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沒有古偶劇里敞亮的街道,更沒有青石磚鋪成的平坦道路,飛沙揚塵不至于,空氣中也是浮著灰的,太干了。幽州城的街道是夯實的泥土,不怎么下雨地方很少泥濘,其實大家心里面更盼著能夠痛痛快快地下場雨,把天地澆透吧。 “公子,那邊臟?!毙〖滋嵝延行┳呱竦臈罹?。 楊久回過神來,就看到即將路過的巷子那邊有個露天垃圾場,堆著很多生活垃圾都沒有人清理。 “環(huán)境衛(wèi)生要抓上來,這么著很容易滋生細(xì)菌?!彼⑽櫭?。 可以包干到市區(qū)街道什么的,弄一群戴紅袖箍的大爺大媽怎么樣? 楊久搖搖頭,有些猶豫,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現(xiàn)在日子都不好過呢,怎么勸導(dǎo)人講衛(wèi)生?現(xiàn)代喝熱水的習(xí)慣可不是自古以來。 看著楊久又陷入了思索當(dāng)中,小甲小乙無奈,本來跟在身后的二人只能夠一左一右夾著她走。 “好香啊?!?/br> 楊久忽然聞到一陣香味。 “聞著像是燒餅的味道,我們?nèi)タ纯??!?/br> 對美食,楊久有特殊的愛好,別人出去旅游是手機(jī)里拍了一堆風(fēng)景,她出去旅游是肚子里塞滿了一堆特色小吃。食物,才最具有當(dāng)?shù)靥厣?,不去那些app通過大數(shù)據(jù)推送的店鋪,往往是趁興而去、敗興而歸,本地人都不去吃的地方算哪門子當(dāng)?shù)靥厣?,只有跟著?dāng)?shù)厝俗卟拍軌蛟诓耸袌龌蛘呔用駱窍掳l(fā)現(xiàn)開了幾年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地道味道。 胡麻子燒餅。 楊久看到了。 做的桶餅,就是一個大木桶里面糊了泥,久烤之后泥巴干硬起了保溫的作用,中間堆著炭,做好的餅一張張貼上去,很快貼著的那面變得干焦、靠火的那面焦脆。 往爐子里貼餅的師傅就穿了一件馬甲,臉紅脖子紅、滿頭大汗,他身量不高,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看著就不是尋常人,做的餅也不是尋常人會買來吃的,|油酥放的多,普通人吃不起。 楊久看了一會兒就知道了香味的奧秘,油酥放得多,做出來的餅子酥香,做餅的是老板娘,纖細(xì)漂亮,低垂著頭,露出一段粉粉的頸,包的餅子很圓呼,餡料是蔥花拌肥rou丁。經(jīng)過烘烤,肥rou丁融化,油滲透進(jìn)面里,能不香嘛。 這一個餅子下去,攝入的熱量沒有十公里消耗不下去。 楊久看了好一會人,決定來一個,給小甲小乙也安排上。 “吃那種無油的硬餅子多了,我都忘記酥香的燒餅了?!睏罹谜镜秒x爐子遠(yuǎn)點,那么真是烘人,“娘子,要三個餅?!?/br> 那做著餅子的老板娘聽見了,看向做餅的丈夫,那五大三粗的男人說:“等一盞茶的功夫,馬上好?!?/br> “好嘞。” 好飯不怕晚,楊久有耐心等著。 這等著等著就等來了意想不到的人。 楊久又對老板娘說:“娘子,再來兩個?!?/br> 回答的是五大三粗的男人,“馬上好?!?/br> 兩夫妻做餅的貼餅的,沉默的沒啥交流,但配合得相得益彰,楊久看著覺得有那么相濡以沫的溫情在,她說:“應(yīng)長史,你怎么出來了?還抱著小孫女,你可要抱好了,街上人多混雜,西市那頭聚著許多人伢子,可別讓孩子離開視線,你自己知道的啦?!?/br> 不來不放心啊,應(yīng)鋮是說完了“楊九郎”的事情就后悔了,早知道楊久會親自出去一探究竟,他就不吭聲了。免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應(yīng)鋮思想想去還是決定找出來看看,“孫女吵著要吃胡家燒餅,我就帶著她出來買,恰好遇上公子,真是巧?!?/br> 楊久噗嗤笑了,說謊的時候不要左右亂晃眼睛,就顯得更加真實了。 “原來是小圓想吃,長史真是體貼的爺爺?!彼龥]有拆穿。 三歲的小姑娘含著手指,羞澀地靠在祖父的懷里,估計都沒弄懂她爺拿她做借口呢。應(yīng)鋮松了口氣,更加用力地抱緊了小孫女,“胡家燒餅味道香濃酥脆,很是不錯,我們?nèi)叶紣鄢赃@一口。” 他和貼餅的老板說了一聲,“還是照常送二十張去應(yīng)家?!?/br> 老板自然應(yīng)下。 楊久納悶了,胡家燒餅這么出名,自己為啥都沒有吃過。 “你們兩個吃過沒?” 小甲小乙心虛,但不敢撒謊,“吃過。” 楊久不高興了,“難不成就我沒有吃過?!好啊你們兩個,有什么好吃的都不和說我。王爺吃過沒?” 小甲小乙搖頭,這個他們哪里知道啊。 小乙說:“我回去問陳松延。” 應(yīng)鋮說:“應(yīng)該是吃過的,胡家燒餅也是沈家餐桌上的??汀!?/br> 楊久好生氣,狠狠地在心里面給趙禛記上一筆,竟然有好吃的都不想著自己,自己可是有什么吃的都想留給他的。 應(yīng)鋮看楊久是真生氣了,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自己給王爺惹了麻煩, “這個,也許王爺沒吃過……” 現(xiàn)在找補沒有用了,越描越黑。 楊久干巴巴地笑了兩聲。 應(yīng)鋮無力哀嘆,小孫女小圓安撫地拍拍祖父的臉,“噓?!?/br> 祖母有時候就是這么干的,她有樣學(xué)樣。 應(yīng)鋮苦笑,自己就是吃虧在這張嘴上!老妻說得對,遇到明君他尚能當(dāng)個直諫的忠誠,否則就是拖累全家流放……他不是死腦筋的愚昧之人,只是不知道如何變通,更不知道如何婉轉(zhuǎn),多少次朝堂上諫言,沒有落到清廉耿介之名,卻是全家背井離鄉(xiāng)。 --