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貴婦 第60節(jié)
魏曕臉色一沉:“非禮勿視?!?/br> 殷蕙朝他撇撇嘴:“父王允許我們觀禮,就說明不在乎讓我們看幾眼,再說了,不光我,大嫂二嫂還有那些官家少奶奶都看了呢,怎么,只許你們天天盯著歌姬跳那不正經(jīng)的舞,我們看幾眼正經(jīng)的龍舟比賽,都不行?” 這小嘴叭叭叭地說個不停,魏曕突然將她拉到懷里。 殷蕙驚呼一聲。 魏曕動作一頓,掃眼外面,他便沒有做什么,只看著她道:“下次不許亂看?!?/br> 殷蕙眸光流轉(zhuǎn),索性坐在他的腿上,捏捏他的手臂,一臉神秘地道:“其實我看過比馮指揮使還要健碩的人?!?/br> 馮謖乃燕王麾下第一猛將,無論刀法還是身形之魁梧,魏曕都沒有見過能超過馮謖的,聞言便問:“何人?” 殷蕙笑道:“明早我讓金盞去安排,傍晚城門口,您親眼見見,便知道我所說不虛了?!?/br> 魏曕懂了:“你的伙計?” 殷蕙:“差不多吧,如果您感興趣,明晚再與您細(xì)說?!?/br> . 翌日黃昏,魏曕進了城門,像上次找她的馬般掃視兩側(cè)街頭,然后他就看見一位穿灰色粗布短褐的壯漢。 城門前百姓們熙熙攘攘,個個都在為生活奔波,唯獨那壯漢,鶴立雞群猶如一棵歷經(jīng)寒霜而不倒的蒼松,面容剛毅,目光內(nèi)斂,仿佛周圍發(fā)生什么都不會牽動他的情緒。 當(dāng)魏曕看過去的時候,廖十三也看到了他。 雖然尊卑有別,廖十三也想接受三夫人的引薦去燕王的護衛(wèi)所里做事,可他并沒有像周叔那般卑微地恭迎魏曕,而是維持默立的姿態(tài),只有目光跟隨魏曕,隨著魏曕的移動而移動。 漫長的對視過后,魏曕朝他點點頭,策馬離去。 “三爺,那人絕非等閑之輩?!遍L風(fēng)也看到了廖十三,對主子道。 魏曕只想快點回府,向殷氏打聽此人的來歷。 于是,吃過晚飯,殷蕙就坐在床上,繪聲繪色地給魏曕講起廖十三行走江湖的英勇事跡來,譬如祖父遇見廖十三那日,廖十三所在的商隊幾十個護衛(wèi)都死了,只有廖十三殺都?xì)⒉凰?,劫匪們不想白白折了人手才丟下廖十三在大漠里自生自滅,又譬如廖十三為了報答祖父的救命之恩,從此不辭辛苦地替廖家商隊效力,重情重義。 魏曕默默聽著,此時問:“既然如此,你為何向我引薦他?” 她安排廖十三給他相看,不可能只是讓他見識對方魁梧的體格。 殷蕙猶豫片刻,道:“內(nèi)情不好明說,總之是我堂哥得罪了廖叔,廖叔鐵骨錚錚,不愿再為我們家效力。哎,通過此事您也能明白我為何要扶植閬哥兒,我那堂哥,真不是什么好人,祖父差點被他氣病了。” 魏曕想到了月初她多出的那趟門,大概就是處理殷聞與廖十三的恩怨了。 “他住在何處?明日讓長風(fēng)去試試他的功夫,如果他能打敗長風(fēng),我會向父王引薦他。” 殷蕙高興道:“他就住在潼關(guān)烤rou饃鋪子的后宅,鋪子生意忙,前面人多眼雜的,您叫長風(fēng)去后門叩門?!?/br> 魏曕記下了。 次日,長風(fēng)奉命去廖家走了一趟,比試完了,再去衛(wèi)所見三爺。 魏曕上下看他一眼:“如何?” 長風(fēng)慚愧道:“比了拳腳與刀法,我都輸了?!?/br> 魏曕:“比了多少回合?” 長風(fēng)頭垂得更低:“其人力大無窮,拳法我只堅持了十二回合,刀法他精妙不如我,我堅持到了三十招。” 魏曕點點頭,勉勵道:“輸給他并不丟人,可有受傷?” 