事務繁多,其中水又深,你早晚得接手過來?!?/br> 四爺原本就存了讓尤綰接手宮務的心思?;屎蟛∏橐恢辈灰姾茫贿^就算是身體好轉(zhuǎn)了,四爺也不愿意將全部宮務交給她。太妃太嬪那里有太后管著,剩下的四爺分了一些給皇后,再有的,便到了尤綰這邊。 “你若是嫌累,那就再找兩個幫手,但決不可放任不管?!彼臓斦f道。 尤綰垂眸,盯著身上旗裝的花紋看了許久,才抬頭長久地望了四爺一眼,抿唇道:“我明白的?!?/br> 若她不處在這個位置上,尤綰才不愿意管宮里這些事兒呢。但如今她有兒女要守護,有家人在朝中,這絲絲縷縷糾葛著,她必須要擔起這個責任。 * 景仁宮。 趙嬤嬤著小宮女將宮苑打掃干凈,又轉(zhuǎn)頭吩咐幾個手腳伶俐的,把宮里的瓷器玉石都擺起來。 今日是皇上派使臣來景仁宮頒布封后詔書的大日子,可萬萬不能出差錯。 皇上以喪期未過為緣由,暫免封后大典,只是這受封環(huán)節(jié)不能省,景仁宮得撐起場面,決不能讓人看低了去。 趙嬤嬤將東西布置好,又折身回去伺候皇后。 皇后面色有些蒼白,但是厚厚敷了一層脂粉,不細看倒看不出來病氣,身上的冠服有些大,顯得空蕩蕩的。 皇后盯著鏡子,不滿道:“內(nèi)務府的人怎么連本宮的尺寸都拿不準,如今也來不及改了?!?/br> 趙嬤嬤瞧了兩眼便收回眼神,這內(nèi)務府留的是皇后之前的尺寸,現(xiàn)在皇后久病,自然瘦了不少,這才顯得不合身。 她不敢說這話,只笑道:“奴才瞧著剛剛好,吉時將至,使臣已經(jīng)在路上了,主子還是快準備著吧。” 皇后皺皺眉,從鏡子前走開。 趙嬤嬤攙扶過她,道:“聽聞皇上派來的使臣是禮部尚書荊山大人和睿親王,這睿親王可是鐵帽子親王,身份貴重,可見皇上心里還是重視您的?!?/br> 皇后聽了這話,心里的不愉稍稍散了去?;噬嫌脝势谧鼋杩?,不辦封后大典,她縱然不愿,也沒有辦法。 但自己終究是皇后,皇上就算再不喜,也得給足她面子。 禮部有滿漢兩位尚書,荊山到了景仁宮,那去永壽宮的只能是漢人尚書,抑或是禮部侍郎,無論是哪個,她都壓貴妃一頭。 不消片刻,使臣來到景仁宮,授皇后金冊金寶,宣讀封后旨意。 皇后按禮節(jié)接下,待將使臣送走,看著桌上的鳳印,皇后才真正覺得自己坐上了后位。 “去找人打探一下,永壽宮那邊去的是誰?”皇后淡聲說道。 趙嬤嬤出去點了兩個腿腳快的小太監(jiān),沒多久就捎回了消息,待聽到那邊的使臣身份,趙嬤嬤忍不住沉了臉。 她在原地站了片刻,收斂住神情,才轉(zhuǎn)身往里走。 “可打聽到了?”皇后輕抿一口茶,問道。 趙嬤嬤緊緊手心,走上前去忐忑開口:“回主子的話,去永壽宮的,是……是怡親王和簡親王?!?/br> 一位是皇上才登基便封的親王,皇上的親弟。另一位同睿親王一樣,也是太宗親封的……鐵帽子王爺。 皇上讓禮部尚書來景仁宮,轉(zhuǎn)頭就給貴妃補了兩位地位更高的使臣,這讓皇后的面子往哪擱…… 趙嬤嬤都不敢去看皇后的臉色,她屏氣站在原地,忽地聽見“砰”地一聲響,剛擺上的花神撇口杯摔在她腳邊,裂成碎片。 景仁宮內(nèi)外都聽見了這聲音,頓時所有的奴才都嚇得站住,只有趙嬤嬤敢小聲叫人上來打掃。 沒點眼力見的,皇后娘娘失手摔了杯子,你們還不趕緊來清理干凈,若是傷了皇后娘娘的腳,你們幾個腦袋都不夠賠的。 