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長公主想起皇帝經(jīng)常在心里寫女兒和兒子成長過程中的趣事,還有小公主和小皇子寄給她的信,神色不禁軟了幾分。 那位小公主真是個奇思妙想無數(shù)的寶貝,即使長公主還沒見到她,也對這個孩子充滿慈愛。 小公主以前生過一場大病,病好的時候皇帝特地寫了信去向jiejie報喜,長公主在那封信里發(fā)現(xiàn)了好幾個張牙舞爪的小手印。 一看就知道是誰的小手。 從此之后,皇帝寄過來的信中,凡是提到小公主的地方,就會在旁邊多出歪歪斜斜的手印或者涂鴉,皇帝還會專門圈起來解釋自家女兒畫的是什么東西。 等小公主會寫字了,就迫不及待地和她父皇分開寫信,剛開始字又大又亂,還會寫錯,后來慢慢才順眼起來。 由于皇帝在信里說了他嘲笑小公主字不好看被女兒無視了好幾天的事,長公主從來沒說過侄女的字有問題。 她可不像弟弟那么嘴欠。 等小皇子出生了,小公主寄來的信里又多出了亂七八糟的手印和腳印,看得長公主哭笑不得。 她也不覺得小孩子胡鬧,反而認認真真地回復(fù)每一封信。 再后來,兩個皇子都長大了,還是和公主一起寫信寄過去。 往往長公主收到的信里,前半部分是小公主端正秀美的字跡,后半部分就是兩位皇子的字。 大概是因為通信足夠頻繁,長公主總有種看著三個孩子長大的感覺。 看著他們從字都不會寫,到練出一手好書法。 尤其是小公主,天生早慧,聰穎無比,據(jù)皇帝說還得過大機緣,她想出來的新犁、紡車、織布機、玻璃,都幫了長公主大忙。 現(xiàn)在草原上的外族對安朝是真心臣服,長公主心下不知有多欣慰。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或許是肩上的重擔終于可以放下,或許是年紀到了開始向往天倫之樂,或許是忙碌的日子過多了不適應(yīng)悠閑的生活,或許是侄女和侄子的孝順優(yōu)秀讓人眼饞……長公主有生以來頭一次起了養(yǎng)個孩子的念頭。 無意間被她救下的蕭璟云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蕭璟云的母親被外族掠走生下了她,從小,她就和母親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活在草原上,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事。 母親死后,蕭璟云拿不出錢安葬她,一咬牙跑去長公主主持大局的集市上賣身葬母。 這一出引起了長公主的注意,她見這個女孩兒小小年紀卻十分堅韌。 因為混血的出身被草原人和安朝人同時排斥,不僅起了點憐憫之心。 一憐憫,就把蕭璟云買下放在了身邊。 起初周圍人都是不解的,還懷疑蕭璟云是個jian細,可時間長了,見她確實沒有壞心,又把安排給她的活兒都完成得漂漂亮亮,眾人也就接受了。 長公主對這樣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年輕女孩很有好感,大概是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她甚至做主給蕭璟云找了教書先生。 蕭璟云又給了長公主驚喜,不管是念書寫字,還是鍛煉身體,她都十分刻苦,天賦也不一般,堪稱進步神速。 長公主這下才是動了心思,把蕭璟云劃入了養(yǎng)女的備選中。 由于長公主年輕的時候仗一場接一場地打,身上難免落下了病根,眼看邊疆穩(wěn)定,自己年紀也大了,皇帝又幾次三番在信中催促她回京調(diào)養(yǎng),長公主終于順水推舟地答應(yīng)了。 皇帝自然大喜,邊疆再怎么發(fā)展,氣候條件也比不上京中。 何況皇宮里御醫(yī)的醫(yī)術(shù)也不是軍醫(yī)可比的,他早就想讓皇姐回來好好休息了。 倒不是看不起軍醫(yī),只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軍醫(yī)在止血包扎、治療急癥這一方面頗有建樹,論起調(diào)理身子卻肯定比不過常年伺候貴人的御醫(yī)。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葉落歸根,皇姐終歸要回京城的。 長公主一路奔波,原本應(yīng)該進宮后就直接去補覺的,只是皇帝實在想念jiejie,才單獨過來和她聊了聊。 顧忌到j(luò)iejie的身體,皇帝沒有拉著她多說,只讓她在宮中好好休息,晚上還有宮宴呢。 那可是獨屬于皇室一家人的、十幾年來頭一次的團聚時刻。 安枝還能坐得住,專心致志地讀書、練字,一點兒也不為了宮宴而分神。 她身邊的安駿跟屁股上長刺似的動來動去,惹得教書先生瞪了他好幾眼。 安枝對弟弟眼巴巴的視線視若無睹,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较抡n,又禮數(shù)周全地送走了教授,才對湊上前來的安駿說:“走吧,我們?nèi)ソ犹拥艿??!?/br> 兩位皇子都年滿八歲,稍大一點的安駿爽朗好動,是三個孩子中最活潑的,年紀最小的安昭沉靜又好學,早早就被立為太子。 從名字上,也能看出皇帝對他們的期待和培養(yǎng)方向。 安昭作為太子,和哥哥jiejie不在同一處上課,而是接受單獨的教育,經(jīng)常會被朝中重臣和皇帝親自教導(dǎo)。 他的學習時間自然也長許多,安枝和安駿每次慢悠悠地晃過去,都要消磨好一會兒時光才能見到這個少年老成的弟弟下課。 安枝心疼他,堅持認為這么小的孩子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重擔,即使安昭自己不覺得辛苦,她還是會給他帶各種禮物,并拉著他玩些游戲放松身心,安駿總是一邊嫌棄幼稚一邊嚷嚷著帶他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