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書迷正在閱讀:超渡、我靠摳門爆紅娛樂圈、沒有真愛是一種悲傷、他好像是渣男、美人折腰、帶作精jiejie在綜藝?yán)锂?dāng)對照組后、女配她拿反攻略劇本、太傅的緋聞公主、穿成龍傲天男主的神劍后、龕前花
阿綺回首望他,晶瑩眼眸中平靜無波。 袁朔一滯,隨即自嘲地?fù)u頭,揮手道:“無事,你且早些休息吧。” 勝負(fù)成敗,本無定數(shù),他該明白的。 ☆、退守 檄文被連夜抄錄多份, 天未亮?xí)r便已發(fā)往各地。 江州境內(nèi)多郡縣因距離近,未出半日, 便都收到。 先前已為袁朔多番籠絡(luò), 有所動搖的江州官員們, 見如此慷慨激昂, 義憤填膺之檄文, 更知袁朔已見過崔恪嶠之女, 自然紛紛振臂呼應(yīng), 或出兵援助,或打開門戶,不加阻攔過境之軍。 一時間,出兵誅蘇氏,似成了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郗翰之身在與尋陽緊鄰的鄱陽郡中, 手下侍衛(wèi)也才將抄錄的檄文送至帳中。 此刻諸將聚在一處, 本正商議今日軍中布置。 此刻袁氏大軍已有半數(shù)入江州境, 壓尋陽界。 若不出意外,今日午后, 郗翰之便會先派手下先鋒部隊照計劃前去伏擊,趁其忙于應(yīng)對時, 再派重兵出擊, 將其團(tuán)團(tuán)包圍,吸引袁朔手下其余兵力一同而來,到時再一舉擊破。 可眼前這一篇檄文, 卻一下令局勢生變。 郗翰之先將縑帛遞出,交諸將傳閱,待眾人閱畢,便輕叩桌案,道:“想必此文已發(fā)往各地,尤其江州境內(nèi),應(yīng)大多都已收到了。袁氏本為世家,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近來又多在此地經(jīng)營,再有崔大司馬之名在其中,當(dāng)能引來士族中許多追隨者。諸位以為如何?” 先前曾詡也早已提醒過,江州有許多袁朔黨羽,想來這檄文一出,便能知曉到底有誰。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有些遲疑。 其中一人斟酌道:“此舉實在出乎意料了,袁朔那廝實力本就不容小覷,如此一來,只怕兵馬更豐,咱們須得更謹(jǐn)慎才是?!?/br> “是啊,他竟還敢再提當(dāng)年大司馬之事!” 部將中,亦有不少是當(dāng)年崔恪嶠舊將,一見袁朔借崔恪嶠之死做文章,自然不滿。 然也有人對其中所言已信了幾分:“使君,姓袁的看來言辭鑿鑿,應(yīng)當(dāng)不是作偽,興許,他手中的確握著確鑿證據(jù)?若果真如此,咱們是否需再斟酌一番?畢竟事關(guān)崔大司馬……”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有些猶豫。 郗翰之掃視眾人,眸色稍沉,并未出言,心中卻迅速考量。 袁朔那檄文中說的是真是假,他自然一清二楚。 此刻如何應(yīng)對,全在他一念之間。 天下人皆知,他如今之成就,得益于當(dāng)年大司馬不計出身,一視同仁的提拔。崔恪嶠是他的恩人,他不該忘本。 若他承認(rèn)那檄文中之事為真,此刻便該退兵休戰(zhàn),上書朝廷,請求廢去太后,罷免蘇家一干人等。如此一來,建康門戶大開,袁朔可長驅(qū)直入,從此掌控朝廷,一人獨大,再要鏟除,便難上加難。 而若他否認(rèn),便該照原計劃迎戰(zhàn),將一切禍端阻止在眼前。 只是,方才眾人所言卻提醒了他,此事非憑袁朔一面之辭,便能令人信服,尤其其父袁沖,當(dāng)年更是被以為是害死崔恪嶠的罪魁禍?zhǔn)字弧?/br> 若沒有憑據(jù),袁朔要如何令世人相信那檄文所言非虛? 僅他先前在壽春見到的那幾封當(dāng)年的書信,難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讓旁人都一一看見。 除非還有別的—— 他腦中忽而飛快地閃過一個念頭,下意識轉(zhuǎn)向侍立在一旁的劉澍恩。 劉澍恩本還有話說,卻欲言又止,見郗翰之終于注意到,忙悄悄遞眼色。 諸將仍兀自議論,郗翰之面色有些凝滯,未做決斷,先將眾人屏退,只留劉澍恩在帳中,問:“除了這檄文,可還有什么事?” “使君,的確還有一事情?!眲饕嗍倾枫凡话?,想著方才聽到的消息,不由越發(fā)謹(jǐn)慎,先望他一眼,道,“夫人她——也在袁朔軍中?!?/br> 話音落下,郗翰之猛然一窒。 “當(dāng)日她在西陽登船時,袁朔分明已到了艾縣,如何還會相遇?” 當(dāng)時他正是因知袁朔在何處,才會放心地任阿綺在西陽登船離去。 劉澍恩滿面凝重,道:“不錯,觀當(dāng)日情勢,袁朔的確并無此意圖,可不知何故,他似是忽然從建康得了什么消息,竟然直接帶了近萬人,調(diào)轉(zhuǎn)方向,追上夫人?!?/br> 郗翰之雙手握拳,雙眉蹙起,再度瞥一眼桌案上抄錄的檄文,道:“袁朔可曾派人送信來?” 提及此事,劉澍恩方有一瞬慶幸,搖頭道:“不曾,他看來似并無以夫人為籌的意思?!?/br> 若要借阿綺威脅他,此刻當(dāng)早已命人送信來,逼他退兵。 然郗翰之聽罷,懸著的心卻絲毫未放下。 看來無此意又如何?只要想到她在袁朔軍中,他心中便是一陣顫動。 已許久未想起的前世情景又忽然浮現(xiàn)在眼前。 那時的他,便是以為她有家族與太后的庇護(hù),又得皇帝喜愛,不會有事,才放手離去。 眼下面臨如此境遇,他哪里還敢重蹈覆轍,再令她身陷險境? 哪怕只一點可能,也不容許。 劉澍恩見他沉吟不語,等了片刻,問:“使君,眼下如何是好?是否仍照計劃出兵?” 郗翰之立在帳中,深吸一口氣,閉目沉聲道:“傳令下去,踞守不出?!?/br> “使君?”劉澍恩有些吃驚,“若是如此,日后恐怕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