她這樣一說,才有兩個小太監(jiān)敢上前來,將地上的東西掃走了。 待奴才們都下去,趙嬤嬤才敢對皇后說:娘娘息怒,或許是禮部抽不出人來了,皇上才點怡親王做使臣的。娘娘這邊是禮部尚書,合理合矩,旁人不會說什么的。 皇后冷笑道:皇上此舉,確實難教人挑出錯來。但誰不知道,皇上和怡親王關(guān)系親近,連十四爺這個同胞兄弟,都比不過怡親王?;噬吓伤接缐蹖m授貴妃金印,這孰近孰遠,孰親孰疏,外人恐怕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趙嬤嬤再說不出開導的話了,閉著嘴站到一旁。 皇后在位置上坐了大半晌,才著人進來為她寬衣洗漱,換去這繁瑣厚重的吉服。 * 永壽宮。 尤綰這邊同樣是早早就開始準備了,只是她貪睡,嚴嬤嬤等事情都安排好了,才進來叫她起身。 尤綰如今肚子還不算大,吉服直筒筒的也沒有收腰,現(xiàn)在穿起來剛剛好。 只是那朝冠和東珠實在太重了,尤綰一直沒戴,等守在門口的余永易飛快跑回來稟報,說是使臣已經(jīng)到永壽宮外面了,尤綰才讓人給她穿戴好。 打頭進來的是位熟人,怡親王穿著親王朝服,先給尤綰行了禮:臣見過貴妃娘娘。 怡親王身后跟著的人尤綰沒見過,經(jīng)怡親王介紹,才知道后面那位居然還是鐵帽子親王。 尤綰隨怡親王喊了一聲,作勢要行禮。哪位簡親王可不敢受她的禮,忙側(cè)開身,道:貴妃娘娘快請起,皇上口諭,貴妃娘娘有孕在身,行動多有不便,無需跪迎,站著接旨便好。 尤綰的腰才彎到一半,就被嚴嬤嬤扶了起來。 四爺都這么說了,尤綰斷沒有要堅持行禮的道理。她垂著眸,摸了摸肚子,道:臣妾多謝皇上恩典。 她不跪,但身邊人是要跪的。 簡親王待眾人跪好,才展開圣旨,吟誦道:贊理必資乎淑德,褒榮遞進夫崇階。爰沛綸音……仰承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貴妃。尚其克承榮錫,永流翟舀之光。益懋芳徽,式協(xié)珩璜之度。欽哉。 簡親王讀冊文足足讀了一柱香時間,尤綰都懷疑是不是四爺對她濾鏡太重,那冊文里說的,根本就不是她啊。 盡管心里吐槽,但尤綰臉上還是保持著端莊得體的淺笑,看不出任何異樣。 待尤綰接下后,怡親王便讓人送上貴妃的金冊金寶,尤綰還得雙手捧過,以示尊敬。 兩位親王辦好這樁差事,便向尤綰告辭了。 待將人送出永壽宮去,尤綰臉上端著的笑終于放了下來。她轉(zhuǎn)頭坐到軟榻上,可憐兮兮地伸手,要去卸朝冠,嘴上還叫著:嬤嬤,快把我這身衣裳去了,真是特別重,我都要站不住了! 至于那金冊金寶,已經(jīng)被她隨手扔到軟榻角落里去了。 第100章 . 起爭執(zhí) 冊封過后,尤綰便…… 冊封過后, 尤綰便能正式接手宮務了。 翻開賬冊,她才知道近些年宮里花了多少銀子。先帝嬪妃太多,按四妃六嬪的規(guī)制來看, 早就不知超過多少了, 再加上幾次南巡出宮, 偌大的紫禁城近乎被掏成一個空殼。 所幸現(xiàn)在還處于先帝喪期, 尤綰直接用這個借口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皇上這后宮滿打滿算也不過七八個人,妃嬪用度一下就少了很多。 至于宜爾哈的教養(yǎng)嬤嬤,她沒有找別人, 而是找到了還在點心局任職的陳嬤嬤。