長風(fēng)難掩苦色:“挨了幾拳?!?/br> 魏曕讓他去軍營領(lǐng)傷藥。 回到王府,魏曕就去找父王稟報此事。 燕王聽了廖十三的來歷,摸著胡子思忖道:“也不知道殷家小子究竟做了什么?!?/br> 魏曕自然已經(jīng)派長風(fēng)查過,結(jié)合廖秋娘燒了王家廚房一事,很容易猜到真相。 燕王哼道:“沒出息的玩意,殷家遲早敗在他手上。” 早知如此,當(dāng)年他就該多跟殷墉要點銀子,白花花的銀子,與其糟蹋了,不如充當(dāng)軍需,還能給殷家后輩積德。 魏曕垂眸,妻族家里出了這種事,他面上也不光彩,只是他也惜才,不忍為了面子錯過一位猛將,廖十三那人,即便不懂兵法,亦可沖鋒陷陣,重挫敵軍。 燕王瞥見兒子的神色,咳了咳,道:“你媳婦很不錯,純良明理,且舉薦有功,可見殷墉教女有方,只是二房不中用?!?/br> 魏曕:“父王謬贊了?!?/br> 燕王:“嗯,你先帶廖十三去衛(wèi)所吧,下個月我要去圍場秋獵,到時候再看看他的本事。” 魏曕領(lǐng)命告退。 殷蕙從他口中聽說“秋獵”二字,眼睛便是一亮。 魏曕道:“你先別高興,父王并未說要帶內(nèi)眷去?!?/br> 殷蕙笑道:“可父王也沒說不許我們?nèi)?,怎么,不如咱們打個賭?如果我贏了,您再答應(yīng)我一件事,如果我輸了,我……” 她湊到魏曕耳邊,低聲說了一句。 魏曕看她:“你當(dāng)真會跳?” 殷蕙:“殷家姑娘都多才多藝無所不精,要我給您數(shù)數(shù)我一共有過多少位女先生嗎?” 魏曕從未聽過如此自夸之詞,頓了頓,同意與她賭。 三日后,燕王準(zhǔn)備七月中旬去圍場秋獵的消息就在整個王府里傳開了,不但他會帶上妻妾,還允許兒子們帶上媳婦孩子。 作者有話要說: 蕙蕙:開心! 二爺紀(jì)纖纖:開心! 燕王:老三怎么繃著臉,不想去? 第56章 燕王府其實就是一座規(guī)格略小的皇宮,規(guī)矩森嚴(yán)。 京城的皇后妃子們基本一輩子都出不了宮,燕王府里的女眷亦是如此,只稍微自由點,譬如郭側(cè)妃可以回娘家瞧瞧,紀(jì)纖纖偶爾可以拉著二爺魏昳出門逛逛,殷蕙則在燕王的默許下可以每個月出趟門料理嫁妝產(chǎn)業(yè)。 殷蕙外出有因,郭側(cè)妃、紀(jì)纖纖是恃寵生嬌,而像徐王妃、徐清婉等人,那是自己愿意恪守禮法,一點僭越的行為也不屑。 但誰又真的喜歡被關(guān)在一座華麗的牢籠里? 所以,燕王要帶眾人去圍場秋獵的消息一傳出來,王府后宮各房主子丫鬟都喜氣洋洋的,把過年的氛圍都比下去了,二郎、三郎更是差不多每日都要把秋獵掛在嘴上,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撒撒歡。 衡哥兒還不懂這些,他只看到娘親與丫鬟們說說笑笑地在收拾各種箱籠。 衡哥兒很喜歡那些箱籠,也喜歡幫忙收拾,金盞剛?cè)〕鲆患棺盈B好,衡哥兒就給扒亂了,銀盞才把幾樣首飾裝進匣子,衡哥兒就把他的一個小玩具也放了進去。別人都是認(rèn)認(rèn)真真地做事,他在那里認(rèn)認(rèn)真真地?fù)v亂,殷蕙訓(xùn)他,小家伙還開心地笑。 傍晚魏曕來到后院,看見次間里擺了一個箱籠,格外突兀,正疑惑箱籠有何用,箱籠里面的彩緞居然動了,隨即冒出衡哥兒的小腦袋。 魏曕差點沒繃住笑,走過去要把兒子抱出來。 衡哥兒推開爹爹的手,就喜歡在箱子里待著。 殷蕙對魏曕解釋道:“這一整天都在給我們添亂,后來就喜歡鉆箱子玩,我干脆給他擺一個在外面?!?/br> 箱子有衡哥兒肩膀那么高,小家伙一會兒站著,一會兒坐下去。 箱子兩邊有提手,魏曕叫兒子坐好,他提著提手,將箱籠拎了起來。 衡哥兒就像坐轎子一樣,跟著爹爹在屋里轉(zhuǎn)了一圈,魏曕放下箱子,他還不干,還要。 殷蕙坐在榻上,看著魏曕陪兒子轉(zhuǎn)了四五圈,衡哥兒才肯出來。 兩輩子,只有與衡哥兒在一起的時候,魏曕才像一個真正的大活人,充滿了人情味。 不過,衡哥兒也就這兩年能使喚爹爹了,等衡哥兒去書堂讀書時,魏曕就會變成一個徹底的嚴(yán)父,開始嚴(yán)格教導(dǎo)衡哥兒的學(xué)業(yè)與武藝。 . 各院都收拾妥當(dāng),七月十八,天微微亮,王府三代主子們便陸續(xù)登上了馬車。 松林圍場位于北平府屬縣熱河縣,那里有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有綿延千里的密集森林,亦有蜿蜒流淌的河流,曾是遼帝狩獵之地。燕王好武,抵達(dá)北平府巡視一圈后,覺得這地方不錯,便命人重新將松林圍場修建起來,方便他以后來此跑馬狩獵。 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但在封地內(nèi)可以暢行無阻。 只是從平城到圍場,要走六七日。 這日晌午,車馬在一處驛站停下休息,女眷們帶著孩子一塊兒用飯。 紀(jì)纖纖小聲朝殷蕙抱怨:“天天坐在車上,我都要悶死了,渾身也不舒服?!?/br> 不知為何,紀(jì)纖纖明明看不起殷蕙的出身,卻喜歡跟殷蕙說這些瑣事,對徐清婉她便只有挑釁。 殷蕙笑道:“二嫂再忍幾日,到了圍場就好了?!?/br> 她可記得,上輩子去圍場,紀(jì)纖纖像脫籠的鳥兒一樣四處游玩,要回去的時候她還依依不舍。 路途雖然顛簸辛苦,但為了那一個月的快活自在,殷蕙高興忍,這一次,她也要隨性而為,不再跟著徐清婉天天喝茶賞花。 吃完飯,大家紛紛趁出發(fā)前的短暫功夫,在院子里走來走去活動筋骨。 魏楹來到殷蕙身邊,笑道:“三嫂,我看見你也把飛雪帶上了,到時候咱們一起去跑馬?” 飛雪就是殷蕙那匹白馬的名字。 殷蕙笑著應(yīng)道:“好啊,三妹記住這話,別一到圍場,你便把我忘了。” 燕王寵愛魏楹,他連紀(jì)纖纖跑馬都不介意,殷蕙陪著魏楹一塊兒跑馬,燕王就更不會說什么了。 公爹可能也體諒她們平時拘束,在圍場的時候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紀(jì)纖纖插話道:“我也帶了馬,咱們一塊兒比。” 她本來不會騎馬,嫁到燕王府后,見魏楹竟然可以學(xué)馬,紀(jì)纖纖便也跟魏昳討了一匹漂亮的馬學(xué)起來,這次總算可以派上用場了。 徐清婉帶著丫鬟站在不遠(yuǎn)處,仿佛聽不見這邊的嘰嘰喳喳。 另一側(cè)屋檐下,李側(cè)妃往這邊瞄了眼,對徐王妃道:“清婉是不是太繃著了?您看纖纖、楹楹她們都不喜歡去找她,寧可圍在老三媳婦身邊?!?/br> 徐王妃淡笑道:“清婉是好靜一些?!?/br> 李側(cè)妃笑道:“也是,纖纖、楹楹性子活潑,老三媳婦這一年來也越發(fā)伶俐了?!?/br> 溫夫人與崔夫人站在后面,聽著這話總覺得刺耳,并不像什么夸贊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