陳嬤嬤如今不過四十來歲, 對這宮里的規(guī)矩了如指掌,人品也靠得住, 尤綰自然放心將女兒交給她。 陳嬤嬤被尤綰派人從點心局召到永壽宮時, 整個人還是懵的。 尤綰一襲月白色旗裝, 頭上梳著小兩把頭,只簪了兩只玉蘭簪,耳垂處別著流蘇耳墜,墜子上的銀絲纏得極細,底下系著兩顆南珠.。 她打扮的極為素凈淡雅,眉目卻姝麗嫵媚, 唇瓣不點而朱, 手里執(zhí)一柄八寶團扇,輕輕搖著。 陳嬤嬤站在尤綰面前, 險些都認不出來這是當年在她身旁撒嬌的小姑娘,美貌更甚從前,氣質(zhì)更是旁人學不來的雍容華貴。 嬤嬤這些年可好?尤綰望著陳嬤嬤, 莞爾道。 陳嬤嬤眼眶微熱,垂首道:奴才一切都好,勞娘娘關(guān)心。 她就要跪下去給尤綰叩頭,尤綰向嚴嬤嬤使了個眼神,嚴嬤嬤就過去將陳嬤嬤扶住了。 嬤嬤無須多禮,本宮今日叫你過來,還有差事要吩咐給你呢。尤綰不疾不徐地說道。 娘娘請講。陳嬤嬤恭敬道。 尤綰便和她說了給宜爾哈做教養(yǎng)嬤嬤的事:本宮相信嬤嬤的能力和人品,宜爾哈交給你本宮放心。 陳嬤嬤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做公主的教養(yǎng)嬤嬤,可比在點心局做個管事嬤嬤有出路。如今的皇上有兩個女兒,可養(yǎng)在宮里的只有貴妃所出的小公主。 按皇上太后以及太皇太后寵愛小公主的程度,定然不會讓她遠嫁的,這樣一來,做公主的教養(yǎng)嬤嬤,那后半輩子就有著落了,哪怕到了公主出嫁后,教養(yǎng)嬤嬤也是極為體面的,得以榮養(yǎng)一生。 陳嬤嬤立即道:奴才多謝貴妃娘娘厚愛,奴才定然盡心盡力教導小公主,牢記貴妃娘娘提拔之恩,為小公主效犬馬之勞。 尤綰知道陳嬤嬤肯定會答應,滿意地笑了,又道:嬤嬤明白就好,只是還有一樁事,需得嬤嬤費點心思。 陳嬤嬤略傾了傾身,道:娘娘但說無妨。 尤綰讓嚴嬤嬤去將她整理的名冊拿過來,上面記下的名字,都是近幾日整理賬冊時,被她發(fā)現(xiàn)在銀子上動手腳的人。 這宮里各處各部都是一灘渾水,本宮初來乍到,仔細翻閱賬冊,也只發(fā)現(xiàn)了這幾個貪贓枉法的。嬤嬤看看可有認識的?尤綰將名單遞過去。 陳嬤嬤略瞧了幾眼,道:娘娘明察秋毫,這些人確實是貪了銀子。 這宮里的銀子向來都像是流水一般,查的再嚴,也有人能在里面做假賬,一個雞蛋報成十兩銀子,也是常有的事。 只怕還有人沒被本宮查出來,這內(nèi)務府上上下下多少官員,又有多少是干凈的?宮里花費頗巨,少不了他們的功勞。尤綰蹙著眉看著那張名單。 那娘娘的意思是?陳嬤嬤試探著問道。 她大概能猜出貴妃娘娘是想整治這宮城里的貪腐之風,但這事異常地難辦,上下勾結(jié)互相包庇,往往查不出漏洞,還會惹上一身的罵名。 本宮想著,嬤嬤也在宮里待了近三十年,想必是認識一些能做實事身家清白的人。本宮想讓嬤嬤舉薦一二,由他們來查這貪腐之事,落馬一個,就從他們中間找人頂上那位置。嬤嬤覺得如何?尤綰說出自己的想法。 陳嬤嬤原還沒有聽懂,待細細尋思過后,不由得眼睛一亮,嘆道:娘娘想的這個法子太妙了。這樣一來,大家可都愿意來檢舉了。 尤綰見陳嬤嬤能明白她的意思,也眉開眼笑道:嬤嬤明白就好。這事嬤嬤盡管放手去辦,本宮會保他們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